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說哲學(超值全彩白金版)
- 龔耕 彭克慧 陸杰峰
- 1266字
- 2019-01-02 17:22:23
哲學的方法:哲學是改造世界的“工具箱”
倫敦的海格特公墓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馬克思的安息之地。在馬克思的墓碑上,鐫刻著兩句話,一句出自《共產黨宣言》中的名句:“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而另一句則是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那句著名的結尾:“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造世界。”改造世界,這可以說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要,也是馬克思一生的奮斗目標和學說精要,顯現出設計者的匠心。
1845年,馬克思遭到法國政府的驅逐,來到布魯塞爾。被恩格斯評價為“包含著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文件”的《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就是在這段時間寫成的。
在過去的哲學家眼中,人的認識不過是對客觀事物的消極反映,猶如照鏡子的投影一樣。客觀事物和我們是對立分離的,而不是人的實踐活動的對象。這就是為什么以往的哲學都是著重于談論如何認識世界、理解世界,卻很少關注如何考慮改造世界。
但是,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馬克思說,客觀世界不僅僅是待在那里,等著我們去認識和解釋的,它同時也是需要我們去改造的對象。我們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夠認識對象。離開了社會實踐,人的認識不但不可能發生,而且它是不是正確的也沒法證明。所以,馬克思說:“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問題,而是一個實踐問題。離開了實踐的思維是否具有現實性,這樣的爭論是一個純粹經驗哲學的問題。”可以說,在這個提綱中,馬克思著重闡明了實踐的作用和根本地位,指出實踐是檢驗一切真理的唯一標準。
“實踐”的觀念在馬克思的哲學思想中非常重要。馬克思把“實踐”引入了自己的哲學,又科學地說明了實踐的決定作用和基礎地位,而且還強調,一切理論的東西都應該付諸實踐,指導實踐。所以,他的哲學和以往的哲學有著十分不同的風格和氣質。
西漢立國初年奉行的“黃老之術”就是對老子的無為而治哲學的最好運用,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西漢著名的賢相曹參就是將這一哲學運用與實踐的典型。有一個故事就是這樣的:
曹參做了相國之后,整天在家飲酒,不問政事,大臣們到他那里請示政務,也被他拉去飲酒,大醉方歸!惠帝不安,宣曹參問他為什么這樣做!曹參答道:“請問陛下,你與先帝比誰英明?”惠帝回答:“我當然不如先帝。”曹參又問:“我與蕭相國比誰更英明?”惠帝說:“你似乎不如蕭相國。”曹參說:“是呀!你不如先帝,我不如蕭相國,先帝和相國制定的法令規章,我們只要繼續推行,不就很好嗎?”惠帝這才明白曹參整日飲酒的用意,對他的回答也很贊賞!
這就是成語“蕭規曹隨”的來歷,胡適對這一段歷史特別推崇,他有一段話是這么說的:我們看漢初,國家的官員特別少,軍隊人數特別少,沒有警察,稅收也少,整個國家上下和睦。可以說,當時的西漢社會情況,和曹參將黃老“無為”哲學融會貫通,運用于改造社會的實踐中有著極大的關系。
的確,任何學問都應該用于指導實踐,改造世界,哲學也是如此。人們往往覺得哲學是無用的,或者只是一種智力游戲,其實,哲學最大的作用是幫助人們解決問題,指導人生,改造世界。正如莊子所說的“無用之用,可以成大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