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1章

問曰。如經說。諸所有色。皆是四大。及四大造。此中為止何等他義。答曰。佛為未來世故作是說。佛知未來世中當有作是說者。四大之外。更無造色。如佛陀提婆等。為止如是說者意故。經作是說。諸所有色。盡是四大。及四大造。如說。諸所有色。過去未來現在。若內若外。乃至廣說。此中為止何等他義。答曰。時世有梵志。名牢羅尼佉。不說有過去未來。世尊為止彼人意故。作如是說。諸所有色。過去未來現在。若內若外。乃至廣說。如說。云何色陰。謂十色入。及法入中色。此中為止何等他義。答曰。為止譬喻者意故。譬喻者不說法入有色。是故尊者達磨多羅。作如是說。諸所有色。盡五識所依。五識所緣。云何名為色。非五識所依五識所緣。為止如是說者意故。彼尊者造阿毗曇論。作如是說。云何色陰。謂十色入。及法入中色。問曰。若法入中色。有實體相者。尊者達磨多羅所說云何通。答曰。可作是說。諸所有色。盡五識所依。六識所緣。法入中色。雖不為五識所依五識所緣。而為意識所緣。復次法入中雖非五識所緣。彼所依是身識所緣。誰是彼所依。謂四大是。云何受陰。謂六受身。眼觸生受。耳鼻舌身意觸生受。如佛經說。阿毗曇說亦爾。云何想陰。謂六想身。眼觸生想。耳鼻舌身意觸生想。如佛經說。阿毗曇說亦爾。云何行陰。答曰。佛經說。謂六思身。眼觸生思。耳鼻舌身意觸生思。阿毗曇者。作如是說。行陰或相應。或不相應。乃至廣說。問曰。世尊何故諸相應不相應行陰。但說思是行陰。非余相應不相應法耶。答曰。以思長養行。勝是故世尊說思是行。如愛長養于集勝。是故世尊一切有漏中。說愛是集。彼亦如是。復次造作義是行義。思體造作。云何識陰。謂六識身。眼識身乃至意識身。如經所說。阿毗曇說亦爾。此是陰體。乃至廣說。已說體相。所以今當說。何故名陰。陰是何義。答曰。聚義是陰義略義是陰義。[卄/積]義是陰義。總義是陰義。若施設世。即是施設陰。若說多語陰是多語。聚義是陰義者。諸所有色。過去未來現在。若內若外。乃至廣說。盡聚為色陰。乃至識陰亦爾。略義說亦如是。[卄/積]義是陰義者。如種種雜物。合為一[卄/積]。如是種種諸色。合為色陰。乃至識陰亦爾??偭x是陰義者。識所為色。過去未來現在。若內若外。乃至廣說。如是等色??偯?。乃至識陰亦爾。問曰。過去未來現在色可合聚不。答曰??赡芎暇燮涿?。不合聚其體。乃至識亦如是。施設世即是施設陰者。如色陰施設有三世。乃至識陰亦爾。多語是陰語者。如多財名財陰多谷名谷陰多軍名軍陰。如是億萬那由他極遠多色。總為色陰。乃至識陰亦爾。問曰。一微塵??闪⑸幉灰?。答曰。或有說。不可立。若欲立者。必須積聚。復有說者??闪ⅰR韵喙柿ⅰH粢晃m。不名陰者。眾多合聚。亦不名陰。阿毗曇者作如是說。一微塵。不以陰故。是一界一入一陰所攝。若以陰者。是一界一入一陰少分。如人于谷聚上取一粒谷。他人問言。汝取何等。彼人若不以谷聚者。言我取一粒谷。若以谷聚者。言我取谷聚一粒谷。

已總說陰所以。今當求其次第。世尊何故先說色陰。后說乃至識陰。答曰。欲令文義隨順故。復次欲令說者隨順。受持者亦隨順故。復次以粗細故。五陰中。色陰粗故先說。四無色陰中。受陰粗故。次色陰說。問曰。如受非色。不住方所。云何施設有粗細耶。答曰。以所行故。如世人言。我手受苦樂。頭足身諸分等。皆受苦樂。如是等。說色受亦爾。想轉細于受。次受說想。行轉細于想。次想說行。識最細在后說。問曰。如五陰是作想作是行陰。世尊何故一陰說名行陰余不說耶。答曰。雖五陰盡是作相。而行陰得名行。如十八界。雖體盡是法。而法界得名法。乃至三寶三歸。雖體是法。而法寶法歸。得名為法。如是五陰雖體是行。而行得名。復次此陰有一名。余陰有二名。復次此陰是共名。余陰是共不共名。以不共名說。復次以能生一切諸法生在彼中故名行陰。復次一切諸法印封相。生老無常。在彼中故名行陰。復次以名顯明諸法名在彼中故名行陰。復次能解空法在彼中故名行陰。問曰。若然者。能計我法。亦在彼中??裳晕谊幰?。答曰。計我非實。解空是實。復次能分別總相別相。除物體愚及緣中愚。不取虛相?;墼诒酥?。故名行陰。復次彼中有多法故名行陰。多法者。相應不相應法。有依無依法。有行無行法。有緣無緣法。有勢用無勢用法。問曰。何故諸心數法中。說想受獨立為陰。余心數法立行陰。尊者婆奢說曰。世尊決定知法相。亦知勢用。余人不能知。若法堪任獨立陰者便立。不堪任者。合集乃立。復次欲以種種說種種文莊嚴于義。若以種種說種種文莊嚴于義。義則易解。復次欲見二門二略二入。乃至廣說。復次此現門現略現始入所有心數法。若根性若非根性。若說受當知已說根性。若說想當知已說非根性。如根性非根性。明非明。有威勢無威勢。有力無力。當知亦如是。復次以此二法故。色無色界有差別。以受故說色界差別。以想故說無色界差別。復次行者以此二法故。于二界中。極生苦惱。以受故。于色界中。極生苦惱。以想故。于無色界中。極生苦惱。復次以貪樂受染著顛倒想故。眾生于生死中。受大苦惱。復次以此二法是斗諍根本。受是愛斗諍根本。想是見斗諍根本。如二斗諍根本。二煩惱。二邊。二箭。二戲論。二見。當知亦如是。復次以此二法獨受識住名。余數法在行陰中。受識住名。復次行者增惡此二法故。入滅盡定。如施設經說。以何方便。得滅盡定。云何修方便。得滅盡定。答曰。彼初行者。作如是念。云何令我不思諸行。令想受不生。生者便滅。若想受不生。生者便滅。是名滅定。

問曰。無為法。何故不立陰耶。答曰。無陰相故不立陰。復次以是陰究竟處故不立陰。如瓶衣究竟處不名瓶衣。彼亦如是。復次若法是生滅有因有緣。有為相者立陰。無為法無生滅無因無有為相。故不立陰。復次若法屬因屬緣屬和合作者立陰。無為法。不屬因。不屬緣。不屬和合作。故不立陰。復次若法隨世行。能取果。能有所作。能知緣者立陰。無為法與上相違。故不立陰。復次陰隨世行。無為法。不隨世行。陰與苦相續。無為法不與苦相續。陰有前后。無為法無前后。陰有上中下。無為法無上中下。復次無為體非是色。亦不名色。乃至體非是識。亦不名識。復次從他生故立陰。無為法不從他生故不立陰。無為法以如是等事故不立陰。

世尊經說五陰。戒陰。定陰?;坳帯=饷撽?。解脫知見陰。問曰。如是則有十陰。何故說五陰耶。答曰。此后五陰。即在前五陰中。戒陰在色陰中。余四陰在行陰中。是故說五。經中復說。尊者阿難作如是言。我從佛邊。受八萬法陰。從比丘邊。受二萬法陰。問曰。有如是等多陰。世尊何故說五陰耶。答曰。雖有如是多陰。亦在五陰中?;蛴姓f。佛語體是口業。或有說體是名。若說體是口業者。是色陰攝。若說體是名者。是行陰攝。是故在五陰中問曰。法陰劑量為幾許。答曰?;蛴姓f者。如法陰論所說。六千偈是一法陰劑量。余法陰亦爾。復有說者。如世尊種種言辭說四念處。是一法陰劑量。四正斷。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八道種。亦如是。尊者瞿沙說曰。五十萬五千五百五十偈。是一法陰劑量。評曰。應作是說。眾生行有八萬佛說對治法。亦有八萬。受化者入佛法中。以八萬法。即是八萬法陰。

五取陰色取陰受想行識取陰。問曰。何故作此論。答曰。此是佛經。佛經說五取陰。乃至廣說。佛經雖說五取陰。而不廣分別。今欲廣分別故。而作此論。云何色取陰。答曰。若色是有漏是取彼色在過去未來現在。若緣彼。生欲生愛生恚生癡生怖。生如是等心煩惱法。生欲生愛者是渴愛。生恚者是恚。生癡者是無明。生怖者。或有說者。不應作是說。所以者何。先所說煩惱性。即是怖故。問曰。若然者。怖體性是何。答曰。或有說者。是身見性。所以者何。眾生計我者常怖。若說身見。當知已說怖。復有說者。體性是愛。所以者何。行愛者常怖故若說愛當知已說怖。復有說者。體性是無明。所以者何。癡者常怖故。若說癡當知已說怖。評曰。應說怖。所以者何。怖體性異。怖是心數法與心相應。在如是法中。如是等諸余法。是名心數法。問曰。何處有此怖。答曰。在欲界非色無色界。問曰。若色界無怖者。佛經云何通。如說。比丘當知。先生光音眾生。見后生者心生恐怖。而慰勞言。大仙莫怖。我等數數曾見燒諸梵宮。于彼即滅。偈義云何通。如偈說。

聞諸長壽天  有妙色名譽

心懷恐怖惱  如鹿畏師子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葛市| 加查县| 德钦县| 宜阳县| 兰州市| 高碑店市| 沂南县| 肇庆市| 奉新县| 溧阳市| 容城县| 沈阳市| 嘉定区| 太仆寺旗| 左云县| 阿克| 台中县| 嘉峪关市| 绥化市| 商洛市| 济阳县| 安顺市| 江门市| 吉木萨尔县| 南投市| 青州市| 通山县| 鄯善县| 嘉善县| 昭觉县| 巴彦淖尔市| 阿合奇县| 禹城市| 什邡市| 和林格尔县| 历史| 惠安县| 荆州市| 那坡县| 积石山| 同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