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漫步華爾街》(2)

第一,歷史證明,風險與收益總是相伴而生。這看似老生常談,但2008年有相當多參與股市的投資者會有切膚之痛,而從另外一個角度考慮,危機中存在著希望。馬爾基爾舉例,對1926—2005年的美國基本資產類別年均收益率的研究表明,普通股具有高風險指數(收益率年波動率20.2%~32.9%),但仍然以10.4%~12.6%的年均收益率戰勝了低風險指數(收益率年波動率3.1%~9.2%)的債券類產品。因此,投資者不要因為股市短期的下跌就喪失希望,懼怕投資股票或者股票基金。

第二,投資股票和債券的風險取決于持有資產的期限長短。投資收益率的波動是風險的表現,誰也不能保證自己始終低買高賣,而延長投資持有期則大大降低風險。馬爾基爾談到的“長期”是基于至少20年的表現來判定的。

第三,定期定額投資可以降低投資風險。已經有大量的文章對定投這種方式進行介紹,簡而言之,用馬爾基爾的話來鼓勵一下定投的投資者,“最嚴重的市場恐慌與最病態的投機性暴漲一樣都是沒有事實根據的。無論過去前景看來如何黯淡,到頭來情況通常都會更好。”

第四,調整資產類別權重可以降低風險,還可能提高投資收益。例如40歲選擇了60%股票基金和40%債券基金,假定短期股市大漲使股票基金的權重增加到70%甚至更多,這個時候賣出股票基金,買入債券基金,使兩者權重比例重新回到合適自己的情況(60%∶40%),被實踐證明是一種明智的投資策略;反之亦然。

第五,注意區分對風險所持有的態度和實際承擔風險的能力。每個人對風險的偏好是不同的,但一定不要把自己對風險態度和自己能承受多大風險的能力混淆。馬爾基爾認為,適合的投資品種(股票、債券、基金等等)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投資者在投資之外的掙錢能力,而這個能力是和年齡密切相關的。所以在投資上,馬爾基爾建議投資者,在自己不同的年齡段(即不同的掙錢能力)選擇合適的投資品種。

4.磐石理論——內在價值投資

磐石理論認為,無論是普通股股票還是不動產,每一種投資工具都具有一定的內在價值,這種內在價值可以通過對現狀和未來前景的細致分析獲得。為了讓投資者更好地理解其理論內涵,我們不妨以普通股股票為例來說明:磐石理論強調股票的價值應該基于公司以股利形式所分配的未來盈余——目前的股利愈高、成長率愈大,股票就愈有價值。

人們發現,很難將創造磐石理論的功績歸于哪個個人。雖然我們現在經常把這項榮譽賦予S·愛略特·基爾特(S.Eliot Guild),但開發出該理論經典技術并計算出市場價格與真實價值間細微差別的,卻是約翰·B·威廉(John B.Williams)。

在《投資價值理論》一書中,威廉以股息收入為基礎,提出了一個計算股票內在價值的真實公式。為了避免方法過于簡單,威廉巧妙地耍了次聰明,在計算過程中引入了“貼現”這一概念。威廉指出,股票的真實價值等于該股票未來所有股息的現值(貼現值)。因此,投資者得到的建議便是將以后收到的錢“貼現”。“貼現”這個術語很快流行開來。到了今天,它已成為投資者的通俗用語。

磐石理論認為,股票的價值等于投資者預期從股票中所獲全部現金回報的現值。要牢記“現值”這一概念,它表明馬上到手的現金與預期未來得到的現金是有區別的,后者必須要“貼現”。所有的未來收入都不如到手的錢有價值,原因在于如果你現在持有資金,它會為你賺取利息,投資者一定要理解這一點。

5.有效市場假說——理性預期理論

馬爾基爾認為:“有效市場理論解釋了為什么‘隨機游走’可能是合理的,它認為股票市場能夠針對新的信息進行迅速、充分地調整,以至于沒有人可以用一種更加高明的方式來預言未來市場的走勢。因為每一個職業投資者的行動,每一只股票的價格都迅速地反映著市場上每一個可以得到的信息。因此,挑選到出類拔萃的股票或是把握到市場運行脈搏的機會是平等的,從預測能力上看,你的、類人猿的、經紀人的,甚至是我的從本質上說是沒什么差別的。”

“有效市場假說”起源于20世紀初,這個假說的奠基人是一位名叫路易斯·巴舍利耶的法國數學家,他把統計分析的方法應用于股票收益率的分析,發現其波動的數學期望值總是為零。

“有效市場假說”包含以下幾個要點。

第一,在市場上的每個人都是理性的經濟人,金融市場上每只股票所代表的各家公司都處于這些理性人的嚴格監視之下,他們每天都在進行基本分析,以公司未來的獲利性來評價公司的股票價格,把未來價值折算成今天的現值,并謹慎地在風險與收益之間進行權衡取舍。

第二,股票的價格反映了這些理性人的供求的平衡,想買的人正好等于想賣的人,即,認為股價被高估的人與認為股價被低估的人正好相等,假如有人發現這兩者不等,即存在套利的可能性的話,他們立即會用買進或賣出股票的辦法使股價迅速變動到能夠使兩者相等為止。

第三,股票的價格也能充分反映該資產的所有可獲得的信息,即“信息有效”,當信息變動時,股票的價格就一定會隨之變動。一個利好消息或利空消息剛剛傳出時,股票的價格就開始異動,當它已經路人皆知時,股票的價格也已經漲或跌到適當的價位了。

當然,“有效市場假說”只是一種理論假說,實際上,并非每個人總是理性的,也并非在每一時點上的信息都是有效的。

6.行為金融學——非理性交易教訓

馬爾基爾認為,市場價格極不精確,價格過度反應是普遍存在的現象,而不是例外。而且,人們的行為與理性在一些方面存在著系統性偏差;投資者的非理性交易往往是相互關聯的。行為金融學進一步斷言可以量化這些非理性行為,或對這些非理性行為進行分類。大致說來,有四種因素使非理性行為得以存在,這些因素是過度自信、判斷偏差、羊群效應和風險厭惡。

(1)過度自信。認知心理學研究者已經證實,人們在不確定的情形下作判斷時會有一些方面與理性產生系統性偏離。這些偏差中最普遍的一種是人們往往對自己的信念和能力過于自信,對未來的評估過于樂觀。很多個人投資者錯誤地確信自己能夠戰勝市場。結果他們會過度投機,過度交易。

人們傾向于將好的結果歸因于自己的能力,而辯解說不好的結果是由不尋常的外部事件造成的。兩三次成功的趣聞逸事總是比一般的過去經歷更能讓我們心動。事后聰明會使過度自信更加膨脹,并讓錯覺潛滋暗長。

(2)判斷偏差。每天都會遇到這樣的投資者,他們確信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投資結果。這一點對于圖表師(技術派)更是事實,他們深信通過查看過去的股價就能預測未來。

(3)羊群效應。研究表明,一般說來,群體作出的決策往往比個體更好。如果更多的信息可以分享,并且各種不同的觀點都被考慮周到,那么群體進行的有根有據的討論會優化決策過程。

群體中的個體有時會相互影響,從而更加相信某個不正確的觀點實際上是正確的。行為金融學告訴我們的最重要的教訓之一便是,個人投資者千萬要避免被群體行為沖昏頭腦。

(4)風險厭惡。投資者中有一個明顯的處理股票的傾向,賣掉賺錢的股票而抱牢賠錢的股票不賣。賣掉已經上漲的股票使投資者實現利潤,也使他們建立自尊。如果拋售賠錢的股票,他們會招致損失,產生懊悔的痛苦情緒。

拓展閱讀

身為學院派人士,馬爾基爾非常討厭那些以預測市場為生的技術分析專家,盡管為了教授學生他不得不戴起有色眼鏡來批判性地研究技術理論。

馬爾基爾在評價技術分析派時,語言極其辛辣:“股市歷史表明,無論是基本分析還是技術分析,要準確無誤地預測股市的變化動態是幾乎不可能的。股市競爭是公眾的博弈行動,欲挖空心思地猜度變化無常的公眾反應是件非常危險的游戲。”

他還告誡迷信技術分析的投資者:“市場上總有那么多自稱精通技術指標、掌握了預測大勢法寶的技術分析專家、專業股評家試圖做股票市場的上帝,指導人們的買賣行為,喋喋不休地向社會公眾發出買賣股票的建議或指令。但完全聽從他們的人當中,又有幾個在自始至終地賺錢?迄今為止的研究表明,尚沒有一種技術方法能始終如一地經受住考驗。”

馬爾基爾生活中也在不斷地嘲弄那些所謂的技術專家。一次他突發奇想,讓學生們用投錢幣的方式繪制一張股票走勢圖,用擲錢幣的方法來決定股票的收盤價:如果拋擲結果是正面,就假定股票收盤價比前一日高0.5點;如果是反面,則假定價格下降0.5點。后來,他拿著這樣制成的一張行情看漲的投擲圖給一位技術分析專家看,這位專家簡直欣喜若狂:“這家公司是干什么的?我們必須立即買進,毫無疑問,這種股票下周將上升15點。”當馬爾基爾告訴這位專家這張圖是投錢幣的結果時,專家既羞又怒,灰溜溜地走開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美姑县| 达日县| 香港| 抚宁县| 南宁市| 宣武区| 夏邑县| 息烽县| 麦盖提县| 遵义县| 广灵县| 文登市| 盖州市| 乌兰浩特市| 阳朔县| 高台县| 青浦区| 盐山县| 乃东县| 五莲县| 南江县| 通州市| 韩城市| 曲沃县| 大厂| 建瓯市| 都安| 逊克县| 慈利县| 长武县| 扎赉特旗| 腾冲县| 南皮县| 潍坊市| 沙洋县| 丹巴县| 平罗县| 饶阳县| 二手房| 崇文区| 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