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早年時光(1)

王陽明的一生,是極富傳奇色彩的一生。這種傳奇從他出生就開始了,不僅伴隨著他的幼年時光,甚至一直伴隨了他的整個人生。在出世之前,他的母親懷孕一年有余,出生比正常小孩晚了好幾個月。在出生當晚,他的祖母夢見仙女從彩云間飄來,遞給她一個嬰兒。在五歲以前,他不會說話,直到祖父給他改了名字,才開口說話。在九歲時,他寫下“打破維揚水底天”的詩句,一鳴驚人。在十五歲時,他獨自到居庸關外“考察”邊防,甚至到韃靼部落里“臥底”。在新婚之夜,他拋下新婚妻子,在道觀暢談養生之術。在二十七歲時,他考中進士,盡管如此,他卻并不認為科舉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因為他的理想,是成為孔子那樣的“圣賢”。

一、從云彩中來的嬰兒

中國民間有句俗話叫“十月懷胎”,意思是按照正常的生育規律,胎兒在娘胎里孕育滿十個月,就可以出世了。但是,明憲宗成化年間(公元1464-1487年),家住浙江省紹興府余姚縣的二十六歲書生王華對這一“定律”卻有些懷疑,因為他的妻子鄭氏懷孕已經有整整十四個月了,胎兒還是沒有出世的跡象。這讓他有些緊張。在醫學上,這種孕期超過十個月的不正?,F象被稱為“晚產”,由此可以斷定,這個孩子就是“晚產兒”了。

到了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的立秋時節,因鄭氏久孕不生而感到緊張和焦急的,已經不止王華一個人了,他的老父親王倫也是心急如焚,坐立不安。王倫是余姚王氏的族長,當地有名的學問家,可謂知識淵博,見多識廣。雖然他也知道并不是所有的胎兒都能趕在整好十個月時出世,一些早產的胎兒在七八個月時就能出生,也有一些晚產的過了十個月才出生,但如自家孫兒這樣晚產到十四個月還不見動靜的,還真是很少見。

少見并不代表完全沒有,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上,就出現過很多晚產兒。第一位建立了大一統帝國的皇帝秦始皇嬴政就是其中的代表,而且據說也是在十四個月時才出生的。此言非虛,司馬遷的《史記》里就有記載。除了秦始皇,還有一個神話人物也是晚產兒,而且晚得還相當離譜,在娘胎里待了整整六六三十六個月才出世,這個人是托塔天王李靖的兒子,長著三頭六臂的哪吒三太子。

這個孩子還沒有出世,就跟秦始皇、哪吒三太子這等大人物扯上了關系,難道這孩子日后也能成為大人物?王倫還知道,在古代,偉大人物的出世總是帶有奇異的色彩,如祥云罩頂、紫氣東來、滿屋紅光,甚至還可能出現蛟龍飛騰等異象。這樣想來,孫兒晚產也未必就是壞事。他有些激動了,或許這個孫兒還真有成為大人物的命運呢。但是眼下,王倫、王華父子還顧不上想象將來的事情,成得了大人物成不了大人物另說,得先平平安安地生下來才好。

斗轉星移,時光飛逝,轉眼到了這一年的農歷九月,已是深秋時節,天氣也轉涼了。

在這個月的最后一個夜晚,王華的母親岑氏早早睡下。正當她睡得迷迷糊糊之時,突然睜開了眼睛,看到有人打開了“天門”,一時之間,天光放亮,彩云繚繞,耳畔還響起了只有在天宮中才能聽得到的音樂聲。緊接著,伴隨著音樂聲,一位身穿緋衣的仙女從彩云中緩緩地飄下來,她的懷里還抱著一個白白胖胖的嬰兒。岑氏望著眼前的一切,分不清這是夢還是真實發生的事情。正當她納悶之時,緋衣仙女已經徑直飄落到她的床前,將懷里的嬰兒遞給了她,然后就消失不見了。

岑氏猛地驚醒了,才意識到剛才只是做了一個夢。她覺得這個夢真是奇怪,于是努力地回想夢中的情景。正在這時,屋外傳來了一陣嬰兒的啼哭聲,她有些恍惚,以為自己還在夢中呢,以為是夢里的那個嬰兒發出的哭泣聲。接著,屋外又傳來一陣更加洪亮的啼哭聲。這一次,她聽清楚了,啼哭聲是從兒媳鄭氏的房間里傳出來的。她心頭一驚,難道是兒媳生了?想到這里,她馬上清醒了,急忙坐起身來,推醒了身旁的丈夫王倫。王倫聽到啼哭聲,激動地說道:“是生了!是生了!”

這時,家人也趕過來報告,說鄭氏生下了一個大胖小子。王倫和岑氏急急忙忙從床上爬起來,趕到鄭氏的房間,迎接這個“遲來”的孫兒。岑氏將孫子抱在懷里仔細地打量著,她望著孫子的模樣,覺得似曾相識,好像在哪里見過。她猛然驚覺:這個孫子跟自己剛才夢中看到的那個嬰兒一模一樣!她驚訝地說道:“他就是夢里的仙女送給我的那個孩子!”隨后,她將剛才做的那個夢告訴了王倫。王倫聽了,哈哈大笑,說道:“這么說來,我的孫子是從天上的云彩里來的!”于是,便給孫子取名為“王云”。

后來,鄰居們聽說了王云出生時發生的故事,認為鄭氏居住的那棟小閣樓是一塊風水寶地,便稱它為“瑞云樓”。瑞云樓修建于明朝前期,余姚王氏原本居住在城內的秘圖山旁,在王倫時代才分居到這幢小樓里。王云的童年時代,就是在這幢小樓里度過的。瑞云樓歷經數百年的風雨,至今仍完整地保留著大致格局。

王云出生時,父親王華正在外教書,得到消息,欣喜不已,心里的一塊石頭也總算落了地。

二、父輩的故事

千呼萬喚的孫子王云終于出世了,王倫想起了另一件心事:這個孩子將來真的能成為像秦始皇嬴政、哪吒三太子那樣偉大的人物嗎?在歷史上誕生過無數偉大人物的這個家族,遷居到浙江余姚已經有幾百年了,也到了應該誕生一位大人物的時候了,會是這個孩子嗎?

如果要追溯王云祖輩的事跡,就要從遙遠的魏晉南北朝時期(公元222-589年)說起。魏晉南北朝時期,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常年陷入戰亂,渴望安定和平生活的北方百姓紛紛南遷,這其中也包括一些地位尊貴的北方士大夫家族。當時,王云的祖輩居住在山東,是山東的名門望族,稱“瑯琊王氏”,位列“王、謝、桓、庾”四大家族之首,隨著南遷大潮,也遷居到了浙江紹興。

王云的祖輩中可謂人才輩出,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就有“臥冰求鯉”的大孝子王祥、官至西晉光祿大夫的王覽、東晉王朝的開國功臣王導、被稱為“書圣”的書法家王羲之、“書圣”之子王獻之等。這幾位全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王祥和王覽是同父異母的兄弟,王祥是哥哥,王覽是弟弟。在兄弟倆小的時候,王覽的母親經常無故打罵王祥,王覽總是設法袒護哥哥。一天,母親想要毒死王祥,被王覽及時發現,打翻了母親想給王祥喝的毒藥,救了哥哥一命。王祥感激不已。后來,有人送給王祥一把寶刀,說是能給人帶來好運的“神刀”,王祥便轉送給了王覽。事實證明,那把刀的確是“神刀”,佩帶上它以后,王覽時來運轉、官運亨通,最終做到了光祿大夫,開創了瑯琊王氏的輝煌歷史。

王導是王覽的兒子,與晉元帝司馬睿關系密切,積極地為司馬睿出謀劃策,提出多項政治決策,還利用自己出身士族的特殊身份,幫助司馬睿團結南方士族,安撫南遷的北方士族,為東晉王朝的建立和司馬睿的稱帝立下汗馬功勞。在登基大典上,司馬睿有感于王導的功績,請他與自己一道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賀,在民間形成“王與馬,共天下”的說法。王導的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而瑯琊王氏的影響力也由此日漸深遠。據說,在南朝梁武帝蕭衍統治時期,東魏權臣侯景向南梁求親,蕭衍特意提醒侯景,瑯琊王氏門第太高,東魏高攀不上,因此不許他選擇瑯琊王氏的女子。

瑯琊王氏舉家遷居浙江紹興的時間是東晉末年,帶路人是赫赫有名的“書圣”王羲之,當時的紹興還被稱為“山陰”。這個顯赫的家族在紹興居住了大約七百年以后,在兩宋交替之際,又在王羲之第二十三代世孫王壽的帶領下,舉家搬遷到浙江余姚。

到了明朝初期,余姚王氏的族長名叫王綱。王綱與明朝開國功臣劉基是故交,在劉基的舉薦下,到兵部任職,后來被叛兵殺害。王綱之子叫王彥達,他親眼看著父親被殺,認為當官不是好差事,于是立下祖訓,不許子孫當官。王彥達之子王與準謹遵祖訓,拒絕當官,甚至為了逃避當官而摔斷了腿。王與準之子叫王世杰,起初也拒絕當官,但是除了當官,他又沒有其他養活家人的本事,迫于經濟壓力,只好違背祖訓,當了幾年地方小官。王世杰之子就是王云的祖父王倫。

王倫在骨髓深處繼承了魏晉名士的風范,為人不拘小節,瀟灑豁達,飽讀詩書,還精通音律,總之是儒雅之極。據說,王倫很喜歡竹子,不僅在自己居所的前前后后種滿了竹子,還不允許別人砍伐竹子,如果看到有人砍伐竹子,他必然痛心疾首,苦言勸阻。正因為這個緣故,他被人們稱為“竹軒先生”。在“竹軒先生”的帶領下,王家人都以讀書、唱歌為樂,生活得其樂融融。

王倫是個坦蕩灑脫的人,既不追求功名利祿,也不羨慕榮華富貴,就像過著歸田園居生活的陶淵明。此外,他還是個熱心和負責任的人,周圍有人遇到困難,不論是貧窮還是饑餓,他都慷慨相助,毫不遲疑;有人請他教育小孩,他也盡心盡力,唯恐誤人子弟。盡管他沒有做官,卻在當地享有極高的聲譽。

王云的父親王華,從小就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物,處處表現得跟別的小伙伴不一樣。六歲時,他和幾個小伙伴在河邊玩耍,期間從遠處走過來一個喝醉酒的人,坐在河邊洗腳,洗完腳就走了。后來,王華在那個人洗腳的地方,發現了一個裝滿銀子的布袋,推測是那個人丟失的。為了防止被別人發現,王華便把布袋放到了河水里,自己則守在旁邊等那個人回來。一直等到中午時分,小伙伴們都回家吃飯了,那個人才一路號哭著找到河邊。王華見了,問明來意,便從河水里提出布袋,還給了那人。那人感動不已,從布袋里拿出一兩銀子,要酬謝王華。王華堅決不接受,說道:“我連你的幾十兩銀子都不看在眼里,又怎么可能接受你的一兩銀子呢?”

十四歲那年,王華在余姚城外的一座名為“龍泉山寺”的寺院里讀書。與他一起在那里讀書的,都是余姚當地的富家子弟。這些孩子們知道,龍泉山寺依靠的是他們父母的資助,便以寺院的衣食父母自居,不僅傲慢無禮,還以欺辱寺院里的僧人為樂。僧人們苦不堪言,決定借助寺院曾經鬧過鬼的傳言,假扮成鬼怪嚇唬他們。孩子們早就聽說寺院里鬧過鬼,心里本來就很害怕,遇到僧人假扮的鬼怪,更是被嚇得屁滾尿流,哭哭啼啼地跑回家去了。

但是,王華沒有害怕。僧人們不肯善罷甘休,便變本加厲地嚇唬他。在一個風雨交加的雷雨夜,他們一面學著鬼哭的聲音,一面敲打撞擊王華的門窗。王華還是沒有害怕。他們無計可施了,便問道:“你獨自一人留在這里不害怕嗎?”王華反問道:“我為什么要害怕呢?”他們說道:“你不知道這些天寺院里總是鬧鬼嗎?”王華回答道:“我只見到有幾個和尚在裝神弄鬼。”僧人們聽了,知道把戲被揭穿了,只好作罷。

其實,他們哪里知道,王華不僅膽量大,而且還有處變不驚的本事!不怕鬼的人不止王華一個,但他們跟王華較量處變不驚的話,肯定還差一大截。據說,若干年以后,寧王朱宸濠發動叛亂,有人從南昌帶來消息,說王陽明被叛兵殺死了。他聽了,竟然毫無反應,就跟沒有聽見似的。

身為品行高潔的一代名士王倫的兒子,王華的品行自然也不會差。據說,當時浙江一帶的年輕學子中盛行酗酒嫖娼之風,王華也酗酒,卻堅決不嫖娼。有幾個同伴不相信,便將他灌醉,然后找來兩個青樓女子,放到他的床上。那天晚上,王華住在江邊的亭樓上。當他發現自己被人算計以后,便奮力卸下一塊門板,將門板扔到江面時,然后縱身一躍,跳到門板上,連夜渡江而去。這等定力,實在令人敬佩。

成化初年,浙江布政使寧良請浙江學政張時敏為他推薦一位學子做家庭教師。張時敏毫不猶豫地推薦了王華,理由是“論品學兼優者,唯王華為最”。于是,王華便被寧良請到自己出仕以前居住的梅莊,教導他的子弟讀書。

寧良早年曾在梅莊埋頭苦讀,梅莊因此有數千卷的藏書,這令王華喜出望外。在梅莊的三年,他過著白天給寧府的孩子教書、晚上在燈下苦讀的生活。這三年里,他在梅莊幾乎足不出戶,但學業卻有了巨大的進步。

王云出生時,王華已經二十六歲了,正在梅莊給寧府的孩子教書。九年后的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他趕赴京城參加殿試,名列第一,中了狀元。這是自科舉制度誕生以來,聲名顯赫的余姚王氏中的第一個狀元。王華中狀元是早晚的事情,早在成化初年,張時敏就斷言王華要中狀元,還說他的福德不可限量。王華被留在了京城,擔任翰林院修撰,成為朝廷著重培養的年輕才俊。之后,王華一路高升,官至南京吏部尚書。

如果從王壽將王氏家族搬遷到余姚之時算起,一直到王云出生之前,王氏家族在余姚已經居住了六百多年,繁衍了十代子孫。盡管這個家族始終保持著魏晉時期中原士大夫的傳統,在當地享有很高的聲望,但始終沒有再誕生過堪比王導、王羲之這樣的大人物,這真是一個遺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岳县| 香格里拉县| 治县。| 深泽县| 泸水县| 佛教| 阳西县| 德令哈市| 封丘县| 凤冈县| 株洲县| 大石桥市| 颍上县| 自贡市| 治县。| 南平市| 铅山县| 保靖县| 商水县| 红安县| 子洲县| 富平县| 木里| 旬阳县| 辉县市| 富蕴县| 昭苏县| 澄城县| 余庆县| 平武县| 屯昌县| 新巴尔虎右旗| 洮南市| 高陵县| 渑池县| 西和县| 石城县| 西藏| 长泰县| 蕉岭县| 永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