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幸福欣慰感謝
書名: 教學名家談成長(教學名家系列談)作者名: 裴躍進編著本章字數: 3149字更新時間: 2016-03-25 16:19:40
在“余映潮語文教育研究”研討會上的演講
余映潮[1]
尊敬的各位專家,各位朋友,各位同仁:
我這些日子的心情,可以用幸福、欣慰、感謝三個詞來形容。
幸福的感覺來自于這一次的聚會。
欣慰的感覺來自于大家對我的熱情。
“深深感謝”則是我發自內心的、要對各位反復表達的四個字。
本來我已經寫了一篇《我和我的語文教育研究》,作為這次大會上的發言。但這篇由100個句子組成的文章已經編入了大會的論文集,大家都已經讀到和看到。于是我就不想用它了,我想講講自己生活中感受最深而又有益于青年教師成長的三個話題。
第一個話題,“時間”。
有人說,如果我們沒有了今天,那我們什么都沒有了。我還想這樣說,我們曾經走過很多“今天”,但在曾經的很多“今天”中,我們卻什么也沒有。
在生命的長河中,我就曾經損失過整整10年的時間。似水流年,無可逆轉。所以一切都晚于人家,一切都需要時間,一切都腳步匆忙。
我將我的感受寫入了我在教學《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時與學生一起寫的詩中:
假如生活重新開頭,
新的美景在向我招手,
我欣喜地擁抱我的時光,
把兩步當作一步走!
我將我的感受也寫入了短文《立即》:
“立即”,就是讓自己快點做起來。
“立即”,就是簡潔,就是快速,就是極有自制力。
“立即”因此而給了我們以最最寶貴的財富:時間。
與時間同步的,還節省了我們最最寶貴的另一種財富:精力。
“立即”應是一種生活習慣,一種精神狀態,一種立人方式;“立即”帶來的是效率;而我們生活中的休憩、愉悅、浪漫,并不會因此而遜色。
因此,如果從時間的角度來評價,我認為自己是一個幾十年來基本上沒有享受過盡情休息的人。我的絕大部分成果,都是在休息日、節假日和業余時間中創造出來的。
我給我的弟子章登享寫過一首贊美詩,同時也表達著我自己的感受。其中有幾句這樣寫道:
一盞燈,
一個癡情筆墨的人,
還有一張書桌。
秋冬春夏都在尋覓、思考與提煉中走過。
韌性就是激情,
精華只能在嚴謹中收獲。
清苦雖然是一個特別的詞,
但天天都有快樂。
……
我還從一個更深刻的哲理層面感受時間與人生的關系:投入事業的早晚與事業的成果并不能形成比例。關鍵在于要智慧地走在時間的前面。
我這個在事業上起步很遲的人,卻早在1993年就開始了中學語文案例研究,寫出了中學語文教例品評100篇。這比一般人的案例研究早了10年,所以當現在人們熱情地進行案例研究的時候,我則是在不斷地創造著案例。
可以說中學語文教育教學研究中還有無數個空白無人問津或者涉之不深,任何時候進入這種研究都不能稱為“遲”。
哪怕你到100歲的時候,只要你有興趣,還有研究的空白在等著你。
既然如此,我們何不珍惜時間,早早地用“研究”二字來豐富自己呢?
第二個話題,“工作”。
我對工作的態度是:珍視,珍愛。
可以用瞻前顧后、苦心孤詣、全力以赴、始終如一這些詞語來形容。
對工作的這種態度來源于我對生活的熱愛。
而不管命運將我拋向何方,而不管生活給我什么樣的地位。
即使我在當知青農民的時候,我都可以在萬般無奈中創造著自己的生活。
如果要用一句什么樣的話來概括我所堅持進行的中學語文教學研究工作,那就是十個字:“實實在在的非常規手法”。
如:
連續許多年的中學語文主題式研究活動,
課堂教學藝術研究小組等五支教研隊伍的建設,
對青年教師讀書筆記與論文寫作的嚴格要求,
對年輕教師的關愛呵護和盡心的輔導,
絕不保留地將自己的研究心得介紹給青年教師,
將非常多的年輕教師推向賽場,推向報刊,
以身示范,
一定將事情做到精致甚至盡善盡美的程度,等等。
非常的勞累,但換來的是一批又一批年輕人的進步。
當然也就有自己的提升與長進。
工作精神與工作水平就是這樣在堅持中磨煉出來的;沒有這樣的工作精神,就沒有這樣的工作水平。如張水魚老師在她的詩中表揚我時所說的一樣:
[1]余映潮:《幸福欣慰感謝》,載《中學語文》,2007(9):12~14
賀余老師教師節
2004年9月
伴多少星星融多少幻想思想才可以這樣飽滿
歷多少曲折容多少是非笑容才可以這樣遼闊
聚多少激情匯多少才氣凝視才可以這樣深沉
進多少課堂拈多少詞句語言才可以這樣美麗
面多少場景揣多少智慧腳步才可以這樣從容
……
我想,在開展富有創意的工作方面:精神與智慧,缺一不可;耐心與細致,缺一不可;遠大構想與步步為營,缺一不可;提升別人與發展自己,缺一不可。
第三個話題,“性情”。
每一個人,都與“性情”二字有關。
“性情”,影響著每一個人的生活境界。
從我個人來講,性情,既與我的生活有關,也與我的工作有著緊密的聯系。
我的“性情”觀,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另一個方面是“善良”。
善良,就是待人要好。
這種體會,在我給張慶海老師著作的序言中這樣說過:
做讓人感動的人,要有善良的品性。
“善良”二字,言短意長,意境深遠。關愛他人,心系弱者,在自己的群體之中盡心盡力,幫助他人不求回報,對別人給予的幫助總是心存感激,常被身邊的凡人小事所感動,善解人意不作苛求,面對誤解或責難一笑了之……這一切都是善良的品性,有善良品性的人是有意境的人,生活總是在他的眼中和心中微笑。
不僅是體會,而且我有的是行動。
我在《一直向前走》中這樣寫道:
“牽掛”二字在我的心中有很重要的位置,我悉心指導過、關心過、幫助過很多年輕的教師。
我在《遐思是我的快樂》中這樣寫道:
遐思中有我的教師朋友。年輕的與年長的,本地的與外地的,常見的與久違的,只要我記得,其音容笑貌就常在我的心間。很多的時候,我能在瞬間喊出見過一面而又闊別已久的教師的名字;很多的時候,我還記得別人幾年前向我訴說的煩惱而在見面時給以一聲輕輕的問候。這個時候,看見人家的眼神,我就覺得幸福。
所以,石首市的馬一舜老師有這樣的詩意評價:
要證明年齡與生命的磁性成正比,不需要找別的證據,說出余映潮的名字就夠了。不是父親,但關心和微笑起來,親切和慈愛已夠做我們的父親了。
另一個方面是“樂觀”。
居里夫人說:“生活對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們必須有堅韌不拔的精神。最要緊的,還是我們自己要有信心。”
《牛氓》的結尾是這樣一句話:“無論我活著,或者我死去,我都是一只快樂的大蒼蠅。”
這里說的都是“樂觀”。
我的生活中,從年輕到年老所遇到的不順之事,非一般人所能忍受。
如,在非常特別的背景下,我曾經撤回了我的“評特”材料,讓別人去“評特”。
這樣的事兒,多著呢……
面對這一切,我的處事方法都是:輕輕地嘆上一口氣,然后將煩惱像蛛絲一樣輕輕地拂去。
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在大家面前總是一個快樂的人。
正是由于這種心境,我才能夠在艱苦的環境中做好自己的事情。幾十年過去了,我還是這樣快樂與健康。
2004年,我有一首寫給自己的詩,表現出來的就是我的樂觀的心態:
我愿做一只蟬
我愿
做一只蟬
在黑土中積蓄力量
然后
在高樹上歌唱
我愿
做一支筍
在酷冬里孕育生命
然后
在春天里張揚
我愿
做一枝蓮
在淤泥下尋求方向
然后
在陽光與綠葉中綻放
我更愿
做一頭沙漠中的大象
我不相信
沙漠里就沒有水源
我要用我的長鼻
嗅到那
滋養生命的芳香
我想,將我的這些感受講述給年輕的朋友們聽,可能于大家有一些好處。年年歲歲,波瀾起伏,生活復雜而又艱難,我們不能離開樂觀的精神世界,我們需要用從容、平靜、樂觀、瀟灑來滋潤我們的生活。
在我的講話將結束的時候,我想說,朋友們,讓年輕、微笑、陽光、理想與我們同在!我還想給大家朗讀一首歌詞。它能讓我們回憶曾經在一起的許多美好而又難忘的日子。有人說,人老了就喜歡回憶往事;我說,有很多往事是刻骨銘心的,它們太美麗了,我們不可能淡忘它們。
作者簡介:
余映潮,1947年出生,1975年湖北監利師范學校畢業,中學高級教師,1997年被評為語文特級教師。發表教育教學文章逾千篇,出版《中學語文教例品評100篇》《中考作文技法》《怎樣學語文》《余映潮閱讀教學藝術50講》《聽余映潮老師講課》《余映潮講語文》《余映潮的中學語文教學主張》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