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云何暖法。乃至廣說。以何等故名暖。答曰。或有說者。智緣境界。能生于暖。燒煩惱薪。猶如火攢。上下相依。生火燒薪。復有說者。以有智知有能生暖智。令有萎悴。猶如夏時聚花為[卄/積]花生暖氣。還自萎悴。復有說者。智生依陰。在陰智火。還燒于陰。猶如兩竹相摩生火還燒竹林。尊者瞿沙說曰。求解脫智火。彼最在初。如火以煙在初為相。無漏智火。亦以暖法在先為相。如日明相在初為相。無漏智日。亦以暖在初為相。是故名暖。云何為暖。于正法毗尼中。生信愛敬。乃至廣說。問曰。若然者。說于正法毗尼中生信愛敬。盡得暖耶。答曰。不然。何以故。暖者乃是色界修地定地。能行圣行所攝。于正法毗尼中。生信愛敬者也。彼正法者。說緣道諦信。毗尼者。說緣滅諦信。問曰。暖能緣四諦。何以但說緣滅道諦信。答曰。或有說者。滅道于諦中最勝故。應如先頂中廣答。復有說者。滅道是可歸依處。是以故說。復有說者。正法說緣三諦信。毗尼說緣滅諦信。是亦名暖。能緣四諦。彼作經者。引經為證。如說佛告馬師滿宿比丘。我有四句法。當為汝說。為欲知不當恣汝意。彼二人言。我等今者便為非器。何用知為。乃至廣說。問曰。佛深知彼人不堪受法。何故告言當恣汝意。答曰。或有說者。人謂彼人無教化者。所以造作眾惡。而自毀壞。是以如來。舉手語言。我所應作。今已作之。而汝自行邪行。以自毀壞。非我不教化之過。復有說者。為止外道誹謗故。所以告言當恣汝意。若當如來不告彼者。諸外道等。當作是謗。云何大悲。于弟子眾。有隨順者。說法教化。不隨順者。不說法教化。若當如來告彼人者。諸外道等。不生誹謗。復有說者。為止諸釋。不信心故。若當如來不告彼者。爾時諸釋生不信心。云何悉達。不為親族說法教化。心懷嫉妒。將慮彼人共己相似。若其如來告彼人者。諸釋爾時便更不生不信之心。復有說者。彼人自行邪行。如來以彼。即為證人。而語之言。汝本在家。及今出家。自行邪行。非是我過。爾時如來。即以軟語。面前責數。是故告言當恣汝意。復有說者。為生彼人將來善根故。佛知彼人。而今雖復不能受化。將來必生追悔善根。所以者何。彼人作是念。彼大悲者。恣我意。而我不受。非如來過。能生如此追悔善根。以此緣故。必出惡道。復有說者。佛知彼人于此命終必生龍中受大苦痛。便作是念。我本從何來生此間。自知本在佛法出家。次作是念。無化我者。我今應往作不利益事。破壞佛塔及諸精舍。殺諸比丘。當于爾時。佛神力故。有如來像。當立其前而告之言。馬師滿宿。我有四句之法。汝欲知不當知。今苦汝等過。非我咎也。我應作者。皆已作之。而汝今者。自為邪行。欲止彼龍嗔恚纏故。令守護佛法。是以告言當恣汝意。問曰。云何名四句法。答曰。或有說者。是四諦法。何以故。彼二人以不見諦故。造斯惡行。復有說者。四念處是。何以故。彼二人以顛倒故。造斯惡行。復有說者。四正勤是。何以故。彼二人者。多懈怠故。造斯惡行。復有說者。四如意足是。何以故。彼二人者。不能積集諸善故。造斯惡行。復有說者。四圣種是。何以故。彼二人者。貪著利養故。造斯惡行。復有說者。四沙門果是。何以故。彼二人者。實不得沙門。而言我得四沙門果。故造斯惡行。復有說者四善是(一善知界二善知入三善知緣起四善知處非處)。何以故。彼二人者。愚于因果故。造斯惡行。復有說者。如雜阿含中說偈。

賢圣法中善言最  二常愛言遠不愛

三常實語離虛妄  四常法言遠非法

是名為四。復有說者。如增一阿含所說。無貪無恚正念正定是名為四。彼作是言。我今何用知是法為。世尊告言。汝愚癡人遠離我法。乃至無有少許暖法。問曰。彼二人者何以作如是說。我今何用知是法為。答曰。或有說者。彼人自知非是法器趣向善道。猶為非器。況趣涅槃。當是器也。復有說者。諸邪惡行。在彼身中。數數犯禁。自知此身非是法器瓦石可令生牙。我今此身。終不能生解脫法分。復有說者。彼人已作決定業故。復有說者。彼人已近報果法故。彼人惡道報相。已現在前。乃至十指水流而出。復有說者。佛記彼人當成辟支佛菩提。彼作是念。何煩如來。為我說法。我于現世。終不能得入正決定。以是等眾因緣故。彼作是言。我今何用知是法為。世尊告言。遠離我法愚癡人。于我正法毗尼中。乃至無有少許暖法。問曰。有眾多毗尼。有時毗尼有方毗尼。有種性毗尼。有家法毗尼。有罰罪毗尼。有犯毗尼。有明毗尼。有圣毗尼。有欲嗔癡毗尼。此中為說何者毗尼耶。答曰。或有說者。此中說圣毗尼。復有說者。此中說欲嗔癡毗尼。問曰。諸不得暖法。一切皆與馬師滿宿同耶。答曰。不一切也。眾生凡有三種。一有期心。二除期心。三斷期心。有期心者。清凈持戒者是也。除期心者。所作已辦阿羅漢是也。斷期心者。犯戒者是也。以彼無有期心。無除期心。但有斷期心。是以世尊。而呵嘖之。其余眾生。斷期心者。亦與彼同。如說乃至無有少許暖法。問曰。此暖善根。最勝微妙。住寂靜地。今者何以言少耶。答曰。以于達分善根中最是微小故言為少。復有說者。以是見聚善根后邊生故。故言少許(見聚善根者謂安般不凈四念處也)。此四種善根。所謂暖法頂法忍法世第一法。名為達分。亦名觀諦。亦名修治。亦名善根。言達分者無漏圣道。是達此善根。隨順彼法。羽翼彼法。是彼法性分。故言達分。觀諦者。以無常等行觀諦察諦。故名觀諦。修治者。為求圣道及果修治。此身除去穢惡。欲為法器。猶如農夫為求子實修治田地除去惡草。彼亦如是。故名修治。言善根者。圣道言善。涅槃言果。此諸法等。是彼初基始立之本。故名善根。問曰。此暖等善根。有何差別。答曰。暖法能止緣諦增上愚。乃至能止身中愚。故生世第一法。復有說者。暖法能生緣諦下明。乃至身中有緣諦明。故生世第一法。復次暖法。能生緣諦下信。頂法生中信。忍法生上信。以身中有此信故。能生世第一法。復次暖法。于陰悅適。乃至身中悅適故。生世第一法。復有說者。暖是念處所入處。頂是暖法所入處。忍是頂法所入處。世第一法。是忍所入處。如是次第無間亦如是。尊者瞿沙說曰。此善根二是欲界。所謂暖頂。二是色界。所謂忍世第一法。評曰。不應作是說。此是色界故。定地修地。能行圣行所攝法。如是說者好。問曰。暖法有幾種。乃至世第一法幾種。答曰。或有說者。暖法有三種。謂下下下中下上。頂法有三種。中下中中中上。忍有二種。上下上中。世第一法有一種。謂上上。此四善根以三言之。暖是下。頂是中。忍世第一法是上。復有說者。暖有二種。謂下下下中。頂有三種。謂下上中下中中。忍法有三種。謂中上上下上中。世第一法有一種。謂上上。此善根以三言之。暖是下。頂是下中。忍是中上。世第一法是上。尊者瞿沙說曰。暖有三種。下下下中下上頂有六種。下下乃至中上。忍有八種。下下乃至上中。世第一法一種。謂上上。若以三言之。暖法一種。謂是下頂有二種。謂下中。忍有三種謂下中上。世第一法有一種謂上。

得暖法亦舍。舍有二種。離界地時。及退時舍。退時舍者。作無間業。能斷善根。亦墮惡道。復有何善利。已為涅槃。作決定因。如吞鉤餌法。得頂法亦舍。舍有二種。離界地時。及退時。退時舍者。作無間業。亦墮惡道。復有何善利。更不斷善根。若然者。提婆達多。不得頂法耶。如偈說。

無德受供養  是名為凡小

有善皆忘失  是名為頂退

此偈當云何通。答曰。此說得退。復有說者。世尊如頂。彼以惡心向佛。墮于惡道。故言頂墮。得忍亦舍。舍有一種。離界地時。舍彼善根無退。不作無間業。不斷善根。復有何善利。不墮惡道。得世第一法亦舍。舍有一種。離界地時舍不退。所以者何。此善根性是不退。不作無間業。不斷善根。不墮惡道。復有何善利。彼次第得正決定。復有說者。得暖法亦舍。舍有二種。離地界時。及退時。退時舍者。作無間業。亦墮惡道。復有何善利。唯不斷善根。若然者提婆達多。不得暖法。何以故。彼斷善根故。得頂法亦舍。舍有二種離地界時。及退時。退時舍者。墮惡道。復有何善利。不作無間業。不斷善根。得忍亦舍。舍有一種。離界地時。彼善根無退。不作無間業。不斷善根。不墮惡道。復有何善利。不染著我。問曰。若然者尸利掘多安仇利摩羅薩遮尼揵子。便為不得忍。何以故。染著我故。答曰。彼不染著我。以論義故。言有我耳。問曰。彼與如來。競諍論我。云何乃言不染著我耶。答曰。彼以不斷我見暫現在前。非染著也。世第一法得亦舍。離界地時舍。余如先說。西方人。作此論言暖善根。有何意趣。為何所依。有何因緣何法。有何果。有何依。有何報。有何善利。為行幾行。為緣名生。為緣義起。為是聞慧。為是思慧。為是修慧。為欲界系。為色無色界系。為有覺有觀。為無覺有觀。為無覺無觀。為樂根相應。為喜舍根相應。為一心。為眾多心。為退為不退。乃至世第一法亦如是。問曰。暖有何意趣。答曰。所有布施持戒。乃至上忍善根。盡以回向解脫。是其意趣。為何所依者。依色界定起。有何因緣者。于自地前生善根。是相似因。緣何法者。緣四真諦。有何果者。頂近于暖。是功用果。有何依者。自地相似。后生善法。是其依果。有何報者。謂色界五陰。有何善利者。或有說者。是涅槃決定因。復有說者。不斷善根。為行幾行者。行十六行。為緣名生為緣義生者。當言緣義生。為是聞思修慧者。當言是修慧。欲色無色界系者。當言色界系。有覺有觀無覺有觀無覺無觀者。當言三行。為何根相應者。當言三隨所應說。為一心為眾多心者。當言多心。為退不退者。當言退忍。于頂近者。是功用果。頂有何善利。或有說者。不斷善根。或有說者。不作無間業。余如暖說。世第一法。于忍近者。為功用果。忍有何善利。有此善利。不墮惡道。復有說者。不染著我亦不退。其余如頂。世第一法。緣苦苦法忍。是功用果世第一法。有何善利次第。得正決定。行四行。當言一心不退。其余如忍生暖法時。若苦集道諦。現在一法念處。未來修四念處。現在行一行。未來修四行。取其同性。非不同性。若緣滅諦。現在一法念處。未來修一法念處。現在一行未來四行。增長暖法。以下增長中。以中增長上時。若緣苦集道諦。現在四念處。展轉現在前。未來四。現在一行未來十六。若緣滅諦。現在法念處。未來四。現在一行未來十六。問曰。以何等故。初生暖法時。未來同性者。修非不同性。增長暖時。未來同性。不同性修。答曰。初生時。以行觀諦。未曾得彼種而得。增長時。以行觀諦。已曾得彼種而得。是以具修。初生頂時。緣苦集滅道。現在一法念處。未來四。現在一行。未來十六。增長時。下增長中。中增長上。若緣苦集道諦。四念處展轉現在前。未來四。現在一行未來十六。若緣滅諦。現在一法念處。未來四。現在一行未來十六。初生忍。及增長時。現在一法念處。未來四。現在一行未來十六。尊者瞿沙說曰。初忍時若緣苦集道諦。現在一法念處。未來四。現在一行未來四。同性修不異性。若緣滅諦。現在一法念處。未來亦一法念處。現在一行未來四。同性修不異性。若增長時。緣苦集道諦。四念處展轉現在前。未來四。現在一行未來十六。若緣滅諦。現在一法念處。未來四。現在一行未來十六。評曰。彼不應作是說。如前說者好。

問曰。以何等故忍一切時。法念處現在前耶。答曰。如見諦道一切時法念處現在前。忍亦相似。問曰。如增長忍時。盡修十六行耶。答曰。不也。如漸除所緣行亦如是。若緣四諦。有十六行。若緣三諦有十二行。若緣二諦有八行。若緣一諦有四行。通一忍生勢則有十六。問曰。以何等故。增長忍時。或十六或十二。或八或四行修。答曰。漸除所緣。漸除所行。轉近得正決定。是以或時修十六行。乃至四行。生世第一法時。現在一法念處。未來四。現在一行。未來四。問曰。如世第一法曾得彼種。以行觀諦。何以故。同性行修不異性耶。答曰。隨彼所得。即此法修。如人裸形無衣可奪。彼亦如是。復有說者。世第一法。最近見道。如見道中不修余行。唯修同性。世第一法亦復如是。問曰。若生暖乃至忍時。為常相續。為不相續。答曰。或有說者。言常相續緣于四諦。如見道中十五心常相續現在前。彼暖法生時。常相續緣四真諦。復有說者。此義不定。或相續或不相續。或有暖緣苦而止者。或緣集滅道而止者。

問曰。為正觀思惟。何法次能生暖耶。答曰。是色界修。地定地心。有厭離有惡賤有渴仰。有不隨順生勢不樂。有如此正思惟時。次能生暖。暖次生頂。頂次生忍。忍次生世第一法。世第一法次得正決定。問曰。若離欲者可爾。不離欲者云何。答曰。不離欲者。彼亦可爾。有欲界思慧正觀思惟緣苦行。苦行次第生暖法。余如上說。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海省| 瓦房店市| 玉林市| 肇庆市| 个旧市| 吉水县| 建始县| 德保县| 长泰县| 西充县| 昂仁县| 雷山县| 九龙坡区| 百色市| 临沧市| 雅江县| 南岸区| 津市市| 毕节市| 广水市| 福鼎市| 岢岚县| 若羌县| 根河市| 桃园市| 江达县| 青州市| 阿拉善左旗| 长宁县| 富阳市| 两当县| 炎陵县| 宁城县| 仙游县| 柏乡县| 萝北县| 梧州市| 尖扎县| 延津县| 兴和县| 饶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