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卷五(2)

【原文】起之為將,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臥不設席,行不騎乘,親裹贏糧?與士卒分勞苦。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卒母聞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將軍自吮其疽,何哭為?”母曰:“往年吳公吮其父,其父戰不旋?踵?遂死于敵。吳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張居正講評:吳起作為將軍能體恤士兵,跟士兵們穿一樣的衣服、吃一樣的飯。他心中想著士兵們行軍在外飽受風霜之苦,因而他睡覺也不用席子和褥子;他想著士兵們行軍的奔走之勞,因而他行軍時也不騎馬、乘車;行軍途中余下的糧食,也由自己攜帶,不肯讓別人代勞。身為大將,而能與士兵們同甘共苦、不分貴賤到如此的地步,很難得的了。士兵中曾有人生毒瘡,吳起親自用嘴替他吸去膿血,使他痊愈。那士兵的母親聽說此事后,悲痛而哭。旁人見了便對她說:“你的兒子只是個普通的士兵,現在吳起貴為將軍而替你的兒子吸出膿血,你應該高興才是,怎么能哭呢。”其母回答說:“我之所以哭是因為我的兒子將要死去。以前,他的父親生毒瘡,吳公也曾替他吸出膿血,他的父親感激吳公的恩德,不顧性命,替他出力報效,臨陣時毫不畏死一心向前,因而戰死。如今吳公又替他的兒子吸膿血,兒子也一定會像他的父親一樣感恩效忠,我都不知道他將戰死在何處,所以痛苦。”吳起如此為將,因而戰無不勝,其用兵就算是戰國時期齊國大軍事家司馬穰苴也比不上的。為將之道,首先要用恩惠得到士兵的真心的歸附,這樣他們在作戰時才會悍不畏死為國效忠。如果作為君主的在駕馭將領時,能夠做到推心置腹,用人不疑,待之以恩信,則將領們必當誓死效力。

注釋:

魏斯、趙籍、韓虔,這三人都是晉的大夫,勢力強大,足以左右晉國政局。

趙襄子,是趙國的國君。

飲器,是溺器,即盛小便的器皿。

匕首,是短刀。

廁,是凈房,即衛生間。

委質,是向君上稱臣的意思。

魏斯,是晉大夫魏桓子的孫子魏文侯。

式,是在車上俯身致敬的模樣。

虞人,是掌管田獵的官員。

獵,是打獵。

中山,是諸侯國的名字。

成,是魏成。璜,是翟璜。這二人都是魏文侯時的賢臣。

西河,是郡名,在今山西汾州。

鄴,是魏國的一個城市,在今河北臨漳縣。

贏糧,是剩余的糧食。

疽,是癰疽,一種毒瘡。

吮,是以口吮吸。

旋,是回轉。

踵,是腳后跟。

安王

【原文】魏置相,相田文。吳起不悅,謂田文曰:“請與子論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將三軍,使士卒樂死,敵國不敢謀,子孰與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親萬民,實府庫,子孰與起?”文曰:“不如子。”起曰:

“守西河而秦兵不敢東向,韓、趙賓從,子孰與起?”文曰:“不如子。”起曰:

“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國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時,屬之子乎?屬之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屬之子矣。”

張居正講評:魏武侯任用田文為宰相。吳起自負有大功于國家,沒能擔任宰相,心中郁郁不樂,便對田文發牢騷說:“君上任命你為宰相,必定是認為你的功勞比我大。你敢跟我比誰的功勞大嗎?”田文說:“有什么不敢的。”吳起便問田文說:“如果統率三軍出征,能使士兵士氣高漲,舍死向前,每戰必勝,敵國都懼怕而不敢圖謀我國,這樣的本事,與我比起來,你怎么樣啊?”

田文說:“我不如你。”吳起又說:“如果統領百官,使官吏無論大小,都盡職盡責,百姓傾心歸附,使上下同心;國庫充盈,使財用充足,這樣的本事,與我比起來,你怎么樣啊?”田文說:“我也不如你。”吳起又問:“秦國兵強馬壯,又與我西河郡接壤,如果守住西河,一面能使秦國恐懼而不敢東犯,韓、趙二國也都畏懼魏國的強盛,帶著厚禮前來歸附,這樣的本事,與我比起來,你怎么樣啊?”田文說:“我也不如你。”吳起說:“這三件事,你都不如我,而今君上任命你擔任宰相,地位反而比我還高,這是什么緣故?”田文回答說:“雖然這三件功績我都不如你,但要論君上年幼,大臣們不肯忠心行事,百姓們不肯信任順從,國家處于危難之中時,能夠托付國家,使臣民信服的人,不知是你還是我呢?”吳起默然,思考許久之后才服了田文,說道:“這樣的重任,只有你才擔當得起,我無能為力,君上以你為宰相,真是太明智了。”由此可見,富國強兵、效勞任職的事,只要是賢能的人都能勉強做到。在國家危難之際,能夠在不動聲色之間,挽狂瀾于既倒,使國家安定,則非德行、氣度一向都能使人信服的人,是不能做到的。君主選擇宰相,當以此為鑒!

【原文】二十五年,子思言茍變于衛侯曰:“其材可將五百乘。”公曰:

“吾知其可將,然變也嘗為吏,賦于民,而食人二雞子,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猶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長,棄其所短。故杞梓連抱,而有數尺之朽,良工不棄。今君處戰國之世,選爪牙之士,而以二卵棄干城之將,此不可使聞于鄰國也。”公再拜曰:“謹受教矣。”

張居正講評:周安王二十五年,子思居住在衛國,一天,他對衛侯說:“您的大臣中有一個叫茍變的,很有才能,可以擔任統率五萬大軍的將領,要早早起用他。”衛侯說:“茍變確實是很有才能的,我也知道他可堪大用,但他以前做官時,征收百姓的賦稅,曾向百姓多征收了兩個雞蛋供自己食用,其操守有些不廉潔,所以我不用他。”子思說:“人無全才,有所擅長的,必然有所欠缺,怎么能苛刻求全呢。圣人用人,根據才能的大小使用,就像木匠使用木料一般,只看他的長處,對于短處就不計較了。因而像杞木、梓木這樣的最好的木材,假使長到了數人合抱才能抱住那樣大,中間必然已經腐朽、空心,好的木匠必不會因它空心而廢棄不用。今國君處于列國之間戰爭頻發的時候,正當選用有才能的人,怎么能因兩個雞蛋,而廢棄可以為國家的干城大將的人不用,這不是損害自己資助敵國嗎。這樣的事不能讓敵國知道,一旦知道,他們必然看輕我國,起心圖謀我們了。”衛侯聽了子思的話,認為很有道理,起身長拜說:“受教了,獲益匪淺啊。”天下沒有賢才是不大可能的,但是道德純全的全才是少之又少的,因而在用人時,當用人所長。周公曾說:“不能對于一個人求全責備。”

孔子亦說:“用人時,當量才使用。”

【原文】威王召即墨大夫,語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毀言日至,吾使人視即墨,田野辟,人民給,官無事,東方以寧,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

封之萬家。召阿大夫,語之曰:“自子守阿,譽言日至,吾使人視阿,田野不辟,人民貧餒。昔日趙攻鄄,子不救;衛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幣事吾左右以求譽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嘗譽者。于是群臣悚懼,莫敢飾非,務盡其情,齊國大治,強于天下。

張居正講評:齊威王即位之初,不理政務,朝綱廢弛,國勢衰微。這樣過了三年,某一天,他忽然奮發圖治。一天,他召即墨大夫來,對他說道:“自從你到即墨任職,我左右的人,都說你不是個好官,毀謗的話,天天在我耳邊縈繞。但當我派人到即墨實地調查時,卻發現田地都得到開辟,沒有荒蕪的;人民富足,沒有貧苦的;政事都處理得井井有條,沒有懈怠的。你負責的東方一帶,都很安定,與那毀謗的言語完全相反。這都是因為你正直,而不巴結我的左右內臣謀求救援的緣故。你如此的賢能,怎么能不賞賜。”于是,便分封給他萬戶的食邑,以褒獎他。

又召阿邑大夫來,責備他說:“自從你到阿邑任職以來,我左右的人,都說你是好官,稱贊的話,不絕于耳。但當我派人去阿邑去實地調查時,卻見田地荒蕪,人民窮困;以前,趙國進攻鄄時,阿邑離那兒最近,然而你卻不去救援;衛國攻占了你治下的薛陵,你卻不知道,這些與那些稱贊的話完全相反。這是因為你不實心任事,一心用財寶賄賂我身邊的人,因而他們稱贊你。犯了如此的罪過,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于是便處死了阿邑大夫以及自己身邊經常稱贊他的人。從此以后,齊國的大臣,人人震驚恐懼,做事行事再也不敢像以前一樣了。在地方任職的及身邊的言官,沒有敢虛言欺瞞他的,各盡其職。于是,齊國大治,成為諸侯中最強盛的。由此可見,君主治理國家,方法并不復雜,賞賜應該賞賜的人,則天下的人都會去效仿,處罰應該處罰的人,則天下人都會以此為戒,察覺一次那些毀譽的話的真相,大臣們也就不敢輕易毀謗他人、掩飾他人的罪過了。

注釋:

子思,是孔子的孫子。

茍變,是衛國的大臣。

乘,是兵車,四馬一車為一乘。五百乘,共計有士兵五萬人。

墨,是齊國城市的名字,在山東,即墨市。

阿,是齊國城市的名字,在今山東陽谷縣東北。

鄄,是齊國城市的名字,在今山東鄄縣。

薛陵,是地名,在今山東陽谷縣境內。

顯王

【原文】十四年,齊威王、魏惠王會田于郊。惠王曰:“齊亦有寶乎?”

威王曰:“無有。”惠王曰:“寡人國雖小,尚有徑寸之珠,照車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豈以齊大國而無寶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為寶者,與王異。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則楚人不敢為寇,泗上十二諸侯皆來朝。吾臣有盻子者,使守高唐,則趙人不敢東漁于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則燕人祭北門,趙人祭西門,從而徙者七千余家。吾臣有種首者,使備盜賊,則道不拾遺。此四臣者,將照千里,豈待十二乘哉!”惠王有慚色。

張居正講評:周顯王十四年,齊威王、魏惠王相約到汶上城的郊外打獵。

相見后,惠王問齊威王:“你齊國中有什么寶貝?”威王說:“沒有什么寶貝。”

于是惠王自夸說:“我國雖然地方狹小,但還有直徑一寸的夜明珠十枚,它的光明足以照耀方圓十二乘的范圍。像齊國這樣的大國,怎么會沒有寶物呢?”

惠王的所謂寶物,只是些珠玉珍寶而已,又怎么能稱為國家的重寶呢,見識太鄙陋了。威王回答說:“在我心里當作寶物的東西與你不同。你以珠玉珍寶為寶物,我則以賢能的人為寶物。我齊國的臣子中,有名叫檀子的,讓他鎮守南城地區,則南方的楚國不敢來侵犯,泗水地區的十二個小諸侯都來朝貢。檀子是我的珍寶之一。又有名叫盻子的,讓他鎮守高唐地區,則西邊的趙國人再也不敢東來到大河中捕魚,擔心驚擾了我國,我國征伐他啊。盻子也是我的珍寶之一。又有名叫黔夫的,讓他鎮守徐州地區,則北方的燕人、西邊的趙人都擔心我去征伐他們,而去祭祀向神祈禱,祈求齊國不要征伐他們,居住在兩國邊界上的老百姓遷居到徐州的前后達七千余家。黔夫也是我的珍寶之一。又有名叫種首的,讓他負責國內的治安,他令行禁止,盜賊都變成了良民,就算路上偶爾有人遺失了東西,也沒有人去拾取,至于搶劫盜竊就更沒有了。種首也是我的珍寶之一。你以為珍貴的那些夜明珠,只能照耀方圓十二乘的地方,而我的這四個大臣,卻能保國安民,抵御外辱,他們的威名遠及千里之外,又何止十二乘呢!他們與你的寶物比起來怎么樣啊?”于是惠王自知失言,默然有慚色。齊威王不以直徑一寸的夜明珠為珍寶,而以賢臣為珍寶,這與《大學》所引《楚書》“以善為寶”的意思暗合。齊威王是知道該以什么為重,因而成了戰國時期有名的賢君。

【原文】韓昭侯有敝褲,命藏之。侍者曰:“君亦不仁者矣,不賜左右而藏之。”

昭侯曰:“吾聞明主愛一顰一笑,今褲豈特顰笑哉!吾必待有功者。”

張居正講評:韓昭侯有一件穿舊了的下衣,吩咐左右的人收藏起來。左右侍臣看見了便說:“仁德的君主,必定樂善好施。現在,君上你對于穿舊的下衣都要收藏起來,而舍不得賞賜給左右的人,這樣的吝嗇,怎能算是仁德的君主呢?”昭侯說:“我聽說賢明的君主賞賜必給予有功的人,不但賞賜人衣物如此,就是一顰一笑,一言一語,都不肯輕易發出。贊賞的笑只能給予有所作為的人,稱贊的話只能給予有功的人。這下衣雖然很舊了,但是我曾經穿過的,又怎么是一言一語、一顰一笑能比的呢?我之所以將它收藏起來,是為了將來賞賜給有功的人。”賞罰是人君的特權,賞賜有功的人,人們才知道努力任事以求賞賜。若不論有功無功,濫行賞賜,則得到的并不把它當回事,沒得到的也不知道努力以得到賞賜。昭侯將穿舊的下衣藏起來,怎么可能是吝惜如此微小的一件物品呢?后世宋太祖曾解下自己身上穿著的貂裘,賞賜給征西的將士,這正是昭侯所謂賞賜有功的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曲县| 凌源市| 正阳县| 蚌埠市| 保山市| 盐城市| 华亭县| 吉安县| 周至县| 兴化市| 丹江口市| 东阳市| 饶河县| 思茅市| 普陀区| 来宾市| 五家渠市| 龙井市| 泸定县| 酉阳| 宁安市| 隆化县| 杭锦旗| 扶沟县| 无棣县| 中牟县| 永吉县| 潼南县| 宁津县| 闸北区| 鄯善县| 自治县| 永定县| 平定县| 东乡族自治县| 淮北市| 工布江达县| 简阳市| 抚远县| 永川市| 阿图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