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商陽穴 胸中氣悶找商陽

主治 胸悶 四肢腫脹 中風昏迷 喘咳 耳鳴

命名 根據《易經》和陰陽五行的原理,肺和大腸都屬“金”。而商陽穴位于手大腸經脈的開始之處,承受手肺經的經脈之氣,并且由陰側轉入陽側。在五行之中,金的音屬商,所以被稱為商陽。關于這個穴位,《千金方》云:“商陽、巨髎、上關、承光、瞳子髎、絡卻,主青盲無所見。”《銅人》曰:“喘咳支腫。”《循經》曰:“指麻木。”《金鑒》曰:“中風暴仆昏沉,痰塞壅。”

部位 屬于手大腸經脈上的穴道,在示指的橈側,距離指甲角旁大約0.1寸處。

主治 ①對于治療胸中氣悶、哮喘咳嗽、四肢腫脹、熱病無汗,都有特殊的療效。②患有咽喉腫痛、牙痛、中風昏迷、手指麻木、耳鳴、耳聾等病癥的人,長期按壓這處穴位,具有很好的調理保健功能。③還能治療牙痛、頜腫、青光眼。④現代臨床醫學常用它來治療咽炎、急性扁桃體炎、腮腺炎、口腔炎、急性胃腸炎、中風昏迷等。

功效

理氣平喘、消腫退熱、活血止痛。

配伍治病

中暑:商陽配少商、中沖。

咽喉腫痛:商陽配合谷、少商。

精確取穴

取穴技巧

自我按摩

①采用正坐的姿勢。

②用右手輕輕握住左手的示指尖,左手的手掌背朝上,手掌心朝下。

③彎曲大拇指以指甲尖垂直掐按靠拇指側的穴位,輕輕掐壓不需大力,每天左右各掐按1~3分鐘。

三間穴 五官病痛全拿下

主治 風火牙痛 眼瞼癢痛 三叉神經痛 扁桃體炎

命名 “三”是一個概數,與“二”相比稍大;間,間隔、間隙的意思。因為此處穴位的氣血物質是從二間穴傳來的天部清氣,性溫熱,上行到三間后所處的天部位置比二間穴高,所以稱為三間穴。三間穴也名“少谷”“小谷”。

部位 屬手大腸經脈上的穴道,微微握拳,在示指的橈側、第二掌骨小頭后的凹陷處,合谷穴前。

主治 ①對治療風火牙痛、眼瞼癢痛、嗜睡、咽喉腫痛,扁桃體炎、腸鳴下痢、手指及手背紅腫等癥,都有療效。②因為肺與大腸互為表里,如果肺氣不暢、津液不能下達,會導致大便秘結;如果大腸實熱、腑氣不通,也可能會引發呼吸困難。上述兩種狀況都可以通過按摩三間穴得到改善。③此處穴位也能治療肩背神經痛、肱神經痛、呼吸困難、口干氣喘、熱病等病癥。④按摩三間穴,還可以治療五官科的一些疾病,如急性結膜炎、青光眼等。⑤對三叉神經痛、扁桃體炎、手指腫痛、肩關節周圍炎也有一定療效。

功效

泄熱止痛、利咽。

配伍治病

目視不清:三間配攢竹。

精確取穴

取穴技巧

自我按摩

彎曲大拇指,用指甲垂直掐按穴位,每次左右手各掐按1~3分鐘。

合谷穴 牙疼是病也不怕

主治 降血壓 氣喘 頭痛 扁桃體炎 疔瘡

命名 這個穴位名出自《靈樞·本輸》,也稱虎口,屬于手陽明大腸經,原穴。它是古代全身遍診法三部九候部位之一,即中地部,以候胸中之氣。因為它位于大拇指與示指之間的陷凹處,猶如兩山之間的低下部分,拇指與示指的指尖相合時,在兩指骨間有一處低陷如山谷的部位,所以稱“合谷”。虎口是指手張開之后它的形狀就像大大的虎口一樣。

部位 屬于手大腸經脈上的穴道,當拇指和示指伸張時,在第一、二掌骨的中點,稍微偏向示指處。

主治 ①合谷穴為全身反應的最大刺激點,可以降低血壓、鎮靜神經、調整機能、開關節而利痹疏風,行氣血而通經清瘀。②能治頭面的各種癥狀,不但對牙齒、眼、喉都有良好的功效,還能止喘、療瘡等。③長期按壓此穴,對反射性頭痛、耳鳴、耳聾、鼻炎、扁桃體炎、視力模糊、呼吸困難、神經衰弱等癥都有很好的調理保健功能。④能治療一些婦產科系統的疾病,如痛經、閉經、催產等。

自我按摩

手掌輕握拳,以大拇指指腹、垂直按壓穴位,每次按壓左右手各1~3分鐘。

精確取穴

取穴技巧

功效

鎮靜止痛、通經活絡、清熱解表。

配伍治病

頭痛:合谷配太陽。

目赤腫痛:合谷配太沖。

頭痛耳鳴一掃光陽溪穴

主治 頭痛 耳鳴 扁桃體炎 手腕痛 肩臂難舉

命名 陽,熱,有熱氣的意思,指此處穴位的氣血物質為陽熱之氣;溪是路徑的意思。大腸經的經氣在此處吸收熱氣后,蒸騰上升行到天部。陽溪穴在手腕上側的橫紋前兩筋的凹陷中,形似小溪,其穴又屬于陽經,故名“陽溪”。此穴又名中魁穴,指此處穴位的氣血物質為陽熱之氣。“中魁”的意思就是指此處穴位向大腸本經輸送陽熱之氣。因為從合谷傳來的水濕云氣在這里吸熱后上升于天部,表現出火的特征,所以在五行中,此穴屬火。

部位 屬于手大腸經脈上的穴道,手掌側放,蹺起拇指,在手腕背側,腕橫紋兩筋間凹陷中。

主治 ①陽溪穴有疏通氣血,通經清瘀的功能。②對于頭痛、耳鳴、耳聾、扁桃體炎、牙痛、結膜炎、寒熱瘧疾等癥,皆有調理保健的功效。③對于手腕痛、肩臂難舉、小兒消化不良等病癥,長期按壓會有很好的調理保健效果。④現代中醫臨床學,常利用此穴治療腱鞘炎、中風半身不遂、腕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疾患等。

功效

清熱散風、通利關節。

配伍治病

腕部腱鞘病:陽溪配列缺。

精確取穴

取穴技巧

自我按摩

用一手輕握另一手手背,彎曲大拇指,用指甲垂直掐按穴位,每次左右手各掐按1~3分鐘。

下廉穴 腸胃健康,一身輕松

主治 肘關節炎 腹痛 腸鳴音亢進 腦血管病

命名 大腸經的經氣在天之天部,天之下部的氣血則廉潔清靜。下廉的天部之氣就像氣象學中所說的在西北方向剛剛形成的高空冷濕氣流,它不斷從西北方的高空向東南方的低空移動,即橫向下行。從溫溜穴傳來的水濕云系在此處的位置猶如天之天部,天之下部的氣血物質相對廉潔清凈,所以取名叫“下廉穴”。此穴的氣血物質為天之天部的水濕云氣。水濕云氣大部分散熱冷卻橫向下行上廉穴,小部分則橫向下行手五里穴。

部位 在前臂背面橈側,當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肘橫紋下四寸處。

主治 ①此處穴位能夠吸附并聚集天之天部的濁重之物并使其沉降,可以調理腸胃、通經活絡。②能夠治療頭痛、眩暈、目痛等病癥。③對運動系統疾病具有一定的療效,如網球肘、肘關節炎、肘臂痛等。④能夠治療消化系統疾病,如腹痛、腹脹、腸鳴音亢進等。⑤對急性腦血管病也具有一定的療效。

功效

調理腸胃、通經活絡。

配伍治病

腹脹、腹痛:下廉配足三里。

眩暈、目痛:下廉配頭維、神庭。

精確取穴

取穴技巧

自我按摩

示指與中指并攏,以指腹垂直按壓穴位,每次左右臂各1~3分鐘。

曲池穴腹痛吐瀉不用愁

主治 腸炎 腹絞痛 皮膚過敏 結膜炎

命名 曲,隱秘、不太察覺的意思;池,指水的圍合之處、匯合之所。“曲池”指此處穴位的氣血物質為地部之上的濕濁之氣。此穴物質為手三里穴的降地之雨氣化而來,位于地之上部,性濕濁滯重,猶如霧露,為隱秘之水。它也被稱為“鬼臣穴”“洪池穴”“陽澤穴”。

部位 屬手大腸經脈的穴道,屈肘成直角,在肘彎橫紋盡頭筋骨間凹陷處。

主治 ①此穴對大腸功能障礙、腸炎、肚腹絞痛等,有很好的保健調理效果。②可以清熱解毒,緩解皮膚過敏、奇癢難忍,或被蚊蟲叮咬之后的紅腫狀況,并能夠涼血潤燥。③長期按壓此穴,對結膜炎、眼瞼炎、蕁麻疹、濕疹,齒槽出血、甲狀腺腫等疾病,有很好的調理保健效果。④現代中醫臨床常用來治療肩肘關節疼痛、上肢癱瘓、流行性感冒、扁桃體炎、急性胃腸炎等。⑤配血海穴、足三里,治療癮癥,配手三里治療上肢不遂癥,配太沖穴、大椎穴治療高血壓。

功效

清熱和營、降逆活絡。

配伍治病

感冒發熱、咽喉炎、扁桃體炎:曲池配合谷、外關。

上肢痿痹:曲池配肩、外關。

精確取穴

取穴技巧

自我按摩

用一手輕握另一手肘下,彎曲大拇指以指腹垂直掐按穴位。每次按壓,先左手后右手,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掐揉1~3分鐘。

肩髃穴 肩膀的保健醫生

主治 肩關節炎 中風 偏癱 高血壓

命名 髃,骨間凹陷的意思,因為此處穴位位于肩端關節的凹陷處,所以稱肩髃穴。

部位 屬于手大腸經脈上的穴道。屈肘抬臂平肩,在肩端關節之間有兩個凹陷,其中前方的小凹陷就是穴位所在的地方。

主治 肩髃穴是“五十肩”的特效穴。那么,什么是“五十肩”呢?原來,長年累月在辦公室里久坐,或者長期伏案工作,或者長時間坐在電腦前的上班族,經常都會遇到肩膀酸痛,頸項僵硬的問題。等到了50歲左右時,如果不注意身體的健康狀況,又受到了風寒,那么在舉手、抬頭的時候,就有可能會拉傷肩膀,這就是俗稱的“五十肩”。此外,天氣的變化也會間接影響人體的健康。當氣候的冷熱在劇烈變化,或者遇到季節的交替之時,也往往是風濕性關節炎肆虐橫行的時候。那么,如何緩解這樣的癥狀呢?其實,要解決這個問題并不難,經常按揉肩髃穴,對于肩膀的酸、痛、僵、硬等各種病變,均有良好的療效。長期按壓此處穴位,對于中風、偏癱、高血壓、多汗癥、不能提物、手臂無力等病癥,有很好的調理保健效能。

精確取穴

取穴技巧

自我按摩

中指和示指并攏,以指腹垂直按壓穴位,兩肩按摩方法相同,每日早晚,左右各按揉1~3分鐘。

止咳平喘有奇效扶突穴

主治 咳嗽 氣喘 咽喉腫痛 暴喑

命名 “扶”是扶持、幫助的意思;“突”的意思是“沖”。這個穴位的意思是大腸經的經氣在外部熱氣的幫助下上行天部。因為此穴的物質是天鼎穴蒸發上行的水濕之氣,水濕之氣滯重,行到這里時無力上行于天,于是在心的外散之熱的扶持下得以上行,所以名為“扶突穴”。它的別名之所以為“水穴”“水泉穴”,是因為從此穴上行的水濕之氣是頭、面部的水濕之源。

部位 這個穴位在人體的頸外側部,喉結旁邊,當胸鎖乳突肌前、后緣之間。周圍有耳大神經、頸皮神經、枕小神經及副神經,其里層內側有動脈、靜脈。

主治 ①此穴位為天部層次提供水濕,能夠清潤肺氣、平喘寧嗽、理氣化痰;治療原理為寒則補之,濕熱則瀉之。②經常按摩這個穴位,能夠治療咳嗽、氣喘、咽喉腫痛、吞咽困難、暴喑、癭氣、瘰疬等。③長期按摩這個穴位,對甲狀腺腫大還具有治療、調理作用。④這個穴位還可以配合谷穴治療癭氣;配大椎、合谷,有清熱利咽的作用,主治暴喑、咽喉腫痛。⑤配天突、天溪穴,有行氣利咽的作用,主治暴忤氣哽。

精確取穴

取穴技巧

功用

理氣潤肺、清熱祛火。

配伍治病

癭氣:扶突配合谷。

自我按摩

示指和中指并攏,以指腹按壓穴位,每次左右各按壓1~3分鐘。

迎香穴 拋掉鼻炎鼻塞的煩惱

主治 鼻塞 鼻出血 面神經麻痹 顏面癢腫

命名 迎,迎受的意思;香,脾胃五谷之氣的意思。此處穴位接受來自胃經的氣血,大腸經和胃經都屬于陽明經,其氣血物質所處的天部層次都相近,迎香與胃經相鄰,所以又為低位,于是,胃經的濁氣就會下傳到此處穴位,所以稱為迎香穴,它還有一個別名是“沖陽穴”。《甲乙經》云:“鼻鼽不利,窒洞氣塞,僻多涕,鼽衄有癰,迎香主之。”《圣惠方》曰:“鼻息不聞香臭,偏風面癢及面浮腫。”這說的是迎香穴的作用。

部位 屬手大腸經脈的穴道,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間。

主治 ①經常按壓迎香穴,能夠治療各種鼻癥,如鼻腔閉塞、嗅覺減退、鼻瘡、鼻內息肉、鼻炎、鼻塞、鼻出血等。②按壓迎香穴,對口歪、面癢、膽道蛔蟲等也有一定療效。③在中醫臨床中,還利用此穴位治療面神經麻痹或痙攣、面部癢腫、面部組織炎、喘息、唇腫痛等。

功效

通竅活絡、止血驅蟲。

配伍治病

急慢性鼻炎:迎香配印堂、合谷。

面部神經麻痹、面肌痙攣:迎香配四白、地倉。

膽道蛔蟲癥:迎香配陽陵泉。

精確取穴

取穴技巧

自我按摩

①正坐或仰臥,雙手輕握拳,示指伸直。

②用示指的指腹垂直按壓穴位,有酸麻感。

③也可單手拇指與示指彎曲,直接垂直按壓穴位。

④以示指指腹垂直按壓,也可用單手拇指與示指彎曲,直接垂直按壓穴位。每次按壓兩次,1~3分鐘。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本溪| 清水河县| 仁寿县| 西盟| 东方市| 华亭县| 五原县| 马山县| 兴海县| 昌都县| 焉耆| 雷波县| 水城县| 淳化县| 疏勒县| 昌平区| 肃北| 龙江县| 邢台县| 灯塔市| 镇安县| 临颍县| 余干县| 澄江县| 芒康县| 明星| 安顺市| 太谷县| 宜兰市| 汝南县| 佳木斯市| 永昌县| 鄂托克前旗| 板桥市| 山西省| 仁怀市| 岗巴县| 河北省| 镇平县| 清苑县| 伊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