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呂[lǚ]

【姓氏來源】

呂姓的起源主要有三:

其一:出自姜姓,以國為氏,為齊太公呂尚之后。相傳,炎帝因居姜水流域,因而稱姜姓。堯舜時,由姜姓發展出來的四支胞族即“四岳”,即齊、呂、申、許。四岳族首領伯夷,因協助大禹治水有功,其后人太岳又為大禹的重臣,故封之為呂侯。夏商周時期,呂國皆為諸候國。直到春秋戰國時期,呂國東遷新蔡,后被田氏所篡失國,其后世子孫散居在韓、魏、齊、魯各地,以國為氏,稱呂氏。

其二:出自姬姓魏氏。春秋時,有魏犨,又稱魏武子在晉國公子重耳外逃的過程中,隨同重耳。至重耳回國做國君后,遂封魏犨為大夫,封魏犨之子魏锜于呂地,魏锜又稱呂锜。呂锜后裔以封地為氏,稱呂氏。

其三:出自少數民族改姓。如南北朝時期,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實行漢化政策,將鮮卑族復姓叱呂氏、叱丘氏改為漢字單姓呂氏。至五代后周時期,又將俟呂陵氏改為漢字單姓呂氏。

姜太公呂尚像。

【郡望堂號】

呂姓的郡望主要有河東郡、東平郡、淮南郡、金華縣等。

河東郡:秦時置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此支呂氏,其開基始祖為春秋時期晉國大夫呂锜之后。

淮南郡:漢時置淮南國,治所在壽春(今安徽壽縣)。三國魏時改淮南郡。此支呂氏,其開基始祖為呂謙。

東平郡:漢時置國,治所在無鹽(今山東東平東),南朝時改為郡。此支呂氏,大概為呂尚十九世孫孫康公呂貸之后。

金華縣:東漢時置縣,治所在金華(今屬浙江)。此支呂氏,為淮南郡呂氏分支,

呂姓的堂號主要有“河東”、“渭濱”、“東萊”、“錦上”等。

【繁衍變遷】

呂姓發源于河南,呂國滅亡后,遺民主要分散在河南、安徽、湖北等地。兩漢時期,呂姓氏族散播到河北、山西、內蒙古等地,東漢末期有呂姓氏族向安徽和陜西遷入。呂姓進入浙江、江蘇等地區,是南北朝時期。北宋初年,許姓氏族南下移居到福建、廣州地區。到了清朝康熙年間,福建廣州這兩地的許姓人渡海向臺灣徙居,并開始散播海外。

【歷史名人】

呂不韋:戰國末期衛國著名商人,雜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以“奇貨可居”聞名于世,據傳有門客三千。組織門客編寫了《呂氏春秋》,又稱《呂覽》。“一字千金”這個成語正是與呂不韋有關。

呂雉:漢高祖皇后,人稱呂后。曾輔佐劉邦平定天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有記載的皇后和皇太后,也是封建王朝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子,掌握漢朝政權長達十六年。

呂蒙:字子明,三國時期東吳名將,魯肅贊其為學識淵博,“非復吳下阿蒙”。有“不探虎穴,安得虎子”的典故。

呂洞賓:原名呂巖,字洞賓,號純陽子。唐朝八仙之一、全真道祖師,被道教全真派尊為北五祖之一。

呂向:字子同,唐代書法家、學者,能一筆環寫百字,世稱“連錦書”。

【姓氏名人故事】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

呂蒙是三國時期東吳孫權手下的名將,有勇有謀,以膽氣著稱。呂蒙十六歲就開始參戰為將,后來孫權統事后,逐漸受到重用。孫權曾經對呂蒙說:“你現在掌管軍中各項事務,不能不學習。”但是呂蒙以軍營中事務太多,沒有時間看書為理由加以推辭。孫權反駁道:“我又不是想要你成為那種傳授經書的文官,只不過要你大略地閱讀一下,簡單地了解一下歷史而已。”呂蒙還是有些不愿意。孫權又說道:“再說,你說你事務多,難道有我事務多?我每每讀書,都能夠有一些額外的收獲。”于是呂蒙開始進行學習。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

魯肅從前見到呂蒙的時候,想他就是一介武夫,十分輕視他。后來在與呂蒙的交談中發現他是十分有才識的一個人。于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然后告別而去。等到魯肅來尋陽和呂蒙討論議事的時候,見呂蒙的言行對答與往日不同,十分驚奇地說:“以你現在的才略來看,你不再是當年的阿蒙了啊!”呂蒙說:“分別數日,就應當以新的眼光去看待別人,大哥真是不稱職啊!”而后,呂蒙為剛剛接替周瑜的魯肅說了三條計策,魯肅鄭重地接受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横峰县| 崇仁县| 南木林县| 天峻县| 成武县| 修文县| 东台市| 利川市| 怀来县| 永新县| 南华县| 涞水县| 泸水县| 洛扎县| 苍溪县| 新竹县| 抚州市| 依安县| 肇源县| 田东县| 浦东新区| 苏尼特右旗| 肥城市| 岫岩| 从江县| 林周县| 宁晋县| 濮阳市| 会东县| 郧西县| 郸城县| 阿拉善左旗| 改则县| 聊城市| 赣榆县| 万安县| 玛纳斯县| 婺源县| 碌曲县| 高雄市| 肇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