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道德經

——中國哲學發展的重要源頭之一

作者介紹

關于老子其人、其書及其“道論”歷來有爭論。根據《史記》介紹如下: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陽,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今河南鹿邑東)人,是春秋時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生卒年月不詳。老子做過周朝的“守藏室吏”,所以他諳于掌故,熟于禮制,不僅有豐富的歷史知識,并且有廣泛的自然科學知識。他和孔子是同時代的人,較孔子年輩稍長。世稱“老子”。公元前520年,周王室發生爭奪王位的內戰,這場長達5年的內戰,最終以王子朝失敗告終。王子朝失敗后,席卷周室典籍,逃奔楚國。老子所掌管的圖書也被帶走。于是老子遂被罷免而歸居。老子由于身受當權者的迫害,為了避免禍害,不得不“自隱無名”,流落四方,后來,他西行去秦國。經過函谷關(在今河南靈寶市西南)時,關令尹喜知道老子將遠走隱去,便請老子留言。于是老子寫下了5000字的《道德經》。相傳老子出關時,騎著青牛飄然而去,世不知其所終。

老子像

經典概述

《老子》書影

《道德經》又名《老子》、《老子五千文》,是中國道家的主要經典,全面反映了老子的哲學思想。全書共81章,分上下兩篇,上篇37章為《道經》,講的是世界觀問題,下篇44章為《德經》,講的是人生觀問題。全書文辭簡奧,哲理宏富,且體系完整,內容豐富,涉及宇宙、社會、人生、軍事、政治、醫學等各個方面。其中“道”的觀念,是其思想體系的核心。老子反對儒墨兩派的道德觀,認為真正的道德是不追求道德,提倡柔弱虛靜,減少私欲,知足不爭;理想政治是無為而治,理想社會是小國寡民的社會。老子提出了以“道”為核心的哲學體系,用“道”來說明宇宙萬物的本質、構成、變化和根源。老子認為“道”是天地萬物的本源,他的“道論”的中心思想是:“道即自然,自然即道。”他說,“道”是萬物之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也就是說,作為宇宙的本源就是道,它是永遠存在的。道的運行是自由的、必然的,即按其自身的規律而運行。天地萬物都是由它產生的,它是宇宙的母體。老子認為,道產生了天地,德是道的性能,天地生養著萬物,萬物各成其形,各備其用。所以萬物沒有不尊道而貴德的。道的尊崇,德的貴重,不是有誰給它爵位,而是自然而然的,所以道產生天地,德畜養萬物,長育萬物,成熟萬物,覆蓋萬物。老子的“道”是超形象、超感覺的觀念性存在,是無,沒有顏色,沒有聲音,沒有味道。

孔子問道圖

這幅畫反映的是孔子游學途中,拜訪老子,虛心求學的情景。圖中將孔子的謙虛,老子的睿智表現得十分到位。

老子帛書

《道德經》一書中具有豐富的辯證思想。它觸及了矛盾普遍存在的原理,提出了一系列對立范疇:陰陽、剛柔、強弱、智愚、損益……它認為這些對立雙方處在互相依存之中,而且這些對立的雙方又是互相成就、互相轉化的。對立雙方之所以能互相轉化,乃是因為它們的相互包含,不過,對立面的轉化有一個量的積累過程。老子的辯證法是來自實際、返諸現實的。老子觀察了自然界的變化,生與死、新與舊的相互關系,觀察了社會歷史與政治的成與敗、福與禍等對立的雙方的相互關系,發現了事物內部所具有的一些辯證規律。同時還深刻地論證了相反相成的,長和短二者只有彼此比較才能顯現出來,不同的聲音產生諧和,前后互相對立而有了順序。總之,老子承認事物是在矛盾中發展的。老子還初步意識到量的積累可以引起質的變化。

相關鏈接

《道德經》五千言,包容著極大的智慧,在中國乃至世界哲學史和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這部著作不僅影響先秦諸子各家各派,而且對整個哲學史中的重大哲學派別都有極大的影響。自先秦韓非以來,注釋《道德經》者不下千家。魏晉玄學家把《道德經》列為“三玄”之一。在傳統文化中,醫學、軍事、氣功、天文、養生、政治等各個領域都離不開對《道德經》的研究。當然由于受時代的限制,老子的自然辯證觀是直觀的、原始的、樸素的,缺乏科學的論證,并且他的小國寡民的理想是幻想,是違反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的。但《道德經》一書中光輝的思想火花是值得我們珍視的一份歷史遺產。

老子出關圖 清 任頤

老子的“道論”,基本上可以概括為“天道自然觀”。所以老子的人生哲學和政治哲學基本上是人當法道,順其自然。至于如何治理國家,老子認為最好是采取“無為而治”的辦法,讓人民去過自由自在的生活,用無所作為聽其自然發展的辦法,來達到治理好國家的目的。在老子看來,無為正是有所作為,“無為而無不為”。老子反對用刑、禮、智這些來治理國家,反對向人民加重賦稅,反對擁有強大的兵力。在老子看來,人類社會不要“圣智”、“仁義”、“巧利”,國家就大治了。這三種東西不足以治國,最好的辦法是使人們著意于“樸素”、“少有私欲”,不求知識,就可以沒有憂患了。

老子所向往的理想世界是小國寡民的原始社會。他的這一設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人民迫切要求休養生息和減輕剝削的愿望。這是老子政治思想的進步因素。但是,小國寡民的理想,卻是幻想,它是違反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的。

精華內容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譯文】

可以用語言表達出來的道,就不是永恒不變的“道”;可以用語言表達出來的名,就不是永恒不變的“名”。無,是天地的開端,有,是萬物的根源。所以,常從“無”中觀察天地的奧妙;常從“有”中尋找萬物的蹤跡。有和無,只不過是同一來源的不同名稱罷了。有和無都是幽昧深遠的,它們是一切變化的總門。

【原文】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譯文】

大道是空虛無形的,但它發生作用時卻永無止境。它如深淵一樣廣大,像是世間萬物的宗主。它不顯露鋒芒,解除世間的紛亂,收斂它的光耀,混同它于塵世。它看起來幽隱虛無卻又實際存在。我不知道它是從哪里產生出來的,好像在天帝之前就已經有了。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太極圖》(陰陽魚)

這種《太極圖》據考始制于東漢煉丹家和氣功學家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它反映了陰陽兩方面既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這種陰陽對立互根的思想在中國古代醫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譯文】

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樣,水善于滋潤萬物卻不與其爭短長。它總是停留在眾人不愿去的低洼之地,這種品德,最接近于“道”。上善的人總是甘居卑下的環境,心胸善于保持沉靜而深遠博大,待人善于相助、真誠可親,說話善于信守諾言,為政善于治理,辦事善于發揮所長,行動善于把握時機。正因為有不爭的美德,所以才不會出現過失,招來怨咎。

【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譯文】

保持著盈滿的狀態,不如適可而止。捶打得既尖又利的鐵器,就不能長久保持鋒利。縱然金玉堆滿房屋,誰也不能長久守住。富貴而又驕縱,定會給自己帶來禍害。功成名就之時,要含藏收斂,急流勇退,這才符合自然運行的規律。

【原文】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譯文】

五光十色絢麗多彩的顏色,容易使人眼花繚亂;紛繁嘈雜的音調,容易使人耳朵受到傷害;香馥芬芳、濃郁可口的食物,容易敗壞人的口味;放馬飛馳醉心狩獵,容易使人心情放蕩發狂;稀奇珍貴的貨物,容易使人失去操守,犯下偷竊的行為。因此,圣人只求三餐溫飽,不追逐聲色犬馬的外在誘惑。所以應該拋去外物的引誘來確保安足純樸的生活。

【原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譯文】

有一種渾然而成的東西,在有天地之前就已經產生了。它寂寂無聲而又廣闊無形,它獨立長存而永不衰竭,周而復始地循環運行而永不停息,可以作為天地萬物的根本。我不知道究竟叫它什么名字才好,只好叫它為“道”,我再勉強給它取個名字叫“大”。它廣大無邊而運行不息,運行不息而伸展遙遠,伸展遙遠而回歸本原。所以道是偉大的,天是偉大的,地是偉大的,人也是偉大的。天地間有這四大,而人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在這四大之中,人是效法于地的,地是效法于天的,天是效法于道的,而道則純任自然。

【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譯文】

能夠了解、認識別人的是智慧的,能夠了解、認識自己的才是高明的。能夠戰勝別人的人是有力的,能夠克服自身弱點的人才是剛強的。知道滿足的人是富有的,努力不懈的人是有志氣的。始終不離失根基的人就能夠長久,肉體死了但精神永存的人才是長壽的。

【原文】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譯文】

上士聽到道后,必定立即勤奮去實行;中士聽到道后,則將信將疑猶豫不定;下士聽到道后,則會哈哈大笑。如果不被他們嘲笑,那就不足以成為“道”了。所以古時候立言的人說過這樣的話:光明的道看似暗昧;前進的道好似在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凹凸不平;崇高的德好似低下的川谷;廣大的德好似有不足之處;剛健的德好似怠惰的樣子;質樸純真又好像渾濁未開;潔白無暇的東西好似含污納垢了一般;最方正的東西好似沒有棱角;最珍貴的器物總在最后制成;最大的樂聲反而聽來沒有聲音,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見它的形狀。道幽隱無聲,無名無狀。也只有道,它善于給予萬物并且輔助萬物。

食氣養生圖 清 黃慎

【原文】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圣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譯文】

治理一個很大的國家,要像烹煎很小的魚那樣,不能時常翻動導致破碎。運用“道”的原則去治理天下,那些鬼怪就起不了作用了。不僅鬼怪起不了作用,神祇也不傷害人。不僅神祗不傷害人,圣人也不侵越人。這樣,鬼神和有道的人都不傷害人,所以人們就能彼此相安無事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台县| 云林县| 宜良县| 山丹县| 乾安县| 黎城县| 宝坻区| 南安市| 渭南市| 靖江市| 康平县| 大埔县| 台北县| 绍兴县| 白银市| 兴宁市| 葵青区| 水城县| 大荔县| 如东县| 南川市| 定远县| 炉霍县| 彝良县| 银川市| 门头沟区| 汉中市| 富锦市| 甘孜县| 新野县| 府谷县| 石景山区| 乌拉特后旗| 军事| 邳州市| 贵阳市| 宜兰市| 开阳县| 平谷区| 绍兴县| 梅河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