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點,跳動的文字音符:你不能不知道的標點故事
- 武曉蘭 江海燕
- 1076字
- 2019-01-01 06:08:52
22 誰是使用新式標點的第一人?
誰是中文中使用新式標點符號的第一人?這是個一句話說不清楚的問題。早在1897年,王炳耀在《拼音字譜》一書中倡議采用新式標點符號,但王炳耀在自己的書中并沒有付諸實踐,倡導并付諸實踐的是1906年出版的盧戇章的《中國字母北京切音教科書》,這是切音字母著作,還不能算是真正的中文著作。
在中文著作中,首先使用新式標點的是《申報》主筆陳冷血翻譯的小說《俠客談》,該書于1905年出版,這大概是今知最早部分使用新式標點的中文普通讀物。不過,這是本翻譯著作。雖然,在前一年即1904年,有嚴復的《英文漢詁》一書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也采用了新式標點符號,開最早使用標點符號的先河,但該書屬詞典工具書性質,不是普通讀物,而且使用的全是外國標點符號,符號也比較少,樣式也同現行的標點符號相差很大。同年,還出版了方洌生的《蒙師箴言》也使用了新式標點,其中有幾種大概還是作者獨創的。1909年,又有魯迅與周作人合譯的《域外小說集》出版,也使用了幾種新式標點符號。
在報刊中較早使用新式標點符號的是1915年1月創辦的《科學》雜志,該雜志創刊號開始全部橫排并普遍使用了新式標點符號。《科學》雜志至1960年停刊,先后出刊36卷381期,歷時45年,發表文章1300多篇,且主編始終為任鳴雋一人,在中國報刊史上是一大奇跡,使用新式標點符號時間之長為其他報刊所不及。1918年5月《新青年》第四卷出版時開始使用新式標點符號,雖然遲了三年,但影響要比《科學》大得多。
中國人用中文寫的成本著作中首先使用新式標點的是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
1919年2月,胡適的著作《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出版。該書的“凡例”第四條介紹了“本書所用的句讀符號和他種文字符號”,其列符號12種,并有說明及例句,這12種符號是:(1)。表一句的收束;(2)、表一頓或一讀;(3);表含有幾個小讀的長讀;(4):表冒下文或總結上文;(5)?表疑問;(6)!表驚嘆;(7)……表刪節;(8)——(甲)表忽轉一個意思,(乙)表夾注的字句,(丙)表總結上文幾個小段;(9)└┑表引用話的起結;(10)字右邊的直線,表一切私名或本名;(11)字右邊的曲線,表書名及篇號;(12)。。。,表特別注意的所在。
這部書除引文外,都是用白話文寫的,也正是從這個角度講,一般認為胡適是使用新式標點著作的第一人,馮友蘭在《三松堂自序》中說,胡適第一個“用了新式標點符號,這在當時也算是一個革新”。說起胡適,在新式標點符號的倡導和推行中也算是有功之臣,鼓吹新式標點符號早已眾所周知,起草《請頒行新式標點符號議案》功績就很不小,而且,他還是中國古書加新式標點符號的第一個吹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