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家庭特殊成員用藥

新生兒用藥

新生兒是指從出生斷臍開始到滿28天這段時間內的嬰兒。新生兒處于生長發育期間,肝臟、腎臟等器官和組織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新陳代謝比較旺盛,血液循環需要的時間短,吸收、排泄的速度都比較快,抵抗能力較差,所以很容易生病。但新生兒對藥物的敏感性很強,如果用藥不當,極容易產生不良反應,因此在給新生兒用藥時應慎之又慎。

?盡量少用藥

任何藥物都有一定的毒性,都會對機體造成一定的損傷,對新生兒尤其如此,因此新生兒應盡量避免使用各種藥物。父母應加強對新生兒的護理,以避免生病和用藥。如必須用藥,一定要遵照醫囑,千萬不能隨便加藥或改變劑量。當新生兒出現發熱和炎癥時,應盡量采用中藥制劑,可選用一些中成藥沖劑和糖漿制劑服用。

?及時給藥

新生兒抗病能力弱,疾病臨床表現常不典型,變化快,因此一旦確診應及時服藥,不可耽誤。如常見的新生兒敗血癥,通常表現為吃奶不香、神情木然等,如不及時用藥,就會延誤病情。

?注意給藥途徑和次數

要根據新生兒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給藥途徑和用藥次數。因為新生兒吞咽功能不好,不宜使用丸、片、膏等劑型,片劑和粉劑可先用溫開水溶為液體,然后用滴管慢慢喂服,以免發生哽噎。危重患兒宜通過靜滴給藥。要確定給藥次數,可先按體重計算出每日應給的藥量,然后分次給藥。

?應避免使用解熱鎮痛類藥

解熱鎮痛藥如小兒退熱片、復方阿司匹林片等,可引起新生兒發紺癥、貧血以及肚臍出血、吐血、便血等,所以新生兒一般不要使用這些藥物。如果出于治療需要必須使用時,應注意劑量不能過大,用藥時間不能過長。

?注意某些抗生素的使用

抗生素是新生兒常用藥物,用于防治各類感染性疾病,但也會對新生兒造成不良影響。氯霉素可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導致再生障礙性貧血和粒細胞缺乏癥,甚至發生灰嬰綜合征;新霉素可引起新生兒黃疸和耳聾;大劑量的鏈霉素會引起耳聾、昏迷、休克,甚至死亡。

?慎用外用藥物

新生兒的皮膚和黏膜又薄又嫩,血管也很豐富,角質層發育差,對外用藥物的吸收能力要比成人相對較大。如果涂搽的范圍過大、濃度過高,或皮膚本身有炎癥或破損,就會引起嚴重反應,甚至發生全身中毒。如新生兒常用的撲粉、可的松藥膏、氧化鋅軟膏、硼酸軟膏和溶液等,使用不當可因藥物吸收過量而導致中毒,甚至引起循環衰竭和休克而死亡;大面積涂抹激素類皮炎軟膏,會引起新生兒全身水腫;新生兒高熱用大量酒精擦浴,可引起昏迷、呼吸困難;一些刺激性很強的藥物,如水楊酸、碘酒等,會使新生兒皮膚發生水皰、脫皮或腐蝕。

嬰兒期(2歲以內)用藥

嬰兒期用藥的主要特點是藥物較易進入腦組織,即使是在皮膚局部應用洗劑和軟膏劑等外用藥物,也會被迅速吸收,有時還可在體內產生全身性作用。因此,嬰兒無論使用何種藥物都應密切注意,以免對其正常生長和發育造成影響。

警告!

嬰兒的忌用藥有:①硬脂酸和紅霉素:可引起膽汁郁滯性肝炎,剛發病時眼白發黃,嚴重時出現全身發黃。②腎上腺皮質激素:可導致腦水腫,引起胃潰瘍、腸黏膜壞死或穿孔、骨質疏松、眼晶狀體突出、高血壓等。③甘草制劑和麻黃素一般應禁用。

鑒于嬰兒生理尤其是智力上的原因,用藥時應注意選擇正確的藥物劑型。一般來說,為了確保用藥安全,只有那些明確標明了嬰兒可以使用并規定了相關的用法、用量的藥物劑型才能使用。這個時期的嬰兒吞咽能力較差,大多數不會自服藥,口服給藥要注意防止藥物誤入氣管,特別是液狀石蠟等藥物,誤入后會引起吸入性肺炎。

下列兩類藥物嬰兒應禁用或慎用。

?禁用藥

氯霉素、依托紅霉素、磺胺類(2個月以內)、地芬諾酯(苯乙哌啶)、異煙肼、萘啶酸(3個月以內)、呋喃妥因。

?慎用藥

阿司匹林、磺胺類(2個月以上)、含哌嗪的驅蟲藥、多粘菌素E、雄激素、可的松樣藥物、萘啶酸(3個月以上)、吩噻嗪類、維生素A(大劑量)。

兒童中成藥的選用

中成藥在治療兒童常見病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兒童常用的中成藥一般都具有療效可靠、使用方便、價格低廉、藥性平和、毒副作用小、易于貯存等優點,因此深受家長們的歡迎。

供兒童服用的中成藥,大多數都在藥名中含有“兒”“小兒”“兒童”等字樣,如小兒感冒沖劑、小兒百效散、小兒牛黃散、小兒止瀉散、小兒化毒散、小兒驚風散、小兒清熱片、小兒至寶丸、小兒化食丸、小兒健脾丸、小兒回春丸、小兒化痰丸、肥兒丸、兒童清肺丸、小兒咳喘顆粒、小兒清熱止咳口服液等。有的兒童中成藥在商標上畫有兒童的模樣,或者在說明書中注明是兒童用藥,這些都可以作為選藥時的參考。

在選用兒童中成藥之前,首先要了解兒童的具體病情和癥狀,然后將癥狀與藥物說明相對照,如果二者相符,就可選用此藥。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同一疾病,用藥也可能不同。如同樣是感冒,如果患兒怕冷明顯,同時還有發熱、無汗、流清鼻涕等癥狀,這時應該選用辛溫解表的中成藥,如兒童清肺丸、妙靈丹等;如果患兒發熱嚴重,但不怕冷或怕冷不明顯,流渾濁鼻涕,這時則應選用辛涼解表的中成藥,如桑菊感冒片、銀翹解毒片等。

還需要說明的一點是,不能僅從藥名來推斷中成藥的功效,有時這樣做并不可靠。如“肥兒丸”聽起來好像是用于促使兒童長胖的,而實際上它是用于治療脾胃虛弱和腸道寄生蟲病的。對藥名望文生義,往往會導致用藥不當和治療無效,輕者會貽誤病情,重者可造成嚴重后果。

兒童常用中成藥

為了確保兒童的用藥安全,我們有必要對兒童常用中成藥的主要成分、性質功能、適用范圍、用法用量以及不良反應等做更深入的了解。

?六神丸

主要由牛黃、麝香、珍珠、雄黃、蟾酥、冰片六味藥物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通常用于治療急性扁桃體炎、爛喉丹痧、喉風、咽喉腫痛、吞咽困難、丹毒瘡疥以及兒童高熱抽風等癥,療效顯著,可內服外用。需要注意的是,六神丸含有蟾酥等毒性成分,如果使用過量就會發生中毒,皮膚會出現紅斑,甚至出現驚厥、肢體抽搐、口吐白沫、口唇發紺、呼吸急促等癥狀,與助消化藥多酶片、胃蛋白酶和抗貧血藥富馬鐵片同服會降低藥效或失效,與解痙止痛藥阿托品等聯用會促使雄黃氧化,增加毒性反應,因此使用時要慎重。

?金銀花露

由金銀花蒸餾提煉而成,具有清熱解毒和消暑的作用,能抑制多種致病菌,尤其對溶血性鏈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強。因此,既可用于治療兒童胎毒和熱毒瘡疥等癥,又可作為清涼解暑飲料,用于治療暑熱煩渴、咽喉腫痛,對預防痱子也有一定的效果,還可以提高免疫力。服用方法:每次服用60毫升左右,每日2~3次。切勿暴飲,否則就會像暴食西瓜一樣引起腹瀉。服藥后要及時將瓶蓋旋緊,放置在陰涼干燥處,以免發霉變質。

?至寶錠

由山楂、檳榔、藿香、紫蘇、薄荷、茯苓、陳皮、朱砂、琥珀、牛黃、麝香等20多味藥配制而成,有健脾消食、清熱解表、疏風鎮驚、化痰導滯之功效,對嬰幼兒因風寒感冒、消化不良引起的發熱怕冷、鼻塞流涕、咳嗽多痰、痰熱驚風、惡心嘔吐、停食停乳、不思飲食、煩躁不安、身熱面赤、牙關緊閉、大便酸臭甚至神昏抽搐等癥,均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此藥最適合初生兒到1周歲以內的患兒服用,但用藥時間不宜超過3天,服藥后如果病情不見好轉,應及時請醫生治療。需要提醒一點的是,此藥并不具有預防疾病的作用,因此不能作為預防用藥經常給孩子服用,否則會有損健康。患有脾虛泄瀉、腸炎、痢疾的兒童忌服此藥。

陳皮也可治療兒童食欲不振,且不會有副作用。

?淡竹瀝

又稱竹瀝、竹瀝油,具有化痰止咳、清熱鎮靜等作用,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等癥療效顯著,尤其對面紅、發熱、咳嗽、氣喘、痰黃濃稠、小便紅赤、大便干結等癥效果最佳。此外,淡竹瀝還可用于治療兒童驚風、四肢抽搐、破傷風、癲癇等癥,但不適用于外感風寒所致的咳嗽、流涕、痰液呈泡沫狀等癥,盲目使用會加重病情。

?化痰丸

既含有川貝、半夏、南星、橘紅、桔梗等化痰止咳藥物,又含有鉤藤、天麻、天竺黃、僵蠶、朱砂、石菖蒲等清熱安神藥物,可用于治療兒童發熱、咳嗽痰多及神志不安等癥,也具有相應的預防作用。

?嬰兒樂

含有藿香、薄荷、防風、黃芩、杏仁、茯苓、六神曲、麥芽、甘草等成分,具有解表散風、止咳化痰、鎮心安神、和胃消食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療感冒初起和消化不良癥狀,如發熱怕冷、鼻塞流涕、咳嗽痰多、煩躁不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大便酸臭,或不思飲食、腹部脹滿、夜臥不安、午后身熱、小便紅赤、大便臭穢等。空腹用溫開水送服。服藥的同時忌食生冷、油膩的食物。

如何選用兒童止咳藥

與發熱相似,咳嗽也是身體的一種保護性反應,如吃飯時不小心米粒嗆入喉管,可以通過劇烈的咳嗽將其咳出;患有氣管炎、肺炎時,可以通過咳嗽、咯痰把肺內的細菌和病理性分泌物排出體外。因此,不能一有咳嗽就馬上使用止咳藥。

我們平時所說的止咳藥一般包括鎮咳藥、祛痰藥和平喘藥三類。鎮咳藥常用的有甘草合劑、甘草片、噴托維林(咳必清片)、咳特靈等;祛痰藥常用的有碘化鉀、痰咳凈等;平喘藥常用的有麻黃素、氨茶堿、沙丁胺醇(舒喘靈)等。那么,兒童在咳嗽時應選用哪種止咳藥呢?

引起咳嗽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因此當兒童咳嗽時,要對引起咳嗽的各種原因進行仔細分析,以便對癥下藥。如感冒引起的咳嗽是由于上呼吸道炎癥的刺激,這時咳嗽對身體沒有任何保護作用,因此要服用鎮咳藥來止咳。但在治療因氣管炎、肺炎引起的咳嗽時,就不宜單獨使用鎮咳藥,因為此時呼吸道內存在大量痰液,單獨使用鎮咳藥會因咳嗽停止將痰液留于呼吸道內,使炎癥擴散;這時一般應選用祛痰藥,如氯化銨、磺化鉀、痰咳凈等,其中氯化銨的祛痰作用較強,只能用于痰黏稠而咳不出的患者。但是,祛痰藥會產生惡心、嘔吐等副作用,所以兒童用量不宜過大,最好在兒科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哮喘是由于過敏及炎癥刺激引起的支氣管平滑肌痙攣,所以平喘藥實際上就是解痙藥。

有些兒童醫院把上述幾種咳嗽藥配合在一起,組成了幾個品種,以發揮各種咳嗽藥的協同作用。例如:

(1)咳1號。由遠志、氨茴香、碘化鉀組成,用于一般咳嗽,無論早期還是晚期均可使用。

(2)咳2號。就是復方甘草合劑,鎮咳作用優于1號,化痰作用稍弱,早期咳嗽者慎用。

(3)咳3號。由麻黃素、氯化銨組成,止喘作用強,用于喘息性氣管炎。

(4)咳4號。又稱百日咳合劑,由溴化鉀、麻黃素、復方甘草合劑組成,鎮咳作用強,可用于百日咳和劇咳。

此外,某些中成藥也有很好的止咳祛痰效果,如川貝止咳糖漿、急支糖漿、梨膏糖、萊陽梨沖劑、蛇膽陳皮末、蛇膽川貝液等。

孕婦用藥注意事項

婦女在懷孕后,體內各系統都會發生一些相應的變化,主要是生殖系統,其他還有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造血系統以及某些肝臟功能等。懷孕期間用藥,藥物不但會對孕婦產生影響,而且還可以通過胎盤直接進入胎兒體內或通過母體代謝間接影響胎兒。因此,孕婦在整個懷孕期間應盡量少用藥或不用藥,如果生病必須用藥,則應該在醫生指導下服藥。

(1)孕婦在懷孕早期經常會出現惡心、嘔吐等胃腸反應,此時不能使用對腸胃道有刺激性的藥物,如紅霉素、阿司匹林、布洛芬類及復方新諾明等,以免加重妊娠反應。此外,長期服用阿司匹林還會影響新生兒血小板功能,引起新生兒出血;磺胺類藥如復方新諾明、增效聯磺片等還可導致胎兒黃疸。

(2)在懷孕6個月后,孕婦可能會出現血壓升高、下肢水腫等癥狀,此時不能使用易引起高血壓和對腎功能有害的藥物,如鏈霉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萬古霉素等,這些藥還可造成胎兒聽覺神經損害,引起先天性耳聾。孕婦如果患有血吸蟲病,應避免使用銻劑治療,因為銻劑常會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應,如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頭暈、寒戰等,此時腹腔內壓升高,子宮充血,容易導致流產或早產。此外,銻劑對心臟和肝臟也會產生較嚴重的毒性,可引起嚴重的心律失常和中毒性肝炎。

(3)臨產婦應避免使用各種抗凝血藥,如肝素、蝮蛇抗堿酶、鏈激酶、尿激酶、華法林、雙香豆素等,否則易引起產期出血過多;臨產前使用嗎啡,可抑制胎兒呼吸中樞,造成新生兒窒息。

(4)注意保胎,防止流產。在懷孕期間不能使用可收縮子宮平滑肌的藥物,如麥角制劑、益母草制劑、垂體后葉素、催產素、奎寧等,以免引起流產。藥性劇烈的瀉藥如硫酸鎂、番瀉葉、大黃、芒硝等,也會引起子宮和盆腔充血,以致子宮收縮,應當慎用。利尿藥如氯噻酮、呋塞米(速尿)、氨苯喋啶等也可能引起子宮收縮,也應慎用。有些中藥如巴豆、牽牛、黑丑、白丑、大戟、斑蝥、烏頭、商陸、皂角、天南星等毒性較強,三棱、莪術、水蛭、虻蟲、麝香、常山等藥性猛烈,有流產的危險,應完全禁服。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泄下作用的藥物如大黃、枳實、附子、桃仁、茜草、紅花等,大辛大熱的藥物如半夏、肉桂、附子、干姜等,具有滑利作用的藥物如木通、通草、瞿麥、茅根等,以及元胡、牛膝、丹皮、薏苡仁、牛黃、赭石等中藥,用量太大也可導致流產,懷孕期間均應慎用。

(5)注意防止胎兒畸形。孕婦用藥后,藥物可從血漿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影響胎兒生長發育,有些藥物甚至可引起胎兒畸形,因此用藥時要特別小心。尤其是懷孕頭3個月,胎兒各種器官正處于形成階段,對藥物分解、解毒能力很差,排泄緩慢,而且胎兒敏感性強,最容易受藥物的影響。為了防止藥物誘發畸胎或影響胎兒發育,在懷孕頭3個月內應盡量避免使用藥物,尤其是對胎兒有致畸作用的藥物應絕對禁用。

益母草是活血祛瘀藥,孕婦要禁用。

地西泮(安定)、氯丙嗪(冬眠靈)、奮乃靜、苯巴比妥、氯氮(利眠寧)、甲丙氨酯(眠爾通)等鎮靜安眠藥,都能引起胎兒畸形;甲氨蝶呤、白消安、苯丁酸氮芥、環磷酰胺等抗癌藥,也可導致胎兒畸形;腎上腺皮質激素、己烯雌酚、睪酮、黃體酮(孕酮)等激素類藥也能致畸,其中氫化可的松可引起腭裂及骨骼畸形,己烯雌酚可引起胎兒內臟畸形和腦積水,女孩成年后可發生陰道腺癌,還可使男胎女性化并造成后代永久性不育;口服避孕藥可引起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等降糖藥,可導致胎兒多發性畸形;此外,抗過敏藥丙咪嗪、敏克靜,抗癲癇藥苯妥英鈉和撲癇酮,抗凝血藥雙香豆素、芐丙酮雙香豆素和華法林,抗瘧疾藥磷酸氯喹、乙胺嘧啶和奎寧,縮瞳藥毛果蕓香堿,擬腎上腺素類藥麻黃素和萘甲唑啉(鼻眼凈),興奮藥咪嗪和苯丙胺等,都可導致胎兒畸形。

健康小貼士

孕婦要慎用氨基糖苷類藥物,如鏈霉素、慶大霉素等,可以引起胎兒聽覺神經損害,導致永久性耳聾,還會對腎臟功能造成損害。

哺乳期婦女服藥對嬰兒的影響

藥物進入人體經過代謝后,大多數是從腎臟排出體外,但在婦女哺乳期,也有一部分可經乳汁排出。這樣,哺乳期婦女服用的藥物及其代謝產物就可以通過乳汁進入嬰兒的體內,對嬰兒產生影響,有的藥物可使嬰兒受到損害甚至引起中毒。

哺乳期婦女應慎用抗生素和磺胺類藥物,抗生素包括青霉素、鏈霉素、氯霉素、紅霉素等。青霉素和鏈霉素可引起嬰兒過敏反應,還可導致耐藥菌株的產生;口服氯霉素可抑制骨髓,影響造血功能,甚至引起灰嬰綜合征,應禁用。如果新生兒的紅細胞內先天性缺乏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和谷胱甘肽還原酶,則哺乳期婦女不可服用抗生素、磺胺類、呋喃類、抗瘧藥、抗結核藥以及阿司匹林、水溶性維生素K等藥物,否則易造成新生兒體內紅細胞的磷酸戊糖通路代謝障礙,導致血紅蛋白變性,可引起溶血性貧血,嚴重時將危及生命。

哺乳期婦女應慎用鎮靜藥和嗎啡類成癮性鎮痛藥,如使用安定可導致嬰兒體重下降和高膽紅素血癥;使用溴化物可誘發嬰兒皮疹和嗜睡;哺乳期婦女患癲癇服用苯妥英鈉、苯巴比妥可導致嬰兒高鐵血紅蛋白癥,出現嗜睡、虛脫、全身瘀斑等癥狀。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嗎啡類等成癮性鎮痛藥很容易進入乳汁內,而且其濃度可比血漿濃度高好幾倍,對6個月內的嬰兒易引起呼吸中樞抑制而發生意外,應加以提防。

哺乳期婦女在使用抗甲狀腺藥如甲硫氧嘧啶、丙硫氧嘧啶、甲巰咪唑(他巴唑)等治療甲狀腺疾病時,可導致乳汁中藥物濃度增高,最高時可達血中藥物濃度的12倍。這種乳汁進入嬰兒體內后會抑制甲狀腺激素的合成,還可促使甲狀腺激素繼發增高,從而引起嬰兒甲狀腺腫和甲狀腺功能下降,嚴重影響幼兒甲狀腺的正常發育。此外,抗甲狀腺藥還可引起皮疹、粒細胞減少和黃疸等,應避免使用。

哺乳期婦女如果大劑量使用阿司匹林或口服抗凝藥,會損害嬰兒的凝血機制,發生出血傾向;大劑量的溴化物、麥角堿類(麥角生物堿、二甲麥角新堿)、大黃類、番瀉葉等瀉藥可使嬰兒中毒,導致嬰兒大便變稀、次數增加;異煙肼會抑制嬰兒生長發育,其代謝還會引起肝中毒,應禁用;哺乳期婦女用較大劑量的阿托品,可使嬰兒出現皮膚潮紅、心動過速、高熱、興奮不安;抗高血壓藥如利血平等可引起嬰兒嗜睡、腹瀉及鼻塞等癥狀。

哺乳期婦女用藥注意事項

哺乳期婦女所用的各種藥物幾乎都可以通過乳汁進入嬰兒體內。目前已知有300多種藥物可以通過乳汁排出,因此哺乳期婦女在用藥時要格外慎重,不僅要考慮藥物對自身的危害,而且要盡量防止或減少藥物對嬰兒的影響。

?合理安排用藥時間

哺乳期婦女在正常用藥時,乳汁中的藥物濃度通常較低,乳汁中藥物含量一般不超過乳婦用藥總量的2%,此藥量一般不會對嬰兒造成傷害。即便如此,如果哺乳期婦女必須服藥且所服藥物是相對安全的,其用藥時間也應該安排在哺乳后30~60分鐘或下次哺乳前4小時以上。在這段時間內,大部分藥物已經被母體清除,乳汁中的藥物濃度相對較低,藥物對嬰兒的影響也能降到較低水平。除了合理安排用藥時間外,哺乳期婦女還可以通過減少用藥次數的方法進一步降低乳汁中的藥物濃度,減少藥物對嬰兒的影響。這樣,就能保證哺乳期婦女安全用藥,而不必因用藥而停止哺乳。

?掌握禁用藥物

有些藥物經乳汁排出的量較多,對嬰兒的危害明顯,哺乳期婦女必須禁用。如果因治療需要必須使用,則應在用藥期間暫時停止哺乳。這類藥物主要有:紅霉素、氯霉素、鏈霉素、阿霉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放線菌素D、氨芐西林、阿莫西林、氯唑西林、磺胺類、異煙肼、阿司匹林、水合氯醛、巴比妥類、苯妥英鈉、撲米酮、卡馬西平、利巴韋林、甲苯磺丁脲、硫脲嘧啶、利舍平、氯丙嗪、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氧氟沙星、諾氟沙星、環丙沙星、氯氮卓、地西泮、硝西泮、普萘洛爾、阿替洛爾、卡替洛爾,以及各類抗腫瘤藥和麻醉性鎮痛藥等。

?掌握慎用藥物

有些藥物雖然危害不大,但在使用時也需慎重,盡量減少對嬰兒的不良影響。這類藥物有氨茶堿、氨基糖苷類抗生素、β-腎上腺素受體阻斷藥、糖皮質激素、吩噻嗪類抗精神病藥、噻嗪類利尿藥、口服降糖藥、乙胺丁醇、溴丙胺太林、雌激素、黃體酮、硫脲類、甲狀腺素、磺胺類、維生素A、維生素D、華法林等。

老年人用藥注意事項

老年人機體各器官的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藥物在體內的吸收、分布、代謝、排泄過程都將受到一定的影響,尤其是藥物的代謝和排泄受到的影響更大。因此,老年人在用藥過程中應特別注意,以防發生藥物不良反應。

?盡量避免用藥

藥物只是治療疾病的一個方面,因此不能一得病就急著用藥,特別是老年人,因為他們大多數不具備自己用藥的能力,需要他人協助用藥。經常用藥不但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損害,而且會使藥效逐漸下降。因此,老年人患病時,首先要考慮一下能否采取除用藥以外的其他方法來解決問題,如便秘者多吃一些含纖維素豐富的食物即可通便。對一些老年慢性病患者,應盡量不用或少用藥物治療,多用其他療法如針灸、按摩、理療及鍛煉與飲食相結合等方法。當然,如果病情嚴重非用藥不可,則需及時用藥,但也應盡量少用藥。

?選擇藥物要慎重

老年人最好在明確診斷的基礎上使用藥物,切忌不明病因就隨意濫用藥物,以免發生不良反應或延誤治療。

在疾病診斷清楚后,最好聽從醫生意見來選擇藥物,醫生會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和患者的體重、性別、用藥史、肝腎功能以及健康狀況等開出處方,這些藥物能有效緩解癥狀,且毒副作用小、不良反應少、安全性強。如患有失眠、焦慮的老年人,最好使用安定治療,因為安定不會產生成癮性,可以長期使用。凡是對老年人損害較大的藥物,除非特別需要非用不可,都應盡量使用更安全的替代藥物,以減少損害。

此外,老年人應盡量選用最熟悉的藥物品種,最好不要使用新藥,因為新藥的療效尚不確切,安全程度也很難估計。

根據老年人代謝降低、反應遲緩的生理特點,老年人用藥應采取中西藥結合的方法。對急性病,可先使用西藥治標,迅速控制癥狀,然后采用中藥調養,以利于治本;對慢性病則以中藥治療為主,因為中藥比西藥作用緩和,副作用也比西藥少,老年人使用會更加安全一些。

?盡量減少用藥種類

健康小貼士

老年人用藥劑量應隨年齡的增加而相應減小。一般來說,60~80歲者,用藥劑量應為成人的3/4~4/5;80歲以上者用藥劑量為成人的1/2。如果患者肝腎功能不好,則更要減少用藥劑量或延長用藥間隔時間,以防發生不良反應。對作用較強的藥物和初次使用的新藥應從小于標準劑量開始,然后根據治療效果和反應情況再逐漸增量或減量。

老年人用藥的種類宜少不宜多,因為同時服用多種藥物,會由于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而增加或降低藥效,引起不良反應。用藥物的種類越多,發生藥物不良反應的機會也越多,如阿司匹林與激素類藥合用可誘發潰瘍病大出血;呋塞米與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及吲哚美辛(消炎痛)、阿司匹林合用,可增加耳腎毒性,降低呋塞米的作用;螺內酯與鉀鹽和血管緊張素轉移酶抑制劑合用,可引起高鉀血癥;氨苯喋啶與非甾體抗炎藥合用,可致腎毒性等。再加上老年人記憶力減退,同時服用多種藥物容易造成誤服、漏服或重復用藥,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所以,老年人應盡量避免聯合用藥,同時用藥最好不超過3種,最多不要超過5種。

?選擇合適的藥物劑型

許多老年人吞藥有困難,尤其是大量用藥時更加麻煩。因此,老年人不宜使用片劑或膠囊劑,可選用液體劑型,必要時可注射用藥。老年人胃腸道功能不穩定,不宜服用緩慢釋放的藥物制劑,否則會因胃腸蠕動加速而導致釋放不充分,反之則會因釋放和吸收量增加而產生毒性。

?合理把握用藥時間

老年人的視力、聽力和記憶力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往往因為看錯或記錯藥物名稱、使用方法和劑量,聽錯醫生和家人囑咐而誤服藥物或忘記服藥。因此,老年人的服藥方案應盡可能簡單,以利于其更好地領會和記憶,最好每種藥物每日只服1次,用藥時間應盡量安排在清晨空腹時,不宜間隙用藥。

老年人腎功能減退,對藥物及其代謝產物的濾過減少。所以,老年人用藥時間越長,越容易發生藥物蓄積中毒,有時還會產生成癮性和耐藥性,因此要避免長期用藥。老年人用藥時間應根據病情以及醫囑合理縮短。患急性病的老年人,在病情好轉后應及時停藥或減量;必須長期用藥者,應在家屬或他人的協助和監督下進行。

?盡量減少注射給藥

由于老年人的肌肉對藥物的吸收能力較差,注射后疼痛較為明顯,有時容易形成硬結,所以對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一般不主張用靜脈點滴和肌內注射方法給藥。但如果患的是急性病、急性感染伴有高熱等,則需要靜脈途徑給藥。

?注意觀察藥物反應

老年人在用藥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有無不良反應,如服用阿司匹林可導致大汗不止或引起胃出血,利尿藥氫氯噻嗪會引起血糖升高,誘發老年性糖尿病。因此,老年人在用藥時一旦發現身體有異常反應,應立即停藥,必要時應請醫生診治,更換作用相同或相似、毒副作用小的其他藥物。

?慎用滋補藥

身體虛弱、容易患病的老年人可適當地服用一些補虛益氣的藥物,以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但要注意的是,滋補藥也不可盲目濫用,而應根據自己身體的實際情況,在醫療保健人員的指導下適當選用,否則將有害無益。對于老年人來說,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合理營養,加強身體鍛煉,保持身心健康。

?怎樣給孩子喂藥

給孩子喂藥也是一門學問,尤其是對那些不肯吃藥、年齡偏小的孩子,更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1)服用藥丸或藥片時可用溫開水送服,服后應檢查患兒口腔,看藥丸或藥片是否確實服下。注意不要讓患兒躺著服藥。對不能吞服藥丸或藥片的患兒,可先將藥丸或藥片研成粉末,然后調糖水喂服。

(2)對于普通藥粉,可將其粘在母親的乳頭上或奶瓶嘴上,然后給孩子喂奶,藥粉可隨著乳汁一同服下;藥量大時,可重復多次進行。也可用少量白開水或糖水將藥粉溶解,然后用小勺或吸管喂服。

(3)如果藥味很苦,如黃連素等,可先在小勺里放點糖,然后將藥倒在糖上,再放點糖把藥蓋上,并準備好糖水,不攪拌就倒進口里,然后迅速用糖水送下。

(4)對于油類藥物,如魚肝油、蓖麻油、內服液體石蠟等,可將藥滴在餅干或饅頭等食物上,或滴在一勺粥里一起吃下。嬰幼兒可用滴管直接滴在口中,再喂糖水。

(5)孩子吃完藥后要多喝水,以避免藥物停留在食管部位產生刺激性,也有利于藥物盡快到達胃腸,及早吸收。喂藥要按時、按量,服用時要仔細核對藥名,以防誤服。

(6)在一般情況下,最好在空腹或半空腹時給孩子吃藥,需要飯后服用的藥應在飯后半小時至1小時服用。在嬰兒哭鬧時不可喂藥,也不能捏鼻子灌藥,那樣容易把藥和水嗆入氣管,輕者嗆咳、嘔吐,重者可堵塞氣管造成窒息,會有生命危險。

(7)不要將藥與牛奶混服,以免嬰兒以后討厭牛奶。味重的藥物也不要和食物放在一起喂給孩子,以免引起拒食,造成喂養上的困難。

(8)3~4歲的孩子已經懂事,這時已經不能再灌藥,而要向孩子說明服藥的必要性,耐心說服讓其自行服藥;也可在吃藥前準備一些糖果等食物,作為對孩子按要求吃藥的表揚和鼓勵。千萬不能用訓斥、嚇唬甚至打罵的方法逼著孩子吃藥,這樣會造成惡劣印象,給孩子造成恐懼心理,不但不利于疾病的康復,而且更增加了以后吃藥的困難。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化市| 吴川市| 含山县| 上栗县| 蓝山县| 罗城| 崇阳县| 连城县| 嘉荫县| 同仁县| 班戈县| 武强县| 禄劝| 耒阳市| 尚义县| 疏附县| 定日县| 桂林市| 城固县| 大港区| 凤冈县| 牟定县| 循化| 孝昌县| 通许县| 随州市| 金山区| 漠河县| 嫩江县| 嘉兴市| 遵义市| 沅陵县| 凌源市| 河源市| 嘉禾县| 胶南市| 雷州市| 独山县| 陇川县| 保靖县| 华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