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1章

問曰生欲界中。得阿羅漢道。得幾地身回轉戒。答曰如西方沙門。作如是說。得二十六地身回轉戒。所以者何初禪地有三種。所謂梵迦夷梵富樓大梵。如罽賓沙門說曰。得二十五地身回轉戒。所以者何初禪有二處所。所謂梵迦夷梵富樓。大梵天即梵富樓攝故。猶如村落與阿練若處。得彼地身回轉戒。未來世中修。不得起現在前。所以者何即彼地報身。能起彼地身回轉戒現在前。諸余地身回轉戒。成就不起現在前。生無色界。成就不起現在前。所以者何此戒是六地所攝。未至禪乃至第四禪。無色界自地無戒。下地所攝。不能起現在前。問曰諸生下地。盡能起現在前耶。答曰不盡起也。所以者何一切功德。不必盡起現在前故。過惡猶不盡起現在前。何況諸功德。諸功德皆從方便生。如先所說。依彼地報身。起彼地身回轉戒。無有一時起二地報身現在前者。何況多也。是故得二十五地身回轉戒。不盡起現在前。

問曰何故世尊弟子。生無色界。成就道俱生戒。不成就定俱生戒。何以故無色界阿羅漢。成就道俱生戒。不成就定俱生戒。答曰或有說者。世俗戒縛是系法。是以不成就。無漏戒不縛。不是系法。是以成就。復有說者。世俗戒墮在界中。墮在地中。是故不成就。無漏戒。雖在地中。不墮界中。是故成就。

問曰諸佛世尊。有百年時身戒。乃至八萬歲時身戒。若百年時。身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得八萬歲時身戒不耶。若得者。云何此身得異身中戒。若不得者。施設經說云何通。如說。諸佛世尊。皆等應作是論得。問曰若然者。云何此身得異身口戒。答曰若以此身。得異身戒。復有何過。復次百年時。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于百年時身所得戒。名得在身中成就現在前。異身中戒。名得不在身中。名成就不現在前。八萬歲時身。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于八萬歲時身所得戒。名得在身中成就現在前。于余異身。名得不在身中。名成就不現在前。復有說者。不得。問曰若然者。施設經說云何通。如說諸佛皆等。答曰即彼經說。以三事故等。過去世積行皆等。所得法身皆等。利世間皆等。過去世積行皆等者。如一佛于三阿僧祇劫。行四波羅蜜。然后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諸佛皆爾。所得法身皆等者。如一佛成就力無畏大悲三不共念處諸佛亦爾。利世間等者。如一佛度百千萬那由他眾生令入涅槃。諸佛亦爾。復次根等故言等。所以者何。皆住增上根故。戒亦等。皆得增上戒故。地亦等。皆依第四禪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云何相似因。乃至廣說。問曰何以作此論。答曰為止無過去未來法現在是無為法。以如此文止無過去未來者意故。復次為止說相似法沙門意故。彼作是說。心唯與心作因。受唯與受作因。乃至慧唯與慧作因。為止如是意故。作如是說。心與心數法。心數法與心。作相似因。以如是事故。而作此論。

問曰以何等故作如是說。前生善根。與后生善根及善根相應法。作相似因。而不作是說。過去善根。與現在善根及善根相應法。作相似因。答曰。欲現過去。有前后義故。過去法眾多。應有前后。若作是說。過去法與現在作相似因者。則不明過去于過去有相似因。若作是說。則明過去于過去有相似因。問曰以何等故。前生善根。不說相應法。后生善根。說相應法。答曰應作是說。前生善根。善根相應法。與后生善根及善根相應法。自界中作相似因中因。而不說者。當知此是有余說。如先所說。此文說因處不盡。復有說者。為止說相似法沙門意故。彼作是說。善根與善根。作相似因。非善根相應法。善根相應法。與善根相應法。作相似因。非善根不善無記根亦如是。為止如是意故。作如是說。善根與善根相應法。善根相應法與善根。作相似因。自界中者。欲界還與欲界。色界還與色界。無色界還與無色界。如說自界。自地亦如是。初禪地還與初禪地。乃至非想非非想處還與非想非非想處。過去善根與未來現在。過去現在與未來善根。作相似因中因。問曰何以復作此論。答曰若別世說。于文不亂。乃至廣說。自界無記根亦如是。前生不善根。乃至廣說。問曰以何等故。此不善根中。不說自界耶。答曰以不善根唯在欲界故。復有說者。應說自種。見苦所斷種還與見苦所斷種。乃至修道所斷種還與修道所斷種。復有說者。應作是說。說善根已。不善無記根亦如是。問曰若然者不善根唯在欲界。云何言自界耶。答曰以自種故。言是自界。問曰以何等故。不作是說。前生不善根。與后無記根。前生無記根。與后生不善根。作相似因耶。答曰或有說者。應作是說。而不說者。當知此義是有余說。復有說者。若作是說則明。不善根在三界中。無記根唯在欲界。少因則有多果。多因則有少果故。

問曰未來世有相似因不。若有者此中何以不說。如說云何相似因。答曰前生善根。與后生善根。善根相應法。自界相似因中因。如是過去與未來現在。過去現在與未來。作相似因中因。而不說未來與未來作相似因中因。若有者云何不二心展轉為因。若無者此說云何通。如說若法能與彼法作因。或時而不與彼法作因耶。答曰不也。問曰此法與彼法。或時作因。或時不作因。若法生者則作因。若不生者。則不作因。何以言不也。若無者波伽羅那說云何通。如說非心因法云何。答曰得正決定人初無漏心是也。諸余凡夫。必當得正決定者。初無漏心。問曰如未得正決定者。一切無漏心。是非心因法。何以但說初無漏心耶。若無者。復與此經。余所說相違。如說苦諦。或以身見為因。不與身見作因。乃至廣說。身見為因。不與身見作因者。除過去現在見苦所斷使及使相應法苦諦。除過去現在見集所斷一切遍使及使相應法苦諦。除未來世身見及身見相應法。諸余染污苦諦是。謂以身見為因。不與身見作因。問曰如未來身見不能與未來身見作因。何以故除未來身見及身見相應法。若無者識身經說云何通。如說過去染污眼識諸使所使。亦是因耶。若是因。亦使所使耶。應廣作四句。是因不為使所使者。諸使在彼心前。是自界一切遍不緣。若緣已斷相應使解脫。為使所使非因者。諸使在心后。彼是自界一切遍緣而不斷。亦因亦使者。諸使在彼心前。是自界一切遍緣而不斷。相應使不解脫。非因非使者。諸使在彼心后。是自界一切遍非緣。緣者已斷他界一切遍使。如過去。未來現在亦應如是。廣作四句。問曰過去現在四句可爾。未來云何通。若無者施設經說云何通。如說諸法以四事故決定。一因。二果。三所依。四所緣。若無者云何不無因而有因。無果而有果。答曰應作是說。未來世無相似因。以無故。所以不說。亦無二心展轉相因過。問曰若然者如所說。若法能與彼法作因。或時不作因。乃至廣說。此云何通。答曰或有說者。此中以二因故作論。所謂相應因。共生因。復有說者以四因故作論。所謂相應因。共生因。報因。所作因復有說者。以五因故作論。除所作因。所以者何一切處不遮故。應作是說。以六因故而作論。問曰有法或與彼法作因。或時不作因。何故作如是說。若法能與彼法作因。或時不與彼法作因。答言不也。答曰此說最后生時。能作一切遍相似因義。從是已后生者。無不以此法為因。問曰若然者此說云何通。如說若法能與彼作次第。或時不作次第。答曰。若彼法未生。問曰次第緣最后生時。亦能作次第緣義。從是已后生者。無不以此為次第緣。何以答言未生不說最后生時耶。答曰應說而不說者。當知此義是有余說。復次現異說異文。若以異文。莊嚴于義。義則易解。復次現二門義故。現二種略義故。現二種入法性故。現二種炬故。現二事故。現二種文影故。現俱生俱通故。如說最后生因義。亦應說最后生緣義。如說次第緣未生義。亦應說因未生義。說現二門義。乃至廣說。如波伽羅那說。非心因法。乃至廣說。云何通。答曰此說究竟非心因法。如未得正決定者。一切無漏心未生盡。是非心因法。若得正決定時。初無漏心。是非心因法。諸余無漏心。是心因法。是故彼經說。初無漏心。是非心因法。復有說者。此中不說相似因。此說二種凡夫。所謂能得涅槃者。不能得涅槃者。此中說不能得涅槃者。言是非心因。何以知有不得涅槃者。答曰如此所說。必得正決定者。當知亦有不必得正決定者。如是則所說善通。如此波伽羅那第二所說。除未來身見及身見相應法。此云何通。答曰應作是說。除未來身見相應法。諸余染污苦諦。如是者此亦善通。如識身經說。復云何通。答曰如過去作四句。現在亦應作四句。未來世應作三句。或有是因非使所使。或是因為使所使。或非是因非使所使。是因非使所使者。諸使與彼心相應已斷。是因為使所使者。諸使與彼心相應不斷。非是因非使所使者。如余緣他使所使。他界一切遍使。應作如是說。而不說者有何意。答曰欲現未來世有前后義故。如施設經說。一切有為法。有四事決定。此義云何通。答曰因者說四因。相應因共生因報因所作因。果者。說三果。功用果報果威勢果。所依者說六種。所謂眼識及相應法依眼。乃至意識意識相應法依意。緣者眼識眼識相應法緣色。乃至意識意識相應法緣法。云何不無因而有因無果而有果者。答曰如我義。亦無因而有因。無果而有果。言因者。以時故說非謂無法而有。復有說者。未來世中。有相似因。

主站蜘蛛池模板: 惠水县| 岗巴县| 仁化县| 南川市| 寻甸| 泽州县| 玉树县| 哈密市| 阿拉尔市| 车致| 哈尔滨市| 阳山县| 伊吾县| 湾仔区| 海原县| 施秉县| 田东县| 巧家县| 平远县| 许昌市| 微山县| 衡南县| 瑞金市| 赤城县| 尉犁县| 安康市| 武鸣县| 苏尼特右旗| 斗六市| 会同县| 海安县| 南充市| 牙克石市| 军事| 邹城市| 大洼县| 肇州县| 高唐县| 慈利县| 同仁县| 黔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