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探險者”1號衛星的特點是什么?

蘇聯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后,美國加緊努力,迫切地想將其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入太空。4個月后,也就是1958年1月31日,“探險者”1號人造地球衛星在卡納維拉爾角的空軍基地,由“朱諾”1號火箭發射升空,共運行了111天,取得了驚人的研究成果。

多級火箭的工作

第一級火箭最大,提供的動力也最強,因為它要推舉的重量是最大的,且所受的地球引力也是最大的。每一級火箭都裝有發動機與燃料,這是為了提高火箭的連續飛行能力與最終速度。當第一級火箭耗盡燃料后,就開始自動分離并脫落。整個發射載具會變得越來越輕、越來越高,每級火箭都是如此,直到有效載荷進入飛行軌道。

“探險者”1號的軌道是橢圓形的,最遠處離地球2250千米,最近處離地球360千米。

由于使用了重金屬汞,僅電池的重量就占“探險者”1號總重量的2/5。

“探險者”1號人造地球衛星直徑15厘米,重14千克,只有“斯普特尼克”1號人造地球衛星的1/6。

“探險者”1號是首次使用新發明的晶體管的人造地球衛星,這種晶體管有助于控制衛星的電路。此外,相比以往使用的電子管裝置,衛星的重量變得更輕了。

令執行“探險者”1號任務的專家們吃驚的是,“探險者”1號進入軌道之后,改變了其原定的每秒旋轉12次的方向——沒人知道是什么原因。

我發現啦!

“探險者”1號首次發現了一條環繞地球的高能粒子輻射帶,在赤道附近呈環狀繞著地球,并向極地彎曲。這一輻射層被稱為“范·艾倫輻射帶”,輻射帶內的高能帶電粒子對宇航員和航天儀器都有一定的危害性。

跟蹤站

當火箭、人造衛星、太空探測器等航天器在太空中行進時,它們會向地球發回各種各樣的信息,這些信息是以無線電信號的形式傳送的。當這些航天器在太空中運行時,地面上巨大的碟形天線就會探測到這些微弱的信號,并轉動以指向或跟蹤它們。因為地球每24小時自轉一周,所以全世界要設置不同的跟蹤站輪流探測信號。

未來到底會怎樣?

“探險者”系列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一直延續到1981年,當時的“探險者”59號人造衛星在研究陽光與受污染的空氣如何形成煙霧。

位于澳大利亞帕克斯天文臺的跟蹤站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邵东县| 凤台县| 十堰市| 富蕴县| 黄梅县| 永德县| 诸城市| 张北县| 镇赉县| 志丹县| 石狮市| 湟中县| 常德市| 白银市| 兴化市| 九龙城区| 铜鼓县| 运城市| 洮南市| 大厂| 安新县| 辽阳市| 南阳市| 隆安县| 武夷山市| 肇庆市| 西吉县| 白银市| 日照市| 涞源县| 常熟市| 白山市| 象州县| 盘山县| 吴川市| 天全县| 孝义市| 安仁县| 汽车| 梅州市| 吉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