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我按摩保健全書:彩圖白金版(彩圖精裝)
- 翟文龍
- 4861字
- 2019-01-02 17:59:31
人體是靠經脈相連的
人體通過經絡連接,通過經絡來運行。一旦經絡運行出現問題,人體就會出現相應的病癥。了解經絡才能更好地了解疾病是怎么回事,知道如何治病,如何養生。
中醫學認為,人體的五臟六腑、五官九竅、四肢百骸、皮肉筋骨等器官和組織,雖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又都是互相聯系的。這種聯系使人體內外、上下、前后、左右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這種相互聯系與有機配合主要依靠的是經絡系統的聯絡溝通作用來實現的。
經絡就像地上的河流,交錯縱橫,有主干,有支流。主干叫經,也叫脈。支流叫絡,也就是網絡、聯絡。
“脈”的名稱出現比較早,后來才有了經和絡的說法。所謂脈,就是脈搏跳動。脈搏跳動,一是要靠血液,二是要靠脈管約束,三是要靠氣的推動。這些活動都是由心臟主宰的,所以中醫學稱“心主血脈”。粗大的脈道被稱為經,細小的脈則稱為絡。人體主要的脈有十二條,手上六條,足上六條,分別叫手足太陽、少陽、陽明、太陰、少陰、厥陰。它們很有規律地排列,并且形成首尾相連的閉合體系,既聯系體表,也聯系內在的臟腑,使全身形成了一個整體網絡。
經絡系統以十二經脈為主體,分散為三百六十五絡遍布于全身,縱橫交錯、出表入里、通達上下,將人體各部位緊密地聯系起來。經脈更小的分支叫孫絡。它們的沿線分布著很多穴位,就好像河流里的深潭。
除了分布于四肢的十二經脈系統,還有主要分布于身體軀干的奇經八脈。其中對人身體具有重要影響的是身體前正中線上的任脈、后正中線上的督脈和腰部一圈的帶脈。此外,還有前正中線兩側的沖脈。
經絡系統在正常情況下起著運行氣血、協調全身陰陽的作用?!秲冉洝氛f:“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
◎人體通過經絡連接,通過經絡來運行。一旦經絡運行出現問題,人體就會出現相應的病癥。
◎人體通過經絡連接,通過經絡來運行。一旦經絡運行出現問題,人體就會出現相應的病癥。
經脈運行血氣首先依靠心氣和胸中宗氣的推動,具體到沿著經脈運行的時候,脈氣又分成了營氣和衛氣。營氣運行于經脈之中,濡養全身,并變化為血液;衛氣則散布于經脈之外,保衛全身,抵抗病邪的侵犯,并有調節體溫、管理汗液分泌、充實皮膚和溫煦肌肉等功能。
經脈運行氣血,“內溉臟腑,外濡腠理”,不僅使體內的臟腑和體表的五官九竅、皮肉筋骨息息相通,而且人體的內外、上下、左右、前后、臟腑、表里之間,由于經脈的聯系而得以保持相對的平衡與協調一致。
在人體患病的時候,經絡系統有抗御病邪、反映證候的作用。當然,經絡也是邪氣深入人體的通道。體表的穴位(包括反應點)是細小的孫絡分布的所在,也是衛氣停留和邪氣侵犯的部位。當病邪侵犯人體時,孫絡和衛氣可以發揮重要的抗御作用。
正邪交爭,在體表部位可出現異?,F象。如果疾病發展,則可由表及里,從孫絡開始,到絡脈,再進一步到經脈,逐步深入到體內的臟腑,并出現相應的證候。經絡反映證候可分為局部的、一經的、數經的和整體的。
一般來說,經絡氣血阻滯而不通暢就會造成有關部位的疼痛或腫脹;氣血郁積而化熱,則出現紅、腫、熱、痛。這些都屬經絡的實證。
如果氣血運行不足就會出現病變部位麻木、肌膚痿軟及功能減退等。這些都屬經絡的虛證。
如果經絡的陽氣(包括衛氣、元氣)不足,就會出現局部發涼或全身怕冷等癥狀,此即“陽虛則寒”;經絡的陰氣(包括營氣、血液)不足而陽氣亢盛,則會出現五心煩熱(陰虛內熱)或全身發熱等癥狀,這就是“陰虛而陽盛,陽盛則熱”。
經絡系統在防治疾病時起著傳導感應、調節虛實的作用。針灸、按摩、氣功等治療方法就是通過體表的腧穴接受刺激,傳導感應,激發經絡運行氣血、調整陰陽虛實的功能。
運用針灸等治法要講究“調氣”,針刺中的“得氣”現象和“行氣”現象即是經絡傳導感應的表現。
經絡調節虛實的功能,以它正常情況下協調陰陽的功能作為診治疾病的基礎,針灸、拔罐等治法就是通過適當的穴位、運用適量的刺激方法激發經絡本身的功能,從而使“瀉其有余,補其不足,陰陽平復”。
經絡理論在臨床上的運用可分為診斷和治療兩類。診斷方面是根據經絡來切脈、診察體表和辨別證候,稱為經絡診法和分經辨證;治療方面是根據經絡來選取腧穴,運用不同治法及藥物,稱為循經取穴和分經用藥。
分經切脈原屬經絡診法的主要內容?!鹅`樞》以寸口脈診候陰經病證的虛實、以人迎脈診候陽經病證的虛實,又以陽明脈之最盛,其下部可診候沖陽(趺陽)脈,腎之盛衰則可診候太溪脈。
分部診絡則是指從皮部診察血絡的色澤,以辨痛、痹、寒、熱等。近人從皮疹辨證也屬于診絡法。壓痛的檢查對臨床取穴尤為重要。“按其處,應在中而痛解(懈)”(見《靈樞·背腧》)。這既是取穴法,也是經絡診法之一。
經絡各有所屬的腧穴。腧穴以經絡為綱,經絡以腧穴為目。經絡的分布既有縱向的分線(分行)關系,也有橫向的分部(分段)關系,這種縱橫關系結合有關腧穴其意義更為明顯。
循經取穴的意義應當從這種關系去全面理解,因為按經絡遠道取穴是循經,按經絡鄰近取穴也是循經?!秲冉洝匪f的“治主病者”就是指能主治該病證的經穴。經脈的“是主某所生病”,說的就是這一經所屬穴的主治癥。這主要以四肢部經穴為依據。
作為特定類別的四肢經穴有井、滎、輸、原、經、合、絡、郄等。在頭面、軀干部則有處于分段關系的臟腑腧募穴及眾多的交會穴。
對于臟腑、五官來說,取用頭面、軀干部的經穴是近取法,取用四肢部的經穴是遠取法。循經遠取和遠近配合,在臨床治療中具有特殊的意義。
藥物按其主治性能歸入某經和某幾經,簡稱藥物歸經,此說是在分經辨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病證可以分經,主治某些病證的藥物也就成為某經或某幾經之藥。宋、金以來,如醫家張元素(字潔古)等發揚此說,為掌握藥物主治性能提供了方便。清代徐靈胎在《醫學源流論》中說:“柴胡治寒熱往來,能愈少陽之?。还鹬χ挝泛l熱,能愈太陽之病;葛根治肢體大熱,能愈陽明之病。蓋其止寒熱、已畏寒、除大熱,此乃柴胡、桂枝、葛根專長之事。因其能治何經之病,后人即指為何經之藥”。近代藥物書中多有歸經的記載。
經絡是人體各臟腑之間以及全身各部之間的聯系通路。絡為脈和絡脈的總稱。“經”的原意是指縱絲(直線);“絡”指網絡、分支。絡縱斜交錯,遍布全身,將人體各部緊密地聯絡起來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通過絡的溝通,人體的氣血可以運行散布到全身,為各臟腑器官組織的功能活動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通過絡的聯系,人體各臟腑器官的功能得以相互配合,相互影響。通過絡的傳導,臟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可以在體表一定部位上反映出來,體表不同地方的病變也可以影

◎取用頭面、軀干部的經穴是近取法,取用四肢部的經穴是遠取法。
響某些臟腑功能;局部的病變可以引起全身的癥狀,全身的癥狀也可以影響局部的病變。因此,可以通過觀察絡的異常變化來診斷疾病;通過針灸、推拿、藥物等法就是通過激發和調整絡功能來防治疾病。
具體來說,人們是如何通過經絡來防治疾病呢?這要從經絡在人體的功能方面說起。經絡在生理方面有運行氣血、協調陰陽的功能;當人體在疾病情況下,有抗御病邪、反映癥候的功能;在防治疾病方面,有傳導感應、調整虛實的功能?!鹅`樞·經脈》:“經脈者,所以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边@段話概括說明了經絡系統在生理、病理和防治疾病方面的重要性。
運行氣血、協調陰陽:經絡將氣血輸送全身各部,營養所有的器官。并使體內的臟腑和體表的五官七竅、皮肉筋骨均能緊密聯系配合,協調一致,人體的內外、上下、左右、前后、臟腑、表里之間,由于經脈的聯系得以保持相對的平衡和協調,同時氣血盛衰的機能活動也能保持有正常的節律。這也就是說經絡具有調整陰陽的作用。
近年來的研究也證明,針刺等法通過經絡的作用,可促使人體的功能失調、代謝紊亂、組織破壞等情況趨于正常,它可以使人體中的鎮痛因素加強,致痛因素減弱。
抗御病邪,反映癥候:經絡腧穴與臟腑息息相關。在疾病情況下,經絡腧穴有抗御病邪、反應病痛的功能。《素問·氣穴論》說:“孫脈”(細小的絡脈)能“以溢奇邪,以通營衛”。而穴位處孫脈密布,衛氣云集。
近代研究證明,針灸推拿穴位可激發人體的防御功能,增強機體對不利因素的抵抗力。經絡功能失常就可引起疾病,如經絡瘀滯氣血運行不暢,會造成相關部位的疼痛腫脹,經絡中氣血郁積而化熱,可出現紅、腫、熱、痛等癥;氣血運行不足,可出現功能減退,麻木,肢體痿軟等癥;陽氣不足,可出現局部發涼或全身怕冷等癥;陰血不足,可出現“五心煩熱”等癥。
穴位功能失調,有時往往成為外邪侵襲人體的門戶。如《素問·風論》:“風中五臟六腑之腧,亦為臟腑之風,各入其門戶,所中則為偏風。風氣循風府而上,則為腦風?!端貑枴け哉摗罚骸傲喔饔须颍L寒濕氣中其腧,而食飲應之,循腧而入,各舍其府也”。說明風寒濕邪可由穴位部乘虛而入,深入臟腑。臟腑、經絡的病癥有時常常通過穴位部的異常變化而反映出來,如出現壓痛、酸楚、硬結、隆起、寒熱、淤血、松陷及麻木等現象。如肺臟病??稍谥懈⒎坞?、膏肓腧等穴出現壓痛。

◎針刺等法通過經絡的作用,可促使人體的功能失調、代謝紊亂、組織破壞等情況趨于正常。
明代張介賓于《內經》“留瘦不移,節而刺之”(《類經》六卷脈色類決死生)的注解中說:“凡病邪久留不移者,必于四肢八溪之間(指肢關節)有所結聚,故當于節之會處索而刺之?!苯Y聚,當是指皮下硬結等現象,此種現象的出現并不限定在四肢,更多見于軀干部穴位。它既可反映局部軟組織的疾患,還可反映臟腑病癥。胃下垂病人常在足三里處出現條索狀物,中脘處出現結節,胃腧處出現凹陷。
根據穴位能反映臟腑病癥這一特點,近代還發現了一些新的穴位,如在小腿外側部的足三里和上巨虛之間找到反映闌尾病變的闌尾穴,并觀察到肝病常反映于耳部的肝區,胃病常反映于耳部的胃區,除壓痛之外,還可出現有皮疹等異?,F象。探測的方法,一般采用按壓、搓捏,即《靈樞·經水》的“審、切、循、捫、按、視其寒溫、盛衰而調之。”《黃帝內經·太素》卷十六楊上善注:“地者,行于補瀉病之處者也。以手捫、循,其地熱者,所病即實,可行瀉也;其地冷者,所病即虛,宜行補也。”近人在此基礎上又發展為知熱感度測定,導電量測定等法,這都是對穴位及反映特性的研究和運用。
防治疾病:針灸、推拿和氣功等法之所以能夠防治疾病,是基于經絡所具有的傳導感應和調整虛實的功能。
經絡在協調陰陽的基礎上起到調整虛實的作用,這種功能是以穴位為根據的。穴位治療作用的關鍵在于接受適當的刺激來調整經絡之氣,使能“瀉其有余,補其不足,陰陽平復”(《靈樞·刺節真邪》)。近代大量的觀察和研究證明,針刺穴位所引起的調整作用是多方面的,除對神經系統功能有明顯影響外,還對內分泌、呼吸、血液循環(包括淋巴循環)、消化、排泄、防御等系統的功能以及體溫與物質代謝等方面的調節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
針刺穴位時所出現的“得氣”和“行氣”現象就是經絡傳導感應功能的具體表現?!鹅`樞·官能》:“審于調氣,明于經隧”。就是說,運用針灸等法治療要講究“調氣”,要明了經絡的通路。散布于體表的氣屬衛氣,具有防衛功能,疾病時所出現各種反應,是衛氣與邪氣抗爭的表現?!端貑枴の宀厣伞方忉屟ㄎ坏奶攸c時說:“此皆衛氣之所留止,邪氣之所客也,針石緣而去之”。

◎經絡在協調陰陽的基礎上起到調整虛實的作用,這種功能是以穴位為根據的。
針灸、推拿等法就是通過穴位來調氣,以補虛瀉實,扶正祛邪。谷氣、營氣、衛氣都是人體的正氣,其分布部位大體上由深到淺;針刺首先接觸到衛氣,其次到營氣,再次到谷氣,到達谷氣是指出現應有的感應。這就是《靈樞·官能》所說的“始刺淺之,以逐邪氣而來血氣;后刺深之,以致陰氣之邪;最后刺極深之,以下谷氣”。谷氣概念,在闡述穴位的作用時甚為重要,“刺之要,氣至而有效”,主要是指谷氣。因此,歷來針灸家對穴位得氣感應都很重視,從不同部位、不同得氣感應的選取和運用,使穴位發揮特有的醫療效果?!肚Ы鹨矸健氛f:“凡孔穴者,是經絡所行往來處,引氣遠入抽病也?!闭f明穴位是通過經絡而與人體各部發生聯系,能“引氣遠入”而治療有關臟器的病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