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過程一直持續(xù)了好幾年。即使是日常交流中最簡單的對話要用到的單詞和習語,對于我來說,也不是一個月,甚至兩三年就能學會的。聽得見的孩子通過模仿和不斷重復學會這些東西。他們在家聽見的對話能啟發(fā)他們的心智,能讓他們在交流時自然而然地提出話題、自如地表達思想。然而聾孩子沒辦法進行這種自然的交流。莎莉文老師了解這一點,于是盡可能地為我創(chuàng)造條件,彌補缺憾。她逐字逐句地不斷重復對我說的話,還告訴我怎么和別人交談,但是很長一段時間以后我才主動同別人說話,又過了一段時間我才學會在適當的時機說恰當的話。
聾人或者盲人很難習得談話的微妙之處。而對既聾又盲的人來說,這種難度必然更大!他們不能分辨別人說話的語調;沒有別人的幫助,他們也無法知曉音調高低賦予詞匯的不同意思;他們也根本沒法看到對方的表情,而說話人的表情往往是語言內容的靈魂。
4
我接受教育的第二步是學習閱讀。
我剛學會用字母拼寫幾個單詞,莎莉文老師就給了我一些有凸起字母的硬紙板。我很快就發(fā)現每個單詞都代表某個物體、某個動作或者某種特性。我有一個架子,還能把單詞硬紙板擺在架子上造句。但是在用硬紙板造句前我是用實物造句的。比如說,我找出“洋娃娃”、“是”、“在……上面”、“床”這些單詞,然后把這些單詞硬紙片擺到相應的實物旁邊,再把洋娃娃放到床上,把單詞“是”、“在……”、“床(上)”擺在洋娃娃旁,這樣我就用單詞硬紙板造了個句子,同時也用實物表現出了這個句子的意思。
一天,莎莉文老師讓我把“女孩”這個詞別在自己的圍裙上,再讓我站在衣柜里。我再把“是”、“在”、“衣柜”擺在架子上。這個游戲讓我樂此不疲。有時候我和莎莉文老師會一連玩幾個小時。屋里子的所有物品都被我們拿來造過句子。
從認硬紙板上的單詞到讀書只有一步之隔。我拿起了“啟蒙讀本”,開始在書上尋找我認識的單詞。每當我找到一個認識的單詞,我就像在捉迷藏游戲里找到朋友那樣興奮。就這樣,我開始了閱讀。后面我將細說我是怎樣開始閱讀完整的故事的。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都沒有受到什么正規(guī)教育。即使是在我最認真學習的時候,也像是在玩,而不是在做什么嚴肅的事情。莎莉文老師每次都會用美妙的故事或者詩歌豐富教學內容。只要碰到讓我高興或者感興趣的內容,莎莉文老師就會跟我反復探討,就好像她自己也是小女孩一般。許多孩子所痛恨和害怕的語法、算數和詞語解釋,如今在我看來都是最珍貴的回憶。
讓我高興的事情和我想做的事情,莎莉文老師似乎都很理解而且跟我一起高興,我沒辦法解釋這是為什么,也許是因為她跟盲人接觸的時間很長吧。除此之外,莎莉文老師還有講故事的天賦。她講故事的時候會很快略過無趣的內容,也從來不會不停地詢問我是否還記得前天學習的功課。她一點一點地介紹枯燥的科學知識,盡力讓每次講解的內容栩栩如生,使我不費力氣就能記住。
我們常常在室外閱讀、學習,因為我們更喜歡陽光明媚的室外,而不是昏暗的室內。我早期學到的東西都散發(fā)著森林的氣息——松葉的樹脂香味,混合著野葡萄的芬芳。在鵝掌楊濃密的樹蔭下,我知道了世間萬物本身都是學問。
實際上,所有嗡嗡作響、低聲鳴唱、花香四溢的事物都是我教育的一部分;我把呱呱叫的青蛙、聒噪的蟈蟈和蟋蟀抓在手上,直到它們忘卻了最初的羞澀,在我手里唱出動人的歌謠;還有毛茸茸的小雞、美麗的野花、綻放的山茱萸花蕾、草坪上的紫羅蘭和剛吐芽的果樹花。我用手撫摸飽滿的棉桃,用手指在柔軟的棉纖維和毛茸茸的棉籽上跳舞;我沉醉在穿過玉米地的習習涼風里,玉米葉摩擦的沙沙聲里;還有當我們逮住我的小馬駒并給它帶上馬嚼子時,憤怒的小馬兒發(fā)出的響鼻聲。啊,我現在還記得馬兒噴在我臉上那辛辣的苜蓿草味兒!
有時候,我會在黎明時分就悄悄起身溜到花園里去。此時花兒、草兒上還有濃重的露珠。極少人體會過玫瑰花輕輕壓在手上的感覺或者晨風中百合花輕輕搖曳的媚態(tài)。有時候我能在摘下的花里發(fā)現一只小昆蟲,我能感覺到它受到外界突然的驚擾時雙翅微微的震動。
我喜歡去的另一處地方是果園。七月初,這里就已經碩果累累了。毛茸茸的大桃子熟透了,自己落到我手上,在宜人的暖風中走在果園里,隨時都會踢到落在地上的蘋果。最開心的事情莫過于把臉埋在盛滿蘋果的圍裙里,用臉在溜滑的蘋果上摩擦,感受蘋果上太陽的余溫,再蹦蹦跳跳地回到屋里。
我們最喜歡去“凱勒登陸場”散步,那是田納西河邊一個破敗的木質碼頭,內戰(zhàn)的時候為士兵登陸建造的。在那兒,我們度過了許多歡樂的時光,莎莉文老師還教會了我許多地理知識。我用鵝卵石筑大壩、堆小島、建湖泊、挖河床,所有這些都是好玩的事情,從沒想過原來我在上地理課。我興致盎然地聽莎莉文老師講述地球的博大精深——噴涌的火山、被掩埋的古城、移動的冰河還有許多其他聞所未聞的趣事。她用泥土堆出一幅立體的地圖,我能摸出凸起的山脈和凹下的河谷,我能用手指摸出河流曲折的路徑。我也喜歡有關地球氣溫帶和兩極的知識,不過我總是有點搞不清楚。地球上的經緯線和兩極的地軸就像是真實存在的事物,以至于如今只要一提起氣溫帶,我腦海中就會浮現出一個個的圓圈;我相信只要有人告訴我北極熊真的能爬上北極的地軸,我絕對會信以為真的。
算術似乎是我唯一不太喜歡的課程。從一開始,我就不喜歡跟數字打交道。莎莉文老師把珠子串在一起,想用這種方法讓我學會數數,還用幼兒園教學用的小棍兒教我加減法。每次練習五六題我就會不耐煩。上完數學課我就松了一口氣,飛跑出去尋找玩伴。
莎莉文老師用同樣輕松有趣的方法教會了我動物學和植物學。
曾經,一位先生給我寄了一些化石,雖然我把他的名字給忘了,但是化石上那些美麗軟體動物的印記、砂巖上鳥兒爪子的痕跡還有蕨類植物的化石都讓我印象深刻。這些東西打開了我試圖了解遠古世界的心扉。我滿懷恐懼地聽莎莉文老師描述恐怖的史前野獸,它們的名字又粗野又難發(fā)音。這些野獸在原始森林里游蕩,踩塌了許多大樹的壯碩枝干,只為摘取樹上的果實,最后在某個陰郁的沼澤地默默死去。之后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這些野獸的身影常常出現在我的夢里,這種陰郁的畫面跟我歡樂的現實世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的現實世界里可沒有野獸,只有陽光、玫瑰和我那匹小馬駒歡快的蹄聲。
還有一次,我收到了一個美麗的貝殼。帶著孩子的好奇心和驚嘆,我聽莎莉文老師講解軟體動物是怎樣給自己建造光鮮亮麗的安身之所,還有鸚鵡螺是怎樣在月明星稀的安寧之夜乘著自己的“珍珠號”小船在藍色的印度洋上游弋。我知道了許許多多海洋生物的有趣故事和生活習慣,比如說小小的珊瑚蟲是怎樣在波濤洶涌的太平洋造出令人驚嘆的珊瑚礁,孔蟲是怎樣將一片片陸地變成白堊巖的。這之后,莎莉文老師給我讀了一本書,名叫《鸚鵡螺》,書里講述了鸚鵡螺怎樣將從海里吸收的物質奇跡般地變成自己身上背著的外殼,這個過程就好像人類的思想發(fā)展,一點一滴積累下來的知識成為了人類思想史中璀璨的珍珠。
實踐能補充書本上學習的知識,因此學習植物學時,我也進行了些種植活動。我們買了一株百合花,把它擺在能曬到陽光的窗臺上。很快,嫩綠的尖角花苞就擺出欲放的姿態(tài)。百合花外側的葉子像手指一樣纖細,它們開得很慢,好像是不想叫別人窺探到它們隱藏著的可愛內心。可是一旦開始綻放,葉子開放的速度就非??炝?,但是仍舊井然有序。總是有那么一個花苞比其他的更大更美麗,姿態(tài)也更加雍容華貴,就像是一位披著柔軟真絲袍的百合花女王,而它膽怯的姐妹們這才羞羞答答地慢慢揭開綠色的面紗。最后,整株百合花帶著可愛的姿態(tài)、沁人的香味向我們時不時地點頭。
在擺滿植物的窗臺上有個球形的金魚缸,里面曾經養(yǎng)了11只蝌蚪。我還記得當初想對它們一探究竟的急迫心情。我把手探進魚缸里,感受小蝌蚪們在水里到處穿梭、在我指間嬉戲,真是有趣極了。一天,一只雄心壯志的小蝌蚪竟然跳出了魚缸,跌到了地板上。等我在地板上摸索到它的時候,這可憐的小家伙已經奄奄一息了,要不是它尾巴還在輕輕扭動我肯定會以為它翹辮子了。我一把它放回魚缸,這小家伙就神氣活現地沖到水底,歡快地游來游去。它已經邁出過自己小小的魚缸,見識過廣闊的外部世界了,現在能安心地待在漂亮的金魚缸里好好成長,直到變成帥氣的青蛙。之后,它就會在花園盡頭那洼水草繁茂的池塘里安身,每到夏天就用它響亮的歌喉給我們獻上古樸的歌謠。
就這樣,我的學習主題都來源于生活。起初,我只是一個蘊藏著潛能的孩子,但是這種潛能是雜亂無章的,是莎莉文老師理清并挖掘了我的潛能。她的到來讓我的一切都充滿了愛與歡樂的氣息,一切都變得有意義了。她抓住每一次機會向我展現世界的美妙,她永遠在思考、在行動、在舉例,想盡一切方法讓我的生活變得美好而富有意義。
正是莎莉文老師的才智、同情心和慈愛的教學方法,讓我早年受到的教育如此美好。正是因為莎莉文老師每次都能抓住適當的時機向我傳授知識,每次我都能抱著愉快和積極的心態(tài)學習。莎莉文老師非常清楚,孩子的心靈就像小溪,教育就像小溪流動的路徑。小溪歡快地沿著路徑向前流動,倒映著沿途的花花草草、朵朵白云。她竭盡全力為我的路徑導航,因為她知道孩子的心靈跟小溪一樣需要匯集沿途從山上流下來的水流和泉水,直到匯入更為寬廣的河流中,用自己明鏡般的河面倒映出連綿的群山、濃重的樹影、湛藍的天空和小花兒們的笑靨。
哪個老師都能把學生帶進教室,但是不是每個老師都能讓學生去學習。不管是神經緊繃地學習還是悠悠閑閑地學習,只有讓學生感覺自由自在,他們才能抱著愉快的心情學習;否則只有經歷了成功的喜悅或者失敗的打擊,學生們才會下決心埋首于不感興趣的課程或者鼓起勇氣去啃枯燥乏味的課本。
莎莉文老師跟我如此親近,我們相親相愛、難舍難分。我對美的欣賞和喜愛,到底有多少來源于我天生的審美,有多少來源于老師的影響,無論如何我也分不清楚了。我感覺她和我已經合為一體了,我永遠跟隨她的腳印前進。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東西都來源于她、屬于她。我所有的才智、抱負和快樂無不是被她溫柔的愛喚醒的。
5
莎莉文老師到塔斯坎比亞之后的第一個圣誕節(jié)是一件盛事。家里的每個人都為我準備了驚喜,但是最讓我高興的是,我和莎莉文老師也為其他人準備意外的大禮。我最大的樂趣就是猜測家人到底為我準備了什么禮物。親友們則用各種暗示和假裝不小心泄露一半后趕緊打住的話來挑起我的好奇心。莎莉文老師和我則對這種猜謎游戲樂此不疲,從這種游戲中學到的語言知識比在任何一節(jié)正規(guī)課程中學到的都多。每天晚上,我們就坐在暖烘烘的火爐旁邊玩這種猜謎游戲。隨著圣誕節(jié)的臨近,我們玩猜謎游戲的興致越高。
平安夜那天,塔斯坎比亞小學的孩子們裝飾了一棵圣誕樹,也邀請我去跟他們一起過節(jié)。教室中間站著一棵圣誕樹,在柔和的燈光下熠熠發(fā)亮,樹枝上還掛滿了各種奇形怪狀的果子。這真是幸福的時刻!我欣喜若狂,圍著圣誕樹歡呼雀躍,又蹦又跳。當我聽說每個孩子都能得到一份禮物時,更加高興了,更何況籌備圣誕樹的人還讓我負責分發(fā)禮物。我忙得不亦樂乎,根本沒時間看自己的禮物。但是一看到自己的禮物,我就巴不得圣誕節(jié)快些到來。我知道已經收到的禮物都不是親友們用猜謎的方式透露給我的那些,莎莉文老師說越往后我收到的禮物肯定比已經收到的更好。但是她讓我先滿足于已經收到的禮物,圣誕節(jié)當天一早就能知道其他禮物是什么了。
平安夜臨睡前,我把長筒襪掛好,在床上假寐了好長時間,時刻保持警覺,想窺探一下圣誕老人來了以后到底會干些什么。可惜到最后,我還是抱著新洋娃娃和北極熊睡著了。第二天,我一聲“圣誕快樂”把全家人都叫醒了。一起床我就發(fā)現了驚喜,不僅長筒襪里有禮物,桌上、椅子上、門邊、每個窗臺上都有!實際上,幾乎我每走一步都會踢到包裝好的圣誕禮物。最后,當莎莉文老師把一只金絲雀放到我手上時,我真是感到幸福滿溢了。
我給金絲雀取了個名字,叫小蒂姆。小蒂姆很溫順,它會在我手上跳來跳去,還會從我手上啄食糖漬櫻桃。莎莉文老師教會我怎樣悉心照看我的新寵物。每天早飯過后,我就會給小蒂姆洗澡,把它的小籠子打掃得清清爽爽,在它的食槽里裝滿新鮮草籽和從井房打來的清水,最后在籠子里的秋千上點綴上一條繁縷枝。
一天早晨,我把裝著小蒂姆的籠子擱在窗臺上就去打水了,準備給它來個泡泡浴。等我回來開門的時候,我感到一只大貓從我身邊竄過。起初我沒有多想,但是當我伸進鳥籠的手既觸碰不到小蒂姆美麗的翅膀、也沒有感到它跳到我手指上的小爪子時才感到大事不妙,我知道可能再也見不到我心愛的小歌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