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紙張創意與折紙大全(彩圖精裝)作者名: 肖玲玲本章字數: 3784字更新時間: 2019-01-02 17:09:50
第一篇 折紙藝術的歷史
從紙張折疊藝術出現后至今的2000來年,折紙已經成為快樂的源泉、藝術的享受,以及成人與兒童智力開發的工具。最近幾十年,折紙還逐漸變成了一種教育手段,一種和平與紀念的象征手段。對世界各地的千百萬人來說,折紙也是一種極佳的消遣方式。

傳統與創新
折紙大約起源于1世紀或者2世紀時的中國,6世紀時傳入日本。和日本文化中的其他藝術一樣,折紙開始的時候是建立在偶然的啟示上。舉個例子來說,當時折紙上一些簡單的折痕喚起了人們對一個動物、一朵花或者是一只鶴的靈魂的想象,而不是創作一個直接描繪實物的寫實作品。
日本的傳統
接下來的幾個時代,折紙慢慢從各個方面滲透進日本文化,開始被人們所熟悉。在平安時代(794~1185),折紙是日本貴族階級各項儀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武士們互相交換經過裝飾的折紙禮物,這是一種折紙作品加上鮑魚條或者干肉組成的代表好運的紀念品。日本神道教的貴族們用裝飾了代表新娘新郎的雌雄紙蝴蝶的清酒(一種日本米酒)來慶祝婚禮。茶道碩士收到他們的文憑的時候,為了保密,通常把文憑的外包裝特別折疊,一旦它的包裝被打開,就不能重新被折疊回去,除非另外再加上折痕。也就是說,如果有另加的折痕的話,就說明這個文件已經被人看過了。
當紙張便宜到每個人都有能力使用的時候,折紙就開始有了一個新的社會作用,它開始作為一個劃分社會階層的手段。在室町時代(1338~1573),折紙的不同類型和貴族統治下的日本武士的不同階層相互對應。在德川幕府時代(1603~1867),又出現了折紙的平民化,從此折紙作為日本一種藝術和文化開始繁榮發展。《千只鶴折紙法》的出現見證了這個時代。這本書是現存的描寫折紙藝術的最古老的出版物。從這本書出發,能夠創作出一些通過精心制作的紙鶴的花樣。1845年,《冬季的櫥窗》出版,這是第一本全面的折紙作品集。

日本平安時代流行的折紙禮物。

一種日本的古代版畫。該版畫畫了一個術士折了一只正展翅高飛的鳥,這只小鳥折得太逼真了,逼真得它后來都飛走了。
和平的象征
1945年原子彈被投到廣島之后,超過7.5萬人被炸死,而因輻射引起的各種各樣的癌癥威脅著更多人的生命。佐佐木貞子就是其中之一,她在1955年的時候被診斷為白血病。原子彈爆炸時她只有兩歲,爆炸地點在1.5千米外,那個時候她并沒有受到損傷。10年之后,越來越多的孩子被診斷出有白血病,人們就把這種病稱作“原子彈病”。
佐佐木貞子在醫院的時候,有一個朋友為她折了一個傳統的紙鶴。這是一個有象征意義的禮物,因為鶴在日本是一種神圣的鳥,他們相信它已經存在了上千年,而且有賜福的能力,每一個疊了千只鶴的人都會得到祝福。

廣島的兒童和平雕像每年都被成千上萬的紙鶴纏繞。
佐佐木貞子開始用身邊可以找到的每一張紙折紙鶴。起先,她所有的祝福都是為了健康,但是當她變得越來越虛弱時,她開始希望世界的和平。死的時候,她已經折好了644只紙鶴。她的朋友們折完了剩下的紙鶴。之后,他們成立了一個社團,并且開始籌集雕像資金。日本的3000多所學校以及其他9個國家的學生都參與了捐款。3年之后,也就是1958年,兒童和平雕像在廣島和平公園揭牌。現在,每年8月6日和平日的時候,世界各地的人們都會把紙鶴帶到這個公園。
摩爾人在折紙上的發展
日本不是唯一一個發展折紙藝術的民族。摩爾人在同一個時期也發展了這門藝術,他們在8世紀入侵西班牙的時候還把折紙帶到了那里。摩爾人是優秀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他們把介紹折紙原理當作幾何學理論教育的一個輔助。他們的這種藝術在13世紀的時候達到了繁榮,而折紙作為一種傳統也一直保存到了現在。這些在西班牙的哲學家兼詩人烏納穆諾(1864~1936)的作品中可以得到證明。
折紙的現狀
在西方,折紙原來只是作為一種小孩子消遣的玩意兒而沒有得到藝術上的地位。在歐洲和美洲,很多時代的小孩子都是伴著水雷、紙鶴和會跳的青蛙(都是折紙作品)長大的。然而,最近,全世界熱衷于折紙的人已經開始把折紙作為一種智力上的追求,一項很有創作高度的和時髦的訓練。
1967年,英國折紙協會成立,它的前身是能出版私人簡報的證券投資協會。《南方證券札記》的提姆·沃德和特雷弗·海特區特認為這些熱衷于折紙的伙伴們將會形成一個新的社會群體,他們建議出版一份雜志派發給分散在全國的成員。
早些年,大衛·利斯特、艾利斯·沃克等人開始和美國的莉蓮·奧本海姆、日本的吉澤章以及其他愛好這門藝術的專家們在折紙的觀念上取得一致。現在,折紙創造上的復雜性的極限正在不斷被拓寬。在以前,折紙設計只建立在傳統基礎上,但是到了20世紀70年代中葉,已經實現了多種不同技巧和折疊方法的聯合運用。

摩爾人典型的折紙設計。
很多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創作,比如佛瑞德·羅恩(美國)、尼爾·伊萊亞斯(美國)、馬克斯·赫爾姆(英國)和大衛·百瑞爾(英國)所設計的作品,都證明了一旦關注折紙所要表達的東西,就沒有什么不能被解決。確實,現代很多熱衷于折紙的人都開始創作屬于自己的作品。這也就增加了折紙作品的種類。
伊萊亞斯設計了一個叫作“箱子打褶法”的系統。通過這個系統,紙張能夠被折疊成一個六角形。然后在這些六角形的內部使用45°的折痕,能創造出不同類型的動物和人物。有時候用一張紙能夠折疊出不止一樣東西,比如既可以折成一個斗牛士和牛,也可以折成一個中國人拉著一輛黃包車,或者一個媽媽推著嬰兒車。就像羅恩發明的用單一基礎形就能折疊出一個耍蛇者和蛇的動態模型一樣,具有創造性的設計者之間的競爭也已經轉向了新的高度:20世紀90年代早期,在設計者之間有一個世界范圍內的挑戰,要求就《愛麗絲夢游仙境》的主題創作作品。所有的作品,無論是個人的還是集體的,都必須符合劉易斯·卡羅小說原著中約翰·特尼爾爵士所繪的插圖樣式。
不過,仍然有一部分折紙家信奉越少越好的觀念。這應該歸因于西方的折紙界把重點放在設計技巧上而不是美學價值上。因此,雖然有一些人喜歡折實用的布谷鳥鐘(羅伯特·讓設計,僅用一張紙完成),另一些人則從那些簡單的傳統折紙作品以及它們的變形上得到更大的滿足。英國折紙協會的一個很早的會員——約翰·史密斯已經向大家介紹了他所謂的普爾蘭德折紙法,在這種折紙法中所有作品的創作都由簡單的折法完成。保羅·杰克遜沉迷于簡單折紙外形上光線的明暗交替。盡管制作一個成功的“怪物盒”(一種打開盒子的時候會跳出一個奇異小人的玩具)是一種技術上的挑戰,但是創作一個簡單風格的三折式紙象也能得到另外一番樂趣。

阿爾弗雷德·巴斯托,英國折紙協會主席(1978~1986)。從這張照片可以看出折紙過程中毅力和奉獻精神的重要性。

瑞克·比奇(右)和拉里·哈特正在制作一個巨大的大象的折紙,準備為一個電視節目示范紙張的強度和耐用程度。
20世紀90年代早期,在折紙界中開始流行組合型作品的折疊。把一個模塊從另一個模塊的空當里穿過,很多個模塊就可以扣在一起組成一個復雜的折紙作品。這當然是一個挑戰。模塊折紙的趣味性和復雜度正在不斷地提升。一些作品,比如湯姆·赫爾所設計的作品就由幾百個模塊組成。
從直線到曲線
折紙,從本質上來說是建立在幾何學上的,每一條折痕都是一條直線,尤其是當我們在折一些看上去沒有生氣的或者傳統作品的時候。但是,一些能夠活動的折紙作品上的彎曲表面卻并不是這些標準的直線可以辦到的。為了創造出逼真的折紙作品,我們必須用其他辦法。
日本折紙大師吉澤章發明了三維折疊法。他這樣做最重要的目的是要體現出他的作品的突破,而不僅僅只是簡單地復制一個具體的實物。為此,他提出了兩個關鍵的概念:柔性折疊和濕性折疊。
絕大部分的折疊方法都要求折紙家們盡可能重地折每一條折痕,這樣一來,折痕不是太深就是沒有。吉澤章建議一些折痕應該折得比其他的輕柔,這樣就能保證最后完成的作品能夠保留從深到淺的所有折痕的特征。但是,柔性折痕不能輕易地保留下來,所以最后的作品通常易壞。后來吉澤章就利用濕性折疊解決了這個問題:把干的時候保持形狀的紙弄濕,再用這種紙來折疊。這個技術的秘密在于紙上有一種叫作漿料的水溶性黏合劑,它通過使紙中的纖維牢牢結合在一起而形成了紙的硬度。而當紙被浸濕的時候,水就溶解了這種黏合劑,因此分散了紙上的纖維,這張紙就變得松軟,可延伸。在這張紙干了以后,它的纖維就在它們新的位置上保存下來。

吉澤章在1983年制作的花瓶和花。

紐約街頭一個商店為吸引購物者,用折紙作品裝飾了圣誕樹。
這種方法只適合含有水溶性漿料的紙,一般來說,厚一點的最好,比如畫家們所用的木漿紙。但是,作為一門技術,濕性折疊法仍然被一部分折紙家們回避,因為這種方法通常會有這樣的缺點:潮濕的紙很難操作而且容易被撕毀。紙的纖維很容易分開,特別是在那些需要同時折好幾個折痕的地方。而且紙張被弄濕了之后會沿著纖維的方向不均衡地膨脹,因此折疊的精確性也是一個問題。另外,因為紙的厚度問題,很難制作那些折疊要求復雜或者很多層次的作品。
折紙的吸引力
折紙的類型變了又變,設計者們在不同的時期對這門藝術的關注方面不同,但是無論是動物還是模塊的折疊,都遵循著折紙的基本原則。如果你覺得你有優勢創作屬于自己的折紙作品,那么要記住在折紙設計者中有兩種學派:一種是早上醒來的時候就宣布要設計一個大象折紙的人;另一種則是會一直致力于折紙的研究直到靈感突現并付諸實現的人。這兩種人的方式都是令人滿意的。
小孩子們喜歡折紙,當你發現它把孩子們逗樂的時候,你就會意識到這種技巧是無價的。而對于上班族或者長途旅行的人來說,折紙則是一個打發時間的好方法。如果你在公交車上、火車上,或者飛機上折紙,你馬上會發現有人用驚訝的、崇拜的眼神看你。為聚會或者其他的典禮準備實用的折紙也能得到很多的樂趣,而且你的客人們將會對你的技巧和靈活的手指印象深刻。

由英國折紙協會的成員們折疊而成的一串串紙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