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史前生物

研究過去

里所要介紹的史前生物,在數萬年甚至數百萬年前的地球上生存過。但沒有任何人看見過它們活著的樣子,我們了解它們,僅憑它們的骨頭、牙齒或其他殘余部位的化石。通過研究化石,古生物學家能推測出這些史前生物長什么樣子,以及它們如何生活。

○ 關于史前動物的信息不僅可從實體化石中獲取,而且還可從遺跡化石中探尋。遺跡化石保存的不是生物遺體,而是它們活動的遺跡或遺物。

○ 遺跡化石包括鉆跡、移跡、足跡,是動物通過爪或牙齒留下的印跡,還包括糞便、蛋殼等。

○ 人們對多數史前動物的認識,是通過它們留下的化石殘片,例如幾個骨頭碎片來實現的。

○ 恐龍是一組史前爬行動物。科學家經常使用相似的恐龍化石,“補填”部分缺失的骨頭、牙齒,甚至頭顱、肢體或尾巴等。

你知道嗎?

目前,世界好幾座博物館在展出完整的腕龍骨架,但是只有在美國博物館里的那個腕龍才是真的化石,其他均為仿品。

迅猛龍死后掉進湖里或河里,然后沉到了水底。肉體和其他柔軟的肌體均已腐爛,或者被水里其他動物吃掉。

骨頭和牙齒埋在好幾層泥漿和泥沙下面,巖石的矽石和其他礦物質滲入骨頭縫隙中,填滿所有可滲入的缺口。

經過數百萬年之后,礦物質完全替換了原先的恐龍骨頭,然而卻保存了其原先的形狀和形式,于是,骨頭變成了化石。

如果含有化石的巖石被抬起,且巖石已遭腐蝕,化石就會裸露出來。從而,化石可能被科學家發現,并被挖掘。

生物學家在考古現場進行挖掘。每塊化石必須精確標記,還要記錄其被發現的準確地點。

○ 諸如蜥蜴等現代爬行動物柔軟的身體部分,常被用作重建恐龍肌肉和內臟的樣本指南,這些都補加到了化石上。

化石部位

動物身體的堅硬部分極有可能形成化石,特別是牙齒、骨頭、爪、角等部位。

○ 古生物學家偶爾會發現某個動物迅速風干的身體殘肢,有相當多動物肢體是以木乃伊化石的形式被保存下來的。

○ 大多數化石是骨頭或者牙齒,因為這些部位很堅硬,比柔軟的肌體更容易保存。在超過數百萬年的時光流逝中,原先的生物體腐爛,并且逐漸被周圍巖石的礦物質所取代。化石可能非常重,且通常都很脆。不過有時,也能發現皮膚或者肌肉形成的化石。

○ 古生物學家通過比較化石與現存動物的骨頭來進行研究。他們尋找與化石牙齒形狀相似的動物。兩種動物擁有相似的牙齒,表明它們可能吃類似的食物。

○ 肌肉在骨頭上留下的印記,能夠展現恐龍多么強壯,還能讓人看出它正朝哪個方向移動腿和頸,以及身體其他部位。

○ 古生物學家必須從周圍的巖石,即被稱作母基的巖石中取出化石。有些巖石可以用化學方法溶解剝離開,而大多數巖石則需要用金屬鉤和鑿刀才能刮離出來。

○ 最易脆的化石是糞便化石。已知世界上最大的糞化石是一種蜥腳類亞目恐龍留下的,新鮮時可重達10千克。

研究化石足跡的古生物學家,能通過恐龍留下的足印,揭示它移動時的速度。這些霸王龍足印距離較近,且較淺,說明它們當時行走時一定相當緩慢。

飲食線索

如果糞便化石(即排泄物變成的化石)可以分解,古生物學家就可從中探究出,該動物一直吃什么,以及吃多少。

化石大發現

1822年 吉迪恩·曼特爾醫生在英國,薩塞克斯發現第一批恐龍化石,它們屬于禽龍。

1858年 約瑟夫·萊迪在美國新澤西發現第一具恐龍骨架,它是一只鴨嘴龍。

1878年 煤礦工在比利時貝尼沙特地區發現了40副完整的禽龍骨架。

1909年 道格拉斯伯爵在美國猶他州發掘迄今為止最大一批化石。

1925年 羅伊·安德魯斯中亞戈壁沙漠中首次發現了恐龍巢和卵化石。

1969年 約翰·奧斯特羅姆發現了恐爪龍化石。

1974年 在中國邊遠地區自貢地區發現數百塊恐龍化石。

1993年 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恐龍阿根廷龍,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陸生動物。

1995年 發現了長達14.3米長的南方巨獸龍化石,這是地球上最大的肉食性動物。

1998年 在中國遼寧發現了尾羽龍,有證據顯示,有些較小的恐龍身上長著羽毛。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达拉特旗| 咸阳市| 都江堰市| 图木舒克市| 祁连县| 肥乡县| 日照市| 收藏| 唐河县| 抚远县| 夹江县| 呼伦贝尔市| 瑞安市| 逊克县| 富蕴县| 于田县| 游戏| 横山县| 石景山区| 武安市| 田林县| 湘阴县| 遂宁市| 利川市| 芜湖县| 北辰区| 利津县| 罗山县| 彭州市| 西峡县| 泾川县| 漳平市| 额尔古纳市| 全州县| 鄂伦春自治旗| 靖州| 龙岩市| 信宜市| 清苑县| 石楼县| 富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