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花里的鄉愁:關于瓷與茶的美學日志
- 李冬君
- 2288字
- 2019-01-02 03:02:21
人行草木中
“人在草木中”構成了“茶”字,也詮釋了茶最本真的模樣。茶之于田間勞作的茶農,是謀生手段,是經濟來源;茶之于品飲玩味的茶客,是健康飲料,是生活品味;茶之于修行的僧俗,是信仰的伴侶,是精神的歌謠;而之于我,茶是一種生活方式。
數年前,剛剛留學歸國的我,懷揣著夢想與激情,嘗試著各種可能性,懵懂莽撞,卻沒有什么結果。當我背起行囊走進山里時,一切都改變了,因為我也有了一片小茶園。現在的我淡定從容,快樂充實,踏著自己的節奏,朝著自己的目標,在實現夢想的路途中,一切緣于茶。
未曾與茶結緣之前,我對它也并不陌生,雖不至提及開門七件事,平日亦時常飲用,綠茶、紅茶、白茶、普洱茶,不甚講究。作為中國特色的禮物贈送外國友人,茶是不二之選,且相當受歡迎。各大名茶產地,走馬觀花,形形色色茶樓、茶館,也去過不少。2008年繁榮的茶葉市場,讓我對其極高的經濟價值產生了興趣,于是決定自己做一款茶。沒有多久,我陷入了迷茫,應該如何定位?

『人在草木中』構成了『茶』字,也詮釋了茶最本真的模樣。

傳統的名茶產地杭州西湖、太湖東山、武夷山等,已有的茶農、經銷商和知名企業分工明確,市場已經劃分,一個剛入行的新手很難融入;加之對名茶的炒作大大提高了采茶制茶的成本,附加在茶身上太多與品質無關的泡沫負擔,致使一枚小巧嬌嫩的茶葉無法承受泡沫之輕。于是,我想回歸茶本身,什么是好茶?
好山好水出好茶,世人皆知。尤其明前綠茶,集天地之靈,積蓄一個冬季的生長能量,在初春的雨露中萌發出嫩綠的一芽。分布在城市近郊的茶園飽受著工業文明的污染,山野之間,綠水環抱,才是茶真正的樂土。為覓得這方樂土,我踏上了尋茶之旅。
江西是我的故鄉,青山、綠水、木門、老房是我兒時的記憶,這里沒有過度發達的工業文明,保留著千年傳承的農業傳統,農業依舊是農民的生活支柱。江西有一些大規模的茶產地,也有許多小茶園零星分布著,雖然不甚有名,卻有絕佳品質。各類茶在我細細品味、比較之下,遂川“狗牯腦”茶引起了我的興趣,條形、香氣、口感以及回味,皆屬上品,與其他知名綠茶相比,特色獨具。“狗牯腦”出產于海拔600米以上的高山上,交通不甚便利,大型交通工具均難以到達。茶樹在山野間靜靜地生長,不被“尾氣”滋擾,低緯度高海拔,成就了它的高香和耐泡。


禪潤心,茶潤身,德潤世,才有富潤屋。吾倦矣,吃茶去。

尋訪“狗牯腦”讓我頗費周折,汽車只能到鎮上,摩托車可以到水庫邊山腳下,剩下只能徒步攀爬了。這是一座海拔800余米的高山,一湖綠水環繞四周,山中村民原來駕舟往返于通往市集的公路,現在多了一座鋼筋混凝土大橋,這現代科技的外來之物,卻無法撼動山水交融的和諧。從山腳到山頂,梯田式的茶園漫布其中,間或錯落著幾戶茶農人家。在山腰一塊不大的空場上,幾座一字排開的“干打壘”式土坯房中,我結識了當地的茶王。
坐在不時會有云霧飄入的堂屋里,品著“堆花酒”玻璃杯中的“狗牯腦”茶。這是“春雪”(2010年3月9~14日由于倒春寒而下雪)過后的第一芽,濃郁而不失高雅的板栗香,清甜而不失回味口感,絲毫不被“陋器”影響。真正的好茶就像絕世佳人,粗布麻衣也無法遮掩她的姿色。
狗牯腦的茶園砂質壤土弱堿性,是茶樹最適宜生長的土質,高海拔、低氣溫,并保有原始的生物鏈,亦不需化肥、農藥。茶王沿用祖輩傳下的手工制茶工藝,攤青、殺青、揉捻、炒青、烘干,一系列的工序單憑一口鐵鍋、一把油茶樹枝柴火和一雙手。制茶的過程并不保密,也看似普通,但每一招一式都是時間的淬煉,淬煉出一雙布滿老繭的手和一顆堅強有力的心,這是茶道信仰,是茶道精神。

什么是茶道精神,那是對茶的人文關懷。
“真用心呀,這么好的芽尖,基本上就是雀舌了。送你茶的人,對你挺好的。很有古風的茶。”這是一位茶客對我的茶的評價,她證實了我的努力。
好茶自當有美器才能相得益彰,我來到了景德鎮,為我的茶尋找美器。因緣際會,在云窯工作室,我有幸結識了做茶道具的鄭云一老師。一個畫家,一個茶客,一個出家又還俗的普通人,一個不斷反思自我的哲學家。他的故鄉在徽州祁門,著名的紅茶產區,深諳茶道,每每與他交流品茶、茶器,總是獲益頗多。他制作的茶壺器型源于傳統,加之個人對茶的理解,每一個細節的設計都體現著對茶的關懷。作為一個畫家,故鄉徽州的一房一屋,一草一木,一水一塘都是描繪了千百遍早已烙印在記憶深處的風景,在瓷壺方寸的留白中信手畫一棟小屋、一條小魚、一支蓮蓬,題上“故園清夢”“得大自在”“塵世蓮花”的款,青白如玉的瓷映襯著深沉的青花藍,禪意悠然自現。
有了好茶美器,最愜意的事情莫過于與三五知己一起分享,于是“吃茶去”茶社誕生了。贛江畔、滕王閣下是我兒時的樂園,雖然老宅、木門已被高樓淹沒,但茶道的精神又讓他們復蘇。我所向往的茶道不是一絲不茍,刻板流程的日本千家茶道,也不是流于炫技,花樣百出的潮汕功夫茶道,而是清新雅意的魏晉風度飲茶。茶葉和茶器不是奢侈品,從貴族到平民飲茶并無身份的界限、場地的拘束,與三五知己品茶、賞器,快意人生,才是至終的追求。在我小小的茶社里,時常是茶香四溢,高朋滿座,席間琳瑯美器,妙語連珠,充滿了自由舒暢的氣氛。
茶是我的生活方式。在生活中,茶是經濟來源,是與友人的共鳴,是精神的追求,是信仰的約束,如此我便安逸富足。
禪潤心,茶潤身,德潤世,才有富潤屋。吾倦矣,吃茶去。

人生不過是時空里的偶然一抹,色彩翩然之后,如落花一瞬,任自飄零。對于人來說,生命的長度就是時間拖曳出來的一條墨跡,一瞬一瞬,一點一點疊累起來的墨跡。有淡如白水,也有絢爛如朝陽,或有失意慘敗,但每一瞬都是一生的豐滿,每一瞬都享受了一生的奢華,就能勾勒出具有價值標高的優雅線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