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與生命同等重要——猶太人的教育智慧(5)

  • 猶太智慧書
  • 王峰
  • 2769字
  • 2016-03-22 11:29:56

如果這樣的話,金錢又成了衡量智慧的標準,金錢反變得比智慧更為重要了。有人問,這兩者不是互相矛盾的嗎?

其實,兩者并不矛盾:活的錢,也就是能不斷生值的錢,比死的不能生錢的智慧重要得多;但與死的錢相比較單純的財富——不能生錢的錢又沒有活的智慧即能夠生錢的智慧重要。

那么,活的智慧與活的錢相比較哪一個更重要呢?從猶太商人的實際經營活動中,就能得出一個回答:

只有在金錢之中的智慧,才是活的智慧;只有融入了智慧之后的錢,才是活的錢。

活的智慧和活的錢不能隔離,因為它們都遵守一個道理:智慧與金錢要完美結合。

由此不難看出,在猶太人的心目中,金錢和智慧二者是相輔相成的。一位成功的猶太人,是能把金錢和智慧完美結合的人。這樣的結合,在猶太民族中尤為突出。

12.萬事以教育為先

如果父親和老師都挑著沉重的擔子,應該先幫助老師后幫助父親。如果父親和老師都被人綁架,應該先贖老師后贖父親。

——猶太格言

《圣經》中把巴勒斯坦描繪成“流奶與蜜的地方”。19世紀末,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前往這里,結果令他大失所望,失望之余便是震驚,在他眼前呈現出滿目瘡痍、破爛不堪的景象。

這位文學大師用令人窒息的筆調寫道:“在所有景色凄涼的地方中,巴勒斯坦首當其沖……這是一塊沒有希望、令人沉悶的土地。”然后他嘆息著離去。

時間飛快,一個世紀過去了,猶太人的夢想終于變成了現實。

猶太人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創造了一系列的神話:以色列不僅是世界上的工業強國,而且成為世界農業強國,人均國民收入達到近8000美元的水平。尤其是以色列的棉花產量,居世界之首,并有許多農產品大量出口其他國家。

以色列是一個極度重視教育的國家,在教育方面,以色列已建立了完整的教育體系,學齡期的少年或兒童全部接受義務教育,已經基本掃除文盲,其中每4500人中就有一名教授或副教授,大學畢業生占全國總人數的10.5%(猶太人中占12%),這個比例在世界上也是很高的。此外,以色列的教育經費占國民生產總值的8%,居世界前列,每年人均讀書比例居全球之冠。

以色列,一個500萬人口的彈丸小國,在短短幾十年內是如何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呢?答案只有一個,就是極度重視教育的結果。猶太民族一向以尊重知識、重視教育而聞名于世。

《圣經·箴言》就這樣告誡人們:“棄絕管教的必致受辱,領受責備的必行尊榮。”由此可見猶太人對教育的態度,猶太人熱衷于教育,并形成了一整套自己的教育思想,這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聰明的猶太人,在流離輾轉中,面對艱難的生存環境,始終念念不忘教育,把教育視作頭等大事。以色列建國后,就積極地提出了“教育興國”的口號,并迅速建立健全了一整套完備而有效的教育制度,發達的教育事業成為這個年輕國家創造奇跡的堅實基礎。

教育是一個國家的大事,它關系國際民生大計。一個尊師重教的民族,必然是文化素質很高的民族。猶太民族有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它使猶太人成為世界上公認的文化水準很高的群體,并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做出了令人矚目的貢獻。

13.教師是最受尊敬的人

教師是學生生活中地位最高的人,他比父母享有更高的榮譽。

——《塔木德》

早期的猶太社會中,社會上不存在專職教師這一職業,教育子女的責任主要是由父親和拉比分別完成的。在家庭內,父親不僅僅是子女的監護人,還承擔著教育子女的重任,他把學識以及為人處世之道和做人準則傳授給自己的子女,因此,父親與教師的概念是相同的。

其實在希伯來語中,“父親”一詞本身就具有“教師”的含義。如今在西方語言中以“Father”(父親)來稱呼教師,正是希伯來習俗的延續。在社會上,教師的職責由象征著智慧與權威的拉比來完成。因為在希伯來語中,“拉比”一詞的第一涵義就是“教師”。

因此,現實中的拉比是各地猶太學校(早期的學校往往與教堂合二為一)的負責人與專職教師。他們被稱為智慧的化身,要為學生解答學業上的難題,幫助學生確立人生目標。不僅如此,人們有難題的時候,往往也求助于拉比,因此拉比的言語往往被視為金科玉律。

公元6世紀,學校逐漸獨立,教師與父親、教師與拉比的兩位一體化也隨之慢慢分離,實際意義的專職教師也隨之應運而生。

在猶太人看來,教師的職業是一種神圣的職業,因此,“每一個人要像尊重上帝那樣尊重教師”。

猶太經典《密西拿》中把教師(猶太人習慣上把有名望的法學家也稱為教師)叫作“塔爾米德哈卡姆”,意思為“圣賢的門徒”,猶太人對待獲得“塔爾米德哈卡姆”身份的人非常尊重。有告示規定:凡是侮辱了“塔爾米德哈卡姆”的人都要罰以重金,情節如果很嚴重者就被逐出猶太區。能與“塔爾米德哈卡姆”的女兒結婚被猶太人視作一種高尚且值得夸耀的行為。

在猶太人中曾長期流傳著這樣一則故事:

有一個孩子,家庭很貧困,父親含辛茹苦地把他拉扯大。一次,出海的時候,父親和教師都同時落入水中,而這時的條件只允許他救一個人,這位孩子的選擇是先救出教師,再救出父親。

《塔木德》中也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

兩位檢察員受拉比之命來到一個鎮上,要求拜見鎮上的守衛之人。鎮上的警察局長聞訊后急忙出來迎接,檢察員卻說:“我們要見的是守衛這個鎮民的人,不是你。”這時,守備局長又跑出來迎接,檢察員仍然搖頭,他們說道:“我們想見的既不是警察局長,也不是守備局長,而是學校的教師。警官和部隊都會破壞市鎮,真正守護市鎮的是教師。”

可見,在猶太人的眼中,教師是民族利益的守護者,教師的事業關系到整個民族的未來。

長期以來,各地猶太人都形成了一種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猶太人在婚姻嫁娶問題上的態度也從側面反映出他們對包括教師在內的學者的敬重。自中世紀以來,在歐洲尤其是中歐的猶太人中形成了這樣一種觀念:幸福的婚姻是有學問的教師、拉比或法學家同富翁的女兒結合。

《塔木德》中曾有這樣的記載:寧可失去一切財產,也要把女兒嫁給教師。關于這種價值取向,對猶太民族很有研究的中國學者顧駿先生,曾用幽默的筆調稱之為“學”與“商”的聯姻,他認為這是一種獨特意義的“門當戶對”。

顧先生對“學”與“商”的聯姻發表了一番幽默風趣且耐人尋味的感嘆:生意上有作為的人(成功的商人)和學問上有造詣的人(拉比或智者),肯定是最能應付猶太人惡劣的生存環境并且不斷發起挑戰的人……其實,猶太人的這種“門當戶對”,不論從生物學意義還是從社會學意義、經濟學意義、文化學意義上講都保證了一種優秀的傳遞。

“學”與“商”的聯姻,從一定意義上去掉了“卑俗”的經商者對知識與學問只停留在表面上的認識,從實際上除掉了其身上的卑俗氣。從經濟上講,那些專心做學問的人可以通過聯姻而得到資助,因為猶太人親屬之間的財產再分配傾向歷來很強。

在民族凝聚上,做學問的人走進商人的圈子可以把那些“迷途”的羔羊們留在上帝的柵欄內。智慧的猶太民族才能做出這些智慧的安排。經商者有些學者氣是一種文明的進步,而學者身上只剩下商人氣,那也許就是文明的退步。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静安区| 巍山| 左云县| 林口县| 芜湖县| 耒阳市| 临猗县| 绩溪县| 灌阳县| 奎屯市| 蕲春县| 舒城县| 滨州市| 博罗县| 平昌县| 呼图壁县| 鄂尔多斯市| 富川| 红河县| 马龙县| 遂宁市| 探索| 沛县| 奈曼旗| 兴文县| 桐柏县| 五台县| 安龙县| 正宁县| 华坪县| 乡城县| 延川县| 和平区| 扎鲁特旗| 徐汇区| 华池县| 砚山县| 安福县| 闸北区| 嘉义市| 绥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