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本草綱目》對癥蔬果全書(彩圖精裝)
- 孫志慧
- 1279字
- 2019-01-02 17:53:00
椰子 解熱消渴 利尿消腫
●科 名 棕櫚科(Palmae)
●英文名 Coconut;Coco Palm
●學 名 Cocos nucifera L
●別 名 可可椰子,可可亞
常綠喬木植物椰子樹的果實。桿直立,高1 0~2 5米,具輪狀葉痕。羽狀復葉,叢生于莖頂,長3~7米,小葉片線形,革質。內穗花序腋生,雄花小,生于上部,雌花大,生于下部。核果倒卵形。花果期為一周年。
·性味歸經·
1.漿液(果汁):味甘,性涼。2.果肉:味甘,性平,入肺經。3.殼:味苦、澀,性溫。4.根:味苦,性平。5.種子:味微甘、辛,性平。
·營養成分·
椰子果肉含脂肪油、蛋白質、糖類、鈣、鉀、維生素C,果汁含葡萄糖、果糖、蔗糖等。椰子油含維生素類。椰子殼含戊聚糖及木質素等。椰子富含維生素D。
·熱量·
每百克18千卡。
養生效果
食用部:果汁,果肉。
藥用部:果汁,果肉,殼,根,種子,油。
用量用法:種子:7.5~18.8克,水煎服。果肉:食肉或壓濾取汁75.0~112.5克。根:11.3~18.8克,水煎服。或燒存性研末,每次3克。殼:燒存性研末,每次3克。漿液:75.0~112.5克,直接飲用。油:外用涂擦。
功能效用:椰子漿液:生津止渴,解熱消渴,利尿消腫,降壓,驅蟲,止血。椰子除去果肉內的漿液:補脾益腎,催乳。椰子油:殺蟲止癢,斂瘡。椰子根:止血,止痛。椰子殼:祛風,利濕,止癢,殺蟲,收斂。椰子果肉:益氣健脾胃,殺蟲,消疳積。
保健應用:椰子漿液:治口干煩渴,水腫,吐血,心臟性水腫,腸胃炎,霍亂,熱病,中暑,嘔吐,便血,肌膚水腫。椰子除去果肉內漿液:治脾虛水腫,腰膝酸軟,產后乳汁缺少。椰子根:治鼻血,胃痛,吐瀉。椰子油:治濕疹,疥癬,凍瘡。椰子果肉:治疳積,心臟性水腫,口干煩渴,面色潤澤,便秘,汗斑,神經性皮炎。
禁忌: 1.鮮汁不可停放過久,以免變味。2.椰子肉過食會引起腹悶,不宜多食。3.心臟病、血管硬化、胃腸不佳者,不宜多飲椰子汁。4.瘡疥、喘咳者,忌食果肉。
椰子的養生廚房
熱病口干,中暑發熱
用料:椰子1個。
制用法:取汁喝,早晚各1次。
便秘
用料:椰子1個。
制用法:早晚吃椰肉半個或1個。

皮膚濕疹
用料:椰殼1個。
制用法:打碎,加水煮濃汁,外洗患處,1日數次。
陰部瘙癢
用料:椰殼1個。
制用法:打碎,加水煮,外洗患處,1日數次。
蛔蟲
用料:椰子肉15.0~18.8克。
制用法:每天早晨空服嚼食。或先飲椰子汁,再嚼食椰子肉。
充血性心臟衰竭,水腫
用料:鮮椰子汁適量。
制用法:隨時飲用。
白喉
用料:椰子樹根皮80.0克,糖適量。
制用法:洗凈曬干,水煎去渣,加糖調服,連服5~10天。小孩用量減半。
清熱解渴,風熱癥
用料:椰子1個,白糖37.5克。
制用法:將椰子切開,取出漿液,放入碗中,加入白糖,拌勻食之。
病后體虛,脾虛食欲不振
用料:椰子肉225.0克,土雞肉56.3克,糯米18.8克。

制用法:將3味放入鍋中,隔水蒸熟服食,每日1次。
效用:補脾益氣,養胃生津。
健忘,怔忡,多夢之心臟衰弱
用料:鮮椰子汁適量。
制用法:適量飲服。
神經性皮炎
用料:椰子油適量。
制用法:涂擦患處。

食用保健常識
1. 椰子汁擅長清熱生津,對津傷口渴、內熱心煩癥患者非常有效,服之能清涼透心、除煩渴;水腫者服之,利尿消腫;吐血者服之涼血止血。
2. 椰子果肉善健脾益氣、消疳殺蟲,對脾虛乏力、食欲不振、四肢疲倦、小兒疳積等有調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