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學生對班級的適應
學生在客觀的班級教育與管理的環境中往往表現出兩種不同性質的適應,即主動適應和被動適應。
(一)學生主動適應班級管理
第一,學生是主動接受影響與獲取知識的主體,面對教學內容、教育管理活動,學生成為教育內容這一客體的主體,教學內容作為其學習和認知活動的對象,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主動探索和獲取知識的狀態。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學生能自然而然地發揮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是學生主動適應班級教育與管理過程的集中體現。對于學生主動適應班級管理的行為,班主任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要引導和激勵學生自我學習、自我探究、自我進步,達到“教為不教”之目的。
第二,在教育、教學管理活動過程中,教師成為學生直接認識的對象,學生可以直接從教師客體的言傳身教中獲取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和精神力量。這也是作為主體的學生主動適應客體教師的體現。學生表現出自覺自愿地了解教師的教學風格和教學方法,了解教師的管理方式,以便盡快地與教師進行互動。
第三,學生也成為了學生自我這一客體的主體,表現為自覺不自覺地對自己的學習、生活過程進行監督、評價、回顧、總結和反思,“自我”變為“客觀對象”,從客觀上去審視自己,提高自我意識的水平。
(二)學生被動適應班級管理
與學生主動適應班級管理的行為相比,也存在學生對班級管理的被動適應現象。這種被動適應性體現在對前述教育教學內容、班級中的教師的被動接受和對學生自我缺乏監督和反饋上。采用被動方式適應班級管理的學生表現為僅僅作為學習、活動過程的客體存在,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對認識活動過程的興趣淡漠,對班級活動(包括課堂教學活動和課外的一切活動)自覺參與程度低。學生僅僅處于一種服從和被支配地位,對班級管理活動處于消極適應的狀態。
(三)促進學生主動適應班級管理的因素
被動適應班級管理的學生只堅持了自己作為班級管理客體的角色,卻忽視了自己同樣作為班級管理主體的角色。這不利于學生成長,更不利于班級管理目標及教育目標的達成。因此需要探討那些能促進學生主動適應班級管理的因素,來助力學生的主動適應行為。學生自身的因素、師生關系的類型與特征、師生交流模式、班集體規范及教師自身的行為等的某些方面都可以促進學生主動適應班級管理。
1.學生自身的因素
學生自身的因素包括學生的學習動機、個人需要與目標、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內在的學習動機、積極的個人需要、崇高的個人目標和參與班級管理的熱忱都有助于學生對班級管理的主動適應。班主任首先要注意引導學生個體積極的學習動機和學習需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鼓勵學生自發參與班級管理的言行;其次是要用集體目標體現學生的個體目標,努力將學生的個體目標統帥在班集體大目標之下。
2.師生交流模式
傳統教育理念下的班級教育教學過程,把教師作為專家和權威,教師成了知識和技能的擁有者,教師教、學生學成為師生交流的主要模式,這種師生交流模式無形中將學生視為受動者,抹殺了師生之間平等交流的共同基礎。因此,教育者應摒棄真理代言人的身份,與學生平等相待,向學生敞開自己的心扉,通過自然的較少阻隔的師生交流來挖掘學生的主動適應能力和主動適應的心向。
3.班集體規范
班集體規范會極大影響學生的服從和參與,在班集體規范制訂中要突出規范的精神激勵作用或監督手段功能,要避免把規范變成威逼學生的手段,一個全班學生都能認同且內化的班集體規范足以對學生的服從和參與起無形的支配作用,既有利于班級管理,又促進了學生的積極主動適應。對于一個尚未形成的集體,班主任往往會自覺或不自覺地采取一些強迫手段,這些手段要適宜,不宜過度以免壓制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
4.班主任自身行為
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自身的態度及行為是影響學生對班級適應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日常的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為人師表,以言傳身教給學生主動適應班級管理做示范。如當教師有過失時,或筆誤、口誤時,要向學生表示歉意;吩咐學生做某事時,用懇請的語調或用“請”字。這些班主任老師尊重每一名學生的言行,會促進學生主動性發展,適應班級管理自主性的增長。
五、發揮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自理作用
學生是班級管理工作的最終對象。工廠的產品是物,班級管理的“產品”是人,班級管理不能像工廠管理產品那樣去對待自己的“產品”學生。學生在班級中是受教育者,是被管理者,但他們不是班級教育措施和管理措施的被動承受者。班級工作只有在學生的積極配合之下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也就是說,要使學生主動地接受班主任和其他教師的管理,并在被管理的同時自己管理自己,發揮班級管理中學生的自主管理作用。
第一,樹立學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觀念。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育這個概念在廣義上就是對集體的教育和對個人的教育的統一,而在對個人的教育中,自我教育則是起主導作用的方法之一。”“教育人,就是要培養他對自己有嚴格的要求。要做到這一點,就不能總是牽著他的手走路,而是還要讓他獨立行走,使他對自己負責,形成自己的生活態度”。上海市育才中學積極“提倡學生自治自理”,并進行了不少有益的實踐,其成功的教學實踐向我們展示了班級管理者要在管理活動中,通過班主任及其他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激發學生的自尊心和上進心,啟發他們在思想品德、文化科學知識學習、體育、勞動等方面的活動中進行自我教育的可能性和良好效果。正如該校的段力佩校長所說的,“實行學生自治自理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符合青少年心理發展的客觀要求的”。
第二,班主任要尊重學生的民主權利。學生是班集體的主人,是自我教育的主體。尊重他們的權利,會促進他們對班級工作的認同,提高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學生的主體權利主要包括在教師指導和幫助下,自主地組織活動的權利;參與班級一些學習和生活管理的權利;對班級教育、教學、圖書資料、衛生、勞動管理提出意見和建議的權利等。
第三,適度引導放權放手。班級中有關學生的事,班主任要與學生商量后去辦,學生自己能夠辦的事,要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干;學生一時還難獨立完成的事,要幫助他們學著去做。使學生懂得所做事情的意義和性質,把耳提面命的任務轉化為學生的自我要求。班主任要經常深入到學生中去,要關心和指導學生的團隊工作,要熱情支持和參加學生自己組織的各項有益的活動。
第四,傾聽來自學生的呼聲和心聲。班主任要傾聽學生對班級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班主任及其他教師,要真心地聽取學生的反映,認真地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滿足他們的合理要求。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種極大的鼓勵,可以使學生感到自己是班級大家庭的一員,而不是班級受管束的“看客”,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接受教育的自覺性、積極性。另外,班主任可以通過教育來增強學生的榮譽感,提高他們維護班集體聲譽的自覺性。
學生自主管理的實例
多年來我校主要采取“班級管理千分考核”的形式,由校干分工對學生進行日常管理及期終班級量化評估,這種做法強調了教師的作用,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很多工作學生被動應付,以至于學生管理整體水平一直不見起色。
為了改變這種局面,在過去的一學期,我校由團委牽頭,探索實行了“班級自主管理”,重點突出“民主”和“自主”,具體做法如下。
一、民主選舉,成立學生自主管理組織
每班民主推薦5名同學,輪流值日,組成學校班級日常自主管理檢查小組,組長由各班輪流擔任。輪流值日的原因有二,一是避免學生出現厭煩的問題,同時做這項工作會占用一定的學習時間,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該生的學習;二是人員輪流值日,能保證評價的公正性。
學期初及時公示“班級自主管理小組名單”,聽取全體師生意見,接受全體師生的監督。
二、管理小組運作方式
1.每日兩檢查
管理小組于上午、下午第一節課前對各班事務進行檢查,并做好記錄,將打分情況及發現的優點及問題于當日下午課外活動時間公布。日常檢查打分公布的目的是督促各班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整改,加強日常管理,避免出現平常松松垮垮、關鍵時候搞突擊的現象。
2.一周一小結
一周的檢查情況由值日小組于周五下午進行小結,并于課外活動時間公示。小結情況由小組長報校委會,以便校委會對過去的一周的班級管理情況進行把握并及時調控,改進工作。
3.一月一公示
一月(四周作為一個月)結束后,檢查小組將班級管理結果匯總公示,并取周平均分計入班級量化管理檔案中。
三、收到的成效
通過一學期的實踐,我們認為這種做法給學生提供了參與學校管理、班級管理的機會,學生對學校的管理由被動應付轉變為主動參與、自主參與,學生管理水平得到了整體提高,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管理小組成員積極性高,主人翁意識明顯增強。
2.全體同學的主人翁意識也得以增強,主體作用開始凸現。
突出表現在以下幾點:一是衛生。在這之前學校廁所由各班值日生打掃,由于檢查管理跟不上,打掃很不徹底,存在臟、亂、差的現象,實行“兵管兵”后,這種狀況得到了徹底的改善。二是自行車排放。以前學生車輛排放天天靠班主任責令來完成,現在擺放主動及時、整齊美觀。三是兩操。以前有的班級整隊拖拉、學生“逃”操的現象比較突出,現在由于全體同學的監督已不復存在。
附:
學生班級自主管理檢查打分表
【本章小結】
班主任集多種角色于一身,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領人。作為新時代的班主任不僅要有多元的教師素養,更要有多元的獨具魅力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學生本質上是獨立的人、獨特的人、發展的人,具有自身獨特的身心發展特點,尤其是逆反心理現象值得關注。他們在班級管理中具有主體和客體的雙重角色,通過被動和主動兩種方式適應班級管理。應采取各種措施促進學生自主管理。
【思考與練習】
1.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擔當了哪些角色?
2.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意義是什么?
3.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應具備哪些素質?
4.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應運用哪些工作方法?
5.作為班主任如何看待學生才是科學的?
6.如何發揮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主體作用?
【本章參考文獻】
1.檀傳寶主編.德育與班級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郭毅.班級管理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陳瑞瑞.德育與班主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李學農.班級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閱讀鏈接】
1.教育部師范司.班主任工作基本規范.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張民杰.班主任工作理論與實踐.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3.麥志強,潘海燕.新課程背景下的班主任工作創新.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
4.林崇德.發展心理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5.姚佑軍.保師附小六年級小學生自主管理案例.見河北保定師范學校附屬小學網·德育教育,2011—01—10
6.實行班級自我管理引導學生自主育德——小學生自我管理活動的幾種嘗試.見合肥一六八中學網·德育工作,2009—08—17
注釋
[1][蘇]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207頁,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