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布魯納的生平及著述(2)

“多元智能理論”創(chuàng)始人霍華德·加德納曾這樣評論布魯納:“羅杰姆·布魯納不僅是當代最杰出的思想者,他也是一個極富感悟力的學習者和教學者。他的富有感染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勵了所有孜孜不倦的人——不論其年齡,也不論其背景……廣博的知識,靈活跳躍的直覺性思維,一個不可思議的多產的學者。用他的話來講,‘智力活動無處不在,在知識的疆域里,也在三年級的教室里’。對任何一個了解他的人來說,布魯納仍然是活著的一個極富造詣的教育家……”在美國教育界,人們還將布魯納與著名的教育家、哲學家杜威相提并論,瑪格珍曾說過:“布魯納也許是自杜威以來第一個能夠對學者們和教育家們談論智育的人。”[8]美國教育家楊恩指出:“布魯納已經實驗解決了杜威所提出的某些相當混亂的哲學觀念。”[9]

第二節(jié) 豐碩的成果

布魯納通過不懈的努力,一生著述頗豐,尤其是認知心理學的研究,已成為國際學界的權威。此外諸如教材結構論、課程論、教學理論、學習論、教育過程論、教育改革等論著的發(fā)表,均具有獨到的見解,對于當代各國教育改革的理論與實踐影響巨大。

其主要著作有《思維的研究》(合著)(1956),《教育過程》(1960),《論認知:左手隨筆》(1962),《認識成長的研究》(合著)(1966),《教學論》(1966)、《教育的適應性》(1971),《超越既定的信息》(1973)《兒童的談話:學會使用語言》(1983)《心靈的探索》(1984),《現實的心靈,可能的世界》(1986),《故事的形成——法律、文學、生活》(2002),《有意義的行為》(1990),《教育的文化:文化心理學的觀點》(1996)等,其中《教育過程》、《教學論》和《教育的適應性》一般被公認為他的主要教育代表作。概括地說,布魯納的研究著述主要涉及三大領域:認知探索、結構主義教育和教育文化,下面就其中的代表作做以下介紹:

1.《思維的研究》(1956)

1956年,布魯納和古德諾、奧斯汀一起完成了一項重大的研究計劃,并以《思維的研究》為書名發(fā)表了研究結果,成為布魯納早期進行認知研究的一部重要著作,該書力圖通過實驗研究來揭示認知過程中一個最簡單而又最普遍的現象:歸類或概念化。皮亞杰稱這本書是“思維心理學的一場革命。……它完全重新恢復、重新解開了這一領域中最重大的問題”。該書涉及知覺理論、分類理論、概念獲得及其策略理論、編碼系統(tǒng)理論、智慧生長與表征系統(tǒng)理論,這些理論對揭示學生的認知過程很有啟迪。

2.《教育過程》(1960)

《教育過程》“更使他(布魯納)代表了皮亞杰結構理論而成為發(fā)展心理學的經典之作”[10]。全書綜合了1959年全美伍茲霍爾教改會議上的學者、專家們的不同意見,提出了著名的結構主義教育思想。該書按照“結構主義表達知識觀”,“直覺主義表達研究認識過程”闡述了課程改革的幾個中心問題:第一,學習任何學科,主要是使學生掌握這一學科的基本結構,同時也要掌握這一學科的基本態(tài)度和方法。第二,任何學科都能按照某種在智育上忠實的方式有效地教給任何發(fā)展階段的任何兒童。第三,過去的教學中只注意發(fā)展學生的分析思維,今后應重視直覺思維的培養(yǎng)。第四,學習的最好動機是對材料本身發(fā)生興趣,不宜過分地重視獎勵、競爭之類的外在刺激。在這四個基本思想中,核心是學科的基本結構。

在課程設計思想上,該書既不同于經驗主義的課程設計論,也不同于以學科為中心的分科課程論,它強調學生對各學科基本結構的掌握,即對各種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它們相互之間的規(guī)律和聯系的學習,強調學生智力的開發(fā)。這種主張與當時美國要求普遍提高普通教育質量,追求智力開發(fā)、提高,培養(yǎng)大量科技人才的教育改革運動相適應。因而,布魯納的這本論著具有突出的時代特征和極強的生命力,并很快受到人們的極大歡迎。它成為美國在戰(zhàn)后不久掀起的課程革新為中心的教育改革運動的主要指導思想。

3.《教學論》(1966)

本書是布魯納根據自己在20世紀60年代所寫的八篇論文修改而成的一部教育論著,可視為對早期著作《教育過程》的延續(xù)或補充,雖然這八篇文章內容各異,但主題統(tǒng)一,都是圍繞心智發(fā)展與教學的關系進行展開。布魯納從學習機制、學習動機、課程內容、課程設計與評價等不同角度,探討教學應該采用何種方式以適應和促進心智的發(fā)展,使心智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揮。正如布魯納在本書序言中所指出的那樣,“這些文章實際上是一個探索認知過程的學者試圖掌握教育問題所作的一番努力”[11]。該書為我們全面、深入地理解布魯納的教學理論,借鑒美國的教育改革經驗,提供了非常寶貴的資料。

4.《教育的適合性》(1971)

本書是布魯納20世紀60年代針對美國教育實際所寫的論文集,全書共包括九篇文章:智力完成的可能性;文化與認知力的形成;意識的成長;發(fā)現的原則;直觀能力陶冶課程的必要性;文化政治與教授學;技能的適切性與適切性的技能;教授學的心理生物學;貧困與兒童期。布魯納在書中正式提出現代的教育危機四伏,教育不但不能領導變化迅速的社會需要,反而落后于社會的變化,也就是教育已經不能適應學生和社會兩方面的實際需要。因此,全書圍繞教育與社會的適應性或相關性這個主題展開,進一步論述了有關教學論的一些重大問題,著重論述了文化環(huán)境等社會因素對人的認知發(fā)展的影響,在更為廣泛的范圍中探討了教育、認知成長與完善等社會的適應問題。

5.《有意義的行為》(1990)

本書是布魯納新近的一部重要著作,它主要對持續(xù)了幾十年的認識革命進行了反思,指出了認知革命的初衷,以及認識探索如何被技術化、計算機化,從而失去了研究者最初致力于尋求意義,對人的高級心理過程進行探索的美好愿望。布魯納在此呼吁認知探索應回到意義建構之上,對人類的文化心理、民族心理進行探討,真正揭示人類所特有的心理規(guī)律。全書共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回顧了認知心理學對人的本質的探索過程,總結了認知探索的經驗與教訓。第二部分提出了構建民族心理學的設想,試圖通過對作為文化工具的民族心理學的探索來了解人類的高級心理現象。第三部分明確提出恢復認知探索的初衷,重新進入對意義問題的研究。第四部分探索了如何通過自傳體和自我關系的研究來揭示有意義的行動。

6.《教育的文化:文化心理學的觀點》(1996)

布魯納在《教育的文化》中集中論述了文化環(huán)境對教育的影響,反映了布魯納近來從更為廣泛的范圍來探索文化、語言、價值乃至法律對人類智力成長影響的新成就。首先本書的第一章,開宗明義地將計算論和文化論做對比,來說明個體主義和人工智能理論在教育上根本行不通之處。其次,布魯納告訴我們敘事法有哪些重要的竅門,以及怎樣能讓敘事法成為教育者真正的看家本事。最后,布魯納回顧了心理學本身的發(fā)展,他以“生物性的限制—文化建構—置身其中的實踐”這樣的三角模型總結自己的理論,也說這就是他所倡議的文化心理學,對生物性條件限制的重視,呼應了文化心理學之前的心理學,而實踐知識則又更進一步把知識主題和主體所在的文化、社會脈絡相連,但再加上文化建構的理解,使得心理學開始走向社會化的“下一頁”。

注 釋

[1].克拉科夫,位于波蘭南部,是波蘭最著名的中世紀古城,人口70萬,波蘭第三大城市。

[2].Bruner,J.S.,In Search of Mind:Essays in Autobiography.New York:Harper & Row.

[3].庫爾特·考夫卡(1886-1941),美籍德裔心理學家,格式塔心理學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和M.威特海默、W.苛勒被認為是格式塔心理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格式塔心理學原理》是其代表作,該著作系統(tǒng)地闡釋了格式塔心理學的基本原理。

[4].高爾頓·威拉德·奧爾波特(1897-1967),美國著名的人格心理學家、實驗社會心理學。現代個性心理學創(chuàng)始人之一,也是特質理論的始創(chuàng)者。

[5].Bruner,J.S.,In Search of Mind:Essays in Autobiography.New York:Harper & Row.12

[6].喬治·米勒(1920-),美國心理學家,認知心理學的奠基人之一,在記憶方面的研究十分著名。曾榮獲國家科學獎,1962年當選為國家科學院院士,1963年獲美國心理學會頒發(fā)的杰出科學貢獻獎,1969年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

[7].張愛卿.放射智慧之光——布魯納的認知與教育心理學.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83

[8].張愛卿.放射智慧之光——布魯納的認知與教育心理學.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29

[9].張愛卿.放射智慧之光——布魯納的認知與教育心理學.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29

[10].布魯納.教育的文化:文化心理學的觀點.宋文里譯.臺北:遠流出版社,2001:32

[11].布魯納.教學論.姚梅林,郭安譯.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8:2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化市| 江山市| 临泉县| 吉首市| 石河子市| 航空| 柳林县| 称多县| 宁城县| 老河口市| 潜山县| 宜章县| 寻甸| 平安县| 陇川县| 台东县| 崇仁县| 呼图壁县| 乐清市| 崇明县| 五寨县| 商水县| 合水县| 崇文区| 西畴县| 信宜市| 从化市| 任丘市| 兴安县| 筠连县| 毕节市| 枣阳市| 江华| 闽清县| 砀山县| 多伦县| 塘沽区| 山东省| 讷河市| 商都县| 铜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