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溝通——用愛去聆聽女孩的心聲(2)
- 一本好書培養一個優秀女孩
- 張易山
- 4941字
- 2016-03-09 11:02:08
給女兒自己解決問題的權利,不要事事包辦。很多家長怕女兒不能夠理性的判斷,怕女兒吃苦,就事事包辦。這樣就會使女兒喪失個性,喪失獨立生活的能力。這對于女兒長大踏入社會以后是很不利的,只能讓她們更吃虧,遭受更多的苦。所以,在女兒遇到問題時,就盡量讓她們先想辦法解決,然后父母再給予指導和幫助。這樣,你的女兒就會表現得越來越出色了。
女兒是一顆耀眼的明珠,父母就不能把她關在匣子里,而應當給她一個寬闊的空間,讓她可以發出美麗的光芒,讓她可以認識到自己的能力。那樣,你的輕松也成就了女兒健康出色的成長。
13.永遠不要私自翻看女兒的日記和信件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一個私密空間。對于女孩子來說,更是如此。
相對于男孩子來說,女孩子的內心世界更豐富,感情變化也更微妙。大多數的女孩子都會有寫日記的習慣。當她們找不到可以傾訴的對象時,她們就會自己對自己說,把自己的秘密記錄在日記本上。特別是對于自尊心很強的女孩子來說,私人日記絕對是私密的個人空間,除非是得到了她的允許,否則這將是致命的傷害。
女孩子感情細膩,對人對事更加敏感,生活中的某一個細節就有可能引起她思想的變化,情緒的起伏。這個時候,她就有可能以寫日記的方式來得到疏解和發泄,或者是寫信給自己很要好的朋友。女孩子比較愿意把自己的秘密告訴同齡的女孩子,她們因為有相似的感受,才更容易取得信任和溝通。相反,女孩子最不愿意自己的父母來探視和詢問。但是,有一些父母出于對女兒的關懷,往往會暗地里偷偷地翻看女兒的日記和信件。
生活中,很多父母因為偷看女兒的日記和信件而鬧得家庭關系緊張。而且青春期的孩子最容易產生叛逆心理,處理不好,一不小就會破壞家庭的和睦,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長。因為,女兒比兒子成熟的更早,她們自尊心都比較強,更注重保護自己的隱私。而父母卻往往忽略這一點,只是擔心女兒會學壞,有什么問題也不告訴父母,于是一意孤行往往鑄就了大錯。
隨著文明的進步,孩子也逐漸開始要求自己的權利和地位了。對于孩子的管理就更需要方法和方式了。生活中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而這些工作往往母親更容易做一些,父親就有點難。首先,不能夠以嚴厲的方式來對待女兒,即使發現女兒的日記和信件中有問題,比如早戀那些事情,也不可以責怪;其次,應該采用循循善誘的交談,最好放下長輩的架子,以一個朋友談心的方式來幫助女兒走出心理的陰影;最后,日常生活中多和女兒交流,做女兒的知心朋友,那樣,她有問題的時候自然會告訴你。
生活中,之所以很多父母不能很好的解決和女兒之間的關系,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不能放下長輩的架子,管教方式太嚴厲。在這樣的環境中,女兒自然不會把自己的秘密告訴父母。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她們還很容易培養出抑郁的性格,不喜歡與人交流,就只能把自己的心事記在日記中,或者寫信和其他朋友交流。事實證明,父母隨和的家庭,孩子也往往更開朗活潑。
所以,如果身為父母的想要自己的女兒更健康的成長,想要和女兒的關系處理得很融洽,就必須恰當的處理好和女兒的關系。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能私自翻看女的日記和信件。那樣既是對女兒的尊重,也是給女兒樹立父母的形象,讓女兒更信賴父母。當觀察到女兒神情舉止異樣時,應當循循善誘地和女兒做好溝通,這樣有利于女兒更主動更積極地配合父母解決問題。當然,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就要搞好和女兒的關系,那樣,女兒出現問題時也可以得到及時地解決。
每個人都需要自己一個心靈獨處的空間,尊重女兒,女兒才會尊重你。那樣,才有利于建立良好和諧的家庭關系,也才有利于女兒的健康成長。
14.嘮叨的父母討人厭
我們經常會在生活中發現這樣的現象,一邊是媽媽苦口婆心的教育和訓斥,一邊是孩子不滿地做著無聲的反抗。忍無可忍時,孩子就會反過來怒斥媽媽:“說個沒完沒了,煩死人了!”更有甚者,大喊一聲:“你別說了好不好!”然后摔門而去。
看過電視劇《奮斗》的人都會記得第一集里的那個故事,陸濤他們畢業了,拿著畢業書,帶著對未來的憧憬興高采烈地沖向社會。與此同時,陸濤的同學高強,卻因為違反校規而沒有拿到證書。回到家里,父母得知兒子的情況后,媽媽沒完沒了地嘮叨個不停,爸爸也在旁邊訓斥他的不是。本來心情就很壓抑的高強,一激動便從樓上跳了下去,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屋子里剩下了年過半百的老夫妻倆兒,目瞪口呆地傻在當地。
這個例子也不是偶然的一個事件,生活中還有一些孩子因為不堪忍受父母的訓斥和嘮叨而走上了極端。畢竟孩子的心智都還不是很成熟,很容易在壓抑的情況下做出極端的事情。到那一刻,后悔的就只有父母了。誠然,為父母者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但是孩子并不能完全的理解,而且父母嘮叨式的教育方式也是很不科學的。沒有一個人愿意聽別人在耳邊無休無止的說個不停,更別說在他心情壓抑的情況下。
嘮叨容易助長孩子的暴躁脾氣。家庭里,父母與孩子的沖突往往就是這樣發生的。當孩子不能再忍受父母過分的嘮叨時,他們就會反抗,就容易養成暴躁的脾氣。這樣一來,孩子在長大后也會容易發怒,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
嘮叨會使女兒養成同樣的壞習慣。為什么一代代的女人都有很多喜歡嘮叨的呢?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女人的本性使然,另一方面卻是因為她們在小的時候就經常被媽媽的行為熏陶過了,耳濡目染,不自覺的,她們就繼承了媽媽的這一習慣。所謂女兒是媽媽的影子,媽媽的一舉一動都會成為女兒學習的范本。
嘮叨會影響到家庭關系的和睦。很多孩子之所以和父母的關系不好,不愿意呆在家里,往往就是因為他們不愿意聽父母在耳邊沒完沒了的嘮叨。本來父母和孩子因為代溝的緣故就很難找到共同的話題,如果父母還要說個不停,那就會使孩子產生厭煩心理。這樣一來,父母的嘮叨就成了影響家庭關系和睦的主要“兇手”了,父母的愛也成了孩子的負擔。
嘮叨會助長孩子的壞習慣。很多孩子在聽慣了父母的嘮叨后就會產生免疫力,他們會認為父母也就是喜歡嘴上說說,不會拿他們怎么樣,于是他們還會我行我素,該干嘛干嘛。事實上,習慣于嘮叨的父母就很難在孩子的心里樹立起威信,不能夠讓孩子對自己的話產生信服和認同。這樣,嘮叨式的說教也就失去了意義,與說教的目的背道而馳了。
所以說,在家庭教育上,父母盡量不要用嘮叨式的教育方式,那樣只會讓孩子感覺討厭。父母在平時就應該在孩子的心里樹立威信,樹立起父母的榜樣。父母的一舉一動才是孩子學習待人處事的關鍵范本,父母自己做好了,在教育孩子上也可以說已經成功了一大半。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容易產叛逆心理,父母的嘮叨只會加劇他們的反抗。相反,父母和藹的簡潔有力的語言更能使孩子信服。
對于更敏感脆弱的女兒來說,父母就更不能因為嘮叨而傷了女兒的心,不能因為嘮叨而使女兒對父母產生厭煩心理。愛會產生嘮叨,但是嘮叨不一定可以使愛傳到女兒的心中。所以,天下的父母們,愛卻不要習慣于嘮叨。如果每一個父母都能意識到這一點,那么,社會就會更和諧,家庭就會更和睦。
15.和女兒一起成長
大約是十年前的時間,電影《世上只有媽媽好》讓多少人為之落淚。電影插曲《世上只有媽媽好》也被無數的人傳唱,特別是孩子們,一聽到這首歌就會想起自己的媽媽。歌曲中有這樣一段詞: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投進了媽媽的懷抱/幸福享不了//世上只有媽媽好/沒媽的孩子像根草/離開媽媽的懷抱/幸福哪里找//正所謂“父子天性,母女連心”,女兒的成長缺不了父愛和母愛。女孩可以從父親那里對男人進行深入了解的認識,可以繼承父親一些好的品質;從母親那里,女孩可以學習如何處理各種關系,學會如何生活,等等。女孩能不能在成長的過程中得到父母的關愛關系著她能不能健康的成長。
就像那首歌唱的,在家里,女孩就像媽媽的尾巴,就像媽媽的影子,總是喜歡跟在媽媽的左右。有了媽媽,她們就可以任性撒嬌,就可以在媽媽的懷抱里無憂無慮地睡去。對她們來說,媽媽的懷抱就像一個溫暖的安全的用來遮風擋雨的大樹或者是港灣。因為有了這份愛,女孩才不會感覺惶恐,才不會過早地被歲月和生活所迫害。
所以說,作為父母一定要陪伴在女兒的身邊,和女兒一起成長。
有一個母親是這樣伴著女兒成長的,她把一些話寫在筆記本上,用這種方式和女兒交流。這位媽媽自豪地說,在此女兒找到了父母的愛,增強了自信心。她說,每當女兒做錯事時,她自己心情不好,做父母的火氣也大,如果這時教育,效果肯定不好。于是,過后,我就把事情的經過、建議及我的希望寫下來。這樣,女兒心平氣和地看,效果就不一樣了。女兒曾打趣地對我說:媽!這本成長故事真是我們母女的連心橋。
還比如,這位媽媽的筆記本上有一頁是專門登記女兒半年多來不同月份每分鐘跳繩的次數,由開始每分鐘只跳58下到后來每分鐘能跳197下。女兒在此看到了自己的進步,也嘗到了超越自我的樂趣,更明白了任何成就都來源于腳踏實地的努力。
為培養女兒從小熱愛勞動,媽媽經常把女兒所做的家務記錄下來,定期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既讓孩子懂得勞動是光榮的,又讓她體會到勞動能創造價值。現在女兒必須做也樂意做的家務有炒蛋、洗碗、洗紅領巾、疊衣服、整理書桌、喂小動物等。會干的活兒越多,女兒越覺得自己能干,自信心也增強了。
這位母親的教育方式就很好,但重要的一點就是,她讓女兒感覺到自己是很關心她愛護她的,并身體力行地引導著女兒如何學會自信、自立和自強。這位母親教育孩子的方式還告訴我們,和女兒一起成長卻不是代表著你要溺愛她,也不代表著你什么事情也不讓她做。相反,你陪在她身邊只是讓她知道你在關注她,在給她加油,讓她自己做自己可以力所能及的事情。
事實上,很多家長都不能做到這一點。有些家長只是認為給女兒提供一個溫暖舒適的生活環境就夠了;有些家長則認為讓女兒衣食無憂就很好了;還有些家長卻是過于溺愛女兒,什么事情都不讓女兒做……這些教育方式和疼愛方式都是不正確的,不能讓女兒健康地成長。他們忽視了女兒對于父母的愛的渴求,女兒很多時候只是希望自己的爸爸媽媽可以陪在自己身邊,和她們一起玩耍。而不正當的教育方式和疼愛方式只會讓女兒產生不正確的價值觀念和不完善的人格。
和女兒一起成長很重要,父母不應再因為工作和其他原因而一次一次地推脫責任。父母要意識到,女兒明天的幸福就掌握在他們今天的手中。多抽出一點時間,和女兒一起成長,和女兒一塊構建美好的未來。
16.女兒是母親的影子
在家庭里,女兒和媽媽的關系是很密切的。人們常說女兒是媽媽的影子,有什么樣的媽媽就有什么樣的女兒。
的確如此,不管媽媽們是否已經意識到,然而大多數的女兒還是會把自己的母親當作模仿的對象。僅僅在日常生活的接觸中,母親就可以在生活的無數個方面影響著女兒。人常說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師,女兒也正是在生活的各個細節中感受到母親所傳遞給她的對于自我、女人、男人,以及生活的一般觀念。
一般來說,母親的一舉一動都會給自己的女兒做出榜樣。母親在家庭中的地位,決定著將來女兒在她的家庭中的地位;母親是以家庭為重還是以事業為重,決定著將來女兒如何處理家庭與事業的關系;母親是否有主見、是否善良、是否有愛心也決定著女兒的個性與品德……
媽媽發現女兒冉冉總是一面照鏡子,一面皺眉頭,便問她:“寶貝,你為什么照鏡子的時候總是皺眉頭呢?”“跟你學的呀。我看媽媽照鏡子的時候就常常這個樣子,總是表現出一臉不滿意的樣子,好像每個人都會對自己不滿意吧!”冉冉認真地說。媽媽想冉冉說的是有道理的,她想起照鏡子的時候總是只看到自己的缺點:頭發的顏色單調了、皺紋日益增多了、臉也胖得沒了形狀……只是,她沒有想到女兒冉冉竟然也會學著自己的樣子,那么小的年紀就表現出對于生活的不滿。這對于正在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女孩來說,是很危險的一件事情!小小年齡便只能看到生活中悲觀的一面,那她又將如何去面對人生旅途中的大風大浪呢?又將如何對生活充滿希望和夢想呢?
女兒是媽媽的影子,媽媽也因此要發揮好自己的榜樣作用。
媽媽首先要提高自己對生活的滿意度。我們都知道,女人喜歡嘮叨和抱怨,尤其是那些做了母親的女人,她們幾乎每天都生活在抱怨之中。她們抱怨丈夫太懶,不能體諒她們的辛苦,抱怨丈夫早出晚歸的壞習慣;她們抱怨孩子不聽話,處處讓她們費心,抱怨自己家的孩子沒有別人的孩子那么聰明、懂事;她們抱怨上司太苛刻、同事太虛偽,抱怨自己辛辛苦苦的工作卻不能換來職位的上升和薪金的增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