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4章 科拉科夫斯基(3)

目前把馬克思主義看作共產主義所依據的思想傳統,受到人們的注意,這種狀況的政治背景大家都很熟悉。自命為馬克思主義者的人,還有他們的反對派,都十分關心現代共產主義從思想上和制度上講是不是馬克思學說嫡系后裔的問題。對這個問題有三種最常見的回答,可以簡要表達如下:第一,是,共產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充分體現,這證明馬克思主義是一個帶來奴役、暴政和犯罪的主義;第二,是,共產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充分體現,因此表示人類有獲得解放和幸福的希望;第三,不是,我們所了解的那種共產主義乃是對馬克思的信條嚴重的歪曲,是對馬克思派的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背叛。第一種回答相當于老一套反共產主義正統思想;第二種回答相當于老一套共產主義正統思想;第三種回答相當于形形色色批判的、修正主義的或“開放的”馬克思主義。然而,本書的論點是,問題本身的提法就錯了,不值得回答。說得確切些,像“現代世界的各種問題怎樣能根據馬克思主義去解決”或“假若馬克思能看見他的信徒們的所作所為,他會有什么意見”這種問題是無法回答的。這兩個問題都是無下文的問題,沒有什么合理的辦法尋求一個答案。馬克思主義不包含任何具體方法,解決馬克思沒對自己提出過的問題,或是他那個時代還不存在的問題,是不可能的。假使他的壽命再延長90歲,他總不得不改變意見,而如何改變,是我們無從揣測的。

認為共產主義是對馬克思主義的“背叛”或“歪曲”的人,可以說是企圖替馬克思開脫對自稱他的精神后裔的人的行動應負的責任。同樣,十六七世紀的異端和異教者也曾指責羅馬教會背叛自己的使命,企圖辯明圣保羅跟古羅馬人的腐化沒有連帶關系。同樣,尼采的崇拜者也是企圖替他洗刷對納粹主義的思想和實踐應有的罪責。這種企圖的思想動機倒還清楚明了,可是在說明問題方面的價值幾乎等于零。有充分證據表明,一切社會運動都要按種種實際情況來解釋,而運動所依據的思想本源,運動要對它保持忠誠的那個思想本源,只是決定運動所采取的形式及運動的思想行動方式的各個因素中的一個。因此,我們可以預先肯定,沒有一個政治運動或宗教運動,是自己的經典中斷言的那個運動的“本質”的充分表現;但另一方面,這種經典也不僅僅是消極的東西,對運動的進程還是發揮著一種特有的影響。通常情況是,自稱代表某個思想體系的社會力量,比那個思想體系強大,但是對自己的傳統也有一定程度的依賴性。

因此,思想史家面臨的問題不在于拿某一種思想的“本質”同這種思想在社會運動上的實際(存在)相比較。問題倒是,原來的思想是怎樣地、是由于什么情況,成了那么多相互敵對的不同力量的會合點;換句話說,這種思想本身有什么模棱兩可的地方和彼此矛盾的傾向,結果造成了它過去的那種發展?有一個大家知道的事實,在文化史上還沒有例外的記載,就是一切重要思想隨著自己影響的不斷擴大,總難免發生分裂和分化。所以,要問在現代世界上究竟誰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沒有什么意義,因為只有你認定正宗著作是可靠的真理來源,誰解釋正宗著作解釋得對,誰一定是掌握著真理,只有你不越出這個思想觀點的圈子,才會發生上面那樣的問題。其實,我們沒有理由不承認,各派運動和思想無論彼此多么對立,同樣有資格打馬克思的旗號——本書沒有講的一些極端情況不算。同樣,要追問“誰是真正的亞里士多德派,是阿威羅伊,是阿奎納,還是龐蓬納齊”,或者問“誰是最真正的基督徒,是加爾文,是埃拉斯摩,是貝拉明,還是羅耀拉”,也問不出個名堂。后一個問題對基督徒來說也許有一種意義,可是跟思想史毫不相干。不過,歷史學家可能關心考究,到底是原始基督教里的什么成分,使得像加爾文、埃拉斯摩、貝拉明和羅耀拉那樣不同類型的人能引據同一種原始資料。換句話說,歷史學家認真對待人的思想,認為思想不是完全服從客觀事件,而具有自身的生命活力(因為假如那樣,研究它就沒有什么意義了),但是歷史學家卻不相信思想代代相傳而意義會不發生改變。

馬克思的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者的馬克思主義之間的關系,是一個正當的研究項目,但是根據這種關系并不能判定哪些人是“最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

我們研究思想史的人,即便是站在意識形態以外,也不等于是站在我們的生活周圍的文化以外。相反,講思想的歷史,尤其是講一向影響最大的思想的歷史,可以說是練習作文化上的自我批評。這本書里,我打算根據一種觀點研究馬克思主義,這種觀點和湯瑪斯·曼的《魔山》中對于納粹主義及其同德國文化的關系所采取的觀點相似。湯瑪斯·曼有理由說納粹主義和德國文化沒有瓜葛,或者說它是對德國文化粗暴的否定和惡意歪曲。不過,事實上他沒有這樣講,而是追問希特勒運動和納粹思想這一類現象怎么會發生在德國,能發生在德國,是由于德國文化中的什么成分?他斷言,每一個德國人從納粹主義的獸行中會認出甚至從德國民族文化最高尚的代表人物身上(這是要害)也能看出的文化真面貌的變形,這叫他不寒而栗。湯瑪斯·曼不愿意照平常做法,忽略納粹主義的身世問題不談,也不愿主張納粹主義沒有正當資格承受一部分德國文化遺產。相反,他坦率地批評那種文化,而他自己正是那種文化的一部分,一個創造性成分。只說納粹思想是對尼采思想的拙劣模仿當然是不夠的,因為拙劣模仿的根本性質是能幫助人認出來源人物。納粹黨叫他們的超人讀《權力的意志》;要說這件事純屬偶然,本來同樣也可能選中《實踐理性批判》,這話沒有用。問題不是定尼采的“罪名”,尼采個人對他的著作被別人利用沒有責任;然而,別人是如此利用了他的著作,這勢必引起大家的驚恐,不能認為同如何理解他的內心本意無關而不予考慮。圣保羅個人不應對異端裁判所和15世紀末的羅馬教會負責,但是探討問題的人,不論是不是基督徒,總不愿意講基督教讓卑劣的教宗和主教們的行為給敗壞了或歪曲了;他一定要盡力發現,在保羅書信中是什么東西最終造成了卑劣的犯罪行為。我們對待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問題,也應當持同樣態度。按這個意思說,本書不但是一派思想的歷史概述,而且分析了這派思想的奇異命運。這派思想開始是普羅米修斯式的人道主義,發展的頂峰是斯大林的暴政。

馬克思主義的編年問題很復雜,主要原因是現在公認的馬克思最重要的著作,好多到20世紀二三十年代,甚至更晚才出版。例如以下著作都屬于這種情況:《德意志意識形態》、博士論文《德謨克利特的自然哲學與伊壁鳩魯的自然哲學的差別》、《黑格爾法哲學批判》、《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還有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這些著作對作者執筆那個時代不會有影響,但是現今認為很重要,不單是從作者生平事跡的角度看,而且是把這些著作當作一種主義的組成部分,少了它就弄不通那種主義。像特別是反映在《資本論》里的一些思想,大家認為是馬克思的成熟思想,那些思想究竟是(有幾分算是)他青年時期的哲學的自然發展呢,還是如有些評論者的看法,代表著思想認識上的根本轉變?換句話說,馬克思是不是在19世紀五六十年代拋棄了一種不超越黑格爾派和青年黑格爾派哲學眼界的思考探索方式?都還有爭論。有的人認為《資本論》的社會哲學,在以前的著作中可以說先露過面,所以是那些著作的發揮或詳論,可是有的人則主張,對資本主義進行分析,表明馬克思丟棄了早期空想的說教辭藻。這兩種矛盾的看法和馬克思思想的種種對立的解釋是相互關聯的。

本書有一個前提,認為無論按年代順序講還是從邏輯上講,馬克思主義的起始點都在于哲學人類學。同時,實際也不可能使馬克思的哲學內容脫離他的思想主體。馬克思不是學院派著書立說的人,而是一個文藝復興時期所謂的“人文學者”那種意義上的人文學者。他胸懷全部人間事務,他對社會解放的憧憬囊括人類面臨的一切大問題,構成相互依賴的一個整體。依照慣例,一般把馬克思主義分為三方面的思想,即基本哲學人類學、社會主義學說和經濟學分析,其相應的三個來源是:德國的辯證法、法國的社會主義思想和英國的政治經濟學。不過,許多人認為這種明確的劃分違反了馬克思的本意,他的意思是要為人類的行為和歷史提出一個總括解釋,重新建立一種人類整體理論。按這種理論,個別問題要結合整體來談才有意義。至于馬克思主義各要素是怎樣相互關聯著的,馬克思主義的內在連貫屬于什么性質,這不是一句話就說得清的事。不過,馬克思努力要看出歷史進程的某些方面,賦予認識論問題和經濟問題以及社會理想一種共同意義:也就是說,他打算創造一些全面的思維工具或者叫知識范疇,使得可以理解人間一切現象??墒?,假如我們要對這些范疇有一個概念,按這些范疇展示馬克思的思想,難保不忽略他這位思想家的思想發展,難保不把他的全部著作當作內容一致的單獨一套東西來看待。因此,我們最好先追尋他的思想發展的整體狀況,后來才考察思想成分中有哪些一開始就存在(哪怕是潛在的),哪些可以看作偶然有的暫時的成分。

這本馬克思主義史概要,將集中談在馬克思的獨立思想中始終占據中心位置的問題,即“怎樣能避開烏托邦思想與歷史宿命論對立的兩難局面”。換句話說,怎么能講明白、能維護這樣一個觀點:既不是任意宣布個人想象中的理想,也不是甘愿接受那種見解,認為人間事務受一個不可名狀的歷史進程的支配,人人參與這個進程,可是誰也不能控制它。關于馬克思的所謂歷史決定論,眾多馬克思主義者的意見分歧大得驚人。我們之所以能夠描敘20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潮流,勾勒出一個精確輪廓,這是一個因素。此外也很顯然,對于人的意識和意志在歷史進程中所占地位的問題,某人的答案對他認為社會主義理想有什么意義大有決定作用,而且同革命和危機的理論有直接關系。

可是,馬克思的思想出發點是黑格爾的精神遺產中包含的那些哲學問題,所以這份遺產的瓦解是詳細論述馬克思思想的自然背景。

一、馬克思的哲學和恩格斯的哲學

概括地說,恩格斯的觀點既是自然主義的又是反機械論的。他把宇宙描寫成向高級形式的蓬勃的發展,在分化上多種多樣,而且通過內部斗爭豐富自身。他講的那一套辯證法是反哲學的、反形而上學的辯證法(盡管在這點上有些前后不一致),承認宇宙的復雜性不能化為單一模式。它和唯科學主義及實證主義屬同一類,因為它信賴自然科學,不相信哲學,認為哲學只不過是一套智力規則;還因為它有一般經驗主義的和決定論的傾向以及現象論的(較不明確的)傾向。另一方面,它批判徹底經驗主義,并主張運動的多種形式理論,在這些地方和典型實證主義又有分歧(然而,甚至在這點上,馬克思和恩格斯深為蔑視的孔德,以前已抱著恩格斯的那種見解:他不肯把一切現象化為機械論模型,而且恩格斯繼承他的科學分類法,沒有作多大修改)。

應當補充說明,恩格斯的進化論顯然談的是宇宙的單獨部分而不是整個宇宙?!蹲匀晦q證法》導言的結尾寫到,宇宙是無限的、永恒的,在生生滅滅永不終止的循環中產生同樣的形式。個別宇宙的片段,個別的星系,由于內在必然性而演化成高級形式的有機生命和意識;但是宇宙整體卻不是遵循這樣的演化過程。可以假定,我們這幫地球上的棲居者目前生活在宇宙間一個處于向上發展狀態的地方;但是從自然整體的觀點看來,這狀態僅僅是暫時的全盛,必定在宇宙的某個偏僻角落重演不停。

恩格斯的觀點當然是根據當時的科學和數學而提出的,其中不少觀點現在已經過時。但是他的思想的總綱——自然主義、把認識看作是現實的反映、把知識看作是相對的,以及自然辯證法——得到后來的馬克思主義者的擁護,特別是俄國人(普列漢諾夫、列寧)把它看成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典范。同時,自然辯證法也受到一些馬克思主義者的批評。第一個抨擊恩格斯的哲學與馬克思的哲學根本不同的人,可能是布爾佐佐夫斯基,而麥克斯·阿德勒也談到這兩位開山祖師之間的重大分歧。后來的盧卡奇抨擊自然辯證法,他講自然本身的動態符合辯證法這種想法同馬克思的見解不相容,在馬克思看來,辯證法原是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最終導致兩者的統一。據馬克思說,自然不是什么現成的東西,在認識過程中被人同化;它是和一種實踐努力相對應的東西,只在那種努力的背景下“呈現”。人改造自然這件明顯事實,本身并不說明思辨的認識論站不住腳,只要實踐僅僅是充分利用自然力,或只是驗證假說的一個標準。馬克思認為,辯證法是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并非與自然本身相關聯,因為它是以意識的活動為前提的。

關于科學社會主義的兩位創始者在認識論見解上是否完全一致,可以作出如下分析。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织金县| 盐边县| 西林县| 湖北省| 宁夏| 揭东县| 余姚市| 湘潭市| 鹤庆县| 长兴县| 蒲江县| 麻栗坡县| 鲜城| 鄱阳县| 中牟县| 博湖县| 大石桥市| 新兴县| 夹江县| 冕宁县| 晋中市| 淳安县| 伊川县| 绥棱县| 建昌县| 康定县| 信丰县| 甘孜| 阳山县| 石门县| 宣城市| 富川| 永德县| 项城市| 长春市| 东辽县| 东乡族自治县| 青浦区| 龙游县| 峨边| 佛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