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西天取真經·
玄奘

玄奘從小聰明穎悟,對佛學非常感興趣。父親去世后,經常跟著在洛陽凈土寺出家的哥哥去聽高僧說法,逐漸有了出家的念頭。玄奘13歲時,在凈土寺剃度為僧,開始學習佛法。18歲時,玄奘為了躲避戰亂輾轉到了成都。5年后,東出劍門、三峽,開始到各地訪求良師益友。10年后,玄奘已經精通許多佛教典籍。

名人檔案

姓名 本名陳祎/亦稱唐僧

生卒年 602~664年

祖籍 洛州緱氏(今河南偃師)

性格 堅韌深邃/刻苦勤奮

父親 陳惠/曾做過江陵縣令

627年,玄奘為了徹底解決對佛教教義的疑問,在沒有拿到通關令的情況下,孤身一人踏上了西去印度求取佛法和真經的萬里征程。

玄奘西行,先后經過涼州、瓜州、玉門關、伊吾、高昌、焉耆、屈支、素葉、鐵門關、吐火羅國,一路上,風餐露宿,翻山越嶺,穿越戈壁灘、大沙漠,最后終于到達了北印度邊境。

當時的印度分為東、西、南、北、中五部分,玄奘先到北印度的佛教圣地犍陀羅國,又長途跋涉來到迦濕彌羅國。玄奘在王城的阇耶因陀羅寺住了兩年,向一位年近古稀的高僧學習經典、聲明學(語言文字學)和因明學(邏輯學),并遍讀寺中的佛經。離開迦濕彌羅國后,玄奘途徑中印度大國摩揭陀國的國都曲女城,最后到達印度最大的佛教寺院、印度佛教的最高學府、學術文化的中心——那爛陀寺。在這里,玄奘拜寺院德高望重的主持戒賢法師為師,潛心研究佛法,學習《瑜伽論》。遍讀所有的經論后,玄奘辭別戒賢法師到各地去游學。640年,玄奘回到那爛陀寺,戒賢法師讓他主持全寺的講席,玄奘博學多才的名聲盛傳于印度各地,玄奘的名字在五印度幾乎家喻戶曉。

玄奘像

《功德經》 玄奘譯

641年,玄奘踏上歸途。645年,終于回到了闊別10多年的長安,并在弘福寺開始了大規模的佛教翻譯事業。玄奘不僅精通佛教教義,而且通曉梵文。他遵循“既須求真,又須喻俗”的翻譯原則,用了19年時間,主持翻譯了佛教經論74部,1300多萬字,是中國翻譯史上翻譯佛教典籍最多的一個人,開啟了中國翻譯史的新時代。玄奘翻譯的佛經不僅豐富了中國的文化寶庫,還為印度保存了許多珍貴資料,并應印度迦摩縷波國王之請,將中國古代的哲學巨著《老子》譯成梵文,傳到印度。玄奘的譯著成為中印兩大民族的共同遺產。

玄奘的《大唐西域記》記載了他親身游歷過的110個國家和他聽說的28個國家的山川形勢、地理位置、歷史沿革、風土人情、宗教物產等,是研究中亞、南亞等國古代歷史地理的重要文獻。書中奇異驚險的故事成為作家們創作的素材,他們據此創作出許多文學作品,如《唐三藏西天取經》、明代吳承恩的《西游記》等。近代的考古學者還曾經依據《大唐西域記》的記載,發掘出王舍城、那爛陀寺等遺跡。

玄奘畢生致力于佛教教義的研究和佛經翻譯事業,為中國以及世界佛教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中國的法相宗就是在他的影響下出現的,而日韓等國的法相宗也深受他的影響。

664年,玄奘圓寂。

玄奘譯經圖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津县| 基隆市| 九江市| 綦江县| 大余县| 芮城县| 谷城县| 新邵县| 丹寨县| 南华县| 霍林郭勒市| 章丘市| 安塞县| 宜春市| 宁化县| 玉溪市| 壤塘县| 安多县| 琼中| 阜平县| 德昌县| 平邑县| 无锡市| 古丈县| 阳高县| 寿阳县| 河北区| 桓仁| 和硕县| 乌鲁木齐县| 乌苏市| 沙雅县| 莆田市| 镇沅| 宜昌市| 交口县| 五华县| 达拉特旗| 宜都市| 岑巩县| 离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