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彩圖全解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彩圖精裝)
- 王應麟 思履
- 1377字
- 2019-01-02 16:03:16
褚[chǔ]
【姓氏來源】
褚姓的起源主要有二:
其一:出自子姓,以官名為氏,為春秋宋公恭之子公子段的后代。相關史料記載,春秋時期諸侯割據、各自為政,諸侯的管轄之下都設有“褚師”的官職,“褚師”是掌管市場的官員,又叫市令。擔任“褚師”這一官職的后代以官名為姓,稱褚氏。《通志·氏族略》上有“本自殷(商)后人宋恭公子段食采于褚,其德可師,號曰褚師,因而命氏”,大意是春秋時期,宋國有宋恭公之子名段,字子石,受封于褚地。因為宋恭段品德良好高尚,被人尊為“褚師”。褚師的后人遂以之為姓,稱褚師氏,后簡化為褚氏。據史料記載,褚姓出自子姓,為殷商王族后裔。
其二:以地名為氏。據《姓氏尋源》上記載:“周有褚地,居之者以為氏。”周朝時,有居住在褚地的人,有的以地名為姓,稱褚氏。《左傳》中提到過洛陽縣南部有褚氏亭,《后漢書·郡國志》上也有記載,洛陽有褚氏渠。

公子段像。
【郡望堂號】
河南郡:西漢時置郡,治所在今河南洛陽東北。
【繁衍變遷】
褚姓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但是無論是以官職為姓,或是以地名為姓,其發源地都是今河南地區。目前為止,沒有發現褚姓有被賜姓和冒姓的文字記載,因此褚姓的血統是十分單純的,都是純粹的漢族,歷史上也名人輩出,如湖北應城的褚姓的始祖就是著名書法家褚遂良。褚姓的郡望是河南郡,漢時置郡,在今河南洛陽一帶。宋朝時,褚姓人就已經分布在今河北、湖北、安徽、江蘇、浙江等地。明朝時,褚姓人在今浙江、山西、河北境內比較集中。
褚姓在中國人口排名中排行二百二十五位,人口主要集中在江蘇、浙江,以及渤海灣沿岸等地。
【歷史名人】
褚少孫:號先生,西漢時期著名的經學家、史學家。褚少孫做過司馬遷《史記》的修葺工作,《史記》中“褚先生曰”就是他的補作。
褚遂良:字登善,唐朝初期著名書法家,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并稱唐初四大書法家,代表作有《房玄齡碑》、《伊闕佛龕記》、《雁塔圣教序》等。
褚廷璋:字左莪,號筠心。清朝杰出學者、官員,精通等音字母之學,著有《西域圖志》、《西域同文志》、《筠心書屋詩鈔》等。
【姓氏名人故事】
褚遂良的故事
褚遂良是我國初唐時期著名的四大書法家之一。褚遂良出身于名門貴族,唐朝初年做了李世民的手下,做鎧曹參軍。后來李世民因戰功名聲大振,雄心勃勃的李世民組織了自己的文學館,有十八名學士做李世民的國事顧問,褚遂良的父親就是其中之一。
玄武門事變以后,李世民登基為唐太宗,任命褚遂良為起居郎一職,專門記載皇帝的一言一行。《漢書》中有記載,一次唐太宗問褚遂良:“你每天記錄我的一言一行,我也可以看么?”褚遂良回答道:“古時候之所以設立起居郎這個職位,就是要善惡皆記,讓皇上引以為戒,不犯同樣的錯誤。我倒是沒聽過有自己要看這些東西的皇帝。”
李世民聽完又問:“那我若是有不好的地方,你也一定要記下來嗎?”褚遂良回答:“我的職務就是要如實地記錄您的一舉一動,所以不好的地方也是要寫下來的。”唐太宗心中明白褚遂良是忠心耿耿,敢于直言勸諫的臣子,自此將褚遂良視為心腹之臣,極為愛重。
唐太宗病重,彌留之際,曾將長孫無忌與褚遂良召入臥室,希望二人能夠輔佐當時的太子李治。并且對天子李治說:“有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在的話,國家的事情你都可以不必憂愁。”可見唐太宗對褚遂良的信任。唐太宗死后,褚遂良幫助李治順利登上王位,并成為執掌朝政大權的朝臣,取得了一些可觀的成就。

一代賢臣、大書法家褚遂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