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說哲學(超值全彩白金版)
- 龔耕 彭克慧 陸杰峰
- 3730字
- 2019-01-02 17:22:03
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
有人曾問過亞里士多德:“你和平庸人有什么不同?”
亞里士多德回答很精辟:“他們活著是為了吃飯,而我吃飯是為了活著。”
公元前3世紀下半葉的雅典城郊外,常常可以看到一位60多歲的老人,身邊總跟隨著十多位青年,他們或是自由地漫步在花園中親切地交談,或是閑散地圍坐在一起熱烈地討論。
“老師,您再給講講‘三段論’的大前提、小前提和結(jié)論吧。”
老人捋了捋飄逸的胡須,緩緩說道:“我們希臘人不是有個很有趣的諺語嗎:如果你的錢包在你的口袋里,而你的錢又在你的錢包里,那么,你的錢肯定在你的口袋里。這正是一個非常完整的‘三段論’呀。”

亞里士多德像
作為古希臘的偉大哲學家,亞里士多德開創(chuàng)了以觀察和經(jīng)驗為依據(jù),而不是以抽象思維為依據(jù)的哲學方法。
你可能已經(jīng)猜出來了,亞里士多德正在給他呂克昂學園高級班的學生們上課呢。
亞里士多德出生在富拉基亞的斯塔吉拉移民區(qū),這座城市是當時希臘的一個殖民地,與正在興起的馬其頓相鄰。亞里士多德的父親是馬其頓國王阿穆塔的宮廷御醫(yī),不過他在亞里士多德還年幼時就與世長辭了。
18歲那年,亞里士多德被監(jiān)護人送到了著名的柏拉圖學園,一待就是20年。亞里士多德勤奮刻苦,表現(xiàn)出色,柏拉圖很看重他,稱他為“學園之靈”。亞里士多德涉獵廣泛,努力收集各種資料進行鉆研,甚至給自己建了一個圖書室,柏拉圖又曾因此諷刺他是書呆子。并且,亞里士多德聰明異常,思維敏捷,所以,柏拉圖還說要給他“戴上韁繩”。

雅典學園
此壁畫是拉斐爾為梵蒂岡教皇宮殿所繪。圖中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師徒正在門廳閑談,其他不同地域和不同學派的著名學者在自由地討論。柏拉圖(左)夾著自己的論著《蒂邁歐篇》,手指更高的事物;亞里士多德則手持《倫理學》,右手掌朝下似乎表明我們要腳踩大地。
也許是受父親的影響,亞里士多德對生物學和實證科學饒有興致;又在柏拉圖的影響下,對哲學推理產(chǎn)生了興趣。亞里士多德在學術(shù)上一點也不唯唯諾諾,他很有自己的想法,更不會崇拜權(quán)威。柏拉圖大談玄理,亞里士多德便在思想上與老師有了分歧。盡管亞里士多德很尊敬柏拉圖,但在很多問題上,他有著獨立的思考和見解。在學園里,他們經(jīng)常對話辯論,有時候,亞里士多德甚至會把老師問得答不上話來。他反對柏拉圖把每個同齡人都稱作兄弟姐妹,把每一位年長者都稱為父親母親的觀點:“做某個人真正的表兄,而不是按柏拉圖的方式給人家當兒子,豈不更好!”他也不同意柏拉圖把真實存在看成是“人的理念”:樹就是樹,由種子長成,結(jié)出果實。離開實實在在的樹,僅僅是頭腦中樹的概念又有什么意義呢?

勒拜大教堂 壁畫 1502年
這幅壁畫描繪了亞里士多德(左)的邏輯學、西塞羅的修辭學以及圖巴的音樂。在整個中世紀及以后的歷史時期,亞里士多德邏輯成了基督教高等教育的核心內(nèi)容。
柏拉圖到了晚年,亞里士多德甚至曾隱喻地說過,智慧不會隨柏拉圖一起死亡。后來,他終于拋棄了老師的許多觀點,認為客觀存在的物質(zhì)世界是永恒的,不靠觀念;現(xiàn)實生活中先有了各種三角形的東西,人們頭腦中然后才有了三角形的概念;代數(shù)和幾何的定律是從自然規(guī)則中抽象出來的;生命和世界都在運動,沒有運動就沒有時間、空間和物質(zhì)……但是,碰到一些解釋不了的現(xiàn)象,亞里士多德還是得把柏拉圖的一些思想觀點搬出來幫忙;由此,他也常常被弄得自相矛盾、左右搖擺,他的自我評價是“黃金中庸”。
柏拉圖逝世兩年后,受當時密細亞的統(tǒng)治者、學友赫爾米亞之邀,亞里士多德走訪小亞細亞。然而,波斯帝國的入侵打斷了他安寧教書和潛心研究的3年時光。赫爾米亞也在一次暴亂中被殺害,亞里士多德不得不帶著家人逃到累斯博島的米提利尼城,開始了漂泊流浪的游歷生涯。
又一個3年后,亞里士多德被馬其頓國王菲力浦二世召回故鄉(xiāng),擔任年僅13歲的太子亞歷山大的教師。

《物理學》書影
物理學學科的名稱正是來自亞里士多德這部《物理學》著作的書名。
亞里士多德本身就極度推崇政治學,認為它是一切學術(shù)中最重要的,主要研究人群的善,而倫理學則研究個人的善。他從人性出發(fā)探討國家的起源和目的,其基本命題即“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他認為,自然不造無用之物,自然賦予每個事物一定目的。自然讓人類過有道德的優(yōu)良生活,而只有當人們各按其本分參加一個政治團體時,才能實現(xiàn)這一目標。

亞里士多德的作品在當時很快就傳遍了整個地中海世界,這是在紙草紙上保存下來的唯一的手稿的一頁。
亞里士多德首先提出了對青年學生必須進行德、智、體、美多方面的發(fā)展教育。可以想見,他將自己的政治理想寄托到亞歷山大身上,通過潛移默化的強大影響力,對亞歷山大思想的形成進行了全方位的滲透。
期間,菲力浦二世打敗了反馬其頓聯(lián)軍,稱霸希臘。他召開全希臘會議,約定各邦停止戰(zhàn)爭,結(jié)成永久同盟。他還宣布,將統(tǒng)帥希臘聯(lián)軍,遠征波斯。至此,希臘各邦已名存實亡,成為實際掌握軍政大權(quán)的馬其頓附庸。
不久,菲力浦被刺身亡,亞歷山大繼承王位,亞里士多德返回雅典辦學,學園以阿波羅神殿附近的殺狼者呂刻俄斯的名字命名為“呂克昂”。亞歷山大始終不忘支持老師亞里士多德,據(jù)說他先后共提供了800金塔蘭,約合黃金4.8萬磅。這算得上開創(chuàng)了科學家依靠國家財力進行科學研究的先河。亞里士多德甚至在學園里建起了歐洲第一家圖書館,里面珍藏有大量自然科學和法律方面的書籍。

亞里士多德(左)與他的學生亞歷山大大帝
亞歷山大還通令全國,凡是獵手或漁夫抓到稀奇古怪的動物,都要送往亞里士多德那里。而他自己在征討途中,只要一發(fā)現(xiàn)未曾見過的動物,便制成標本給老師帶回來。亞里士多德在呂克昂學園展開了生物學研究,他調(diào)查描述了500多種動物,并對其中50種進行解剖。經(jīng)過無數(shù)次驗證,師生們終于發(fā)現(xiàn)了一條規(guī)律:動物進化越高級,它的生理節(jié)構(gòu)也就越復雜。
在亞里士多德之前,人類都用超自然力量來解釋自然界的各種神秘變化,到處都是神的作用。亞里士多德孕育了科學的胚胎并使它降生,他的光輝成就之一就是能以莫大的勇氣將科學組織成一個有條不紊的龐大機體:第一部分是理論的科學,包括數(shù)學、自然科學和后來被稱為形而上學的第一哲學;第二部分是實踐的科學,包括倫理學、政治學、經(jīng)濟學、戰(zhàn)略學和修辭學;第三部分是創(chuàng)造的科學,即詩學。
亞里士多德反對亞歷山大的獨裁統(tǒng)治:“獨裁統(tǒng)治者尤其應當裝作虔誠信奉上帝的樣子,因為一旦人民覺得王者信仰、尊奉上帝,就不那么擔心在他那里遭受不公正待遇了;也不那么處心積慮地策劃反對他了,因為他們認為上帝會站在他那一邊。”可是,亞歷山大并不再想從老師那里得到什么勸導了,他堅持自己的軍事擴張。當亞歷山大以背叛罪毫不留情地處決了亞里士多德的侄子時,簡直就像處死了亞里士多德自己一樣。盡管如此,人們還是能夠看到亞里士多德和亞歷山大親密無間的良好師生關(guān)系。
哲學家小傳
亞里士多德雖然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但在知識上也有不少錯誤。其中之一就是他在物理學上犯的一個眾所周知的錯誤——認為物體在同一地點下落,其速度與重量成正比。這一觀點被長期奉為權(quán)威,直到1590年伽利略做了著名的比薩斜塔實驗之后,才得以糾正。
在不到10年的時間里,亞歷山大率領(lǐng)的希臘聯(lián)軍打垮了號稱百萬的波斯大軍。與此同時,雅典人爆發(fā)出了長期郁積于胸的義憤,再次激烈地興起了反馬其頓統(tǒng)治的運動。起義軍占領(lǐng)了雅典,有人告發(fā)了亞里士多德的身份。人民準備將他逮捕,亞里士多德的學生們及時得到了消息。亞里士多德自感無能為力,遂想起76年前蘇格拉底的命運,借口說不給雅典人反對哲學罪的機會,在學生們的幫助和護送之下逃離了該城。
亞里士多德將學園交給狄奧弗拉斯多掌管,自己來到雅典以北優(yōu)卑斯亞島的卡爾喀斯城避難。隱居了幾個月后的第二年夏天,亞里士多德積勞成疾,在凄涼的境遇中與世長辭,享年63歲。
亞里士多德對世界的貢獻,令人驚嘆。他至少撰寫了170種著作,其中流傳下來的有47種。他生前公開發(fā)表供一般人閱讀的辭藻綺麗、行文悠閑的對話體,大部分已經(jīng)失散,只有些片段流傳至今;而大概是他的講授提綱、研究札記或?qū)W生們的聽課筆記之類,因樸素無華、推論嚴謹也才得以保存下來了一部分。
亞里士多德的科學著作,簡直就是那個年代的百科全書,內(nèi)容涉及天文學、動物學、胚胎學、地理學、地質(zhì)學、物理學、解剖學、生理學,總之是古希臘人已知的各門學科。那或者是前人的知識積累,或者是助手們?yōu)樗鞯恼{(diào)查與發(fā)現(xiàn),又或者是他自己的獨立見解。亞里士多德的研究領(lǐng)域更涉及到了倫理學、形而上學、心理學、經(jīng)濟學、神學、政治學、修辭學、教育學、詩歌、風俗,以及雅典憲法。據(jù)傳,他還和學生們一起寫過158篇關(guān)于希臘各城邦政治制度的論著,但到目前為止,僅發(fā)現(xiàn)了《雅典政制》一篇。

亞里士多德《政治學》中的一頁
在書中,人類被描繪成一種有待教育的“政治動物”,這里的教育指的是學校、軍事、藝術(shù)和宗教教育。
亞里士多德總結(jié)了泰勒斯以來古希臘哲學發(fā)展的結(jié)果,首次將哲學和其他科學區(qū)別開來,開創(chuàng)了邏輯學、倫理學、政治學和生物學等學科的獨立研究。他是提出完整世界體系的最后一人,又是從事廣泛經(jīng)驗考察的第一人,由此,他標志了古希臘科學史的一個轉(zhuǎn)折點。亞里士多德集古代知識于一身,以至于在他死后數(shù)百年間,都沒人能像他那樣對知識有過系統(tǒng)考察和全面掌握。于是,亞里士多德被馬克思譽為“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被恩格斯稱作“最博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