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上課,特別是文史類課程,很多時候是討論式的。老師鼓勵每個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來帶動整個課堂的學習氣氛。但很快美國老師就發現:中國學生除了語言能力有待提高之外,好些連自己國家的歷史都不了解。為什么我們的學生會遭遇如此尷尬?從對歷史的解讀方式推而廣之,美國與中國在教學理念、教學方式上,究竟有怎樣的巨大差異?
歌德曾經說過:一個人如果不了解任何外語,那么他對自己的母語其實也并不了解...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在美國上課,特別是文史類課程,很多時候是討論式的。老師鼓勵每個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來帶動整個課堂的學習氣氛。但很快美國老師就發現:中國學生除了語言能力有待提高之外,好些連自己國家的歷史都不了解。為什么我們的學生會遭遇如此尷尬?從對歷史的解讀方式推而廣之,美國與中國在教學理念、教學方式上,究竟有怎樣的巨大差異?
歌德曾經說過:一個人如果不了解任何外語,那么他對自己的母語其實也并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