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學經典全知道(彩圖精裝)
- 桑楚
- 8749字
- 2019-01-02 17:45:15
史記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作者介紹
司馬遷,字子長,漢朝左馮翊夏陽(今陜西韓城)人。他大約生于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年),約卒于漢武帝征和三年(前90年),是西漢著名歷史學家和散文家,自幼深受父親司馬談的學術思想熏陶。他的父親司馬談,是漢武帝時的太史令,崇尚道家,曾以黃老學說為主,著有《論六家要旨》,對儒、墨、名、法、陰陽、道等各家學說,進行過批判和總結。這種家學傳統,對司馬遷影響很大。司馬遷自幼好學,博聞強記,十歲的時候便通讀《左傳》、《國語》等史籍。青少年時,向古文學家孔安國學過《古文尚書》,向今文學家董仲舒學過《春秋》《公羊》學。他涉獵的范圍很廣,使他積累了豐富的文化知識,精通天文歷法、史學、儒學等各家學說。20歲時,開始到各地游歷,足跡遍及名山大川,從而更廣泛地領略到人間冷暖和風土民情。此次遠游,使他開闊了眼界,認識了社會,累積了知識,并對其進步歷史觀的形成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亻L安以后,入仕郎中,其間隨武帝巡游了很多地方。元鼎六年(前111年)奉命“西征巴蜀”,到達邛、笮、昆明一帶,從而進行了第二次大游歷。元封元年(前110年),父親司馬談病逝,元封三年(前108年),即繼任父職做了太史令,時年38歲。這樣,使他有機會閱讀宮廷收藏的大量文獻典籍。此后,在司馬遷的主持下,于太初元年(前104年)冬制成新歷——《太初歷》。同年,司馬遷開始撰寫巨著《史記》。專志寫作的司馬遷因李陵之禍而被武帝下獄并遭腐刑。他在身心上受到極大摧殘,痛苦之中,數欲“引決自裁”,但恨《史記》未能成稿,以堅韌不拔的精神,忍辱發憤地過了8年。出獄之后,任中書令,繼續筆耕。征和二年(前91),歷經18年終于完成《史記》的寫作。司馬遷大約死于漢武帝末年,只活了50多歲。這部巨著問世之后,當時稱為《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記》,也叫《太史公》。

司馬遷像
經典概述
《史記》全書130篇,由本紀12篇、表10篇、書8篇、世家30篇、列傳70篇組成,計52.65萬字。它記載了上起黃帝軒轅氏,下迄漢武帝太初四年(前101年),近3000年的歷史。
司馬遷的偉大歷史功績之一,在于他開創了新的歷史著作的編寫方法,它就是后世史學家所稱譽的“紀傳體”。它由“本紀”、“表”、“書”、“世家”、“列傳”5種體例組成?!妒酚洝返奈弩w結構是一個完整的體系。
“本紀”是全書的提綱,按編年記載歷代帝王的興衰和重大歷史事件。專取歷代帝王為綱,以編年的形式,提綱挈領地記載了上起軒轅,下迄漢武這一歷史階段的國家大事。

《史記》書影
“十表”以年表形式,按年月先后的順序,記載重要的歷史大事。以清晰的表格,概括地排列各個歷史時期的人事,或年經國緯,或年緯國經,旁行斜上,縱橫有致。分世表、年表、月表三類,以漢代年表為詳。
“八書”記載各種典章制度的演變,以及天文歷法等,以敘述社會制度和自然現象為主體,對禮樂、天文、歷法、經濟、水利等制度的發展狀況進行了系統記述,具有文化史性質。
“三十世家”記載自周以來開國傳世的諸侯,以及有特殊地位的人物事跡;其中主要包括春秋戰國以來的諸侯國君、漢代被封的劉姓諸侯子侄以及漢朝所封的開國功臣。此外,還有《孔子世家》、《陳涉世家》和《外戚世家》。
“列傳”記載社會各階層代表人物的事跡,其中有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等及循吏,儒林、酷吏、游俠、刺客、名醫、日者、龜策、商人的傳記。該部分以“扶義倜儻,不令己失時,立功名于天下”為標準。最后,還專錄《太史公自序》一篇。全書130卷,52萬余言。
《史記》作為我國古代第一部正史,包括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少數民族和外國歷史等豐富的內容。具有以下長處:首先,發凡起例,創紀傳史書體裁。秦漢以前,諸朝列國史書體例紛雜,記事筆法各異,鑒于這種情況,太史公確立以人物為中心的述史體系,首創五體,互為表里。因此,《漢書》以降,直至《明史》,整個封建正史全都襲用紀傳體例,除斷代為書之外,“少有改張”,就連民國期間成書的《清史稿》也一仍其舊而未變動。其次,立意深刻,具有進步的歷史觀。《史記》中,歌頌什么,反對什么,態度是十分明朗的,他痛恨封建專制的殘暴統治,歌頌人民的反抗斗爭,同情人民所受的痛苦。比如,對于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司馬遷在《史記》中,把陳勝、吳廣兩人的事跡列入“世家”,而且將陳勝比作湯、武,肯定他們推翻暴秦的歷史功績。又如,他也盡力描寫推翻暴秦的項羽的英雄氣概來和狡詐的劉邦作鮮明的對比,而且把項羽的事跡列入“本紀”,不因項羽失敗而抹煞他的歷史地位。司馬遷不但承認歷史是發展變化的,而且還試圖從歷史生活現象中,去尋求歷史變化的原因。司馬遷不但是中國史學家之父,也是全世界古代最偉大的歷史學家之一。《史記》和希臘史學名著相比較,它的特點在于全面性,尤其是對于生產活動、學術思想和普通人在歷史上的地位的重視。
相關鏈接
《史記》是一部貫通古今的通史,把本紀、表、書、世家、列傳綜合于一書,使得《史記》第一次把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內容都包容在歷史學的研究范圍之內,從而擴大了歷史研究的領域?!妒酚洝芳仁且徊考o傳體史書,又是一部傳紀文學集,其影響所及,已經遠遠超出中國的范圍?!妒酚洝返牟糠制乱炎g成俄文、法文、英文、德文、日文等文字。《史記》成為古今中外一部不朽的杰作。
精華內容
【原文】
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于是項王乃悲歌忼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譯文】
項王軍隊在垓下筑起營壘,兵少糧盡,漢軍及諸侯兵重重包圍。晚上聽到漢軍四面都唱著楚歌,項王大驚道:“漢軍都已經得到楚國的土地了嗎?為什么楚人這么多呢?”項王于是連夜起來,在營帳中飲酒。有位美人名叫虞姬,經常受寵幸隨從;有匹駿馬名叫騅,項王經常騎它。這時項王慷慨悲歌,自己作詩吟唱道:“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唱了好幾遍,美人從旁伴唱。項王淚下數行,侍從人員也都哭泣,不忍抬頭觀看。

張良吹蕭(簫)破楚兵
這是楊柳青年畫中關于楚漢戰爭的描繪,生動再現了楚霸王兵敗烏江的悲愴。
【原文】
高祖還歸,過沛,留。置酒沛宮,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縱酒,發沛中兒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擊筑,自為歌詩曰:
“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令兒皆和習之。高祖乃起舞,慷慨傷懷,泣數行下。謂沛父兄曰:“游子悲故鄉。吾雖都關中,萬歲后吾魂魄猶樂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誅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為朕湯沐邑,復其民,世世無有所與。”沛父兄諸母故人日樂飲極歡,道舊故為笑樂。
十余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請留高祖。高祖曰:“吾人眾多,父兄不能給。”乃去。沛中空縣皆之邑西獻。高祖復留止,張飲三日。沛父兄皆頓首曰:“沛幸得復,豐未復,唯陛下哀憐之。”高祖曰:“豐吾所生長,極不忘耳,吾特為其以雍齒故反我為魏。”沛父兄固請,乃并復豐,比沛。于是拜沛侯劉濞為吳王。
【譯文】
高祖從前線回京,路過沛縣時,停留下來,在沛宮舉行宴會,將家鄉老熟人和父老子弟全部請來,縱情痛飲,還挑選了沛縣的一百二十名兒童,教他們唱歌。酒意正濃的時候,高祖擊筑而歌,他唱道:
“大風卷起啊,白云飛揚;皇威普及海內啊,我終于衣錦還鄉;可又怎么才能招致勇士??;來守衛四方的邊疆!”
高祖讓兒童們也都跟著學唱。他又跳起舞來,心中感慨萬千,激動得淌下行行熱淚。他對沛縣父老兄弟們說:“遠行的游子,總是懷念故鄉的。我雖然建都關中,可千秋萬歲之后,我的魂魄還會想念著沛地。并且我從做沛公開始,討伐暴君逆賊,最終取得天下。現在就將沛縣作為我的湯沐邑,免除沛縣人民的賦稅勞役,讓他們世世代代不要納稅服役。”沛縣的父老兄弟、嬸子大娘和親朋戚友天天陪著高祖開懷暢飲,笑談往事,高祖極為高興。

歌風臺
漢高祖平定了英布叛亂后,于歸途中經故鄉沛縣,酒酣之時,有感于昔日亡秦滅楚的戎馬生涯,欣喜于既成帝業,即興擊筑而歌:“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后沛人于鳴唱處筑“歌風臺”以紀念。
過了十多天,高祖要離開了,沛縣的父老鄉親們執意挽留。高祖說:“我的隨從眾多,父兄們負擔不起?!庇谑请x開了。這天沛縣人傾城而出,都趕到西郊來敬獻酒食。高祖又留下來,搭起帳篷,再痛飲了三天。沛縣的父老兄弟們都叩頭請求說:“我們沛縣有幸能夠免除勞役,豐邑人卻沒有免除勞役,請陛下可憐他們?!备咦嬲f:“豐邑是我生長的地方,我決不會忘記,只因為先前豐邑人跟著雍齒背叛我而倒向魏王?!迸婵h的父老兄弟再三請求,高祖才答應照沛縣的樣子,一并免除賦稅勞役。在這時封沛侯劉濞為吳王。
【原文】
漢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嘗有戰斗功,高帝曰:“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擇齊三萬戶?!绷荚唬骸笆汲计鹣纶?,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當三萬戶?!蹦朔鈴埩紴榱艉睿c蕭何等俱封。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爭功不決,未得行封。上在雒陽南宮,從復道望見諸將往往相與坐沙中語。上曰:“此何語?”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謀反耳?!鄙显唬骸疤煜聦侔捕?,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屬取天下,今陛下為天子,而所封皆蕭、曹故人所親愛,而所誅者皆生平所仇怨。今軍吏計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屬畏陛下不能盡封,恐又見疑平生過失及誅,故即相聚謀反耳?!鄙夏藨n曰:“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誰最甚者?”上曰:“雍齒與我故,數嘗窘辱我。我欲殺之,為其功多,故不忍?!绷艉钤唬骸敖窦毕确庥糊X以示群臣,群臣見雍齒封,則人人自堅矣?!庇谑巧夏酥镁疲庥糊X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罷酒,皆喜曰:“雍齒尚為侯,我屬無患矣?!?/p>

漢殿論功圖軸 明 劉俊 絹本
此畫取材于“漢殿論功”的典故。漢室江山新立,眾功臣于殿上爭功邀賞,以致拔劍砍殿柱。儒士叔孫通遂勸劉邦召集魯地儒生,規定朝儀,進退有節,高祖方知皇帝于眾人之上的尊貴。
【譯文】
漢高祖六年(前201年)正月,大封功臣。張良不曾立過戰功,高帝說:“在營帳中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這就是子房的功勞。你自己選擇齊地的三萬戶(作為封地)吧!”張良說:“當初臣從下邳起兵,與皇上相會于留縣,這是上天把臣送給了陛下。陛下采用臣的計策,僥幸偶爾料中,臣愿意獲封留縣就足夠了,不敢接受三萬戶的封地。”于是封張良為留侯,與蕭何等人一起受封。
皇上封賞立了大功的臣子二十多人,其余的人日夜爭功,一時難以決定,未能進行封賞。皇上在洛陽的南宮,從閣子的走廊里看到眾將常常三三兩兩地坐在沙堆里竊竊交談?;噬蠁枺骸八麄冋勈裁茨??”留侯說:“陛下難道不知道嗎?他們這是在謀反呢?!被噬险f:“天下剛剛安定,為何造反?”留侯說:“陛下以一介布衣起兵,依靠這班人取得天下,現在陛下貴為天子,但您所封賞的都是您所親近喜愛的蕭何、曹參等故人,而誅殺的都是生平怨恨的人?,F在將士們計算戰功,認為天下的土地不夠封賞,這班人害怕陛下不能全部封賞,又擔心自己有過失而被誅殺,所以相互聚集在一起圖謀造反呢?!被噬蠐鷳n地問道:“那該怎么辦呢?”留侯說:“皇上平生所憎恨的,群臣都知道的,其中哪個是最憎恨的呢?”皇上說:“雍齒和我是故交,曾多次使我窘困受辱。我想殺他,因為他功勞甚多,所以不忍心?!绷艉钫f:“現在就趕快先封賞雍齒給群臣看看,群臣看到雍齒獲封,那么人人都會對自己受封堅信不疑?!庇谑腔噬现脗渚蒲纾庥糊X為什方侯,并緊催丞相和御史論功封賞功臣。群臣飲酒完畢后,都歡喜地說:“雍齒尚且獲封侯爵,我們這班人就不必擔心了。”

紫氣東來圖軸 清 任頤
圖中老子身著赤衣,須眉皆白,高額、凸顴、闊耳、長頜,笑意盈盈,童顏鶴發。
【原文】
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適周,將問禮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笨鬃尤?,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譯文】
老子,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是周朝管理藏書室的史官。
孔子到達周都,打算向老子問禮。老子對他說:“您所說的禮,制定它的人和那人的骸骨都已經腐朽了,唯有他的言論還在。況且君子生逢其時就該駕車出仕,生不逢時就該如蓬蒿一般飄蕩而行。我聽說,善于經商者經常深藏自己的貨物而表面看上去好像一無所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卻在容貌上表現得愚鈍。摒除您的驕氣和多欲,拋棄您的姿態容色及過分高遠的志向,這些東西對您來說毫無益處。我所能告訴您的,就只有這一些而已?!笨鬃与x去之后,對弟子說:“鳥,我知道它能(在空中)飛翔;魚,我知道它能(在水里)游耍;獸,我知道它能(在陸上)奔跑。會奔跑的野獸可以用網來捕捉,會游耍的魚兒可以用線鉤來垂釣,會飛翔的鳥類可以用弓箭來射殺。至于龍,我就不知道了,它是乘著風云而上青天的。我今天見到老子,他就像龍一樣?。 ?/p>
【原文】
或曰:老萊子亦楚人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云。
蓋老子百有六十余歲,或言二百余歲,以其修道而養壽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記周太史儋見秦獻公曰:“始秦與周合,合五百歲而離,離七十歲而霸王者出焉?!被蛟毁偌蠢献?,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隱君子也。
【譯文】
有的人說:老萊子也是楚國人,著書十五篇,講的是道家的運用,與孔子處于同一時代。
老子大約活到一百六十多歲,也有說活到二百多歲的,這是他通過修習道德來延年益壽的緣故。
自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史書上記載周太史儋拜見秦獻公說:“起初秦與周是合在一起的,相合五百年而分離,分離七十年后有霸王出現?!庇械娜苏f儋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說不是,世人也不知孰對孰錯。老子,是歸隱的君子。
【原文】
孫子武者,齊人也。以兵法見于吳王闔廬。闔廬曰:“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可以小試勒兵乎?”對曰:“可?!标H廬曰:“可試以婦人乎?”曰:“可?!庇谑窃S之。出宮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孫子分為二隊,以王之寵姬二人各為隊長,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與左右手、背乎?”婦人曰:“知之”。孫子曰:“前,則視心;左,視左手;右,視右手;后,即視背。”婦人曰:“諾?!奔s束既布,乃設鉞,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婦人大笑。孫子曰:“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將之罪也?!睆腿钗迳甓闹螅瑡D人復大笑。孫子曰:“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將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斬左、右隊長。吳王從臺上觀,見且斬愛姬,大駭。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將軍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斬也?!睂O子曰:“臣既已受命為將,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彼鞌仃犻L二人以徇。用其次為隊長,于是復鼓之。婦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規矩繩墨,無敢出聲。于是孫子使使報王曰:“兵既整齊,王可試下觀之,唯王所欲用之,雖赴水火猶可也。”吳王曰:“將軍罷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觀?!睂O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實?!庇谑顷H廬知孫子能用兵,卒以為將。西破強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侯,孫子與有力焉。
【譯文】

孫五(武)子演陣教美人戰 版畫
圖中孫武作道士裝束,舉旗于城上教宮女演習戰術,吳王坐于對面的臺上,俯視兩隊演武的陣容。
孫武,是齊國人。因為精通兵法而得到吳王闔廬的召見。闔廬說:“您的十三篇兵書,我已經全部看完了,能否小試一下指揮軍隊嗎?”孫子回答說:“可以?!标H廬說:“可以用女子試試嗎?”回答說:“可以?!庇谑顷H廬答應了孫武。選出宮中的美女,總共一百八十人。孫子把這些女子分成兩隊,任命吳王最寵愛的兩位侍妾分別擔任兩支隊伍的隊長,命令所有選出的美女都手執一支戟。孫子向她們命令說:“你們知道自己的心、左右手和背嗎?”女子們回答說:“知道。”孫子說:“向前,你們就看心口所對的方向;向左,你們就看左手所對的方向;向右,你們就看右手所對的方向;向后,你們就看背所對的方向?!迸觽兓卮鹫f:“是?!碧柫罱淮宄?,孫子便設置鉞等刑具,接著又多次重復已經制定的號令。于是擊鼓命令女子們向右,結果她們都哈哈大笑。孫子說:“紀律不清楚,號令不熟悉,這是將領的過失。”又多次重復已經制定的號令,然后擊鼓命令女子們向左,結果她們又都哈哈大笑。孫子說:“紀律不清楚,號令不熟悉,這是將領的過失;既然已經明確了法令卻不依照號令行事,這就是軍官和士兵的過錯了?!庇谑谴蛩銛貧⒆?、右兩隊的隊長。這時吳王正在臺上觀看,看見孫子將要斬殺自己的愛姬,十分吃驚。急忙派人向孫子下令道:“我已經知道將軍擅長用兵了。倘若我失去這兩個侍妾,就算吃東西也不會有味道,希望您不要斬殺她們?!睂O子回答說:“我既然已經受命為將軍,將軍在軍隊中,君主的命令有時可以不接受?!庇谑菤⒌魠峭醯膬擅麑櫦Р⒀残惺颈?。然后按順序派各隊的第二個人為隊長,再擊鼓發令,女子們不論是向左、向右、向前、向后、跪倒、站起都合乎命令和紀律的要求,沒有人再敢出聲了。于是孫子派人稟報吳王說:“軍隊已經訓練得整整齊齊,大王您可以試著下來觀看一下,隨便大王怎樣使用她們,即使讓她們赴湯蹈火也能辦得到?!眳峭趸卮鹫f:“將軍您停下來去旅店休息吧,我不愿下去觀看了。”孫子說:“大王只是欣賞我的兵書罷了,卻不能讓我親身實踐,發揮我的本領。”于是闔廬知道孫子的確善于用兵,便任命他為將軍。后來吳國向西打敗了楚國,攻入郢都;向北威震齊國和晉國,在諸侯之間顯名,孫子在這一時期出了很多力啊。
【原文】
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至南鄭,諸將行道亡者數十人,信度何等已數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鄙洗笈?,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來謁上,上且怒且喜,罵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鄙显唬骸叭羲氛哒l?”何曰:“韓信也?!鄙蠌土R曰:“諸將亡者以十數,公無所追;追信,詐也?!焙卧唬骸爸T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蓖踉唬骸拔嵋嘤麞|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計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終亡耳。”王曰:“吾為公以為將?!焙卧唬骸半m為將,信必不留。”王曰:“以為大將?!焙卧唬骸靶疑?!”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蓖踉S之。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為得大將。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
【譯文】

《蕭何追韓信》五彩盤
為清康熙年間的琺瑯彩盤?!笆捄巫讽n信”成為千古美談,同時也成為了各種藝術的創作題材。
韓信多次和蕭何談話,蕭何聽后十分賞識他。到達南鄭,將領們半路逃跑的有好幾十人,韓信估計蕭何等人已多次向漢王推薦過自己,但是漢王不重用自己,因此他也逃走了。蕭何聽說韓信逃走了,來不及將情況報告漢王,就親自去追趕他。有人向漢王報告說:“丞相蕭何逃跑了?!睗h王大怒,如同失去了左右手。過了一兩天,蕭何來晉見漢王,漢王又是生氣又是高興,罵蕭何道:“你逃跑,這是怎么回事?”蕭何說:“我不敢逃跑??!我是去追逃跑的人。”漢王說:“你追趕的人是誰?”蕭何說:“韓信吶!”漢王又罵道:“將領們逃跑的多得要用十數來計算,你都沒有去追;追韓信,那是扯謊?!笔捄握f:“那些將領容易得到,至于像韓信這樣的杰出人物,普天下找不出第二個。大王如果只想長期在漢中稱王,那自然沒有地方用得著韓信;如果一定要爭奪天下,除了韓信,就再沒有和您商量大事的人了。就看大王怎樣決策罷了。”漢王說:“我也想要向東方發展呢,怎么能夠悶悶不樂地停留在這里呢?”蕭何說:“如果大王決計向東方發展,能夠任用韓信,韓信就會留下來;如果不能任用,韓信終究要跑掉的。”漢王說:“我看在您的分上,讓他做將吧。”蕭何說:“即使做將,韓信也肯定不會留下來的?!睗h王說:“讓他做大將?!笔捄握f:“太好了!”于是漢王就想把韓信召來任命他。蕭何說:“大王向來傲慢不講禮節,如今任命大將就像呼喚小孩子一樣,這就是韓信要離開的原因啊。如果大王決心要任命他,就選個吉祥日子,親自齋戒,設置拜將壇,舉行任命大將的完備儀式,那才行啊?!睗h王答應了蕭何的請求。將領們聽到要拜大將都高興,人人都以為自己會被拜為大將了。等到任命大將時,竟是韓信,全軍都十分驚訝。
【原文】
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數歲,不敢入右北平。
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入石矣。廣所居郡聞有虎,嘗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騰傷廣,廣亦竟射殺之。
【譯文】
李廣守右北平,匈奴聽到了,稱他為“漢朝的飛將軍”,躲避他幾年,不敢侵入右北平。
有一次,李廣出外打獵,看到草叢中的石頭,以為是一只老虎而發箭射去,射中石頭,箭頭射進了石頭里,走近一看,才知道是塊石頭。接著又連射幾箭,卻始終不能再射進去了。李廣所在的郡,一聽說有老虎,常常親自去射它。到他駐守右北平時,一次射老虎,老虎跳躍起來,撲傷了李廣,李廣最終射死了老虎。

李廣射石圖(局部) 清 任頤
唐代詩人盧綸詩:“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即講李廣射石這件事,極力稱贊李將軍的神勇和高超箭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