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一句話是關鍵,第一印象很重要(2)
- 提高說話水平的11種方法
- 王峰
- 3907字
- 2016-03-22 16:57:13
阿旺與阿才是職場中兩個典型的代表人物,或許有人認為阿旺過于陰險狡詐,用沉默的手段擊敗同事。但是,面對故意找茬的人,說多少都是多,那也是自保的一條原則,倘若阿旺沒有用保持沉默的態度對待阿才的挑釁,而是與阿才針鋒相對,一同陷入爭斗的旋渦中,阿旺恐怕早已被阿才趕出了機關。
阿才因為忌妒心強,所以不擇手段地排擠他人,擠走了機關中許多老同志,但是他的這種排擠方法對于一直沉默的阿旺卻不奏效,反而自己卷鋪蓋走人了。由此可見,話不投機時,尤其是在別人故意找茬時,最好的辦法就是保持沉默,這樣一場無謂的爭吵就會避免。
其實,只要有人的地方,就免不了有爭斗,所以每個人都要做好面對外來襲擊的心理準備。人們可以不去加害別人,但為自己披上一身“防彈衣”,還是有必要的,而保持沉默就可以起防彈衣的作用,讓任何爭論望而卻步。每個人都清楚一個道理:與癡癲人爭斗,那是自討苦吃,因為他們根本聽不懂你在說些什么,到頭來只能將氣咽到肚子里去。
生活中,很多人既不聾也不啞,每每聽到不順耳的話,就要以同樣甚至更強的力度回敬對方。殊不知,這樣的蠢行正好中了對方的計,如果采取沉默的態度對待他人的挑釁,對方自然覺得沒趣而且還會落得個無理取鬧的名聲。挑釁者多半會在你保持沉默時,倉皇地“且罵且退”離開現場。
如果你持久地沉默下去,并且不時地表現出一副不解的神情,發出一些疑問的聲音,如“啊?”那么,對方更覺得沒有面子,只能結束爭吵。沉默是對無理爭吵進行反擊的有力武器,與其卷入爭吵的旋渦當中,還不如以沉默的方式,使自己置身是非之外,這既是說話的技巧,也是與人交往的技巧。
5.說實話不說謊話
日常生活中,求人辦事是避免不了的。而求人就意味著要說話,說話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辦事的結果。通常情況下,坦誠的言語,是最容易讓人接受的,所以在求人辦事時可以采用這一說話方式,達到求人的目的。
眾所周知,求人過程中,說話是一大難關。同一句話用不同的方式去表達,會產生不同的效果。究竟如何說話,才能讓被求助者欣然接受請求呢?
(1)說話時要體現出真誠
在求人辦事時,真誠、禮貌不能少,在言談中,要盡可能表現出真誠來。
艾靜得知某廣告公司欲招聘一名文案策劃人員后,前往面試。
面試過程中,主考官問她:“有相關工作經驗嗎?”
艾靜搖搖頭說:“沒有。在此之前我是一名新聞記者,對廣告策劃這一行業不是十分清楚。”
主考官說:“我們的招聘要求是必須有兩年以上的工作經驗。既然你沒做過這行,我們不會選擇你。非常抱歉,希望日后能有合作的機會。”
艾靜接到主考官的“逐客令”后站起身來,禮貌地說了一聲“再見”后離去。走到門口時,她突然轉過身來,對主考官堅定地說:“我有信心將這份工作做好,盡管我沒有工作經驗,但我有深厚的文字功底。雖然我從未涉足廣告這一行業,但我相信自己的能力。我一定能夠勝任這份職務的,希望貴公司能給我一次展示自己的機會。”
主考官見艾靜如此真誠,于是給她出了一道考題。經過一番思索后,艾靜交出了一份令主考官滿意的答卷,并由此得到了這份工作。
(2)在別人愛聽的稱呼上下功夫
稱呼,是贏得別人好感的一個重要因素,它體現出尊重與信任,在求人辦事時,要選用被請求者愛聽的稱呼。與被求者交談時,如果稱對方為“老頭”、“小孩子”,那結果便可想而知了;倘若稱對方為“老先生”、“小兄弟”等,可能會是另一種結果。
(3)求人過程中,恭維、贊揚的話要符合實際
求人過程中,恭維、贊賞對方是必要的,這也是獲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但是,恭維、贊賞的話,必須符合實際,這樣才能體現出坦誠。那種漫無邊際、天花亂墜的吹捧,不但不會被別人接受,反而會對求人者產生負面影響,給別人留下虛偽、溜須拍馬的壞印象。這對求人沒有任何幫助,也違背了恭維、贊賞的本質意義。
(4)把“互利”、“雙贏”的意識,擺在心中首要位置
生活中沒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任何人都不可能心甘情愿、不求利益地幫助你完成某種心愿。所以,在考慮自身利益的同時,還應顧全對方的利益,時刻把“互利”、“雙贏”的意識,擺在心中首要位置,這樣才能讓被求者感受到你的誠心,才愿意向你伸出援助之手。
(5)別把承諾當兒戲
請人幫忙辦事時,給對方做出了許多承諾,但事辦成后,卻當什么話都沒說過,這明顯是“過河拆橋”的行為,任何人都不喜歡與這樣的人共事。所以,要認真對待自己的承諾,別把承諾當兒戲。
(6)說話時,要注意對方的言語禁忌
在求人辦事之前,要對被求者有個全面的了解,以免說出被求者忌諱的話,否則,一切辛苦將會付諸東流。
在求人辦事時,說話是第一道“關口”。坦誠的語言,最能感染對方,誘發雙方之間的共鳴,徹底打破對方的心理防線,使被求者心甘情愿為你辦事。
6.沒話找話,打開話匣子
與人交往時,往往第一句話就能決定交談的深淺度。一句動聽的開場白,很可能使談話雙方成為無話不說的知己;一句不入耳的話,很可能破壞交談的整個氣氛,失去結交朋友的機會。這就要求人們在交談時把握好說話的方式。
張力是一個人際關系非常好的人。無論是與陌生人談話,還是與熟人聊天,他都能制造出非常活躍的談話氣氛,并在交談過程中,使雙方感情進一步加深,這就是他獲得好人緣的重要原因。
一次,張力受邀參加一位同事的生日聚會。張力如約而至,在聚會上遇到了王賓。他從容走上前去,彬彬有禮地說:“您好!聽說您和今天的壽星是老同學?”王賓高興地點點頭說:“您是?”“我是他的同事,很高興能認識您!今天真是個好日子,不但能給同事祝壽,還能結交一位朋友,難得。”張力面帶微笑地說。就這樣,王賓對張力產生了好感,高興地迎合著張力的話題。聚會結束時,他們兩人已經互換了聯系方式,成為經常聯絡的朋友。
張力與王賓能成為好朋友,第一句開場白的作用最大。如果張力的第一句話沒有吸引王賓的注意,沒有為交談營造一個良好的氣氛,那么二人的情況可能會是另一番景象。
當然,說好第一句話,并不只局限于與陌生人的交往中,還要滲透到朋友、夫妻、親人交往之中,這樣可增進友情、鞏固愛情、溫暖親情。
那么,如何才能把第一句話說好呢?以下幾點可供參考:
(1)讓第一句話拉近彼此距離
赤壁之戰中,魯肅見諸葛亮的開場白是:“我,子瑜友也。”子瑜是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與魯肅是忘年之交。就這樣,魯肅與諸葛亮拉上了關系,拉近了雙方的距離。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離開人群而獨自生活,只要彼此都留意,不難發現雙方存在的那層“親戚”關系。
這種初次見面互相攀認式的談話方式,很容易搭起陌生人之間談話的橋梁,使人在短時間內產生一見如故的感覺,從而給對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2)用第一句話讓人體會到尊重
對陌生人表示敬重、仰慕,是禮貌的第一表現,是拉近雙方距離最有效的方法。采用這種方式必須注意:要掌握分寸,恰到好處,不能胡亂吹捧,說話的內容要因時因地而異。
(3)在第一句話中就把問候送出去
無論是初次見面,還是與熟人見面,問候是少不了的。見面后,第一句話,最好就把問候擺出去。一般情況下,“您好”是最常見的問候用語,如果能因對象、時間、場合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問候語,效果則更好。
人生無處不相逢。與陌生人交談并不可怕,也沒有必要過于拘束、不自在,只要主動、熱情地同他們聊天,努力探尋雙方的共同點,遇到冷場時,能及時找到話題,制造談話氣氛就可以了。只要學會了這些技巧,就能贏得對方的好感,這樣才能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4)第一句話就使人感到體諒、關愛、包容
生活中,朋友、親戚、家人之間,總會出現一些矛盾,此時,第一句話起著決定性作用。一句不得體的話,不但會使矛盾加深,還可能傷害到彼此間的感情。所以,在張口前一定要三思。不妨往語言里加些關愛與理解,這樣,再深的矛盾也會因為愛而化解。
總而言之,初次見面,第一句話是非常重要的,是叩開對方心扉的敲門磚,也是使人一見如故的秘訣。
7.說話有度,給對方留下“臺階”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可能犯錯。所以,在交際場所,當指出他人錯誤時要把握說話的分寸,既要說明對方的錯誤,又要留有余地,保留對方的面子。否則,雙方就會不歡而散,甚至從此老死不相往來。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每個人都不愿自己的錯誤或隱私在公眾面前“曝光”,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就會感到難堪或惱怒。
因此,在交際中,如果不是為了某種特殊需要,應盡量避免觸及對方的敏感區,避免使對方當眾出丑。必要時可委婉地暗示對方的錯處或隱私,給他造成一種心理壓力。但不可過分,只須點到為止。
在北京一著名飯店,一位外賓吃完一道茶點后,順手把精美的景泰藍食筷悄悄“插入”自己的西裝內衣口袋里,然后準備離開。
這一切被服務小姐看在眼里,她不露聲色地迎上前去,雙手擎著一只裝有一雙景泰藍食筷的綢面小匣子說:“我發現先生在用餐時,對我國景泰藍食筷愛不釋手。非常感謝您對這種精細工藝品的賞識。為了表達我們的感激之情,經餐廳主管批準,我代表本店,將這雙圖案最為精美并且經嚴格消毒處理的景泰藍食筷送給您,并按照大酒店的‘優惠價格’記在您的賬簿上,您看好嗎?”
外賓當然明白這些話的弦外之音,當即表示了謝意后,解釋道:自己多喝了幾杯酒,頭有點暈,誤將食筷放入內衣口袋里。并借此“臺階”說:“既然這種食筷不消毒就不好使用,我就‘以舊換新’吧!哈哈。”說著取出內衣口袋里的食筷恭敬地放回餐桌上,接過服務小姐給他的小匣,不失風度地向付賬處走去。
給對方留面子,也是在為自己爭面子。因為這樣做不但使問題得以解決,還能使自己的聲譽得到提高。所以,在生活中,除了上述情況外,你還可以在他人自己由于某種原因處于尷尬境地的時候,為他留足面子。
既能使當事者體面地“下臺階”,又盡量不使在場的旁人覺察,這才是最巧妙的“臺階”。
同樣是發生在酒店里的一件事很能啟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