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蟲:全世界80種昆蟲的彩色圖鑒(彩圖精裝)
- 朱立春主編
- 3733字
- 2019-01-02 16:24:21
多樣的生活環境
大多數社會性昆蟲,例如大多數的白蟻、螞蟻、黃蜂和蜜蜂生活在熱帶地區,那里一年四季的溫度都很高。雨林是眾多昆蟲,包括社會性昆蟲的故鄉;許多白蟻生活在干燥的草原;沙漠邊緣的灌木叢林是一些社會性昆蟲比如蜜罐蟻的棲息地;亞熱帶地區夏暖冬涼,孕育著多樣的生態環境,是一些特殊物種的理想家園;極地溫度太低,昆蟲基本無法存活。
森林里的營地
駕駛蟻生活在南美洲的雨林里。晚上,它們會收攏爪子,緊緊地縮成一個球狀。
生活的食櫥
蜜罐蟻生活在干旱的地方,包括美國西南部、墨西哥和澳大利亞。在雨季,這種螞蟻收集花蜜,把香甜的花蜜儲存在蜜胃里,于是身體就會膨脹,形成一個蜜罐子。在旱季時節,蜜罐蟻就把蜜掛在巢穴的頂部,方便其他螞蟻食用。
保持涼爽和干燥
一些非洲白蟻的巢穴建造在每天下雨的熱帶雨林,它們巢穴的通風口有特殊的蓋子可以防止雨水的流入,同時通風口也是重要的降溫系統。由于白蟻沒有翅膀,所以無法像黃蜂和蜜蜂一樣通過扇動翅膀,降低巢穴里的溫度。

土蜂及蜂巢

蜜罐蟻的腹中儲存了很多蜂蜜。
樹上的領地
一些生活在樹上的螞蟻會用絲把葉子粘在一起,做成一個窩,以此來占領大片領地,其中包含了許多的群體。例如,非洲織工蟻群里包含了20棵樹上的150個巢穴。這些螞蟻的領地范圍就在1337平方千米——也是迄今知道的最大的昆蟲領地。
松林中的家
蜂后待在家里,在濕潤的地方,蜂房的開口都是向下傾斜,這樣蜂巢里就不會積水。其他物種會在巢穴外面蓋一層東西,保護幼蟲免受敵人的攻擊。
山中的棲身者
熊蜂主要生活在北半球涼爽的亞熱帶地區,也有一部分生活在熱帶的山區,海拔高的地方天氣也比較涼快。冬天蜂王在巢穴里冬眠,里面的溫度比地面要高出很多,厚厚的外衣也能幫助它保持體溫。
雨中的蜜蜂
雨季時節,蜜蜂通常躲在蜂巢里,不到外面覓食。如果蜂巢遭到破壞,蜜蜂會在下雨天保持頭部向上的姿勢,這樣水就會從身上流走。
法布爾昆蟲趣談黑蛛蜂與長腹蜂的食物
我國各地其他的一些膜翅目昆蟲,單從本能和習性看和我前面剛剛研究過的蜂巢建筑工沒什么區別,它們都以蜘蛛為食。因此它們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泥瓦匠、制陶者。現在我介紹一下生活在本地區的兩位制陶藝術家 :斑點黑蛛蜂和透翅黑蛛蜂。
它們個頭不高,僅比家蚊略大,看似弱小卻才華橫溢。憑瘦弱身軀,一己之力竟然也能制出相當完美的陶器。其陶器規則之完整令人驚嘆。但兩種黑蛛蜂的蜂巢也是有所不同的。斑點黑蛛蜂的“壇子”體積比櫻桃要小,外形似一只只橢圓的短頸廣口瓶;而透翅黑蛛蜂的蜂巢則為圓錐形,口寬底窄,頗似古代的小盅。長腹蜂的蜂巢比起黑蛛蜂的來雖然平坦固定彼此相依,且外形優雅,但是仍稍遜一籌。黑蛛蜂的蜂巢獨立且互不相干,它以一點為支撐,從一端到另一端規則隆起,好似迷你碟里的許多精美小盅。因而黑蛛蜂比長腹蜂更配得上筑巢工程師的稱號。
黑蛛蜂的蜂房外部粗糙不平,就像建筑工人裝修時草草了事一般,根本就沒把外表的泥巴抹平整。外壁裸露的粗泥渣也沒有經過任何的精加工,等制陶工塑完壇口,外邊這片泥渣依然如故。盡管外部這樣不美觀,但是蜂房內壁卻相當光滑,真可謂是精心裝飾過。它們在蜂房的內壁上,產卵儲存食物,最后將蜂房封口。黑蛛蜂的壇壇罐罐雜亂無章地聚在一起,沒有任何保護措施,蜂巢看起來也就不堪一擊。
然而雌黑蛛蜂卻有自己獨特的保護措施,那就是它們蜂房內壁的防水性。如果往長腹蜂的蜂房里加一滴水,則水珠立刻會軟化內壁;若往黑蛛蜂的蜂房里加一滴水,則水珠會停留在原處,不會滲透到內壁。這黑蛛蜂蜂房內壁為什么會有防水性呢?這得益于它們對內壁的裝修。它們用于加工內壁的材料是粗粒的方鉛礦中所含的硅酸鉛,正是這一特殊材料,才使得內壁具有了防水性。
為什么只有蜂房的內壁具有防水性呢?現在我們做一個實驗,如果把一個黑蛛蜂蜂房,放置于一個水珠上,那么水珠很快從底部滲透到頂端,隨即出現的是壇子的倒塌,但奇怪的是只有薄薄的內壁保存完整,這也就證明了一個道理,只有蜂房內壁具有防水性。防水劑來源于黑蛛蜂的唾液,由于它體態纖細,唾液含量有限,從而它優先裝修自己的內部,也直接造成了內壁和外壁有著很大的區別。黑蛛蜂采集干燥的泥土,混合自己的唾液,不斷進行攪拌,使這些泥土成為可塑性的黏土,這些黏土就是內部的裝修材料。而外部所用材料是自然濕潤的泥土,它不能再吸收唾液了,因此質地也就相對差一些。對于內部材料是用純凈的唾液水,而外部材料則是用普通水澆蓋的,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么外部遇水即化而內部的防水性好了。黑蛛蜂還有兩個貯液罐:一個是腺體,類似儲存防水化學反應物質的細頸小瓶;另一個是嗉囊,好比注滿水的干葫蘆。有了這兩個貯液罐,它就能更好地筑壇了。
黑蛛蜂是怎樣選擇筑巢的材料的呢?我不知道,只是依據習慣猜測而已。長腹蜂收集的泥土不需作任何加工;而石蜂卻是對每一粒水泥經過悉心篩選并用唾液調和成糊狀,形成自己的筑巢材料。那么黑蛛蜂又是近似于哪家呢?我無從得知。所筑蜂房顏色各異,遠遠看去白的如路上的灰塵,紅的又似我門外的一片沙礫,灰的仿佛附近地區的泥灰巖巖床。黑蛛蜂到哪里去收集這些各色的建筑材料呢?但從色澤上看肯定是來自不同地區,但誰又能想象得到,采集的那一刻究竟是呈糊狀還是粉狀。
黑蛛蜂有保護自己的秘訣,但是長腹蜂卻不懂這樣的科學方法。它是如何使自己的住宅具備防水性的呢?正因為它沒有黑蛛蜂聰明,所以它用的是最普通的老辦法。它把外壁用粗水泥涂抹得厚厚的,用來保護其容易浸水的住宅。它們各安天命,侏儒用清漆釉面,巨人用黏土涂層。
雖說黑蛛蜂內壁光滑有涂層,但是也經不起水的侵襲,且它本身并不牢固,裸露在外就更不安全了,因此它們得為自己找一個安全的棲身之所。這些棲身之所不必太豪華只要能遮風擋雨就好。墻角下的墻洞,樹樁下的一個洞穴,石子堆下一只破舊的蝸牛殼,天牛在橡樹上留下的舊居,一只條蜂遺棄的蜂巢,一條肥大蚯蚓緩慢爬過留下的甬道,蟬蛹所居的洞穴,這一切看來都不錯。在選擇住宅上斑點黑蛛蜂沒透翅黑蛛蜂那么講究,因此在日常也就容易見到。雖然常見但也僅僅來拜訪過我一次。它們對蜂巢的支撐物并不關心,還常常選擇一些奇怪的場所來筑巢。這樣的行為讓我想起長腹蜂將蜂房筑在一堆賬簿上或窗簾上,每每想來很是納悶。
長腹蜂的壇壇罐罐筑在小圓錐形的紙袋里,這些紙袋用來儲存食物。這些食物都是什么呢,讓我們來看看吧。長腹蜂和黑蛛蜂一樣都是以蜘蛛為食,這是它們最愛的美味。盡管這樣,同一蜂巢,就是同一蜂房,儲存的種類也不盡相同。只要不超過儲存容積的蜘蛛目動物都可以列入它們的食譜。下面我為黑蛛蜂的食物列了個一覽表,這上面都是它的最愛。它最主要的食物是圓網蛛,它包括冠冕圓網蛛、梯形圓網蛛、鐵錢圓網蛛、蒼白圓網蛛、角形圓網蛛,但最常見的仍然是背部有花紋呈三個白點十字的冠冕圓網蛛。其他就是類石蛛、滿蟹蛛、管巢蛛、跳蛛、球腹蛛、狼蛛,如果有必要列下去,我想肯定還有更多的食物。
長腹蜂是敏銳的巡視者,它能輕而易舉地捕捉任何一只蜘蛛,雖然它有一大堆的食物,但是冠冕圓網蛛仍是最多的一類。盡管它經常食用這類蜘蛛,可一點也看不出它對此種食物有任何偏好,可能是這種蜘蛛更常見罷了。巡獵時,它不會飛得太遠,盡量不遠離自己的居所,也就是出門探訪一下鄰近的舊墻、籬笆、小花園,捕捉眼前飛過的食物。在樸素的村舍門前,用蘆竹圍起的小花園里,圍繞一片白菜地的山楂樹的籬笆上,都能看見圍坐在網中央等待獵食,或身披十字架的蜘蛛在織網。它們的身影如此常見,也就難怪會經常成為長腹蜂的美味大餐了。
長腹蜂比較挑剔,因為它比其他蜂類更懂得哪種蜘蛛有營養,而且吃起來口感還不錯。它對那種肉質肥嫩、口味鮮美的蜘蛛有種特殊的激情,往往遇到自己喜愛的就特別興奮,喜歡一種甚過其他的。這種特殊偏好也使得它對其他一些只能填飽肚子的蜘蛛不屑一顧。不像方頭泥蜂和砂泥蜂兼收并蓄,從不挑食,對它們而言只要能捕捉到,不管是填飽肚子還是一頓美味大餐,只要是雙翅目昆蟲就可以了。
長腹蜂的近鄰家隅蛛就住在我家廚房的天花板和谷倉的托梁上,它們在泥巢附近張著自己織的絲網,一切顯得那么悠閑,其實它們不知道危險就在眼前。長腹蜂不必勞師遠征,門前的野味就數不勝數,只要在周圍鄰近巡獵那么幾圈,豐盛可口的美味就能手到擒來。但它為什么不好好利用呢?難道是此種蜘蛛不合它的口味,要說原因還真難講清楚。不管怎樣家隅蛛好歹也是能填飽肚子的,可長腹蜂寧愿舍近求遠也不去捕捉它。我多次留意觀察它的食物,發現其中就是沒有家隅蛛。它對家隅蛛的蔑視也看出來它對食物的質量要求還是比較高的。由于長腹蜂對家隅蛛不采取捕食行動,對于我們來說甚是可惜。你想如果有一個專門的巡獵者每天為你消滅織網的蜘蛛,那該省去家庭主婦多少煩惱呀。并且長腹蜂因此博來的英名,必將被錄入益蟲寶典,到那時無論到哪里它都會被奉為上賓,就算把泥巴弄得滿屋都是也不會被人趕出屋門。
捕食性昆蟲傳記最顯著的特征是介紹昆蟲如何捕食獵物,因此我也特別留意觀察。長腹蜂與獵物搏斗場面不算宏大,稍縱即逝,還沒來得及細看,長腹蜂已經銜著食物飛走了。我曾在它的捕獵處,如荊棘叢前或舊墻下,耐心駐足,但往往收獲不大。我曾看見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撲向倉皇逃竄的蜘蛛,將蜘蛛捆好后帶走。這一系列動作不帶絲毫停頓,簡直一氣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