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攻自破
也許是老看守胡編亂造,也許“海之焰”是無中生有,也許咒語是無稽之談,也許爸爸是對的:地球滿是巖漿、地殼和海洋,重力和時間。鉆石就是鉆石,雨就是雨,不幸只是運氣不好。
晚上,父親回鑰匙管理處的時間提前了。很快他又開始帶著瑪麗洛爾去完成各種各樣的差事,他調侃她放在咖啡里的糖像小山一樣多,開玩笑說看守抽的煙比自己的高級。沒有眼花繚亂的新寶石展覽,沒有博物館的員工遭到天譴。瑪麗洛爾既沒被蛇咬死,也沒有掉進下水道摔斷后背。
十一歲生日的早上,她起床后在放糖罐的位置發現兩個新包裹。第一個是刷漆的木盒子,每一塊板子都是活動的。她用了不到五分鐘的時間找出規律,經過十三個步驟把它打開。
“我的天呀,”爸爸說,“你簡直就是解密高手!”
盒子里有兩顆巴尼耶糖。她剝開糖紙,把兩粒一下子都放進嘴里。
第二個包裹里有厚厚一沓紙,第一頁上印著盲文:海,底,兩,萬,里。
“賣書的人說一共有兩冊,這是上冊。我想明年,如果我們攢夠錢,我再給你買下冊——”
她迫不及待地打開書。故事的講述者是著名的海洋生物學家皮埃爾·阿羅納克斯,竟然和爸爸在同一家博物館工作!他獲悉,世界各地的船只接連被撞。在一次美國的科學考察之后,他冥思苦想事故真相。是移動的礁石?是巨大的獨角鯨?還是北海巨妖“克拉肯”?
“我仍然任憑自己遐想連篇,但是,我必須放下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阿羅納克斯“寫”道,“幻想得已經夠多了。”
瑪麗洛爾整天趴著讀這本書。邏輯、推理、科學:阿羅納克斯堅信這些才是破解謎題的正確途徑。不是寓言傳說也不是神話故事。她的手指在句子間行走,她的身體仿佛走在“林肯號”的甲板上,這艘兩個煙囪的驅逐艦正全速行駛。她注視著紐約城漸漸遠去,她聽見新澤西要塞為她鳴炮送行,航道指向標隨波浪起伏;美國在視線里遠去的時候,一艘閃著兩盞信號燈的燈塔船闖進視線;前方,大西洋綠油油的草原在向她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