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做命運的主人(2)
- 猶太人做人與經商的智慧全集
- 王志剛
- 4955字
- 2016-03-09 12:00:09
在歐洲發展的歷史中,每一次社會大動蕩發生時,猶太人都要遭到殘害與壓迫,他們的住所以保護隔離為借口被暴民焚燒,他們無家可歸,四處逃亡。好多人指責他們、岐視他們,人的尊嚴在那時顯得無足輕重,連生命都無法維護的時候,維護尊嚴太奢侈。他們被界定為劣等民族,他們的生命就像草芥或者蟲子一樣,可以隨時隨地被碾碎。迫害者把消滅猶太人作為一種榮譽與追求。這種辛酸與屈辱不是苦難二字可以形容的。但是,猶太人在煎熬中度過來了,他們的精神讓人肅然起敬。
辛酸與血淚的歷史造就了他們不屈的性格,在充滿憂患的環境下,濃得無法化解的憂患意識已經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堅不可摧的生存信念使他們沒有絕望,他們具有罕見的向逆境挑戰的勇氣和毅力,這是猶太民族的獨特性格,也是使其生存下來的重要原因。
猶太人有句格言:“痛苦之中蘊含著一種力量,而且痛苦是一筆財富。”面對困境與苦難,猶太人表現得勇敢與果斷。他們認為,如果想要生存下去,就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質,利用自己的優勢去抗爭,要懂得拼搏與忍耐,不可以恐怖、懦弱和膽怯,因為,一旦退縮、怯懦,就失去了希望與力量。
猶太人為生存而努力,為理想而生存,他們頑強、執著地生存著,在苦難中尋找著生活的信念與力量,他們堅韌的性格給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盡管如此,在歷史上其他民族對猶太民族的歧視是無法想像的。受莎士比亞的名劇《威尼斯商人》的影響,人們只知道夏洛克是一個見錢眼開、唯利是圖的高利貸者,卻不知道他所遭受到的待遇與處境。就因為他是猶太人,他受到了當時社會的不公正待遇:生意被奪走,買賣被破壞,人們譏笑他的貪婪,侮辱他的民族,離間他的朋友,煽動他的仇敵。可能一些人對于夏洛克的形象已經根深蒂固,但是拋開這個名劇不說,猶太人受到的屈辱、岐視與隔離值得同情,猶太人戰勝困境、超越自我的毅力與勇氣值得學習。當人們對猶太人給予了不公正的看法與待遇時,他們依然可以堅持自己的原則與立場。
正是在這種環境之下,猶太人的堅韌不拔逐漸發展為猶太民族的性格與精神。在猶太人眼里,痛苦愈深,人愈堅強。而且,他們在苦難中磨練出來的民族性格,有許多是其他民族無法可比的。
有人曾這樣高度評價猶太民族:世界上沒有一個民族在離開故土近兩千年后,又返回了自己的家園,而猶太人卻是一個例外。因為他們始終相信,只要不屈服,黑暗之中就會出現光亮,只要挺住,暴風雨過后就能見到彩虹。猶太人的生存智慧是博大的!
猶太智慧借鑒:
人類有感情,所以有人類的地方就有痛苦,而有些痛苦是無法逃避的,所以不要在痛苦的深淵中絕望,只要勇敢地面對它,就可以在痛苦中找到希望與力量。
4、笑是苦難的克星
當你對苦難笑時,苦難也會向你笑。
——猶太智語
猶太民族曾經一度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但他們沒有絕望過,不管環境多么惡劣,他們都能勇敢地生活下來。猶太人認為,上帝同時把珍貴的生命和諸多的苦難給了自己,就不應該辜負上帝的希望,即使在經受苦難時,也要加倍珍惜自己的生命,讓生命更有意義。
笑是猶太人面對苦難的一種方式。他們知道:如果在苦難的大山面前長吁短嘆,是無法真正擺脫苦難的,而笑有著特殊的魅力,它能給人以力量,幫助人們把高山夷為平地。猶太人這種樂觀的生活態度使他們在逆境中可以披荊斬棘,頑強地渡過難關。
有這樣一則猶太故事:
很早以前,有個猶太人無意之中冒犯了國王,國王異常憤怒,對這個猶太人判處死刑。他非常害怕,便向國王乞求,希望國王能夠網開一面,放他一條生路。
他說:“尊敬的國王,如果您能夠給我一年的時間,我就可以讓您那最疼愛的馬兒飛上天空。要是一年過去了,您的馬兒仍然不能飛上天空,我寧愿被處死,毫無怨言。”
國王稍微想了一想,便答應了他。然后叫人把他帶入了牢房。他的那顆劇烈跳動的心也平靜了下來。
回到牢房,另一位囚犯滿懷疑慮地對他說:“馬又沒有翅膀,它怎么可能會飛呢?你在撒謊。”
這個猶太人這樣回答:“一年的變化是很大的,沒人能夠把握得住。這一年當中,也許我會病死,也許國王會因某種原因而死,說不定國王的那匹馬兒會發生意外而死。總而言之,誰都說不準會發生哪種情況。或許在這一年內,馬兒真的會飛上天空!”
這則故事反映了猶太人面對苦難時的樂觀精神,猶太人不喜歡對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過分擔心,苦難造就了他們的樂觀。
猶太人經常使用這樣一句充滿智慧的話語:“人不能哭著走完一生”。面對苦難時,猶太民族沒有哭泣,反而以笑應之。屢遭磨難的猶太人面對困苦生活的巨大壓力,他們無法用充滿憂傷的眼淚來溶解它,無法用痛苦的呻吟來化解它,所以,他們用微笑來面對它,他們在笑中找到了生存的希望。
“笑是百藥中最佳的良藥之一”是猶太人常說的一句話,笑是他們面對苦難的方式,他們也是這樣做的。當他們在潮濕“貧民監獄”里過著一貧如洗的窘迫生活時,當他們遭受到納粹黨和稱他們為“異教徒”的人的迫害時,他們沒有失去笑的能力,沒有忘卻歡笑。
他們的笑不是帶有無聊和空虛的笑,不是空閑時拉家常時的笑,他們的笑能夠在痛苦時慰藉他們備受摧殘的身心,能夠在快樂時增添他們的活力。他們的笑是對殘酷生活的頑強反抗,是在生活中積極進取的力量。
在笑的過程中,猶太民族對未來充滿了希望,他們沖破苦難,挺身而出,把不可思議的事情變成了現實。
在很多人眼里,笑話就像小丑,它能暫時改變人們的壞心情,讓煩悶的人樂一樂,笑話是生活中的調味品。可在猶太人眼中,笑話卻不是調味品,而是必不可少的主食,是猶太人生活中占據重要地位的精神食糧。
笑話被猶太人視為處世的敲門磚。猶太民族是一個愛笑的民族,他們認為,笑話的作用可以改善人與人的關系,可以獲得別人的好感,在有些時候,它會比物質上的贈送更有意義,更顯效果。猶太民族經過了幾千年的逃亡,接受了血與火的洗禮,始終沒有丟掉樂觀的本性,他們把笑當作一種不可戰勝的力量。正是在這種心態、這種精神的引導下,猶太民族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令世人景仰的奇跡。
猶太人在生活過程中,憑著經驗和智慧,總結了許多有意思的諺語,關于“笑”的諺語也有許多,如“生物中只有人會笑,而賢明的人更會笑”,“要逗天地發笑,那就先逗孤兒笑吧”等等。
人生中總會有一些事不能遂人心意,總會有一些夢不會圓滿實現。與其愁眉苦臉,柔腸寸斷,不如把酒當歌,笑對苦難。當你向苦難笑時,它最終也會向你露出笑臉的。
人們在自己的哭泣聲中來到這個世界,又在別人的哭聲中離開這個世界,難道還要在哭聲中度過這短暫的人生嗎?笑對生活吧,笑是苦難的克星。
猶太智慧借鑒:
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既然快樂與苦難同在,就不應該逃避苦難、埋怨苦難,而要把苦難當作生活的一份饋贈,以笑來接受它,挑戰它,最終戰勝它。
5、光明隱藏在黑暗的背后
人的眼睛是由黑白兩部分組成的,但是為什么只讓透過黑色的部分看東西?因為人必須透過黑暗,才能看到光明。
——猶太智語
猶太民族是一個飽經憂患的民族,他們經歷過生離死別的痛苦,有過顛沛流離的生活,遭受過非人的迫害,他們的人生是充滿患難的人生。但猶太民族沒有采取消極的生活態度,而是以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去面對生活,迎接生命中的每一天。他們懂得,能夠忍受黑暗的煎熬,就會有沖破黑暗看到光明的時刻,就是這種信念使猶太人最終頑強地生存了下來。
納粹德國攻克東歐以后,對猶太人進行了特別嚴密的監控,猶太人只有苦苦忍耐,否則就會有生命危險。
在一個僻靜的小鎮上,有一個經濟拮據的猶太家庭,因為沒有生活來源,他們只能在朋友們的幫助下勉強生活。納粹軍隊占領這個小鎮后,他們一家五口無處可逃,躲在一個倉庫里面的小閣樓里。
他們被剝奪了自由活動的權利,每每有不懷好意的人或者納粹巡邏隊進入倉庫時,一家人只得忍氣吞聲,不能發出任何聲響,以免丟掉性命。在這種艱難的環境下,他們漸漸自創了一套手勢語,相互之間通過各種各樣的手勢來表達自己要說的話。
兩個孩子的父母和叔叔為了一家五口的生計不得不出去尋找食物,他們輪流外出。幾個月后的一天,孩子的母親出去尋找食物后遲遲沒有回來,善意的人告訴他們:“孩子的母親被德國納粹抓走了。”此后不久,這兩個孩子的父親又一去不返。他們的叔叔,這個惟一的親人照顧著這兩個可憐的孩子。可是距離父親的失蹤不到半年,孩子的叔叔在外出尋找食物時被納粹槍殺了。
命運就這樣捉弄了這么一家人,留下了這兩個孤苦伶仃的孩子。在接二連三地失去親人后,姐弟二人相依為命。他們一方面要注意生命安全,另一方面還要尋找食物來維持生命,年僅十四歲的姐姐責無旁貸地扛起了照顧弟弟的責任。可姐姐也一樣沒有逃脫納粹分子的魔爪,一個月后的一天,姐姐重演了父母的悲劇。
從此以后,這個無依無靠的孩子只能依靠自己生活了,他在苦難中繼續頑強地生活著,直至納粹德國失敗。
在父母、叔叔、姐姐相繼離他而去的情況下,這個小男孩憑著超人的忍耐力,一個人在黑暗中承受磨難。猶太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是因為他們從不絕望,他們的心中總會萌發出希望,他們把忍耐看作尋找希望的機會。
忍耐不代表懦弱,它是堅強的象征,是面對苦難的一種策略。在猶太人的生活中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在危機四伏的環境下,猶太民族如果不能忍耐,他們的生命隨時都可能終結,更不用談以后的光明和美好了。
忍耐是養精蓄銳的過程,是在儲備力量,待機勃發。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雖然不會遇到猶太人的那種生存苦難,但苦難多多少少還會有的,為此,學會忍耐在為人處世中大有裨益。
忍耐不是指逆來順受,而是意味著在困境中積極進取,不斷地總結經驗,彌補自己的不足,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在能力,最終待時機來臨時戰勝苦難,迎來成功。
在生活中,總會與很多人打交道,遇到不順心的時候,要學會忍耐,不要生氣,因為憤怒會導致過激的行為發生。
猶太人十分擅長運用“忍”,在猶太人中有這樣一句廣為流傳著的話:“人的細胞時刻都在做著無窮盡的變化,并且不斷更新。昨日生氣的細胞,已經被煥然一新的細胞所代替。酒足飯飽后思考的內容和饑腸轆轆時思考的內容是不一樣的。我只是在等待著你的細胞的更替。”
猶太智慧借鑒:
“陽光總在風雨后”、“雨后見彩虹”這是一些自然現象,但是聰明的人們給它們賦予了象征性的含義。其實,生活不就是這樣嗎?雖然人們有時會遇到諸如“屋漏偏逢連陰雨,船破偏遭頂頭風”這樣禍不單行的事情,但是如果學會了忍耐,最終有可能會打破困境。
6、誰都不知道明天是什么樣子
今天將要發生什么事情我們都不知道,更不知道明天是什么樣子。既然不知道明天會是什么樣子,就不要為明天的麻煩擔心。
——猶太智語
由于痛苦和困難總是接踵而來,猶太人不喜歡過分地擔憂將來到底發生何事,他們想:只要今天活著,就好好地利用今天,珍視今天,善待自己,明天能否活著是明天的事情,今天不必為自己制造不必要的麻煩。
有兩個猶太學生在一起討論即將發生的戰爭。
其中一個學生表示:如果戰爭真的爆發了,他不希望被征集,盡管在戰場上他不會做逃兵。
另一個學生為他分憂:任何事情總有兩種相對立的可能性。戰爭有爆發和不爆發的可能,戰爭若不爆發,部隊就不會征兵,沒有什么好擔心的;戰爭若爆發,有被征集和不被征集的可能性,若不被征集,也不用擔心什么;若被征集,又有參戰和不參戰可能,若不參戰,自然不用擔心;若參戰,有受傷和不受傷的可能,若沒有受傷,不必擔心;若受傷了,又有輕傷和重傷之分,受了輕傷,不必擔心;若受了重傷,又有犧牲和未犧牲的可能,沒有犧牲的話,同樣不必擔心;若犧牲了,又會有按照和不按照猶太教的儀式埋葬的可能,若按照儀式被埋葬,可不必擔心;若沒有按照儀式埋葬,也不用擔心什么,因為他們現在還活著,戰爭并沒有爆發。
猶太民族就是這樣生活著,他們不會讓未來的擔憂困擾自己目前的生活,他們不會讓自己的現實生活變得不愉快。猶太人認為,上帝把美好的生命給了他們,他們就不應該把它弄得亂糟糟的。
有一位正值中年的猶太人,經過近二十年的辛苦工作,積攢了一定數目的資產,通過努力,他的生活漸漸地寬裕了起來。但他也有自己的煩惱,因為他有一個二十多歲的兒子。兒子都這么大了,可是他不愿意去工作。
飽經滄桑的父親不想讓兒子成為一個寄生蟲,他總是不厭其煩地給兒子講述一個人的價值,工作的意義,以及什么樣的人生才是完美的。可是,每當聽完父親的教育后,兒子總是若無其事地回答父親:“既然你和媽媽已經創造了這么多的財富,我們全家完全可以很好地生活下去,為什么非要讓我出去工作呢?我什么都不想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