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寵愛自己和值得自己尊敬的父親去世時,兒子當然會深陷于無以復加的悲痛之中。這種悲痛,主要建立在一種對其死去的父親表示同情的基礎之上。這種充滿人性的情感也極易得到我們的體諒。但是,如果由于只涉及自己的不幸而任由上述脆弱的情感泛濫的話,他絕不可能得到他人的任何寬容,即使他傾家蕩產淪為乞丐,或者面臨極為可怕的危險,甚至被帶去公開處決,在絞臺上流下一滴眼淚,在所有那些勇敢高尚的人看來,他也應該為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恥。他們不可能原諒這個在世人眼中顯得如此脆弱的人。他們對于他的行為與其說是感到悲傷,不如說是感到恥辱。在他們看來,他由此給自己帶來的羞恥是他的不幸之中最不可救贖的。
勇敢的畢洪公爵曾在戰場上經歷過無數生與死的考驗,可當他在絞臺上回想起國家被自己毀掉,回想起自己的至高榮譽和萬民仰慕之情因輕率而不幸失去時,他還是脆弱地流下了淚水。對他大無畏的聲譽來說,這種脆弱同樣是一種恥辱。
道德點評
相較快樂而言,人們會對悲傷予以更多的同情。但是只要不心懷嫉妒,我們更愿意感受別人的快樂而非悲傷。我們很難完全感受別人的痛苦,所以一個身處巨大悲痛之中而能克制自己的人,是令人欣賞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忍不住為英雄的壯舉流淚,但我們絕不會為一個軟弱之輩動容。
論嫌貧愛富的情感
建立和維護社會等級差別和應有的秩序,往往需要類似這樣的社會風氣:對有錢有勢者的欽佩乃至崇拜,及對貧窮者的藐視或至少是忽視。不過,這種風氣同時又可能導致普遍的道德敗壞,財富和地位比智慧和美德更易獲得尊敬,貧困和軟弱比罪惡和愚蠢更容易遭受輕視。長久以來,這種現象一直遭受著倫理學家們的批判。
幾乎是與生俱來的天性,我們都希望自己是值得尊敬的人,也希望自己被人尊敬;我們都害怕自己是該被輕蔑的人,也害怕自己被人輕蔑。但是,直到我們進入社會后才發現,不只是智慧和美德才能贏得人們的尊敬,不只是罪惡和愚昧才會招致人們的蔑視。
比較常見的現象是,人們將尊敬的目光投向有錢有勢的人,而不是有智慧有美德的人。有權有勢者的惡行與愚蠢,遠比天真無辜者的貧窮與卑微受到的輕蔑更少,這也是司空見慣的。為了得到他人的尊敬和欽佩,人們不顧一切地往上爬,或通過學習智慧與實踐美德,或通過取得財富和顯赫的地位,來實現這個夢寐以求的目標。
野心勃勃、貪得無厭和謙虛謹慎、公正無私,是爭強好勝心理的兩種表現。這兩種表現是我們考驗仿效的典型:前者披著耀眼的光環,引人注目,其實華而不實;后者則顯得大方得體,但除了目光敏銳的人以外,很少有人注意。后者雖然鳳毛麟角,卻是真正的德才兼備之士,是社會的棟梁。財富和顯赫的地位是絕大多數人外在的膜拜對象,而他們內心的膜拜對象,往往是一片空白。
初看起來,智慧和美德給人的尊敬,與財富和顯貴給人的尊敬并沒有什么不同,但實際上,這兩者在某些特征上還是存在著細微的差別,如不細心觀察,很容易將它們混淆。
在一切其他方面都完全相同的情況下,幾乎所有人對富人和大人物的尊敬,都超過了對窮人和小人物的尊敬。絕大部分人對前者的傲慢和自負的欽佩,都甚于對后者的真誠和可靠的欽佩。的確,財富和地位并不是唯一值得我們尊敬的對象,無視優點和美德也是對這些高貴品質或美妙詞語的褻瀆,但事實上,人們所仰慕的始終是財富和地位,因此很多時候,它們會自然而然地引起人們的尊敬。只有那些罪不可贖的惡棍和愚蠢透頂的傻瓜,才沒有資格享有那高高在上的地位。大人物經常放縱無禮,卻常得到寬容;那些整日循規蹈矩的平民們,即使偶爾一次有失檢點的行為,也會招致旁人的輕蔑和厭惡。
幸運的是,那些處于中下階層的人們,追求美德和追求財富的途徑大致相同,只要他們踏實肯干,品行端正,一般都能在本職工作中有所成就。但是,如果背信棄義、膽小怕事、浮躁放縱、不知廉恥,則再有才華的人也不會有任何成就。而且,中下層平民向來對法律存有敬畏之心,十分尊重這種維護正義的規則。他們的成功與鄰里、同行及朋友的幫助息息相關,“老實人不吃虧”這句老話常在他們身上得到應驗,品行不端的人則絕不可能得到這些。因此可以說,在一般社會公德的層面上,絕大多數人的行為都是令人欣慰的,他們所能達到的道德水平足以使我們滿意。
不幸的是,處于上層的人們并非如此。生活于宮廷和社交場合的他們,常將大富大貴的理想寄希望于那些見多識廣的同僚,其實這是絲毫沒有用處的。掌握他們富貴命脈的,是他們那些無知、專橫和傲慢的上司們怪誕、愚蠢的厚此薄彼之心,所以,為了實現他們的目標,阿諛奉承和虛偽欺詐往往比才智和美德更為奏效。在大戰未至的和平年代,帝王將相們終日沉迷于紙醉金迷的荒誕生活,絲毫不想承擔為民造福的責任。在上流社會中,人們也更為欣賞那些故作姿態的儀表風度和小聰明,而不是戰士、政治家、哲人或議員的男子氣概。粗俗卑鄙的溜須拍馬之徒,也常對一切令人肅然起敬的美德予以肆意的污蔑和踐踏,這種馬屁精遍存于上流社會。
人們長久以來對有錢有勢之人的崇拜,逐漸使這些權勢之人的日常習慣成為引導潮流的時尚。他們的衣著打扮,他們的舉止風度,甚至他們的罪惡和愚蠢,都成了一種時髦的東西。人們競相模仿,并以此為榮,殊不知,正是這些東西使他們墮落和迷失。
私下里,愛慕虛榮的人也會真心實意地認可并踐行一些大多數人都承認的美德,但在公眾面前,他們又會裝腔作勢,賣弄他們自以為時髦的姿態,即使他們心里不一定喜歡這種姿態,他們也不會覺得有什么不對;即使他們連自己都覺得這些東西無足稱道,他們也希望得到好評。
宗教和道德領域從來不缺少偽君子,同樣,在對待財富和地位方面也有很多偽君子。愛慕虛榮的人會像狡猾的騙子一樣想方設法偽裝自己,給別人一種假象。他用那些上層人士的馬車和奢侈生活來顯示自己的身份,卻沒有想到他們所特有的儀態和排場,以及維持這種排場需要多少錢財權勢。很多窮人便熱衷于講體面、擺闊氣,卻沒有料到這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負擔,不久之后他們就會身無分文,更難實現他們原先的大人物夢想。
以上這種令人仰慕的境遇,是大多數人首要的追求目標,以致他們時常放棄通往美德的道路。美德之路和財富之路只能選擇一條,因為這兩者的方向有時完全相反。不過,野心勃勃者通常認為,在他追求的那個優越的處境里,他會有很多辦法來博得人們對他的欽佩和尊敬,并能使自己的行為彬彬有禮、優雅有度;他之前為獲得晉升而采用的各種邪惡手段,完全能被他未來的那些行為給他帶來的榮譽所掩飾,人們不會有絲毫的察覺。
很多政府的最高職位候選人在競選時,都凌駕在法律之上,因為一旦他們達到自己的野心所確定的目標,他們曾經為獲得最高職位而采用的手段所遭受的指責,就會變得不值一提。所以,他們常常使用欺詐、撒謊等拙劣卑鄙的陰謀和結黨營私的伎倆,甚至有時還通過謀殺、行刺、叛亂、內戰等方式,竭力排擠、清除那些反對或妨礙他們獲得高位的人。最終,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也難逃身敗名裂的結局,畢竟最高職位者只能有一人,失敗者永遠都會占多數。對那些實現自己畢生夢想的人來說,他們理應感到心滿意足,但事實并非如此,一旦他們得到自己追求的東西,他們還是會感到失望。舒適和快樂并不是野心勃勃的人真正追求的東西,只有榮譽的光環,即在常人看來是對榮譽極度扭曲的光環,才能讓他們感到滿足。不過,他將來爬上高位所得到的榮耀,在如今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而使用的卑劣伎倆的對比下,早已失去了應有的光輝,無論在他看來,還是在別人看來,都是如此。
當然,他也會采取一切諸如毫無節制的揮霍、聲色犬馬的放縱、日理萬機的忙碌、驚心動魄的征戰等行動,來讓自己和所有人逐漸淡忘他的所作所為,但這一切仍是徒勞的,往事的記憶早已深刻于腦海,并會像夢魘一樣糾纏著他,而且,一想起自己曾經的罪惡,他就會想到必然有人熟知這些底細。
這種痛苦的感覺不斷折磨著他,雖然他可以舉辦極盡奢靡的盛大儀式,可以從權臣和學者那里收買令人作嘔的諂媚,可以得到愚民發自內心的歡呼,可以在征服和勝利之后體會壯志已酬的滿足,但他始終無法擺脫這如影隨形的羞愧之情的猛烈報復。他的確已集所有榮耀于一身,卻又無時無刻不背負著千古罵名。
凱撒的偉大的確難以企及,他氣度不凡地解散了自己的衛隊,他仁慈寬厚地赦免了自己的敵人,但同時,他又不能完全打消自己的疑慮,也無法得到人們的同情,更沒有徹底消除他們對自己的敵意,使自己能在他們的尊敬和愛戴中安度晚年。
道德點評
追捧富人和輕慢窮人是等級社會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敗壞情操的重要而普遍的原因。我們對智慧和美德往往不像對財富和地位那樣尊敬。通往財富和美德的道路往往是相悖的,有人為了追求財富而放棄了美德。在他們挖空心思追求到各種榮譽之后,又希望自己忘卻過去的罪惡或以為榮譽會讓人淡忘其手段的罪惡。可是實際上,即便他們獲得了榮譽,他們的靈魂也片刻不得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