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養生保健按摩的淵源

養生保健在我國有著深厚的淵源。作為養生保健之道的按摩,也有較早的記載。前人通過廣泛的實踐,總結,將其轉化為理論,更好地促進了養生保健按摩的發展。

養生,又稱攝生、道生、養性、衛生、保生、壽世等,“養生”一詞最早見于《莊子》內篇。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之意。因此,養生就是保養生命之意,是以培養生機、預防疾病、爭取健康長壽為目的。

養生保健之道,在我國源遠流長。早在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里對此就有非常明確的論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以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故半百而衰也。”所以,人們能否身體健康、益壽延年,關鍵在于是否懂得和實行了養生保健之道。

《黃帝內經》首篇“上古天真論”中,主要闡述了養生防病措施;次篇“四季調神大論”進一步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

漢代的《淮南子·卷十六》曰:“良按摩者,常治無病之病,故無病;圣人常治無患之患,故無患。”仲景也把“治未病”者稱為“上工”,充分強調防病的重要性。未雨綢繆,防重于治的思想,不僅僅體現在人體未病之前就應采取各種措施積極預防(即未病先防),同時還體現在一旦患病應運用各種方法防止疾病發展、傳變或復發(即既病防變)。

在古人看來,養生保健重在預防,防重于治。中醫養生包括食養、藥養、針灸、按摩、氣功、武術等豐富的養生技術。養生與保健,就個體保健角度而言,兩詞的含義基本上是一致的。養生保健按摩,又稱保健養生推拿,是中國傳統以養生益壽、防病保健為主要目的的方法之一,包括各種分類的養生保健按摩方法,如自我養生保健按摩、被動養生保健按摩、全身保健按摩、足部保健按摩、減肥按摩、沐浴按摩等。

應用按摩(推拿)防病、治病、健身益壽,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幾千年來一直受到中國醫家及養生學家的高度重視。如《黃帝內經》中指出:“按摩勿釋,著針勿斥,移氣于不足,神氣及得復。”說明在秦漢時期推拿已成為醫療和養生的重要手段。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川省| 彭阳县| 许昌县| 南雄市| 济源市| 静乐县| 榆社县| 灵石县| 澎湖县| 新绛县| 招远市| 北海市| 福贡县| 岢岚县| 泰兴市| 盐城市| 金堂县| 闽侯县| 襄汾县| 临漳县| 吉林省| 平南县| 比如县| 韩城市| 平果县| 吉安县| 兖州市| 新乡县| 青岛市| 阳信县| 康平县| 邯郸市| 南木林县| 河东区| 湄潭县| 广饶县| 普陀区| 岚皋县| 万荣县| 宁陕县| 政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