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哺乳動物占主導地位

約0.55億年前,哺乳動物成為陸地上占統治地位的動物。它們在數量和種類上已經取得史無前例的發展,在生存方式上也超過任何以往的哺乳動物。而鳥類和爬行動物已經失去了恐龍時代的輝煌。

一些史前駱駝長有犄角。奇角鹿頭后部及鼻子上長有Y型的雙角。它或許用角同敵人作戰,又或許是在發情生育期間用角向同類炫耀。

○ 首批專門以植物為食的哺乳動物(植食性動物)在古新世晚期(0.6億年前)出現。它們的體形與現在的獾和豬相似。這些早期的植食性動物或是用鼻拱土,或吃嫩葉,在森林里搜尋食物。直到古新世末期,即大約0.58億年前,首批大型植食性動物才逐步進化。

○ 中蹄獸是首批有蹄哺乳動物。它們生活在第三紀早期(0.4億~0.65億年前)。之后的有蹄哺乳動物都是中蹄獸的后代。最早的中蹄獸長有與蹄相背的爪子,后期的有蹄哺乳動物下肢逐步增長,長有指甲或蹄子,這樣遇到肉食性動物便可迅速逃走。

○ 奇蹄獸是植食性、有蹄哺乳動物。與眾不同的是,其腳趾是奇數。現存的三種奇蹄獸是馬、貘和犀牛。雷獸和爪獸已經滅絕。在第三紀大部分時期,奇蹄獸是主要的哺乳動物,之后它們的數量下降,偶蹄動物則逐漸后來居上。

高齒羊是生活在0.3億年前的植食性動物。它與綿羊相去無幾,長有大頭和長身。

牛鬣獸

牛鬣獸是典型的肉齒類哺乳動物,肌體強壯,牙齒鋒利。牛鬣獸的腳部結構表明它能爬樹,它或許以鳥、小型哺乳動物和昆蟲為食。

你知道嗎?

0.55億年前,現存的所有哺乳動物幾乎都已出現,還有一些現在已經滅絕了。

史前的聲吶

同現存的蝙蝠一樣,伊神蝠等史前蝙蝠可能也使用聲吶探測周圍環境以尋找獵物。它們所發出的高音聲波,在碰到物體時會發生反射,史前蝙蝠就通過檢測聲波變化來探知物體。

安氏中獸的生活習性有一點兒像現代的熊。它獵取有蹄的哺乳動物,也吃其他肉食性動物吃剩的食物,還吃漿果和昆蟲。迄今為止還沒有發現一具完整的安氏中獸骨骼化石,僅發現它的83厘米長的頭顱。

○ 偶蹄動物是腳上長著偶數蹄子的哺乳動物,豬、駱駝、長頸鹿、綿羊、山羊、牛、河馬、鹿、羚羊及其祖先都是偶蹄動物。像奇蹄獸一樣,偶蹄動物首次于大約0.5億年前出現。在中新世期間(0.05億~0.24億年前),偶蹄動物成為繁衍最好的哺乳動物。

○ 與足相比,偶蹄動物得以迅速繁衍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它們有個好胃。它們逐步形成更完善的消化系統,這使得它們能夠處理粗糙的草本植物,而不僅僅是早些時候食用的柔軟樹葉。

○ 靈長類動物包括狐猴、猴子、猿和人。他們的臂、腿、手指、腳趾靈活,觸覺也更敏銳,因為他們的手指和腳趾端頭是平的指甲,而不是彎曲的爪——指甲背面的肉皮逐步形成敏感的肉墊。

○ 靈長類動物的祖先是小型食蟲動物(吃昆蟲),或像地鼠一樣的哺乳動物。第一個已知靈長類動物是近猴,在大約0.6億年前生活在歐洲和北美洲,是個像松鼠一樣的爬樹能手。

○ 安氏中獸是曾生活在陸地上的最大的肉食性哺乳動物之一,它于始新世后期(0.4億年前左右)生活在東亞地區。

○ 伊神蝠是已知最早的蝙蝠。據化石分析,其生活年代可追溯到0.45億~0.55萬年。伊神蝠看起來像現代蝙蝠,但尾巴由皮膚副翼連接到腿。

早期靈長類動物近猴長有很長的尾狀物,手指和腳趾上長有爪子,與后來長有指甲和腳趾的猴子及猿有所不同。

個頭與老鼠差不多、以森林為家的中蹄獸是有蹄哺乳動物的祖先。黑由普獸有爪,但無蹄。

巴基鯨奔跑迅速,水性也很好。它可能生活在河邊或溪邊,以獵取水陸動物為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义县| 巴彦县| 花垣县| 方山县| 三明市| 通渭县| 河西区| 平乡县| 海林市| 土默特左旗| 涪陵区| 澄迈县| 六盘水市| 德江县| 册亨县| 无为县| 大连市| 巴彦县| 松阳县| 库伦旗| 乐至县| 平湖市| 青铜峡市| 遂平县| 通辽市| 台山市| 崇礼县| 邓州市| 大荔县| 垫江县| 永胜县| 朔州市| 沈丘县| 石景山区| 兰西县| 孝感市| 宁远县| 华蓥市| 甘谷县| 沧源| 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