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彩圖全解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彩圖精裝)
- 王應麟 思履
- 1453字
- 2019-01-02 16:03:15
馮[fénɡ]
【姓氏來源】
馮姓的起源主要有二:
其一:出自姬姓,為周文王之后。文王的第十五個兒子畢公高,因隨其兄周武王伐商有功,周朝建立后被封于畢。其后裔畢萬,于晉國做大夫,隨獻公四處征戰(zhàn),戰(zhàn)功無數(shù),被封于魏。春秋時期,與韓氏、趙氏“三家分晉”瓜分了晉國,建立魏國。后為周威烈王承認為諸侯,并封其子孫中的一支于馮城,其后世子孫便以邑為氏,稱馮氏。
其二:出自歸姓,為馮簡子之后。春秋時期,鄭國有大夫名為馮簡子,因受封在馮地而得氏。后來馮邑被晉國所吞,成為魏氏子孫長卿的馮邑,因此,長卿的后裔也稱馮姓。

畢萬像。
【郡望堂號】
馮姓的郡望主要有始平郡、杜陵縣、潁川郡、上黨郡等,其中以始平郡和杜陵縣為最望。
始平郡:晉時置郡,治所在槐里(今陜西興平東南)。
杜陵縣:西漢時置郡,治所在今陜西西安市東南。此支馮氏,其開基始祖為馮唐之弟馮騫。
上黨郡 :戰(zhàn)國時置郡,治所在壺關(guān)(今山西長治市北)。此支馮氏,其開基始祖為戰(zhàn)國時韓國上黨太守馮亭。
馮氏的堂號有“同輿”、“始平”、“杜陵”等。
【繁衍變遷】
馮姓發(fā)源于河南,春秋戰(zhàn)國時,韓國馮亭的后人散居在山西和河北境內(nèi),家族興旺,在三國以前,馮姓人已經(jīng)遍布山西、山東、陜西、四川以及河南等地。三國兩晉南北朝時,馮姓人大量南遷至江蘇、安徽、江西、浙江地區(qū),并形成了一些頗有名望的大族。到唐宋時,馮姓人繼續(xù)向南遷徙,并散布在江南各個地區(qū)。元明清時,馮姓人進入東南沿海、臺灣,及海外地區(qū)。
馮姓在當代中國人口排行中排位第三十一。
【歷史名人】
馮諼:戰(zhàn)國時期齊國人,是孟嘗君門下的食客之一,是一位高瞻遠矚戰(zhàn)略家。有“狡兔三窟”的典故。
馮延巳:字正中,南唐時期著名詞人,其詞風恬淡優(yōu)雅,對后世有巨大的影響。有《謁金門·風乍起》等膾炙人口的作品流傳于世。
馮夢龍:字猶龍,明代文學家、戲曲家。著有“三言”,是中國白話短篇小說的經(jīng)典代表。
馮玉祥:字煥章,民國時期著名軍閥、愛國將領。
【姓氏名人故事】
馮諼市義
馮諼,戰(zhàn)國時齊人,是薛國(今滕州市東南)國君孟嘗君門下的食客之一,為戰(zhàn)國時期一位高瞻遠矚、頗具深遠眼光的戰(zhàn)略家。

馮諼燒券市義。
馮諼曾受孟嘗君之命到薛地收債,可他到了薛地后,就派官吏把該還債務的百姓找來核驗契據(jù)。核驗完畢后,他當場就把債券燒掉。還不上錢的百姓都高呼著“萬歲”。然后馮諼就馬不停蹄地回到齊都,求見孟嘗君。
孟嘗君見馮諼回來的如此之快,感到非常奇怪,便問道:“債都收完了嗎?怎么回得這么快?”馮諼答道:“都收了。”“那買什么回來了?”孟嘗君又問。馮諼回答說:“我走之前您曾說‘看我家缺什么’,我想了想,您宮中積滿珍珠財寶,外面馬房也有很多獵狗和駿馬,也不缺少美女。我看您家里缺的是‘仁義’,所以我用債款為您買了‘仁義’回來。”孟嘗君不解,問道:“買仁義是怎么回事?”馮諼說:“現(xiàn)在您只是有一塊小小的薛地,如果不關(guān)愛當?shù)氐陌傩眨瑓s用商賈之道向人民圖利,這怎么行呢?所以我假造了您的命令,把債款賞賜給百姓,還順便燒掉了契據(jù),百姓們都歡呼‘萬歲’,這就是我為您買的‘義’。”孟嘗君聽后雖然心里不快,但也無可奈何,只得揮揮手說:“嗯,先生,算了吧。”
又過了一年,有人在齊湣王面前詆毀孟嘗君,湣王對孟嘗君說:“我可不敢把先王的臣子當作我的臣子。”于是就罷了孟嘗君的相位。孟嘗君只得落寞地返回自己的領地。當離薛地還有百里之遠時,只見薛地的人民紛紛扶老攜幼,等在路旁迎接孟嘗君。孟嘗君見此情景,極為感慨,信服地望著馮諼道:“先生為我買的‘義’,我今天見到了。”
馮諼為孟嘗君立下了汗馬功勞,使其政治事業(yè)久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