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做命運的主人(5)
書名: 猶太人做人與經商的智慧全集作者名: 王志剛本章字數: 4939字更新時間: 2016-03-09 12:00:09
有些人總以為自己看透了人生,認為世界是灰暗的,世態炎涼隨處可見,于是心灰意冷,漸漸地失去了生活的希望與熱情,此時,絕望便踏著輕快的步子向人們襲來。然而,有的人看透人生,卻不會輕易地結束自己的生命。任何事物都有規律可循,看透人生的人是能夠把握住時代脈搏的人,面對人生的種種困惑,他們能夠靈活應對,而不是絕望地走向死亡。
絕望的人是自私的人,他只知道無限制地從別人那里得到他需要的東西,而不懂得回報。失望時就否定一切,包括這個世界。他沒有想過,父母是怎樣含辛茹苦地把他培養成人,周圍的人是如何關心和幫助他,就那么輕易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絕望的人是純粹的傻瓜。眼睛是心靈的窗口,透過它,人們能夠清晰地看到,生活中充滿著各種各樣的美好。然而,有些人的眼睛卻被一粒沙子迷住了,他不愿意去把這粒沙子撥掉,也不愿意睜開眼睛。于是,他的心靈之窗就這樣關閉了,永久地關閉了,任憑脆弱的心在他的身體內部逐漸蒙上厚厚的灰塵。其實,不費吹灰之力,他就能看到一個明亮的世界,但他終究沒有這樣做。
有一個這樣的故事:在大雪紛飛的季節,一個山里的姑娘救了一位退伍軍人,他們二人住在蒙古包里。蒙古包不遠處的牲口棚里,住著兩只狼:兇悍的母狼和它的孩子。雪花漫天飛舞,好像永遠都不會停下。軍人和姑娘與外界隔絕了,死亡在向他們逼近。因為,母狼已經無法再找到食物,他們成了它賴以生存的獵物。為了生存,他們在忍受著饑餓和寒冷的同時,還要面對餓紅了眼的母狼。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然而雙方并沒有妥協,面對有著高智商的獵物,母狼沒有坐以待斃,而是以它特有的靈性不斷地攻擊獵物;姑娘和軍人屢受攻擊,他們雖然膽怯、恐懼,但是始終保持著理智……
整個故事突出了人與狼的生存信念,他們都想活著。
既然還有呼吸,脈搏還在有規律地跳動,就應該把絕望埋葬,用滿腔的熱情去擁抱生活,讓這短暫的如同歷史長河中一個浪花般的生命在太陽底下閃現出光芒。
猶太智慧借鑒:
生命來之不易,我們要堅強地生活下去。
11、上帝的“特選子民”
我們是上帝的“特選子民”,因此我們要相信自己的能力。
——猶太智語
猶太人一般都比較自信,他們把自己當作上帝的“特選子民”,他們為此而深感驕傲。
一天,一位家境寬裕的年輕人遇見了一位家境貧寒的牧羊人。這位年輕人神氣十足,在牧羊人面前自豪地炫耀著祖先的榮耀和自己的富有,然后帶著得意的笑容看著這個以放牧為生的牧羊人。
牧羊人并沒感到困窘,反而哈哈大笑道:“你的祖先有著輝煌的成就,不過有一點你要明白,你有可能是你們興旺家族的最后一個人,而我肯定是我們家族的第一個人?!?
故事中的牧羊人雖然什么都沒有,但是他卻信心十足,面對年輕人的嘲笑,他充滿自信地應付過去了。
猶太人也是如此,自信使他們倍加努力,把事情做得盡善盡美;在與人交往過程中,他們的自信得到了別人的認可;事業上,他們的自信推動了事業的不斷發展。
愛因斯坦就是一個對于自己的目標充滿自信的人。愛因斯坦小的時候,是一個好學而又有些調皮的學生,他對物理有著特殊的興趣。
物理課的實驗內容比較多,每次試驗課之前,老師總是把寫有實驗步驟的小紙條發給每個學生,讓他們嚴格按照實驗步驟去操作,以免發生意外。大部分學生都會按照老師的要求小心翼翼地去做實驗。愛因斯坦卻例外,他總是看都不看一眼就把老師發下來的紙條揉成一團,放進衣服口袋里。他看著老師提供的實驗儀器和實驗材料,琢磨著實驗方法,然后按照預想的步驟去做實驗。
在一次實驗課上,愛因斯坦又開始了他的小實驗了,這次他不像以前那樣幸運了。愛因斯坦手里的玻璃管“砰”地一聲爆裂了,鮮血從他的手上流了下來。老師把情況弄清楚以后,非常氣憤,他認為愛因斯坦是個頑皮的學生,不僅不聽從老師的實驗安排,而且還經常逃課,如果不好好管理,說不準什么時候會惹出亂子來。這位老師找到了管理低年級學生的學監,把愛因斯坦的行為反映了一下,愛因斯坦因此受到了警告處分。
此后不久,愛因斯坦在校園的小路上散步,正好遇到了這位讓他受處罰的老師。老師看了看愛因斯坦纏著繃帶的小手,同情而又感嘆地對他說:“你為什么一定要學物理呢?學習其他專業不是更有出路嗎?”
愛因斯坦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就是喜歡物理,我相信自己有能力把物理學好,我要做一個物理學家?!?
老師沒有說什么,只是滿臉疑惑,然后對著愛因斯坦笑了笑,他認為愛因斯坦的想法太幼稚,根據他的課堂表現來看,他的夢想最終只是夢想,不可能成為現實。
幾十年過后,愛因斯坦這個名字響徹世界,他成了一位名副其實的物理學家。
愛因斯坦沒有因為老師的否定而放棄自己的理想,他非常相信自己的能力,在科學道路上敢于突破,敢于進取,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不管做什么事情,自信都是不可缺少的。在通向成功的大道上,沒有它,人們會猶豫彷徨、舉步維艱。自信的人,他們敢說敢干,一旦確定了目標便不顧一切地奮力拼搏,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即使失敗了,他們擅長調整自己,這時候他們常常會這樣做:
首先,放松心情,正確地看待失敗,并從中吸取經驗,防止重蹈覆轍;著眼點在遠而不在近,不會因為眼前的失敗而耽誤了遠大目標的實現。
其次,不氣餒,即使困難重重,也不放棄。
再次,不鉆牛角尖,不進死胡同,總結經驗,繼續前進。
猶太人把自己看作是上帝的“特選子民”,由此可見他們是多么自信,人只有自信才可以勇敢地面對一切,才可以在人生路上坦然前行。
猶太智慧借鑒:
自信不僅能夠增強人的信心,還能夠得到朋友和親人的肯定。人的自信可以通過多個方面表現出來,昂首挺胸的走路姿勢,響亮干脆的語言,雷厲風行的作風等都是一個充滿自信人的表現。
12、快樂在自尋煩惱中溜走
不要和自己過不去。
——猶太格言
猶太人常說:“享受生活的人才能更好地去創造生活?!逼鋵?,會創造生活的人是懂得品味生活的人,懂得品味生活的人是熱愛生活的人,而熱愛生活的人是開心快樂的人,開心快樂的人不會去怨天尤人、自尋煩惱,而會去捕捉與挖掘生活中的樂趣……
兩個有著相同背景、相同血統的孤兒被一富裕人家收養。兩人都接受過同等的教育,都上過世界名校,但是兩人的人生卻有很大的差別:一位是成功的商人,他在商海轟轟烈烈干了半輩子,現在退了休,享受著幸福的人生;另一位是學校的教師,他默默無聞地教書育人,清貧了半輩子,現在還為全家人的生計發愁。
一次,他們應邀一起出去吃晚餐。吃飯間,大家的話題進入了國外的生活,他們談論起異國他鄉的趣聞軼事。隨著話題的深入,那位教師開始講述起自己的不幸,他說自己是如何地飄洋過海在異國他鄉漂泊、如何辛苦地面對生活的艱辛、如何孤獨地度過每個日夜……
他的話引起了大家的深切同情,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把郁積在內心的所有抱怨與不滿,肆意地揮灑出來,如同決堤的江水,一發不可收拾,餐桌的氣氛變得壓抑、沉悶。
那位商人有些不耐煩,他終于忍不住了,他說:“你說夠了沒有?你一直認為自己很不幸,但是如果當初你的養父母沒有在千百個孤兒中挑中你,你又會怎樣想?”教師說:“你不理解我不開心的原因,你不明白我的處境……”接著,他又開始講述他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
聽完他的話,商人說:“我也曾經有過這樣的想法,我認為周圍所有的人都在和我作對,我忍受不了周圍的世界,我恨每一件事,我討厭每一個人,我傷心、無奈?!彼刂谱∽约旱那榫w,繼續說道:“但是后來,我想明白了,我們沒有像真正的孤兒那樣,過著悲慘的生活,我們都接受過良好的教育,我們是幸運的。我們走出了孤兒群,我們的責任是幫助其他人脫離苦難與貧窮,而不是找一堆借口來擴大自己的傷悲?!彼终f:“比起好多人,我們其實很幸運,想到這些,我不再顧影自憐,我開始樂觀積極地生活,最后我取得了成功?!?
商人的話深深地打動了教師的心,打斷了他凄苦的回憶,粉碎了他所有的不滿與抱怨,而這一切曾引起好多人的同情。教師陷入了深思……他們曾經有著同樣的生活遭遇與心理障礙,但是,最后他成功了,而自己卻一直如此艱辛與平庸。這使他清醒地意識到:若想成功,就不可以總是沉迷于傷感之中不能自拔,要把不利的情形轉化為前進的動力。
林肯曾經說過:“多數人快樂的情形,總是跟他們決心所要得到的快樂差不多。”的確,與其在過去的回憶中患得患失,不如思考一下如何做才可以改變眼前的生活,因為,在空傷悲的時候,快樂已經悄悄溜走了,和自己過不去的人,不會得到機會的眷戀與青睞。
猶太人認為,煩惱會耗費人的精力與銳氣。如果一個人整天在沒完沒了的煩惱中周旋,他的身體可能會衰弱無力,他的人生可能會黯然失色,他的生命可能會在這無休止的瑣事中消逝怠盡。生活是用來享受的,不是讓人來承受壓迫的。煩惱除了對自己的身體與感情造成傷害之外,沒有任何益處。不要為失去的一些東西痛不欲生,有些東西失去了不會再回來,傷心傷身于事無補,珍惜眼前的幸福,不要在失去時空悲切;對于有些東西不要固執地緊抓不放,該舍則舍,該棄則棄,執意地追逐只會徒增煩惱;功名利祿,繁華財富都會隨著生命的消逝而離開自己,不要為得不到這些而妄自菲?。挥?,失望就會增多,身體的痛苦與虛弱需要一顆博大而平和的心去療養。
不要害怕死亡,不要為了逃避死亡而整日憂傷,這樣只會逐漸消耗掉自己生命的活力,這樣的日子雖生猶死;不要害怕老去,只要心情舒暢、身體健康,一樣可以感受到生命的無限力量與精彩;無論是青春年華還是風燭殘年,只要自己沒有浪費過生命,就可以為自己的無怨無悔而喝彩。不要讓悲觀像瘟疫一樣在生活中不斷地傳染與蔓延;好多的瑣事與煩惱都會在樂觀與豁達面前變得毫無分量。
不要總是羨慕別人所擁有的,有的人即使錢財萬貫,但是他們不一定擁有快樂,雖然錢財可以保證衣食住行,而豐衣足食是快樂的最基本要求,但是不懂得的珍惜生活的人,即使衣食無憂也感受不到快樂。猶太人有句格言“吃和睡是豬的生活”。豬與人的最大區別在于豬不會感受,所以,豬不懂得人的快樂。
猶太人在追求財富的路上一直都是佼佼者,但是猶太人認為,物質的幸福是低級的、基本的幸福,而精神幸福則是高級的、上乘的幸?!,F在流行的觀點對幸福的定義是:“人們在創造物質生活條件和精神生活條件的過程中,由于感受和理解到目標和理想的實現,而得到的精神上的滿足”。
也就是說,實現了自己目標的人可以感受到快樂與幸福,而未能實現自己目標的人不會感受到幸福與快樂。但是,如果一個人的目標遙不可及,永遠沒有實現的機會,那他的一生將會在郁郁寡歡中度過,如此的不幸與不快都是自己的欲念所致。如果一個人可以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幸福,樹立一個切合個人實際的目標,就會有一種奮斗過程中的自我充實感;當他的夢想成真時,就會有一種目標實現的成就感,這種精神上的滿足可以給人帶來快樂與幸福。
猶太人有句格言:“別人不能給你帶來煩惱,你也不必自尋煩惱?!比松喽?,瑣事無數,如果把有限的生命耗費在無限的煩惱之中,心會疲憊,生活失色。“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边@個世界上的一些煩惱是人為制造的,人心可以生愁、生恨、生出千絲萬縷的煩惱,人們為了一些瑣事與欲望而黯然傷神、勞筋傷骨、日漸憔悴。
所以,猶太拉比告訴人們,不要被煩惱所累,應該懂得享受生活中的快樂,這也體現了猶太人的一種生活智慧。
古代有一位國王,他每天都在尋找快樂,但是他從來沒有感受過快樂,他整天神情沮喪、悶悶不樂。大臣們歷經千辛萬苦、費盡百番周折,終于有一天為他找到了一位自稱“沒有一天不快樂的”樵夫。國王看著眼前這位衣衫襤褸的樵夫,非常好奇,他問:“你為何每天都很快樂?”樵夫坦然一笑:“我曾經因為沒有鞋穿而煩惱沮喪,但是當我看到沒有雙腳的人依然開心快樂時,我便不再難過、傷心!”聽完樵夫的話,國王頓悟,快樂原來如此簡單!
快樂是生活賜予的,誰都可以擁有,但卻不是俯拾皆是。要想活得快樂,就不要抱怨,不要沮喪,輕松一些,灑脫一些。快樂是可以創造的,只要是適合自己的,就是幸福的。人生的道路是漫長的,要想活得快樂,就要學會把瑣事趕跑,把痛苦轉化為上進的動力,只要去尋找,就會發現快樂的源泉。
猶太智慧借鑒:
點滴晨露可以帶來黎明的希望,絲縷春風可以送來溫和的撫慰。擁有快樂,平淡的人生便會充實起來。其實,人生的幸福隨處可得,關鍵在于你是否擁有一顆捕捉幸福的心靈。其實,快樂是一種心態,是懂得珍惜自己目前所擁有的一切,不要怨天尤人,或者總是感到不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