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易經(圖說天下.典藏中國系列)
- 方韜
- 2707字
- 2019-01-02 15:06:31
11 泰卦

乾下坤上,是地天泰。這里的天和地是指陰氣和陽氣,又是內和外的關系。所以這里的泰實際上包含了一種顯明的意向,比較顯著的位置,它就顯得泰。
泰:小往大來,吉亨。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泰,有許多人解釋為“通”,通只是其中之一義,它還有“大”的意思。泰有天地造化的意思,而且是大的造化,不是人力所能及的。“神無方而易無體”,泰就是這樣,看不出它的具體形象,它的形象是無邊無際的,是大而無外,小而無內。“小往大來,吉亨。”《易》以陰為小,陽為大。往,自內往外去;來,自外往內來。內是下卦,外是上卦。小往大來,陽氣下降,陰氣上升,陰陽和暢,萬物生長,這是自然界的泰。由自然界引伸到人類社會,則大是君上,小是臣下。小往大來,是君以禮使臣,臣以忠事君,君臣志同道合,關系和洽。陽為大,是君子;陰為小,是小人。小往大來,是小人往外去,君子居于內。君子得位,小人處下。卦不言元吉、元亨而言吉亨,是因為泰的程度有所不同,言吉亨則把大小不同的泰都包括了。
彖辭云:“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兩個“交”字解釋泰字的意義。天地交不是天地之形交,是天地之陰陽二氣交。君臣上下之交也不是形交而是志同,志同是志同道合,思想一致。這里對天地陰陽、君臣上下無所抑揚,只強調交與不交的問題。“君子道長,小人道消”,是以六爻的消長為基準。陽爻加多,陰爻便減少。于人事,君子道長,小人便道消。至此,態度明朗化,對陰陽不止抑揚而已,而是好陽而惡陰,以陽長陰消為福。但是,道長道消,論道不論人。“君子道長”,說君子之道占上風;“小人道消”,說小人之道在下風。亦即總的趨勢是正氣壓倒邪氣,君子得到信任賞識,小人遭到疏遠冷落。但這不是說泰的時代只有君子沒有小人。什么時代都少不了小人,因為沒有小人便沒有君子。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后”,南面之君,天子諸侯。法天地交泰,財(財與裁同)成輔相;“以左右民”,是只有南面之君才有資格干的事情,與卿大夫無涉。天子諸侯應當體會天地通泰之象,裁制天地之道,使之成為對人民生產生活有用的東西。左右是扶助的意思。“以左右民”,用財成與輔相的辦法,扶助人民。

《讀易余言》 書影
初九:拔茅茹,以其夤,征吉。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王弼說:“茅之為物,拔其根而相牽引也。茹,相牽引之貌也。三陽同志,俱志在外,初為類首,已舉,則從若茅茹也。上順而應,不為違距,進皆得志,故以其類征吉也。”初九拔茅茹,說的是物。用物比喻初九之爻象。茹,連茹,此茅之根與彼茅之根在地中相牽連。拔了這根茅,必然連帶拔出那根茅。初九便是這根茅,九二、九三便是那根茅。初九陽剛居下,正遇天地交泰之盛時,它必然要上進。不但自己上進,還要連帶九二、九三一起上進。君子就如同拔茅一樣,自己上進,還引導自己的同類即同志一道上進,這當然是吉的了。
九二: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于中行。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九二以陽剛得中居柔,上與六五正應,六五以柔順居中得正,下應于九二,六五與九二有君臣相得之象,九二雖居臣位,但深得六五的信任,是全卦之主,內外陰陽全賴它調和融洽。九二爻辭講的“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四條,包括了治泰之道的主要內容。“包荒”,極言包容之廣,含量之大。在天地交泰的盛時,統治者最重要的是包荒,大度包容,一切反面的東西都能容得下。然而如此,則必無所作為,不能前進。大度包容之下,還要啟用“馮河”,即剛決果斷,勇于改革。“包荒”與“用馮河”是相反相成,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不遐遺”與“朋亡”也是相反相成的兩個方面。“不遐遺”,不棄遐遠;“朋亡”,不結朋黨。遠人在所懷,近者無可昵,居中不倚,不偏不黨。“得尚于中行”,得是慶幸之辭,尚是配合之意。
九三: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象曰:無往不復,天地際也。
“九三:無平不陂,無往不復”,意思是不見平地也難以見高山,沒有去,又從何而來呢?沒有去怎能談得上回呢?這是先講一種哲理,實際上是對前面的總結,起一種承前啟后的作用。“艱貞無咎”,艱貞,意思是沒有“艱”又怎能有“正”呢?“正”就好像平一樣,艱就像一種險,像陡坡有危險。無咎,就是沒問題,這是事物的發展規律,就是有艱難但沒有禍患,是符合事物發展規律的。“勿恤其孚,于食有福。”恤是憂慮,擔心。孚是指有約的“約”,包括了先“約”后“信”的意思。約定首先是誠信,有誠信就不擔心約會誤期。這里的誠信就是指大自然中季節的輪換是有規律的,不會騙人的。

三羊開泰圖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實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翩翩”是鳥輕盈飛翔的形態。六四居正位,這里的“鄰”是指六五,“不富”就指兩個陰爻,凡是講“不富”都是講陰爻,不富在《易經》中,是專指陰爻的用語,不富就是不明顯。不富就是指陽氣漸漸地小了,也可以理解為,陽消而不明顯了。“不戒以孚”,不戒就是不需要擔心,因為都有誠信,天、地、人都有誠信,所以就有收獲了,這就是天遂人愿。“皆失實也”,這是指陽爻慢慢地失去。陽為實,陰為虛。陽氣這個“實”雖然消去了,但豐收的果實成熟了,這里是人從天愿。
六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六五以陰柔居君位,位極尊而性極柔,應該也能夠與下卦之九二相應,屈己之尊而順從九二之陽。爻辭取“帝乙歸妹”之象說明這個道理。帝乙即商紂之父。歸妹即嫁妹。帝乙之妹下嫁給臣下,也要降其尊貴,順從其丈夫。在古人看來,這是合情合理,天經地義的事情。帝王之妹尚且要屈尊從夫,以陰從陽,其他便可不論了。“以祉”,以之受祉,六五因為能夠屈尊從陽而必然受福。“元吉”,大吉,六五與九二志同道合,在整個治泰的過程中將取得最大的成功。
上六:城復于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
象曰:城復于隍,其命亂也。
到了上六,就是六個爻的最后一爻了,到這里是怎樣呢?“城復于隍”,隍是護城河,“城復于隍”是指城墻完全倒了(復),將護城河填起來了。這又是什么意思呢?這也是矛盾在轉化,因為愿望滿足了,這時得意忘形了。但享受得過分了,連城墻倒了都不知道。“勿用師”,就是不要去興兵打仗。“城復于隍”,城墻為什么倒了?原因就是“其命亂也”。這個“命”不是指命令亂了,是指人命與天命沒有相應,這個時候應該是陽氣已積蓄起來了,收獲物也收藏起來了。有許多該做的事,沒有去做,違背這個自然規律。為什么呢?大家想一想,到了這個時候是泰極了,否要來了,這城墻肯定要倒了。為什么城墻會倒?因為這個命亂了,違背了天命。這里是借自然變化的規律,告誡人們不要亂了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