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凡夫性不斷。亦成就凡夫性耶。若成就凡夫性。彼凡夫性不斷耶。乃至廣作四句。凡夫性不斷不成就凡夫性者。生欲界凡夫人。未離初禪欲。從初禪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凡夫性不斷亦不成就。離初禪欲未離第二禪欲。從第二禪。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凡夫性不斷亦不成就。乃至離無所有處欲。非想非非思處。凡夫性不斷亦不成就。生初禪凡夫人未離第二禪欲。第二禪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凡夫性不斷亦不成就。離第二禪欲未離第三禪欲。從第三禪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凡夫性不斷亦不成就。乃至離無所有處欲。非想非非想處。凡夫性不斷亦不成就。如凡夫人生初禪。乃至生識處。說亦如是。凡夫人生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凡夫性不斷亦不成就。凡夫人則爾。圣人云何。圣人未離欲界欲。從欲界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凡夫性不斷亦不成就。離欲界欲未離初禪欲。從初禪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凡夫性不斷亦不成就。乃至離無所有處欲。未離非想非非想處欲。非想非非想處。凡夫性不斷亦不成就。是名不斷亦不成就。成就非不斷者。凡夫人生欲界。離欲界欲。成就欲界凡夫性非不斷。生初禪離初禪欲。乃至廣說。無所有處。離無所有處欲。成就無所有處凡夫性非不斷。是名成就非不斷。不斷非不成就者。凡夫人生欲界中。未離欲界欲。欲界凡夫性不斷非不成就。生初禪未離初禪欲。乃至生無所有處。未離無所有處欲。說亦如是。生非想非非想處。彼凡夫性不斷非不成就。是名不斷非不成就。非不斷不成就者。凡夫人生欲界中。乃至離無所有處欲。從初禪地。乃至無所有處。凡夫性非不斷不成就。生初禪中離無所有處欲。從第二禪。乃至無所有處。凡夫性非不斷不成就。乃至生識處。離無所有處欲。無所有處凡夫性非不斷不成就。空處乃至欲界。凡夫性非不斷不成就。凡夫人生無所有處識處。乃至欲界。凡夫性非不斷不成就。生非想非非想處無所有處。乃至欲界。凡夫性非不斷不成就。一切阿羅漢。三界凡夫性。非不斷不成就。阿那含離無所有處欲。從欲界乃至無所有處凡夫性。非不斷不成就。乃至圣人離欲界欲。未離初禪欲。欲界凡夫性。非不斷不成就。是名非不斷不成就。若凡夫性已斷亦不成就耶。若不成就凡夫性已斷耶。乃至廣作四句。彼初句作此第二句彼第二句作此初句彼第四句作此第三句。彼第三句作此第四句。凡夫性若是數滅。復是非數滅耶。若是非數滅。復是數滅耶。乃至廣作四句。是數滅非非數滅者。凡夫人離欲界欲。乃至離無所有處欲是也。是非數滅非是數滅者。圣人未離欲界欲是也。是數滅亦非數滅者。圣人離欲界欲。諸地說亦如是。乃至阿羅漢。三界凡夫性。得數滅亦得非數滅。非數滅非非數滅者。未離欲凡夫人是也。問曰。頗有法一種時舍九種時斷耶。答曰有。謂凡夫性是也。一種時舍者。謂苦法忍是也。九種時斷者。謂離欲界欲時。乃至離非想非非想處欲時是也。諸法與邪見相應。復與邪覺邪。乃至廣說。問曰。何以說凡夫性。次說八邪枝耶。答曰。以此二法展轉相扶持故。凡夫性扶持八邪枝。八邪枝扶持凡夫性。復次行者憎惡此八邪法。而修道故。諸法與邪見相應。復與邪覺邪。乃至廣作四句。邪見一切地中可得。非一切染污心中可得。邪覺一切染污心中可得。非一切地中可得。此中說謗因果邪見。不盡說五邪見。是以作大四句。與邪見相應非邪覺者。邪覺相應邪見。欲界未至禪地禪地邪見相應聚中邪覺體。與邪見相應非邪覺。所以者何。以三事故。自體不應自體。一者一剎那中無二邪覺。二者前后剎那不俱。三者除其自體。與他一切法作緣。余邪覺不相應邪見相應法。彼是何耶。謂禪中間。乃至無色界。九大地法。九煩惱大地睡心觀。如是等法。與邪見相應非邪覺。所以者何。彼地無邪覺故。邪覺相應非邪見者。邪見相應邪覺。欲界未至禪初禪邪見體。應于邪覺。所以者何。以三事故。自體不應自體。如前說。余邪見不相應邪覺相應法。彼是何耶。除欲界未至禪初禪邪見相應法。諸余染污聚邪覺相應法。謂身見邊見戒取見取疑愛恚慢不共無明相應聚。如是等法。與邪覺相應非邪見。所以者何。彼聚中無邪見故。邪見相應亦邪覺者。除邪覺應邪見。除邪見應邪覺。余邪見邪覺相應法。彼是何耶。謂欲界未至禪初禪邪見邪覺相應聚。除其自體。除慧余有九大地。余惡慧。余九煩惱大地。心觀睡時眠時。如是等法。與邪見相應。亦應邪覺。不與邪見邪覺相應者。邪覺不應邪見。彼是何耶。謂除欲界未至禪初禪邪見相應聚邪覺。諸余染污聚邪覺體。不應邪見。所以者何。聚各異故。亦不應邪覺。所以者何。自體不應自體。以三事故。亦如上說。邪見不應邪覺。彼是何耶。謂禪中間。乃至無色界邪見。不應邪覺不應邪見。所以者何。以三事故。自體不應自體。亦如上說。亦不與邪覺相應。彼地無覺故。諸余心心數法。謂除中間禪乃至無色界邪見相應法。諸余染污聚。不與邪見相應。彼聚中無邪見故。不與邪覺相應。彼地中無邪覺故。善心不隱沒無記心。色無為心不相應行。善心無記心不應者。非染污故。色無為心不相應行不應者。非緣法故。
諸法與邪見相應。復與邪方便耶。若與邪方便相應。復與邪見耶。乃至廣作四句。邪見一切地可得。非一切染污心中可得。邪方便一切地一切染污心中可得故。作中四句。邪見相應非邪方便者。邪方便應邪見。邪見相應邪方便體。應于邪見非邪方便。以三事故。自體不應自體。亦如上說。應邪方便非邪見者。謂邪見邪方便聚中邪見體。應邪方便非邪見。所以者何。以三事故。自體不應自體。亦如上說。余邪見不相應法邪方便相應法。彼是何耶。除邪見相應聚。諸余染污聚。與邪方便相應非邪見。如是等法。與邪方便相應非邪見。所以者何。彼聚中無邪見故。與邪見亦與邪方便相應者。除邪方便應邪見。諸余邪見相應法。除邪方便者。以邪方便多故。除邪見相應聚邪方便體。彼是所除。諸余邪見相應法。亦除邪見體。是為于彼聚中除邪方便體。亦除邪見體。諸余心心數法。彼是何耶。謂除慧余九大地。除惡慧余九煩惱大地。心覺觀睡無慚無愧眠應隨相說。不與邪見邪方便相應者。邪方便不應邪見。彼是何耶。謂除邪見相應聚。諸余染污聚。彼聚中邪方便體。不應邪見。所以者何。彼聚中無邪見故。不應邪方便。以三事故。自體不應自體。亦如上說。諸余心心數法。謂善不隱沒無記。色無為。心不相應行。善心不隱沒無記心。非染污故。色無為心不相應行。非緣法故。如邪見邪方便。邪念邪定。說亦如是。邪覺對邪方便邪念邪定亦如是。
諸法與邪方便相應。復與邪念相應耶。乃至廣作四句。此二法一切地一切染污心中可得。是故作小四句。與邪方便相應不與邪念相應者。謂邪念是也。邪念體應邪方便非邪念。所以者何。以三事故。體不自應。亦如上說。邪念相應非邪方便者。謂邪方便是也。余如上說。亦與邪方便邪念相應者。除邪方便邪念體。諸余染污心心數法。彼是何耶。除念余九大地八煩惱大地睡覺觀眠時心。無慚無愧應隨相說。非邪方便非邪念相應者。諸余心心數法。謂善心不隱沒無記心。色無為心不相應行。所以如前說。如邪方便對邪念。對邪定亦如是。邪念對邪定亦如是。
問曰。此八邪枝。幾在欲界。幾在色無色界。答曰。欲界有八。色界有八。無色界有四。除邪語邪業邪命邪覺。幾見道斷。幾修道斷。答曰。一是見道斷。謂邪見。三是修道斷。謂邪語邪業邪命。四是見道修道斷。謂邪覺邪方便邪念邪定。問曰。此中何故最后說諸邪枝耶。答曰。欲顯現世第一法功用故。此干度初明出要善法。如世第一法。能入見道。能生圣道。圣道見道。能壞邪見。是故始明圣道。終明邪道。
世第一及智 人品與愛敬
無慚色無義 思品最在后
宋本此卷首云。智犍度八道品中。若成就見亦成就智耶云云。乃至卷末云。與喜覺支相應非念覺支相應者等。凡二十六紙文。其與國本宋本迥異者何耶。今撿宋本錯亂。此文全是此論第四十八卷之文。而重書為此第二十四卷耳。今依二本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