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米缽
- 那坨坨的果子紅了:散文卷(紅枸杞文學叢書)
- 張漢紅 王海榮主編
- 2022字
- 2016-02-19 10:21:04
呂振宏
我生活的地方距離米缽山十余里,每天開門就見米缽山,在這個角度看山,山在朦朦朧朧與一覽無余之間,神秘的幽藍讓關注的目光滑落其中,就像一個給自己留下神秘的美麗女性,使人欲罷不能。
米缽?米缽!這座山的名字就像一個盛滿謎團的缽,讓我疑惑,是誰給這座山留下了圓圓的米缽?這座山刀斫斧鑿的線條連綿起伏,與米缽毫無關聯,米缽藏在哪里?那米缽里面裝的是什么?是山腳下農人種“撞天”的黃米?還是前世的月光在夜深人靜時悄悄埋藏的白銀?
我生活的地方距離米缽山十余里,每天開門就見米缽山,在這個角度看山,山在朦朦朧朧與一覽無余之間,神秘的幽藍讓關注的目光滑落其中,就像一個給自己留下神秘的美麗女性,使人欲罷不能。尤其是雪天,米缽山一改往日形象,粗礪的線條上銀裝素裹,變成了美麗清純的素衣天使,柔媚中隱藏著母性的風韻,讓我平添出幾許依戀。
描摹米缽山的內在影像,探究米缽山的精神所在,想象總停在外形、山名等外在表象上難以深入。與山對影,人是渺小的。米缽山海拔2219米,并不是很高,作為一座山,是不是也像我這個俗人一樣在內心深處渴望更加高大,甚至絕頂。我固執地認為米缽山的內里一定有一根比鋼鐵更加堅硬的柱子,以堅強的意志和不屈的韌性悄悄增加自己的高度。每當這個想法產生,我感覺到自己攀登的欲望就像一株苦子蔓的藤蔓,盤旋纏繞著那根柱子一步步增高,直到山頂。
很多次登那座山,希望給我的好奇一個答案,也想在那山的米缽中去探寶,看能不能在某個角落撿到被歷史遺落的欲望的殘片。站在山巔,恐高癥讓我顫抖,生怕失足滾下,便是萬劫不復。我不敢站在山巔指指點點,為了讓自己更安全,我坐下來使自己比山更小,看看四周,看看山下顯得小了許多的熟悉的樹木和村莊,想一些關于山的事情,盡量把思想和這座山融合。
極目遠眺,南邊是一片起伏連綿的土色丘陵,一直伸向目光的盡頭。北邊的山腳下就是移民吊莊大戰場,呈現出幾個明顯的層次,村莊和農田映掩在大片大片的綠樹之中,隱約看見大片大片的枸杞樹在陽光的映照下閃現著紅寶石般的光暈;村莊外的硒砂地里西瓜蔥蔥郁郁,忙著給瓜苗澆水的車輛來來往往,硒砂瓜地的后面就是綠草隱約的荒地。再往遠處看,中寧河套平原的水田林網交錯縱橫,大片的麥田和稻田給大地繡上了碧色錦毯。黃河從平原中間穿越而過,像一條明亮的光帶蜿蜒遠去,心禁不住隨著黃河滋潤起來,奔流起來。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偶然接觸到一本民間故事,里面幾個不同版本的小故事解答了我對“米缽”的疑問。我摘錄其一。傳說不知哪個朝代的大軍來到山腳下,草斷糧絕。那時候,米缽山下是大片的草原,草原上綠草茂盛,馬的問題不難解決,可人怎么辦?無奈之間,看見半山腰站著一個和尚,前去向和尚求救,和尚給求救的人一個裝滿黃米的米缽,小小的一缽米怎能解決數萬大軍的口糧呢?不能駁了人家的好意,只好道謝返回。也怪,那缽里的黃米怎么也倒不完,解了數萬大軍的困境。得勝回返,將軍前去答謝和尚,半山腰沒有和尚卻只有一尊佛像。為了感恩,他們在山上蓋了一座寺廟,起名叫米缽寺,這山就叫了米缽山。
神靈的故事讓這座山的靈性在文字里根植了,也基奠了一個地方的靈魂,讓渴望富足的黎民充滿寄托和向往,暖意默默徜徉在遙望米缽山的目光之中,這座勾起我無限想象的山就蔓延滋生出幾許溫情。
米缽山的南麓有一片不大的森林,這是山中僅有的一片綠蔭;北麓只有星星點點的低矮的灌木和山榆樹。據史料記載,以前,米缽山森林密布,山下百草茂盛,風吹草低現牛羊。如今,那美麗的塞外風光只能在歷史記載中尋找了。因為地處黃河邊,便于運輸,歷朝歷代大興土木,被砍伐的樹木沿黃河順流而下,黃河上游的森林堆砌了中華五千年的文明,也留下了大片大片的荒漠。地處黃河上游的米缽山也被歷史的巨斧斫伐得剩下這么一小塊綠,是不是該感謝古人,給我們留下了古森林的殘片。
小時候走親戚經過這里,正值春天。那天刮著大風,車內沙塵籠罩,車窗外,原野飛沙走石,遮天蔽日,天和地沒有了界限,都黃在了一起,米缽山就在這片黃霧里若隱若現。那時我還不知道那山叫米缽山,只覺得那山很可憐,被在風中翻滾的大片黃沙欺上頭頂,備受蹂躪,沒有還手的余地,一動不動。風沙這么大,會不會給山穿上很多小洞洞?后來上學多次經過米缽山,米缽山依舊,山下的荒漠一年年發生變化。山下漸漸蓋起了很多房子,住進了很多人家,政府興建了泵站,黃河水提上山岡,人們在荒漠中開荒平地,引水灌溉,植樹種地,綠樹一年年多了起來,直到綠蔭成片。風沙漸漸變得安寧,失去肆虐大地的粗野,吹過米缽山頭頂的風似乎輕柔多了。
今生與米缽山有緣,我也像被風吹動的一粒沙,到米缽山下停止了遷徙的腳步,這里成為了我的一個家園。
從米缽山上小心翼翼地爬下來,回頭看看米缽山,依舊是黛青的面容,依舊是刀斫斧鑿的堅強身軀,在陽光下挺立。
米缽!米缽!一座山在渴望增加高度;米缽!米缽!一座山在渴望安寧祥和;米缽!米缽!一座山在渴望神靈永葆!每天面對這座山,我以俗人的心態與之相對,希求給我平安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