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物百科全書(彩圖精裝)
- 李昕
- 1932字
- 2019-01-02 17:19:59
第一章 你所不知道的動物常識
動物的種類與分類法
動物是自然界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據統計,現在全世界約有150萬種動物。人們在談到動物的時候,通常想到的僅僅是哺乳動物,其實,動物還應包括鳥類、爬行動物、兩棲動物、魚類以及種類繁多、數量龐大的無脊椎動物。事實上,無脊椎動物占了動物總數的90%以上。有些科學家認為,自然界中可能還存在著大約1500萬種未被發現的無脊椎動物。
面對龐大的動物家族,人們有必要按照一定的尺度將它們分門別類。科學家按照動物的形態結構,先把動物分成兩大類: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然后將具有最基本、最顯著的共同特征的生物分成若干群,每一群叫一門。目前動物界一共有20余門,主要包括原生動物門、海綿動物門、腔腸動物門、扇形動物門、線形動物門、環節動物門、脊椎動物門等。門以下為綱,它是把同一門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性和親緣關系所分成的群體。比如脊椎動物亞門中又分為魚、鳥、哺乳等綱。同一綱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為幾個群,叫作目,如鳥綱中有雁形目、雞形目、鶴形目等。目以下為科,是同一目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性所形成的群體,如雞形目有雉科、松雞科等。再往下分便是屬,是同一科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程度結合形成的群體,如貓科有貓屬、虎屬等。屬下面是種,又叫物種,是最小的類群,也是動物分類最基本的單元,如貓是貓屬中的一種。此外,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還運用胚胎學、生物化學、數學等方法對動物進行分類,以便更好地研究自然界。
動物是按照從低等到高等的順序逐步進化的。相對于高等的脊椎動物而言,無脊椎動物是低等的,但卻形成了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多樣化的物種體系。它們沒有什么共同特征,僅僅靠一點血緣關系互相結合。有些無脊椎動物是為人們所熟知的,如昆蟲、蝸牛等;有些則是難以覺察的,生物學家甚至無法給它們命名。理論上講,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生活著無脊椎動物,但是無脊椎動物通常集中在海洋里。它們有的十分微小,隨洋流漂泊;有些則具有龐大的軀體,如巨型槍烏賊有18米長。除海綿外,幾乎所有的無脊椎動物的軀體都具有對稱性,有的呈輻射對稱,有的呈雙邊對稱。另外,許多無脊椎動物的軀體是由一些分離的環節構成的,這就使得它們能改變自己的形狀,并以復雜的方式運動。如蚯蚓在每一環節里都有分離的肌肉,它可以通過協調肌肉的收縮使自己在土壤里自由蠕動。

⊙世界上至少有2萬種蟋蟀和蚱蜢,甚至還可能更多。圖中展示的只是生活在中美洲雨林中的一小部分蟋蟀和蚱蜢標本。

⊙地球上的動物是形形色色的,不同環境中生活的動物具有不同的生活習性、繁殖特性和適應性。
節肢動物是動物界中最大的群系,主要包括昆蟲、千足蟲、蜘蛛、螨、甲殼類以及造型古怪的鱟和海蜘蛛。所有的節肢動物的軀干都是由一排節環構成,外面由一層外生骨骼或角質層覆蓋著,并長有帶關節的腿。
脊索動物中的海鞘、柱頭蟲、文昌魚等,兼有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的特點,屬于中間類型。
盡管脊椎動物只占動物界的一小部分,但卻是最高等的一個類群,主要包括圓口類、魚類、兩棲類、爬行類和哺乳類。最初的脊椎動物是從5億年前生活在海底泥層中的一種像蟲一樣的小型動物進化而來的。典型的脊椎動物都是由脊柱、四肢、感覺器官和大腦組成的。脊椎從頸部延伸至尾部,由許多相互連接的塊狀椎骨組成,可以保護從腦至全身的神經組織。感覺器官集中在頭部,其作用是幫助動物察覺危險,尋找食物和配偶。多數脊椎動物有四肢,有的四肢演化成鰭,有的則演化成腿、上肢或翅膀。包括蛇類在內的許多脊椎動物已經沒有了外肢的痕跡。脊椎動物的大腦一般都比較發達,尤其是哺乳類動物,如大象的腦高度發達,具有類似于人類大腦的思考和記憶能力。
脊椎動物按照不同的標準,可以分成不同的類別。如以變溫和恒溫來區分,鳥類和哺乳類等恒溫動物屬于高等動物,爬行類以下的變溫動物屬于低等動物;如果以在胚胎發育中有無羊膜來看,則圓口類、魚類和兩棲類為低等動物,其他的為高等動物。在大多數情況下,高等動物專指哺乳動物,鳥類以下的為低等動物。
將動物按照一定的特性劃分為不同的門類,反映了動物發展演化的漫長歷史。一般而言,同一類群的動物具有比較近的血緣關系;而不同類群之間的動物,有的親緣關系比較近,有的則比較遠。例如海綿這種最簡單的有機生物,它們的軀體是由兩層細胞構成的,變形細胞很多,體壁細胞具有多種功能。雖然它屬于多細胞生物,卻有著與單細胞生物相似的行為特征,因此可以說它們具有較近的親緣關系。而那些形態差異比較大的生物,其親緣關系就比較遠。動物的親緣關系,實際上就是動物的演化關系。有人曾根據親緣關系的遠近,將各門動物的關系排列成“系統樹”,樹的上方是高級的哺乳類動物,下方則是原生的單細胞生物,從這棵“樹”上人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物種進化的歷史步伐,有助于我們了解自然界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