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心靈的光輝
- 那坨坨的果子紅了:散文卷(紅枸杞文學叢書)
- 張漢紅 王海榮主編
- 1259字
- 2016-02-19 10:21:04
劉樂牛
總認為,人性中存在著一種柔和而清純的光輝,這光輝內斂于體內,則表現為氣質;放射出來,則張揚為精神。而我們能感受到美,能產生出愛,全是因為這光輝,從我們的心靈流瀉到了周邊的人和事物上,是它所攜帶的意欲燃燒的意圖,讓世間存在之物,在我們的視野中變得明亮、生動、和暢與順通。
總認為,人性中存在著一種柔和而清純的光輝,這光輝內斂于體內,則表現為氣質;放射出來,則張揚為精神。而我們能感受到美,能產生出愛,全是因為這光輝,從我們的心靈流瀉到了周邊的人和事物上,是它所攜帶的意欲燃燒的意圖,讓世間存在之物,在我們的視野中變得明亮、生動、和暢與順通。
這光自進入心靈的那刻起,就以它的非目的、非功利性,向茫茫宇宙宣告了人類的誕生。接著在時間地緩慢進程中,以它特有的方式,不斷磨礪和啟迪著心靈,讓我們懂得了善良,學會了友愛,知道了審美,并且從無到有,逐漸強化著人類自我修養的精神意識,通過一代代人積累和傳承,使人性向著美好的方面,不斷拓寬和升華。人類也因此從野蠻一步一步走向了文明。
這光是潛伏在我們肉體中的神性,是生命進化到高級階段后亮起來的圣燈。它通過我們的言行,閃爍在我們的肌肉上、神態里。它代表地球上的全體物種,向原本死寂的世界,彰顯著生命的價值和尊嚴。盡管時間可以摧毀任何一個生命,但這光卻永遠不滅,只要地球上哪怕僅剩一個人,人哪怕僅剩一縷幽微的氣息,這光,也一定在那顆衰弱的心臟上頑強地跳動著。
盡管人類進化得還不很完善,還時常受到諸如自私、妒忌、懦弱等劣根性的困擾,使這高貴的心靈之光,受到物欲的蒙蔽,生活的壓迫,但它還是活躍于每個心頭之上,在世事變遷中,不斷為我們確認著做人的德行和操守。而所謂的人類佼佼者,正是這德行和操守的不同代言人,他們在選擇自己命運的那一刻,精神空間也被這光擴充。
而這光最為直接的流瀉,則是通過眼睛。沒有哪個動物的眼睛,能有人類的眼睛那般富于傳情達意,心靈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難以掩飾地泄漏給眼睛。因此,讀懂了目光,也就讀懂了心靈的語言。兩個青年男女不期而遇地默默對視,就能讓彼此一見鐘情,生死相許,正在于那脈脈相送的目光,拋卻了拐彎抹角的其他表達方式,而讓彼此輕而易舉地就進入了對方的隱秘世界。在心靈之光的交相輝映下,使原本陌生的兩個生命,達到了最為透明、最為輕盈、最為舒展的狀態,他們因此而在至純、至善、至美的天地中,認領到了屬于自己的另一半。而所謂的思念,也只是對方的光輝閃動在自己的光里。
這光可積累,可傳承,但要固定下來,也許只能通過藝術。所有偉大的藝術,都是用文字、音符及線條和色彩在時空中凝聚而成光的集合體。當我們聽肖邦的曲子時,流動在耳畔的,是光的旋律;當我們看羅丹的雕塑時,凝固時空中的,是光的棱角;當我們翻開一本好書時,撲面而來的,則是光的氣息,字里行間流動的,則是光的脈絡。
長期受藝術熏陶的人,會在這絢麗多彩的光中,胸懷變得更為廣闊,血液變得更為純凈。雖然我讀書甚少,對其他藝術更是一知半解,但我還是希望自己,能在藝術這一人類永遠都在建造的光的圣殿中,得到不斷地修煉和完善!