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肇也把佛學與玄學混合講述。他明確以陰陽區分“身”與“心”,在他看來,我與非我,主觀與客觀之對立,皆由于“一念迷”[36]而產生,其結果就是現象界,現象皆從“因緣”而生,沒有獨立的“自性”,亦即無實體性,因而不是真實存在,故可以說是“無”;但現象畢竟存在著,故又可以說是“有”。“譬如幻化人,非無幻化人,幻化人非真人也”[37],這就是僧肇的“不真空論”。更進而言之,現象界之事物雖然生滅無常,但僧肇...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僧肇也把佛學與玄學混合講述。他明確以陰陽區分“身”與“心”,在他看來,我與非我,主觀與客觀之對立,皆由于“一念迷”[36]而產生,其結果就是現象界,現象皆從“因緣”而生,沒有獨立的“自性”,亦即無實體性,因而不是真實存在,故可以說是“無”;但現象畢竟存在著,故又可以說是“有”。“譬如幻化人,非無幻化人,幻化人非真人也”[37],這就是僧肇的“不真空論”。更進而言之,現象界之事物雖然生滅無常,但僧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