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30歲前:為自己設定一個合適的目標(3)
- 30歲前學做人30歲后學做事
- 張易山
- 4251字
- 2016-03-15 17:18:07
菲爾·強森的父親開了一家洗衣店,他把兒子叫到店中工作,希望他將來能接管這家洗衣店。但菲爾不喜歡洗衣店的工作,所以懶懶散散的,提不起精神,只做些不得不做的工作,其他工作則一概不管。有時候,他干脆“缺席”了。他父親十分傷心,認為養了一個沒有野心而不求上進的兒子,覺得在他的員工面前丟盡了臉。
有一天,菲爾告訴他父親,他希望做個機械工人——到一家機械廠工作。什么?一切從頭開始?這位老人十分驚訝。不過,菲爾還是堅持自己的意見。他穿上油膩的粗布工作服,去從事比洗衣店更為辛苦的工作,工作的時間更長,更辛苦,但他竟然快樂地在工作中吹起口哨。他選修工程學課程,研究引擎,裝置機械。而當他在1944年去世時,已是波音飛機公司的總裁,并且制造出“空中飛行堡壘”轟炸機,幫助盟國軍隊贏得了世界大戰。如果他當年留在洗衣店不走,他和洗衣店——尤其是在他父親死后,究竟會變成什么樣子呢?菲爾·強森如果滿足于父親給他的現成的家業,就從這個眼前利益出發,去干洗衣店的工作,那么就不會實現他自己的長遠目標,他就會成為千千萬萬的小小洗衣店的老板之一,前提是經營得還可以養活自己的話。菲爾·強森沒有受眼前利益的驅使,他志不在此,志在高遠,所以,他選擇了適合自己發展的事業,于是他成功了。
一個人最理想的就是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結合起來,但是這樣的事情很少。很多人都要經過一段痛苦的時間之后,才能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協調一致。菲爾·強森是在痛苦的斗爭之后,選擇了自己的人生方向。關鍵就是要把握住自己,不要為眼前利益而放棄長遠目標。是魚,就要找到能養活自己的水,不要呆在岸上干涸而死。眼前利益必須服從長遠利益,必須為長遠的目標服務。
什么是人的長遠目標呢?長遠目標就是你最終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具體來講,包含三個方面:第一,你的事業到達什么程度?第二,你的家庭發展到什么境界?第三,你的榮譽到達什么高度?
人的一生就是為了這三個目標而奮斗。現在你就要想好,你怎么才能把眼前利益和這三個長遠目標結合起來?你必須結合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與你自己的實際水平和主觀愿望做出決定。你的一生就從這個決定開始。眼前利益的出發點就是你首先要能夠生存,要首先保證你的衣食住行不受影響。這就是說,你先要找到一份工作,使你能夠生存下來,然后才有可能實現你的長遠目標。
這里決不能有絲毫的遲疑和猶豫,還要克服惰性,有些人就是這樣,一旦在一個工作崗位上干起來了,就不愿意放棄,即使覺得不適合自己,也就委屈自己,認命了,這樣,你就是自己放棄了自己的長遠目標,就等于宣告了自己人生的結束。所以,眼前利益永遠只能作為一個跳板,你是要借此跳上龍門的,而不是就此了結一生的;生存是第一需要,發展和實現自己才是人生的終極需要和最高需要。
7.苦盡才會甘來,做好吃苦的準備
一個人要善于尋找適合自己的職業,我能干什么,我會干什么。挖掘自我,在某種意義上揭示了人的心理活動。因為每個人都想實現自己的某種愿望,人的一生就是為了這個愿望而活。挖掘自我、實現自我就是使人的愿望和潛能得到最大的滿足。正是這種愿望,才使得人追求成功的人生。
在挖掘自我、實現自我的過程中,愿望和潛能是相互聯系的。只有愿望而沒有這方面的潛能,那么你的愿望就難以實現;具有某方面的潛能而沒有這方面的愿望,那么也就難以自我實現。人的愿望與潛能的相互適應、相互磨合的過程只有在社會生活的時間中才能完成。也就是說,人在生活中才能逐漸發現自己的愿望需要什么樣的潛能,自己的潛能可以實現什么樣的愿望。
從成龍的奮斗歷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人成功的關鍵就在于如何挖掘自己的潛能和發揮自己的潛能,并實現自己的愿望。挖掘自己的長處并且發揮自己的長處,這需要很長一段過程,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成龍出身于一個比較貧寒的家庭,父母是一般的打工族。成龍不喜歡讀書,直到成名以后文化程度仍然很低。一次為影迷簽名,影迷要求他寫上“小莉,祝新婚快樂!”一句話,成龍非常為難,因為他只會寫“小”和“快樂”三個字。就是這種文化程度,成龍居然成為集編、導、演才能于一身的世界電影巨星,這是成龍在漫長的時間里摸索和挖掘自己優勢的結果。成龍小時候的理想并不是當演員,他的最大興趣是練一身好武功,當個大武術家。在他的軟磨硬泡之下,8歲時父親就不得不把他送到香港著名武師、京劇武生于占元的門下,進了于占元辦的中國戲劇學校。成龍的興趣完全不在學戲,只是想學武功,為此經常受到師傅于占元的嚴厲體罰,但成龍毫不在乎,只要能學武,成龍什么代價都愿意付出。10年的功夫,成龍練就了扎實的武術基本功,并且鍛煉出了堅強的體魄和意志。
成龍因和師傅到夜總會表演特技開始接觸電影圈。他從10歲開始當小童星直到20歲,演了不少角色,但是始終毫無影響。成龍攬鏡自照,認為自己屬于那種“在別人面前晃一千次也晃不出印象的人”。他對自己在這一行業里究竟有什么優勢,究竟該怎么走還不清楚,1975年,成龍失望地告別影壇去了澳大利亞,在那里,他白天當建筑工,晚上當調酒員。
1976年,成龍在朋友的推薦之下,在名導演羅維的《新精武門》一片中擔任主角,影片上市后,賺了350萬港元。但成龍還沒有紅起來,此后成龍在羅維公司拍了9部影片,一直扮演冷面兇悍的“硬漢”形象,也一直沒有走紅。導演羅維很奇怪:“成龍功夫又好,身手又漂亮,憑哪樣不走紅?”
就在羅維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香港思遠公司的名導演袁和平看中了成龍,讓成龍主演喜劇影片《蛇形刁手》,袁和平認為成龍身材魁梧,性格粗獷,但沒有那種冷峻、剛烈的肅殺之氣,不適合演那類叛逆型的悲劇英雄,也不適合演英俊瀟灑的正面英雄形象。袁導演從成龍偶爾的展顏一笑和克敵制勝的得意神情中發現了成龍的憨厚、調皮、可愛的因素,他認為成龍扮演喜劇性的人物一定會成功。
就從袁和平對成龍進行一番分析的這一時刻起,成龍終于發現了自己是一棵什么“樹”,在《蛇形刁手》上映后,成龍一鳴驚人。1978年10月,成龍主演的《醉拳》上映,成龍大紅大紫,被稱為“李小龍第二”。接著成龍自導自演《笑拳怪招》下片,19天票房高達544萬港元。成龍徹底走出了“李小龍”的陰影,奠定了自己在影壇的地位。
成龍在演《蛇形刁手》之前,已經在電影圈呆了16年,這16年成龍結交了一批文化高、有見識的朋友,給自己出謀劃策,彌補了自己文化不高的弱點。然后在一次一次的演藝實踐中,在一次次失敗中發現了自己的種種“不可能”,逐步縮小了自己的差距,終于發現自己的優勢。可見,一個人“持之以恒”的過程,應當是一個發現并且塑造自己優勢的過程,而不應當是一個簡單機械的“鐵杵磨成針”的過程。只有那些使優勢更優的努力才是有價值的。
挖掘自我,就是在這種愿望與潛能的相互發現中實現的;這種發現,也只有在社會實踐中才能完成,也只有具備百折不撓的精神才能完成。
成龍就是具有這種精神的人,他在自我實現的道路上克服了失敗,走向了成功。俗話說:不經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遍地開。在自我實現的道路上,總是充滿了各種考驗。受挫和失敗是難免的。很多人就是在這種考驗中敗下陣來,并不是說所有的失敗都孕育著成功,成功只是留給能堅持到最后的人。
人生的目標容易設立,而實現目標的路卻很難走,只有那些意志堅定、決不輕言放棄的人,才能達到挖掘自我的目的。
8.以大化小,別指望一蹴而就的好事
樹立目標后,接下來如何實現它尤為重要。將大目標分成無數的小目標,分成無數具體可行的事情。當把無數的小目標做完的時候,也是功成名就之時。
設定目標之后,接下來就要仔細研究如何實現目標。對于一個大目標,可以把它分解成無數個具體可見的小目標,這樣看似復雜,實際上卻是一個最為有效的達到目標的方法,可以盡早取得成功。
1984年,在東京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中,名不見經傳的日本選手山田本一竟出人意料地摘得了桂冠。記者問他憑借什么獲得了驚人的成績時,他認為自己是在用智慧戰勝對手。當時許多人都對他提出質疑,因為馬拉松所體現的是體力和耐力的較量,憑借智慧取勝聽上去有點牽強和不可思議。
兩年后,國際馬拉松邀請賽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蘭舉行,代表日本參加比賽的山田本一又一次贏得了冠軍。當記者問及成功的經驗時,性情木訥、不善言談的山田本一又用上次那句來做答:憑智慧戰勝對手。這次的回答更讓許多人迷惑不解。
時隔十余年,山田本一成功的謎團終于被解開,人們在他的自傳中找到了答案。原來他每次比賽之前,都要騎車把路線仔細觀察一遍,同時順便把途中比較醒目的標志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志是銀行,第二個標志是一棵大樹,第三個標志是一座紅房子,像這樣他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比賽開始后,山田本一以百米的速度朝第一個目標沖去,等到達第一個目標后,他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沖去。40多公里的賽程,就被山田本一分成很多個小目標,很快他便輕松地跑完了。正是用這種方法,山田本一才創造了奇跡。
把目標分解開來,化整為零,分成一個個容易實現的小目標,然后將其各個擊破,這是實現終極目標的最有效方法。成績是一點一滴的進步積累出來的;房屋是一磚一瓦堆砌出來的;足球比賽的最后勝利是由一次次的進攻累積而成的;商店的繁榮也是靠一個又一個的顧客創造的……可以說,每一個重大成就的取得都是靠一連串的小成就累積成的。因此,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我們要特別重視積累的作用。
有一個著名的作家兼戰地記者,他曾在1957年4月《讀者文摘》上撰文表示,他所收到的最好忠告是“繼續走完下一里路”,下面是這篇文章中的一段描述:
“二戰期間,我和幾個戰友被迫從一架破損的運輸機上跳傘逃生,最終落在緬印交界處的樹林里。當時唯一能做的就是拖著沉重的腳步往印度走,全程長達140英里,必須在8月的酷熱和季風所帶來的暴雨侵襲下,翻山越嶺長途跋涉。”
“大約走了一小時,一只長統靴的鞋釘扎傷了腳,傍晚時雙腳又磨起了水泡,出了血,傷口像硬幣一樣大小。別人的情況和我差不多,甚至更糟。我們都以為完蛋了,但是又不能不走。為了在晚上找個地方休息,我們別無選擇,只好硬著頭皮走完下一英里路……當我推掉所有工作,開始寫一本10萬字的書時,始終靜不下心來,最后我強迫自己只去想下一個段落怎么寫,而非下一頁,當然更不是下一章。經過整整6個月的時間,除了一段一段不停地寫以外,什么事情也沒做,結果終于大功告成。”
海洋再寬廣,它也是由一粒粒水珠組成的;目標再遠大,它也是從一個個小目標累積的。因此將一個個小目標做好,就會為將來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從眼前的小事情、小目標做起吧,只有如此將來才會成就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