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5章 日俄戰爭(10)

  • 中國近代史
  • 呂思勉
  • 4581字
  • 2016-11-02 16:39:43

(二)為中國速與日本交涉之說。此說謂滿洲之地,既由日人奪之于俄,斷不能無條件還我。既曰有條件,與其俟彼提出,或竟由彼與俄處分,尚不如由我提出之為得。彼之所愿欲,無損于我者,不妨開誠布公,與之協商。與之爭持于前,而仍不免放棄于后,尚不如自始即開誠布公之為得也。此主以光明正大之外交手段謀解決者(主此說者,多欲援中俄伊犁交涉為前例)。

(三)則欲以滿洲為一立憲王國,由中國之皇帝兼王之,如奧、匈、瑞、挪之例。此說實受外論之影響。當時外論,有欲以滿洲為永世中立地者。“蓋滿洲之地,利權無限;我國既不能自保,又不克以獨力開發,則終不免于各國之攘奪。而以滿洲地域之廣大,種族之錯雜,各種問題之糾紛,設使一聽各國自由競爭于其間,將不免成為遠東之巴爾干半島。莫如先由有關系之國,以條約明確保障,使為永世中立之地,庶可化干戈為玉帛也。”外人之論如此。我國人士,采擇其意。又以(1)滿洲之形勢,本可獨成一區,欲使之獨立發達。(2)我國是時,立憲之論方盛。全國同時舉辦,勢或有所為難,清朝又不免于深閉而固拒。欲先推行之于滿洲,觀其利弊,而中原可資為借鑒;且先推行之于清朝之故鄉,亦可以減少滿人之阻力也。此說謀在內政上為一大改革,而在外交上,兼可博得國際之同情,以阻一二國鯨吞蠶食之志者。

以上三說,各有理由。當時政府而有精神,外交而有手段,固亦未嘗不可采用。然尸居余氣之滿洲政府,則何足以語此?亦惟束手以待人之處分而已。迨日俄之和議既開,而外人處分我之時期乃至。

日俄議和時,我國曾以公文照會兩國,謂“和約條件,有涉及中國者,非得中國之承認,不能有效”云。日本報紙,頗議我為好強硬之言;又責我不知彼之好意。我國報紙,則反唇譏之曰:“我國之權利,皆以軟弱而喪失;馴致貽友邦之憂。茍使事事皆守強硬之宗旨,非以赤血、黑鐵來者,必不放棄,則所喪失之權利,必不致如今日之多;貽友邦之憂,亦不必如今日之甚也。”又曰:“涉及我之條件,當得我之承認,非關好意惡意也。假使日本今日,以好意割讓東京于我,不得我之承認,能有效乎?”此等議論,非不言語妙天下,然空言抗議,究何裨于實事哉?日俄條約既成,小村全權,乃更來我國。以十一月二十六日(陽歷12月10日)與我訂結《滿洲善后協約》如下:

中國政府承認日俄講和條約第五條、第六條俄國讓與日本各項。

日本政府,承認遵行中俄兩國締結之租借地及筑造鐵路諸條約。

由此條約,中國遂將前此斷送于俄之權利,又斷送之于日。案旅大可轉租與否,《中俄條約》無明文。然膠州灣、威海衛、廣州灣之租借,咸與旅大性質相同。膠約第一章第五條云:“德國將來,無論何時,不得將此項由中國借去之地段,轉借于別國。”又第三條云:“中國政府,將該地施行主權之權利,不自有之,而永借之于德國。”旅約第二條云:“租界境內,俄國應享租主之權利。”此“租主之權利”即德約所云“施行主權之權利”也。然則施行主權之權利在彼,主權仍在于我。愿否將施行主權之權利,另行租借與別一人,系屬主權之行動;彼安得租借與人?況乎膠約明定不得轉租,事同一律,可以援引者邪?然此時則惟有事實問題,安有從容講論法理之余地。況夫威海借約,與旅大期限相同。旅約茍廢,威約效力即隨之消滅。狡焉思啟封疆者,何國蔑有?外交上又生一重困難邪?

《滿洲善后協約》又有所謂附約者。其條件如下:

(一)中國政府,于日俄兩國軍隊撤退后,開下列地方為商埠。

(甲)盛京省之鳳凰城、遼陽、新民屯、鐵嶺、通江子、法庫門。

(乙)吉林省之長春、吉林、哈爾濱、寧古塔、琿春、三姓。

(丙)黑龍江省之齊齊哈爾、海拉爾、璦琿、滿洲里。

(二)如俄國允將滿洲鐵路護衛兵撤退,或中俄兩國,另商別項辦法;日本之南滿守路兵,亦一律照辦。又如滿洲地方平靜,中國能周密保護外人生命財產時,日本亦可與俄國將護路兵撤退。

(六)中國政府允將安東、奉天間軍用鐵路,仍由日本政府接續經營,改為專運各國商工貨物鐵路。除運兵歸國,耽延12個月不計外,以2年為改良竣工之期。自改良竣工之日起,以15年為限。屆期,雙方請他國評價人一名,妥定該鐵路各物件價格,售與中國。至該鐵路改良辦法,由日本承辦人員與中國特派員,妥實商議。

所有辦理該路事務,中國政府援照《東清鐵路條約》,派員查察、經理。

(七)中日兩國政府,為增進交通運輸起見,準南滿洲鐵路,與中國各鐵路,接續聯絡。

(九)已經開埠之營口,暨雖允開埠,尚未開辦之安東縣、奉天府各地方,劃定租界之辦法,應由中日兩國官員,另行妥商厘訂。

(十)中國政府,允設一中日合辦材木公司,以采伐鴨綠江右岸之森林。

(十一)滿韓交界陸路通商,彼此以最惠國之例待遇。

以上各條款,無一不擴充權利于日俄條約以外。日人謂不乘機牟利,亦未免食言而肥矣。日人于此次戰役,所犧牲者誠巨。謂其能絲毫不享權利,夫固情理所必無。然必欲一襲俄人之所為,則未免于以暴易暴。我國政府,何難據理力爭,另行提出條件,與之商辦?于三省可開放者開放之,主權必不容放棄者堅持之。非徒為我國保權利,亦所以弭爭亂之原,而保世界之和平也。而乃束手無策,唯命是從。此則庸懦誤國之罪,百口莫能自解者矣。

由此條約所生之結果,則日俄兩國以長春為界,瓜分我國之鐵路,而南滿、北滿之名詞生焉。日本既獲得南滿,乃得隴望蜀,更垂涎于內蒙,俄人被限于北滿,則亡羊補牢,思取償于蒙、新。于是東蒙之名詞,繼南滿而生;外蒙之交涉,并新疆而起,皆勢所必至也。(遼東西自古為中國郡縣,合關東三省而稱為滿洲,已覺不詞。猶可曰:清當入關以前,據遼東西者亦若干年,而盛京且為其陪都也。若南北滿之名詞,則亙古未聞。蒙古自古以大漠為界,分漠南漠北。即今所謂內外也。而日人偏自造一東蒙之稱,不亦異乎?)日人既攫得南滿之權利,則事事模仿俄人之所為。光緒三十二年(1906)五月,設立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資本2億元。其半出自日本政府,即以鐵路及其附屬財產充之。又其半,名為聽中日兩國人入股,實則中國人無一入股者),此即俄人之東清鐵路公司。七月,又設立關東州都督府,其權限亦與俄之關東省總督無大出入。而又設總領事于奉天,其權限,與其本國之知事相同,此則變本而加厲者也。滿韓鐵路連接,為日俄交涉條件之一。日人必欲達此目的,故于日俄戰時,趕速造成安奉軍用鐵路。雖曰為運輸計,亦以為交涉地也。我既許其改造,則日本之目的遂達。此路照附約,本應于光緒三十二年(1906)動工。而日人延至宣統元年,始行著手。轉以交涉囗囗,于六月二十一日,提出最后通牒,徑行興工,開自由行動之惡例。營口、安東、奉天各商埠,由兩國派員劃定租界,文本明白。乃民國十五年(1926),我國欲撤廢奉天“洋土貨專照”,日、英、美領事,竟曲解此條,謂奉天府所轄地面,即為商埠范圍。豈不異哉?(洋土貨專照,為光緒三十三年〈1907〉總稅務司所條陳,經稅務處批準者。以當時東三省商務未興,為招徠外商計,領有此項專照者,均可免其重行征稅。其章程本云試辦。并有“嗣后如有窒礙,仍可變通辦理”之語。今東省交通便利,商賈爭趨。以有此項專照,故我國所失稅款甚多。民國十五年〈1926〉,奉天欲將此項專照撤廢,先從事于整理。乃照會各國領事:“自是年十一月一日起,領此項專照者,均須注明商埠之名,不得泛指一城一縣,如沈陽、安東等類。其有持赴非商埠區域者,即作無效。”日領吉田茂,遽偕英領威爾泌孫,美領索哥敏,向省署抗議,謂“依據滿洲附約第九條,奉天府所轄地面即為商埠范圍,不得故意縮小。如有所改變,必須兩國官員,會同辦理”云云。其曲解條文,至于如此,亦可異矣。我國雖力向抗議。然撤銷專照之事,卒因此延未實行)。陸路關稅減輕,為俄人所享之特惠。我國初與外國通商時,不甚計及征稅之利益;并以陸路交通不便,特示寬大。今則東北一隅,鐵軌四通,實為全國之冠。而猶留此特殊辦法,為外人侵略之利器。《九國關稅條約》欲以“秉公調劑”四字,裁抑一兩國獨享之特權,而遷延至今,猶未收效,豈不重可慨邪?(陸路通商,始于俄國。咸豐以前之條約,均為無稅。光緒七年〈1881〉,收回伊犁,重訂《陸路通商章程》。訂明“兩國邊境百里內,為無稅區域。俄商運貨物至天津、肅州者,照海關稅則,三分減一”。其后《東省鐵路條約》第十條,及條例第三條,皆規定“中國于鐵道交界之地,設立稅關。由鐵道輸出入之貨物,照海關稅率,三分減一”。鐵路竣工之后,中國迄未設立稅關。及《滿洲善后協約附約》中國許開商埠多處,俄人恐中國在開放之地設立稅關,于彼特權有損,乃要求中國協定北滿稅關章程。三十三年〈1907〉,六月,兩國派員議定大綱。明年六月,由吉林交涉局與俄總領事按大綱訂立章程。“兩國邊境各百里內,仍為無稅區域。由鐵路輸入之物,照海關稅率,三分減一。其輸入東三省者,通過稅照海關稅率,三分減二。輸入內地者,照海關稅率,三分減一。”日本援之。于民國二年〈1913〉五月,由日使伊集院與總稅務司安格聯,訂立《滿韓關稅減輕協定》,由“滿洲輸出新義州以外,及由新義州以外輸入滿洲之貨物,皆照海關稅率,三分減一。輸入滿洲之通過稅,照海關稅率,三分減二”。十一年〈1922〉一月八日,大總統令:“中俄條約及通商章程內規定之三分減一稅法,暨免稅區域,免稅特品各種辦法,自本年四月一日起,毋庸繼續履行。”我國即知會日本,要求廢止《滿韓關稅減輕協定》。而日本援引《滿洲善后協約附約》第九條,謂“英、法在緬、越,亦有減輕關稅辦法。日本此項權利,系根據最惠國條款而來。只能由九國關稅條約,秉公調劑”云。案中法陸路通商系根據光緒十二年〈1886〉《越南邊界通商章程》,十三年〈1887〉《續訂商務專條》。中英滇緬間,則根據光緒二十年〈1894〉之《中英續議滇緬界務商務條款》。規定減稅之率,各不相等。而要不若日本在滿洲所享權利之優,日本在滿洲所享減稅之利益,實足使他國之貨物,無從與之競爭。以他國無從朝鮮輸入貨物者也。故《九國關稅條約》第六條,“規定中國海陸邊界,劃一征收關稅之原則,即予以承認。特別會議,應商定辦法,俾該原則得以實行。”即所以對付日本此等特殊利益也。該條約又云:“凡因交換局部經濟利益,許以關稅上之特權,而此特權應行取消者,特別會議得秉公調劑之。”則因我國與英法之約,皆有互惠條款,實與日本無涉也)。凡此皆由此約直接所生之惡結果也。其間接所生之結果尚多,不暇備論。請讀第九章,便可見其大略。

日俄之戰,又有影響于我國之內政者,則立憲之論是也。是役也,日勝而俄敗,而日之政體為立憲,俄之政體為專制。我國民方渴望立憲,遂以政體之異,為其致勝負之最大原因。其說確實與否且勿論。而日俄之戰,實與我國主張立憲者以極大之奮興,要求立憲者以有力之口實,則無疑之事實也。于是清廷不能拒,乃有派五大臣出洋考察憲政之舉(光緒三十一年〈1905〉六月),其后遂下詔預備立憲。行之不得其道,卒致釀成革命焉。我國政體之改變,原因雖多,而日俄戰爭亦為懸崖轉石中,加以助力之一事,則眾所公認也。

第九章 日俄戰役之結果及戰后情勢之變遷

語曰:“作始也簡,將畢也巨。”豈不然哉?日俄戰役,直接之結果,既如前述。至其間接之結果,則推波助瀾,至今而未有已也。此事若欲詳論,必須別為專書,原非此編所克包舉。然讀史貴窮其因果。一事也,固不可不知其推遷之所屆。今故提挈其大要,俾讀者于日俄戰役之影響,可以詳知;而讀他書時,亦可互相參考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资兴市| 南靖县| 黑龙江省| 通州市| 拜城县| 建昌县| 祥云县| 吉林省| 静宁县| 措美县| 崇明县| 周口市| 历史| 土默特右旗| 湟中县| 沙湾县| 察隅县| 潜江市| 驻马店市| 岑溪市| 鄢陵县| 兴城市| 丹凤县| 婺源县| 华蓥市| 鄂州市| 闽清县| 界首市| 普兰店市| 宜川县| 武安市| 南阳市| 林周县| 顺义区| 宁海县| 长宁县| 青海省| 临沭县| 靖远县| 平潭县| 兴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