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科學人文藝術通識大全(彩圖精裝)
- 魯中石
- 1480字
- 2019-01-02 19:30:22
蔡倫改進造紙術
談到中國的造紙術,就不能不說到蔡倫。他在造紙技術的發明和發展上的卓越貢獻將彪炳史冊,萬古流芳。
蔡倫,字敬仲,桂陽人,是東漢時期杰出的科學家。
蔡倫從東漢明帝劉莊末年開始在宮禁做事。漢和帝劉肇登基之后,他很快成了和帝最寵信的太監之一,負責傳達詔令,掌管文書,并參與軍政機密大事。
史載蔡倫非常有才學,為人敦厚正直,曾多次直諫皇帝。因為其杰出才干,他被授尚方令之職,負責皇宮用刀、劍等器械的制造。在他的監督之下,這些器械都制造得十分精良,后世紛紛仿效。
在做尚方令期間,蔡倫系統總結了西漢以來造紙方面的經驗,并進行了卓有成效的試驗和革新。在原料的利用方面,他不僅變廢為寶,大膽取用麻頭及敝布、漁網等廢品為原料,而且獨辟蹊徑,開創利用樹皮的新途徑。此舉使造紙技術從偏狹之處掙脫出來,大大拓寬了原料來源,降低了造紙的成本,使紙的普及應用成為可能。更值得一提的是,他用草木灰或石灰水對原料進行浸漚和蒸煮的方法,既加快了麻纖維的離解速度,又使其離解得更細更散,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紙張的質量。這也是造紙術的一項重大技術革新。

▲ 蔡倫像
蔡倫,湖南人。他在改進造紙術上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元興元年(105年),蔡倫將自造的紙呈給漢和帝,受到大力贊賞,朝野震動。人們紛紛仿制“,天下咸稱‘蔡侯紙’”。
安帝年間,和帝的皇后鄧太后因蔡倫久侍宮中,做事勤懇且頗有成績,封他為龍亭侯。
后來蔡倫被卷入一起宮廷事件。起因是竇后(漢章帝劉炟后)讓他誣陷安帝祖母宋貴人。等到安帝親政,著手調查這件事情,讓蔡倫自己到廷尉處接受懲罰。蔡倫覺得很受屈辱,就自殺了。

▲ 造紙流程示意圖
蔡倫雖然死了,但是他對造紙技術的貢獻將永存史冊。蔡侯紙的出現,標志著紙張取代竹帛成為文字主要載體時代的到來。廉價高質量的紙張,有力地促進了知識、思想的大范圍傳播,使古代大量文字信息得以保存,促進了人類文明的進步。

▲ 東漢時期旱灘坡帶字紙
從公元前2世紀到18世紀初,中國造紙術一直居于世界先進水平。中國古代在造紙技術、設備、加工等方面為世界各國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工藝體系。現代機器造紙工業的各個主要環節都能從中國古代造紙術中找到最初的發展形式。
在造紙術沒有發明以前,我國古代使用龜甲、獸骨、金石、竹簡、木牘、縑帛作為書寫材料。龜甲、獸骨、金石對書寫工具要求很高,需要刻。簡牘呢,笨重不便,而且翻閱起來,中間串的繩很容易斷裂,造成順序混亂。縑帛雖輕便,可是價格十分昂貴,一般人消費不起。紙的發明,滿足了人們對輕便廉價書寫材料的迫切需求,引發了書寫材料的一場空前的革命。
造紙術一經發明,就被人們廣泛使用。在以后的朝代里,人們對造紙術進行不斷的改良和提高,工藝越來越先進,紙的質量也越來越高,品種也越來越豐富。造紙的主要原料也從破布和樹皮發展到麻、藤纖維、稻草、竹以及蔗渣等等。
我國發明的造紙術,對世界文明影響深遠。造紙術大約在7世紀初傳入朝鮮,隋時傳入日本。8世紀,唐朝工匠將造紙術傳入阿拉伯,在撒馬爾罕辦起造紙廠。此后又傳入巴格達。10世紀傳入大馬士革、開羅,11世紀傳入摩洛哥,13世紀傳入印度,14世紀傳入意大利,然后傳到德國和英國,16世紀傳入俄國和荷蘭,17世紀傳入美國,19世紀傳入加拿大。
潘吉星在《造紙術的發明和發展》一文中這樣總結道:“我國古代在造紙技術、設備、加工等方面為世界各國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工藝體系。現代機器造紙工業的各個主要技術環節,都能從我國古代造紙術中找到最初的發展形式。世界各國沿用我國傳統方法造紙有1000年以上的歷史。”
從上述論述中,我們不難看出,我國的造紙術在公元前2世紀到18世紀的2000多年里,一直處于世界領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