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態教育的管理理念
工業革命以來,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及其在生產中的廣泛運用,人類追求文明與幸福的理想正在逐漸實現。然而,經濟發展的思考模式一直居于主導地位,人類致力于發展科技、提高生產及服務效率、促進經濟發展,結果卻導致人類生存環境的極度惡化。在全球生態危機日益加劇和生態環保理念逐漸成為人類共識的背景下,20世紀60年代末,生態教育應運而生,這是人類自身的希望所在。為了提高人們的生態意識,保護環境,美國率先把生態教育引入學校教育。生態教育以生態哲學為基礎,旨在培養人的生態自覺和生態能力,改善人與自然的關系,樹立生態整體觀和和諧觀。生態教育是當今世界一種重要的國際教育思潮,對世界各國的教育,包括正規教育和非正規教育,都產生著深遠的影響[5]。
生態教育的核心理念主要包括生態環境意識、生態環境道德、環境審美、環境法治觀等幾個方面[6]。生態教育的目標是:在核心理念的指導下,使人們具備資源與生態環境科學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樹立正確的資源與生態環境意識、態度、價值觀、環境倫理、環境法治觀,積極主動地參與生態環境建設,促進可持續發展,實現人的全面素質的提升,達到三種境界:求真——樹立正確的自然觀;揚善——實踐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致美——開拓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視野[7]。
生態教育的主要內容有:生態哲學教育、生態價值教育、生態倫理教育、生態文明教育、生態文化教育、生態立法教育、生態美學教育。
生態教育的理念給教育管理帶來了新的視角,許多學者把生態學的理論引入了教育管理之中,認為教育系統與社會其他各系統必須和諧共處,相輔相成,教育系統本身也蘊含了生態性,整個系統內部各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單純的教育形式不能孤立存在的,必須保證系統的生態平衡和良性循環。生態教育管理是從尊重教育系統的生態性出發,以全面的、系統的、聯系的觀點來對教育現象及其管理進行一種新審視,從教育生態系統內部的規律性出發,尋求教育管理的最佳途徑和最優機制[8]。
【案例分析】三位學校管理者的酸甜苦辣[9]
1.曹校長的管理實踐
有一位曹老校長,是民主黨派人士,主持一所重點中學的行政工作。近幾年來,由于在社會上兼職較多,不可能每天從早到晚深入到學校的各項工作中去。于是他與校書記、副校長、教導主任等人商議,要求明確分工,各司其職。他自己也盡可能到各教研組走走,同教師談,聽取意見。有時,他也到課堂聽課,接觸一些學生。但是,對教師、學生向他提出的具體意見和問題,他卻很少直接表態。他認為,有的事有章可循,只要照章辦事,不管是校長或是副校長,誰說了都算數,不照章辦事,校長說了也不能算,校長負責制,不能僅按校長個人意見辦事,如果有的事無章可循,那就要集體研究,特別是有關改革的事,更不能由校長個人決定;還有些事,須向上級請示匯報,不能自己說了算。如果學校里大大小小的事都由校長決定,都要通過校長,這不叫有職有權,而是個人專權。集體討論決定的事,校長隨意變更,或者對那些由其他干部分管的事,校長出面表態處理,則是不善于用權。曹校長的這些看法得到了學校領導班子的贊同。但有些教職工對這種領導方式提出了疑問:“如果這樣的話,校長不是‘無為而治’了嗎?”“各人分管一個方面,校長的權力不就落空了嗎?”
2.趙校長的感嘆
老趙原先在區教育局機關工作,某年被調到A校任校長。上任伊始,趙校長就仔細查閱了所有教師的檔案,以便對教師隊伍狀況做到心中有數。不久,A校原教導主任退休,經學校領導討論,決定在校內外物色一位新主任。作為物色工作的一部分,趙校長分別找了一部分教師談話摸底,其中包括物理組的楊老師。在趙校長與楊老師談話結束時,趙校長禮節性地講了下面一段話:“楊老師呀,好好工作。像你這樣的年華(35歲)已經有了很不錯的工作能力和經驗,今后是會大有用武之地的?!睏罾蠋煵⒉恢磊w校長跟許多教師都講過這樣的話,也沒想到趙校長說過就忘了。說者無心,聽者留意。楊老師由此產生了許多聯想。后來學校經過研究決定,從校外引進了一位教導主任。任命一宣布,群眾中并無什么大的反響,但楊老師的表現卻很異常,時常發無名火,甚至頂撞領導。當時趙校長并未意識到楊老師的變化與那次談話之間有什么聯系。由于楊老師是物理組的骨干,過去一貫表現不錯,所以趙校長只是找他心平氣和地談了一次,很委婉地批評了他的表現之后,又對他作了一番鼓勵,說:“你過去的表現一直不錯,你的能力領導和群眾也是了解的,希望你不要為一些小事而發火,以破壞了他人對你的印象?!边@次談話果然見效,楊老師不僅改變了常發無名火的現象,而且積極性也比以前更高了。一個學期后,那位從校外引進的教導主任因故調到區里工作,A校又需要提拔一位新主任。當時A校教導處的兩位副主任均是理科教師。從工作出發,經學校研究決定,提拔語文組組長任教導主任。這一次,楊老師再也沉不住氣了,到支部書記那里大罵校長“耍人”,并堅決要求調離學校。至此,趙校長方才恍然大悟,不禁搖頭感嘆校長難當。
3.王校長的苦惱
某中學新調來一位王校長,為調動教學第一線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使學校工作能盡快有起色,王校長決定在全校推行課時補貼制度。經過深思熟慮,并經校長辦公會議討論通過,出臺了課時補貼的具體方案。大體內容是,根據教師的不同職稱,發給滿工作量的教師不同標準的課時補貼。方案公布后,立即引起學校后勤人員的強烈不滿。因為他們不是教師,不能享受課時補貼。在后勤人員的強大壓力下,王校長不得不對原有方案作出調整。幾天后,他推出了第二套方案,具體規定,后勤人員拿全體教師課時補貼的平均數。這相當于一位中級職稱教師所拿的補貼。王校長滿以為這下擺平了,哪知道又引起了軒然大波。這次提出反對意見的是青年教師。他們認為,雖然自己工作時間不長,只有初級職稱,但對教學盡心盡力,而且很多人還在辛苦地進修,本來按照第一套方案,他們與高級教師相比已是懸殊,現在拿到的補貼連后勤人員都比不上,他們由此感到,學校太不重視青年教師了。面對青年教師強烈的抵觸情緒,王校長不得不對方案再次作修改??s小了教師與后勤人員、初級教師與高級教師的差距。第三套方案推出后,暫時平息了由課時補貼引起的風波,但王校長甚感苦惱,雖然皆大歡喜,但與原先的目標相差太遠了,還是平均主義。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似乎沒有明顯提高。王校長真希望找到一位研究學校管理的專家,帶他設計一套既有明顯的激勵作用、執行起來阻力又小的獎金分配方案。
解析思路:
(1)從管理理論對學校管理的指導意義上加以分析。
(2)三位校長的管理思路與理念說明了管理上的哪些問題。
復習與思考
1.古典管理理論的主要代表及其理論有哪些?
2.行為科學管理理論都有哪些內容?你認為在現實中它的作用究竟有多大?
3.批判主義的教育管理理論對現實的教育管理有什么啟示?
4.公平理論在小學教育管理中有沒有指導意義,你是怎樣理解的?
5.生態教育的管理理論在現實中能實現嗎?
推薦閱讀
1.[美]小詹姆斯·H·唐納利.管理學基礎.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2.
2.吳志宏.教育管理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吳林富.教育生態管理.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4.吳志宏.學校管理理論與實踐.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1]吳志宏:《教育管理學》,55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張繼明:《批判理論對高等教育研究的啟示》,載《大學教育科學》,2011(06)。
[3]http://baike.baidu.com/view/141563.htm。
[4]吳志宏:《教育管理學》,56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黃志成:《國際教育新思想新理念》,203頁,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6]溫遠光:《世界生態教育趨勢與中國生態教育理念》,載《高教論壇》,2004(2)。
[7]韓小榮:《論高校環境教育的實施》,載《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7)。
[8]吳林富:《教育生態管理》,25頁,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9]吳志宏:《學校管理理論與實踐》,25頁,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