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應鏈增值(“從實踐到理論”企業管理叢書·利豐系列)
- 鄭艷玲
- 755字
- 2019-11-29 22:33:07
一、產業組織演化的新趨勢
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里,世界經濟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全球許多國家越來越多地感受到全球化、信息化、知識化所帶來的沖擊。從宏觀上看,產業組織的動態變化開始表現為產業集群、產業融合、企業戰略聯盟、知識聯盟等。從微觀上看,則表現出企業開始轉向柔性的虛擬企業,擁有敏捷的創新網絡組織體系、快速傳遞的反應能力等。
首先,從分工格局來看,為了獲取全球性的資源優勢和全球競爭戰略,發達國家將價值鏈上的低端產業向發展中國家和低成本國家轉移,這導致了制造業和服務業向發展中國家大規模轉移與外包,客觀上促進了這些國家的產業升級。同時也將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垂直產業分工格局轉變成雙方以中間投入品為中心展開的水平產業分工。
其次,從產業組織的空間分布來看,產業經濟活動是由資源要素與經濟活動主體在地理空間上按照一定的原則、方式相結合而產生的。而全球化大背景下產業價值鏈的地理分布呈現出“大區域離散,小地域集聚”的特征。一方面,通過市場化組織和等級化組織在全球范圍內進行資源配置,每一個國家根據自身的區域優勢對產業分工的某個環節進行專業化生產。另一方面,產業的協作使具有優勢的區域逐漸靠攏,縮小了區域之間的差異,進而造成了產業在某個地域集聚的現象。
最后,從產業組織形態來看,由于非核心產品生產和服務的外包具有成本上的比較優勢,跨國公司普遍采取垂直分離化的策略,保留最高附加值的核心生產和服務,在全球范圍內將一般性的非核心業務予以外包,形成了一個動態的呈蛛網狀的全球生產網絡。在這種網絡體系中,眾多供應商圍繞核心企業提供產品生產所需要的零部件或者進行某一生產工序的加工。核心企業通過控制最終消費品的研發和營銷,掌握著分配資源的權力,在生產網絡中占據主導地位;而供應商則被限制在核心企業的控制范圍內,提供附屬生產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